恒王妃喃喃道:“完了, 兒子真的傻了。”
“母妃, 您怎麽能這樣說我呢?”
齊述不樂意了,“明明是你們突然出現在鴻臚寺, 怎麽就是我傻了?”
恒王一言難盡地看著自己的兒子,無語道:“你先看看, 自己如今在何處吧。”
“啊?我當然……咦, 我不是正在鴻臚寺嗎?鴻臚寺卿正給我發俸祿呢。”
看見熟悉的格局和擺設, 齊述急了。
他慌忙起身,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卻沒有看到寺丞該穿的從五品常服。
“我的官服呢?我的官服呢?”
見兒子突然發起癔症來了, 恒王妃急得直哭, “我的兒, 你這是怎麽了?”
倒是恒王從自己兒子的隻言片語中, 提取到了重要信息。
“你得了官職了?實職?在鴻臚寺任職?”
恒王的雙目中爆發出一陣強烈的光芒,他直直地看著齊述, 下意識屏住了呼吸, 隻盼自己兒子嘴裏,能吐出一個“是”字。
而從白日夢中清醒過來的齊述,也沒有讓他的期望落空。
“不錯。今日睿王殿下帶著我去見了陛下,並向陛下舉薦了我,陛下給了個鴻臚寺丞的職位。”
恒王心頭一定,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恒王妃也高興得直抹眼淚,又哭又笑地拉住齊述,一聲一聲地說:“我兒子果然是出息了, 這麽快就有了實職。眼見得……”你馬上就要成婚了,你嶽家臉上也有光。
恒王妃正要絮叨一番,卻被齊述給打斷了。
齊述眼巴巴地看著恒王,萬分期待地問:“父王,這從五品的俸祿是多少?”
恒王:“…………”
恒王妃:“…………”
——兒子,你能不能有出息一點,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俸祿嗎?是你的前程有著落了呀!
夫妻正無語間,王府管家親自來報:“王爺,王妃,大公子,步家大公子親自來給咱們大公子道賀了。”
“哦?”恒王奇道,“消息傳得這麽快嗎?”
管家喜滋滋地說:“老奴聽步公子說,吏部那邊已經傳出消息來了,說是明日的邸報上就會記載了。”
恒王妃催促道:“還不快請進來?”
“對,對,對,請進來,請進來。”
恒王歡喜地很,又催促王妃,“快叫廚房整治幾個好菜,本王要和步賢侄好好喝一杯。”
恒王妃歡喜地去了。
齊述有些莫明地看著興高采烈的父母,心裏卻不是很高興。
——我的俸祿還沒有到手呢,就要先花錢請客了。
恒王府,這邊的齊述隻是肉疼;端本宮這邊,張陽真可謂是痛心疾首了。
“殿下若是再不能決斷,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他話音一落,立刻就有人附和,“是呀殿下。如今陛下分明是起了易儲的心思。殿下若還是不作為,可以想想前朝的憫太子。”
太子的手顫了一下,下意識地喝道:“住口!”
憫太子是前朝宣宗的長子。宣宗無嫡子,憫太子因居長被立為太子。
這和他被立為太子的原因是多麽的相似也呀。
——他是嫡長子,宣宗是無嫡子情況下的庶長子,兩人都占據著禮法的優勢,都是被自己的父皇在迫不得已的時候立的儲君。
唯一不同的,就是父親對他們的態度了。
史書記載,憫太子少而聰慧,無論經史子集,皆一點就通,且很快就能舉一反三。
宣宗喜歡狩獵避暑,憫太子數度監國,從來沒有出過紕漏,引得朝中內外一片讚賞。
但宣宗卻一直對他不喜,從立他的時候,就開始琢磨著怎麽廢他了。
相比之下,他就幸運多了。
雖然當初父皇立他做太子時,也是迫於朝中形勢,但父皇卻並沒有遷怒他,反而是想著要好好教導他的。
隻是,他自己卻沒有憫太子的資質,一直以來,都達不到父皇的預期。
父皇對他的要求一降再降,最終到了降無可降的地步。如今,是真的失望到了極致吧?
太子隻覺得心灰意冷,想著:若是父皇真要廢我,那便讓他廢了我好了。
這樣,父皇不用再為了我的不爭氣而惱怒憂慮,我也不必再逼迫自己去學那些永遠也理解不了的東西。
可是,看著麵前這一張張滿是憂慮的臉,太子卻又遲疑了。
如果他自己隻是他自己,那是怎麽樣都可以的,反正父皇也不會要了他的命,最多也就是圈禁而已。
但是,一直在支持他的這些人,卻不一定了。
他是資質不好,但不是傻。
縱觀曆代史書,哪一次廢太子,不是血流成河?
那些血都是誰的?
不必問,肯定是那些支持太子的人的。
太子遲疑了許久,對張陽等人道:“自今日起,你們就不要再來東宮了,幹脆利落地和孤劃清界限。陛下隻是想要廢了孤,隻要你們不再和孤來往,父皇應該不會為難你們了。”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都隻有一種感覺:怪不得天子一定要廢了太子呢。這位殿下已經做了這麽多年的儲君了,怎麽還是這樣天真?
隻要他們支持過太子,天子就不可能會放過他們。
因為,他們得為新的儲君的簇擁者騰地方。
而且,就算他們這個時候表明了立場,和太子劃清了界限,天子也不會放過他們的。
如果天子不信,就會擔憂他們如今蟄伏,日後給天子給新的儲君添堵。
如果天子信了……
嗬嗬噠,知道楊修是怎麽死的嗎?
一開始曹植和曹丕相爭的時候,楊修覺得曹操看重曹植,贏麵大,所以就跑去支持曹植。
後來,曹操的心思變了,楊修覺得曹植的處境尷尬了,就又開始疏遠曹植,想為自己找退路了。
可他也不想想,再怎麽著,曹植也是曹操的兒子,會任你一個臣下隨意挑揀的嗎?
所以,曹操隨便找了個借口,就把楊修給“哢嚓”了。
如今,他們這些人的處境,和楊修又有什麽區別?
太子再讓天子失望,那也還是天子的兒子。天子自己要打要罰都可以,但要是他們這些人背棄了太子…………
所以,他們如今,是進還有一線生機,退就隻有死路一條。
幾人對視一眼,全都跪在了太子的麵前。
“殿下,您就算不為自己想想,難道也不為太子妃和她腹中的骨肉考慮嗎?”
雖然太子不怎麽喜歡太子妃,但想到前些日子,太子妃歡喜無限地對自己說出有孕的消息,太子的心就軟得一塌糊塗。
看著太子的神情變化,張陽就知道,自己已經找到太子的弱點了。
“殿下,”張陽言辭懇切地說,“如今陛下尚且康健,自然不會有人敢怠慢皇孫。但如果有朝一日,山陵崩塌,皇孫變成了皇侄,那繼位的新君,能容得下前太子的兒子嗎?”
太子霍然色變,許久,喃喃道:“不錯,老大怎麽可能容得下我的兒子?”
底下幾人對視一眼,都暗鬆了口氣。
張陽低下頭,嘴角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雖然他知道,就算太子倒台,大皇子也沒機會。但這又有什麽關係?
隻要能讓太子奮起反抗一擊,太子怎麽想的,他根本不在乎。
“殿下,眼下正好有一個好時機,可以助殿下成事。”
七月二十八,是信陽公主的生辰。天子對這個女兒一向疼愛又加,每年都會有賞賜下來。
而今年是信陽公主十五歲芳辰,正是女兒家及笄之日,天子更是一早就傳話內務府,要好生準備公主的及笄禮。
太後也發話了,信陽公主的及笄禮,要在壽康宮舉行。
到了七月二十八這天,一大早,帝後二人便攜著後妃與諸位皇子,到壽康宮參加信陽公主的及笄禮。
在太後的底盤舉行,又有皇後這個一國之母親自主持,信陽公主當真是風光無限。
天子早已征詢過了皇後的意見,在信陽公主及笄之後,便冊封她為長公主,加食邑三百戶。
皇後自知這輩子都不會有女兒了,自然也不會扣著這個長公主的名分。
而且,信陽公主對自己這個嫡母一向敬重,每隔五日,就必然要帶著四公主來坤寧宮請安,陪皇後說話。
自五皇子搬出坤寧宮之後,皇後膝下寂寞,因而慢慢地也對信陽公主有了些感情。
所以,當天子提出要冊封信陽公主為長公主時,皇後半點都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對此,德妃對皇後感激涕零,親自帶著信陽公主來坤寧宮謝恩。
皇後對她倒是淡淡地,隻囑咐她好生操持長公主的婚禮,不要出了紕漏,讓公主臉上無光。
是的,信陽長公主及笄之後,她與暨陽侯世子的婚禮也被提上了日程。
天子命欽天監卜算之後,定在了冬月初八。
因著兩人的婚事是早就定了的,自訂婚那一天起,內務府就開始準備了,如今需要核實的,也就是一些細節而已。
而這些,都需要德妃這個生母操心。
在後宮共處了這麽多年,皇後是個什麽性子,德妃一清二楚。
因此,她也沒覺得皇後對自己冷淡有什麽不對的。
畢竟,皇後對陛下也是這副德性,她一個妾妃,難不成比陛下還要有臉麵嗎?
“母妃, 您怎麽能這樣說我呢?”
齊述不樂意了,“明明是你們突然出現在鴻臚寺, 怎麽就是我傻了?”
恒王一言難盡地看著自己的兒子,無語道:“你先看看, 自己如今在何處吧。”
“啊?我當然……咦, 我不是正在鴻臚寺嗎?鴻臚寺卿正給我發俸祿呢。”
看見熟悉的格局和擺設, 齊述急了。
他慌忙起身,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卻沒有看到寺丞該穿的從五品常服。
“我的官服呢?我的官服呢?”
見兒子突然發起癔症來了, 恒王妃急得直哭, “我的兒, 你這是怎麽了?”
倒是恒王從自己兒子的隻言片語中, 提取到了重要信息。
“你得了官職了?實職?在鴻臚寺任職?”
恒王的雙目中爆發出一陣強烈的光芒,他直直地看著齊述, 下意識屏住了呼吸, 隻盼自己兒子嘴裏,能吐出一個“是”字。
而從白日夢中清醒過來的齊述,也沒有讓他的期望落空。
“不錯。今日睿王殿下帶著我去見了陛下,並向陛下舉薦了我,陛下給了個鴻臚寺丞的職位。”
恒王心頭一定,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恒王妃也高興得直抹眼淚,又哭又笑地拉住齊述,一聲一聲地說:“我兒子果然是出息了, 這麽快就有了實職。眼見得……”你馬上就要成婚了,你嶽家臉上也有光。
恒王妃正要絮叨一番,卻被齊述給打斷了。
齊述眼巴巴地看著恒王,萬分期待地問:“父王,這從五品的俸祿是多少?”
恒王:“…………”
恒王妃:“…………”
——兒子,你能不能有出息一點,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俸祿嗎?是你的前程有著落了呀!
夫妻正無語間,王府管家親自來報:“王爺,王妃,大公子,步家大公子親自來給咱們大公子道賀了。”
“哦?”恒王奇道,“消息傳得這麽快嗎?”
管家喜滋滋地說:“老奴聽步公子說,吏部那邊已經傳出消息來了,說是明日的邸報上就會記載了。”
恒王妃催促道:“還不快請進來?”
“對,對,對,請進來,請進來。”
恒王歡喜地很,又催促王妃,“快叫廚房整治幾個好菜,本王要和步賢侄好好喝一杯。”
恒王妃歡喜地去了。
齊述有些莫明地看著興高采烈的父母,心裏卻不是很高興。
——我的俸祿還沒有到手呢,就要先花錢請客了。
恒王府,這邊的齊述隻是肉疼;端本宮這邊,張陽真可謂是痛心疾首了。
“殿下若是再不能決斷,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他話音一落,立刻就有人附和,“是呀殿下。如今陛下分明是起了易儲的心思。殿下若還是不作為,可以想想前朝的憫太子。”
太子的手顫了一下,下意識地喝道:“住口!”
憫太子是前朝宣宗的長子。宣宗無嫡子,憫太子因居長被立為太子。
這和他被立為太子的原因是多麽的相似也呀。
——他是嫡長子,宣宗是無嫡子情況下的庶長子,兩人都占據著禮法的優勢,都是被自己的父皇在迫不得已的時候立的儲君。
唯一不同的,就是父親對他們的態度了。
史書記載,憫太子少而聰慧,無論經史子集,皆一點就通,且很快就能舉一反三。
宣宗喜歡狩獵避暑,憫太子數度監國,從來沒有出過紕漏,引得朝中內外一片讚賞。
但宣宗卻一直對他不喜,從立他的時候,就開始琢磨著怎麽廢他了。
相比之下,他就幸運多了。
雖然當初父皇立他做太子時,也是迫於朝中形勢,但父皇卻並沒有遷怒他,反而是想著要好好教導他的。
隻是,他自己卻沒有憫太子的資質,一直以來,都達不到父皇的預期。
父皇對他的要求一降再降,最終到了降無可降的地步。如今,是真的失望到了極致吧?
太子隻覺得心灰意冷,想著:若是父皇真要廢我,那便讓他廢了我好了。
這樣,父皇不用再為了我的不爭氣而惱怒憂慮,我也不必再逼迫自己去學那些永遠也理解不了的東西。
可是,看著麵前這一張張滿是憂慮的臉,太子卻又遲疑了。
如果他自己隻是他自己,那是怎麽樣都可以的,反正父皇也不會要了他的命,最多也就是圈禁而已。
但是,一直在支持他的這些人,卻不一定了。
他是資質不好,但不是傻。
縱觀曆代史書,哪一次廢太子,不是血流成河?
那些血都是誰的?
不必問,肯定是那些支持太子的人的。
太子遲疑了許久,對張陽等人道:“自今日起,你們就不要再來東宮了,幹脆利落地和孤劃清界限。陛下隻是想要廢了孤,隻要你們不再和孤來往,父皇應該不會為難你們了。”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都隻有一種感覺:怪不得天子一定要廢了太子呢。這位殿下已經做了這麽多年的儲君了,怎麽還是這樣天真?
隻要他們支持過太子,天子就不可能會放過他們。
因為,他們得為新的儲君的簇擁者騰地方。
而且,就算他們這個時候表明了立場,和太子劃清了界限,天子也不會放過他們的。
如果天子不信,就會擔憂他們如今蟄伏,日後給天子給新的儲君添堵。
如果天子信了……
嗬嗬噠,知道楊修是怎麽死的嗎?
一開始曹植和曹丕相爭的時候,楊修覺得曹操看重曹植,贏麵大,所以就跑去支持曹植。
後來,曹操的心思變了,楊修覺得曹植的處境尷尬了,就又開始疏遠曹植,想為自己找退路了。
可他也不想想,再怎麽著,曹植也是曹操的兒子,會任你一個臣下隨意挑揀的嗎?
所以,曹操隨便找了個借口,就把楊修給“哢嚓”了。
如今,他們這些人的處境,和楊修又有什麽區別?
太子再讓天子失望,那也還是天子的兒子。天子自己要打要罰都可以,但要是他們這些人背棄了太子…………
所以,他們如今,是進還有一線生機,退就隻有死路一條。
幾人對視一眼,全都跪在了太子的麵前。
“殿下,您就算不為自己想想,難道也不為太子妃和她腹中的骨肉考慮嗎?”
雖然太子不怎麽喜歡太子妃,但想到前些日子,太子妃歡喜無限地對自己說出有孕的消息,太子的心就軟得一塌糊塗。
看著太子的神情變化,張陽就知道,自己已經找到太子的弱點了。
“殿下,”張陽言辭懇切地說,“如今陛下尚且康健,自然不會有人敢怠慢皇孫。但如果有朝一日,山陵崩塌,皇孫變成了皇侄,那繼位的新君,能容得下前太子的兒子嗎?”
太子霍然色變,許久,喃喃道:“不錯,老大怎麽可能容得下我的兒子?”
底下幾人對視一眼,都暗鬆了口氣。
張陽低下頭,嘴角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雖然他知道,就算太子倒台,大皇子也沒機會。但這又有什麽關係?
隻要能讓太子奮起反抗一擊,太子怎麽想的,他根本不在乎。
“殿下,眼下正好有一個好時機,可以助殿下成事。”
七月二十八,是信陽公主的生辰。天子對這個女兒一向疼愛又加,每年都會有賞賜下來。
而今年是信陽公主十五歲芳辰,正是女兒家及笄之日,天子更是一早就傳話內務府,要好生準備公主的及笄禮。
太後也發話了,信陽公主的及笄禮,要在壽康宮舉行。
到了七月二十八這天,一大早,帝後二人便攜著後妃與諸位皇子,到壽康宮參加信陽公主的及笄禮。
在太後的底盤舉行,又有皇後這個一國之母親自主持,信陽公主當真是風光無限。
天子早已征詢過了皇後的意見,在信陽公主及笄之後,便冊封她為長公主,加食邑三百戶。
皇後自知這輩子都不會有女兒了,自然也不會扣著這個長公主的名分。
而且,信陽公主對自己這個嫡母一向敬重,每隔五日,就必然要帶著四公主來坤寧宮請安,陪皇後說話。
自五皇子搬出坤寧宮之後,皇後膝下寂寞,因而慢慢地也對信陽公主有了些感情。
所以,當天子提出要冊封信陽公主為長公主時,皇後半點都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對此,德妃對皇後感激涕零,親自帶著信陽公主來坤寧宮謝恩。
皇後對她倒是淡淡地,隻囑咐她好生操持長公主的婚禮,不要出了紕漏,讓公主臉上無光。
是的,信陽長公主及笄之後,她與暨陽侯世子的婚禮也被提上了日程。
天子命欽天監卜算之後,定在了冬月初八。
因著兩人的婚事是早就定了的,自訂婚那一天起,內務府就開始準備了,如今需要核實的,也就是一些細節而已。
而這些,都需要德妃這個生母操心。
在後宮共處了這麽多年,皇後是個什麽性子,德妃一清二楚。
因此,她也沒覺得皇後對自己冷淡有什麽不對的。
畢竟,皇後對陛下也是這副德性,她一個妾妃,難不成比陛下還要有臉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