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感並沒有能影響到列寧同誌,但是列寧同誌不得不麵對‘世界革命’與‘愛國主義’的矛盾。在1920年9月的布爾維克黨代會上,列寧同誌看到到了委員們的情緒變化。</p>


    認為隻要打著‘世界革命’旗幟,就可以不斷勝利的同誌們受到的衝擊最大。不管革命理念多麽鼓舞人心,殘酷的現實中,紅軍戰敗了,不得不退出波蘭提出的‘爭議領土’,這條邊界線甚至比英國人提出的‘寇鬆線’還要向東移動了兩百公裏。哪怕是從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角度,蘇俄都遭遇到了重大損失。</p>


    尼古拉·布哈林委員是一位相當懂得自我批評的同誌,他的發言集中在對此次戰敗的反思上。這個發言已經讓列寧同誌到了爆發的邊緣,接下來托洛茨基委員以雄辯的語氣,講述起對於世界革命的堅持,列寧終於受不了,打斷了托洛茨基同誌的發言,“請停一下,托洛茨基同誌。”</p>


    在一眾布爾什維委員們的目光中,列寧同誌站起身,“同誌們,這次的失敗到底證明了什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了解。強行解釋,隻能造成更多混亂。現在要做的是盡快結束內戰,開始俄國內部建設。這是此次會議的主題。”</p>


    說完,列寧同誌看向托洛茨基,“現在,托洛茨基同誌,你可以繼續發言了。”</p>


    托洛茨基並不想結束這個話題,世界革命是托洛茨基的主張,雖然在波蘭戰敗的領導責任是由圖哈切夫斯基、斯大林、布瓊尼等人承擔。但是托洛茨基依舊不能接受世界革命理念遭受到這麽巨大的打擊。</p>


    但列寧同誌的威望是如此巨大,既然他定下了會議的調子,會議就得按照這個方向去走。</p>


    托洛茨基隻能說道:“先請其他同誌發言。”</p>


    這下議題反而進行不下去了。很明顯,列寧同誌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各個委員們都想先知道列寧同誌對此事的判斷。</p>


    然而委員們想錯了,列寧同誌隻是確定要在保證黨內團結的局麵下盡快結束對波蘭作戰失敗的問題。對於這件事的分析,列寧同誌還沒確定的思路。</p>


    而且讓列寧同誌在意的是,何銳之前對這場戰爭做出的分析。波蘭有三必勝,蘇俄有三必敗。</p>


    在當時,列寧同誌對何銳的預言非常不滿。這也是人之常情,何銳所說的並沒有什麽超出人類智慧的新看法。無疑是,波蘭有民族主義情緒,有英國的支持,有內線作戰的方便。</p>


    蘇俄軍隊則處於外線作戰,後勤壓力太大,對於波蘭的情報掌握度不足。能夠在外國作戰的野戰軍數量極大不足。</p>


    從結果看,何銳恰恰精準的把握了‘度’。相較於布爾什維克中央,何銳對蘇俄紅軍力量的判斷更加精準。</p>


    正好其他委員發言完畢,列寧同誌講出了自己的看法,“紅軍在波蘭功敗垂成,可以找出無數的問題。可以在事後拉出無數錯誤的命令。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是力量不足導致了這些問題,而不是這些問題導致了戰敗。”</p>


    邏輯往往是反直覺的,所以委員們最初不能接受紅軍‘虛弱’的事實。但是邏輯能夠戰勝直覺,恰恰是因為其有效性一旦提出,就可以通過現實來證明。</p>


    經過鬱悶、憤懣乃至於憤怒的討論後,委員們最終接受了列寧同誌的判斷。</p>


    </p>


    有了這個判斷,布爾什維克中央會議最終認為,戰爭中的同誌們負有工作責任。這對於此時的布爾什維克中央是一個相當溫和的判斷。工作責任,說明大家都是好同誌。至於發生的問題,整個布爾什維克政黨中,誰沒有在工作中出現過問題?</p>


    會議結束後,列寧同誌不得不做出一個決定,就請越飛委員和他一起回辦公室。一進辦公室,列寧同誌就說出了自己的決定,“親愛的越飛同誌,你願意再前往中國東北麽?”</p>


    高爾察克覆滅在即,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被紅軍控製。越飛覺得這次行程將會輕鬆很多。但想到何銳這個中國最大軍閥的難纏之處,越飛思索片刻才問道:“列寧同誌,我們要與何銳簽署密約麽?”</p>


    布列斯特條約就是越飛負責簽署,列寧對越飛的工作能力非常有信心。既然越飛已經理解要做什麽,列寧同誌就單刀直入的說道:“何銳現在雖然是中國地方領導人,我認為他會成為中國未來的領導者。我希望能夠了解何銳對於世界局勢的判斷。”</p>


    “列寧同誌,您相信何銳麽?”越飛問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p>


    “從到現在為止看到的何銳的所有作品與發言,他的態度非常誠實。而且對世界革命並沒有惡意。何銳有能力製定並且執行的經濟政策,他領導的東北政府是由很多出身不同的人組成,雖然這些人的出身成分缺乏革命性,但是在經濟建設方麵,他們並沒有顯露出代表封建地主或者資本家的利益的傾向……”</p>


    列寧同誌講述著自己對東北政府的判斷,在說服越飛同誌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說服自己。</p>


    越飛同誌明顯被說服了。在俄國革命的過程中,列寧同誌的判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不僅讓革命獲得了成功,更讓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p>


    眼前戰爭的失敗雖然出乎意料,但是列寧同誌對失敗的判斷也讓越飛更看清了當前的局麵,反倒堅定了越飛的信心。</p>


    於是,越飛提出了一個問題,“列寧同誌,我們要向何銳提出劃界麽?”</p>


    列寧同誌知道中俄兩國的關係,尤其是沙俄乃至於兩年前的布爾什維克政府,都希望外蒙古獨立。從俄國的角度,這是確保安全的手段。但是從中國的角度看來看,這是充滿敵意的行動。從民眾的愛國情緒而言,這是製造仇恨的行動。</p>


    想消弭敵意,就得拿出一些誠意來。</p>


    “我們願意就沙皇俄國強加給中國的條約進行討論。”列寧同誌給出了一個含糊的回答。</p>


    越飛委員很清楚這話的含義,也就沒有就這個敏感問題多問什麽。而是詢問起列寧同誌對何銳的期待。</p>


    談了好一陣,越飛得到了應有的授權範圍,便起身告辭。出發前,越飛專門詢問了最近前線戰況。得到的消息不是非常好,經過大半年整頓的白俄軍頂住了紅軍第一波的進攻。並沒有如之前那般一觸即潰。在莫斯科收到的戰報中,白俄軍甚至恢複了在內戰初期拚刺刀的勇氣,在紅軍衝進戰壕的時候與紅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p>


    越飛同誌回到辦公室,立刻召開會議,安排工作。外交委員會的成員都感受到了越飛委員的急切,便提出了自己的不解。既然戰爭還沒結束,為何要如此著急的跑去中國東北。等到戰爭結束後再去,會談會更加輕鬆。</p>


    “同誌們,如果能夠讓何銳中斷對白軍的支持,我們紅軍戰士能減少多少傷亡?”越飛反問。</p>


    外交委員會的辦公室裏沉默下來。沒人再能說出什麽反對的看法。從爭取減少紅軍傷亡的角度看,作為現在白衛軍物資來源的的東北政府有著巨大的影響力。</p>


    見同誌們都被說服了,越飛委員做了人員安排後,立刻聯絡前往遠東的火車。</p>


    火車上坐滿了人,大部分都是前往遠東的紅軍,他們奉命前往遠東參與殲滅高爾察克白衛軍的戰鬥。紅軍戰士們很多都是第一次離開故鄉的淳樸農民,大家討論著戰鬥好不好打,也會談起糧食收成,家裏的情況。</p>


    越飛並不是很喜歡聽這些話題。蘇俄現在麵對的局麵太危險了,即便列寧同誌主持的會議很溫和的解決了這次戰敗的問題,也隻是讓布爾什維克中央內部穩定下來,不會因為激烈的人員變動而失去穩定性。</p>


    但是波蘭的勝利讓波蘭獲得了巨大的土地,更多人口。而且波蘭的勝利讓英法全力支持波蘭來威脅蘇俄政權。現在,紅軍必須在俄波邊境布置更多的兵力來防備波蘭軍隊有可能發動的進攻。</p>


    即便戰爭沒有繼續爆發,蘇俄也不能露出任何一點可乘之機,這將是沉重的壓力。</p>


    火車日夜不停的向東方進發,越飛同誌趁著這個機會學起了中文。既然何銳是個無法避免的人物,直接閱讀何銳的作品就變得非常重要。</p>


    沒等越飛同誌的中文能力提升到能獨自閱讀何銳文章的能力,他就抵達了中俄邊境。這裏的城市已經被戰火燃燒過。城中的紅軍戰士們中相當一部分人都帶了傷,可見進行了殘酷的戰鬥。</p>


    負責接待越飛委員的是一位師政委,送越飛到邊境的時候,忍不住咒罵起東北政府來。</p>


    “那些該死的中國人給白軍提供了無數的武器,從步槍到火炮都有。我們每攻下一塊陣地,都能繳獲大量的武器彈藥!委員同誌,中國是我們的敵人!”</p>


    見到了這麽多傷員,越飛委員能猜想到戰局並不輕鬆。高爾察克曾經兵敗如山倒,上百萬人為了避免與紅軍作戰,冒險穿越了幾千裏的冬季道路。</p>


    現在白衛軍能夠給紅軍造成這麽巨大的傷亡,東北政府的提供的武器彈藥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白衛軍現在守住了一條戰線,這條戰線依托發源自中國的鬆花江,西起中俄邊境,東到日本海,紅軍已經被戰線擋住了。</p>


    就在越飛同誌考慮著要如何與何銳談的時候,就聽師政委繼續說道:“委員同誌,我們若是直接進入中國境內,從側後方發動進攻,可以很輕鬆的擊敗白俄軍,請……”</p>


    “住嘴!”越飛立刻阻止了紅軍師政委的建議。</p>


    師政委並沒有被這一聲嚇到。他悲憤的繼續說道:“委員同誌,現在的局麵,是中國軍隊與白匪們一起對抗我們啊!”</p>


    越飛沒有多說什麽,甩開紅軍政府就向前走。船已經準備好了,越飛登上了船。然而紅軍政委並沒有因此停下,他繼續喊道:“委員同誌,您能讓中國同意我們的要求麽?”</p>


    越飛知道,東北政府絕不可能同意此事。如果易地而處,蘇俄也不會同意外國軍隊通過俄國的領土發動進攻。對於任何強國而言,這都不是能接受的事情。</p>


    船越走越遠,已經聽不到紅軍政委的聲音,越飛甚至有些慶幸,至少現在紅軍並沒有提出吞並中國東北,建立黃俄羅斯的思路。隻要這樣的言論出現在蘇俄報紙上,就會立刻激化矛盾。</p>


    蘇俄的局麵已經非常糟糕了,除了北冰洋地區還算安全些,其他地區無一例外都麵對著巨大威脅。相較所有鄰國,何銳已經是最溫和的一個。便是如此,何銳也已經奪取了中東路,把俄國在外蒙的力量徹底清除。並且給高爾察克軍隊充分的武裝。如果何銳派遣軍隊進入俄國作戰,其威脅會讓新生的蘇俄政權徹底動搖。決不能讓這樣的局麵發生。</p>


    這一路上,越飛透過火車車窗看向外麵的東北。隻是兩年多沒來,越飛發現車窗外看到的世界竟然發生了很大變化。村落的密度明顯增加了,而且一片片的樹林也增加了。從樹林的整齊程度看,這些樹林都是人工栽種的。也就是說,東北土地開發程度比兩年前增加了非常多。</p>


    不僅是樹林,牧場的數量也在明顯增加。遠遠就能看到樹林縫隙中,在草場上吃草的牛群。而且看到的東北並沒有發生戰爭,一切看上去都那麽的和平安逸,與正在進行大規模戰爭的俄國有著天壤之別。</p>


    到了沈陽,一出火車站,越飛委員就見到了大馬路上出現了電車。這絕對是最近才出現的,上次越飛經過這裏的時候,熱鬧的火車站前麵的馬路上行走的都是馬匹和為數極少的汽車。</p>


    電車裏麵滿滿的都是乘客,街上人們的穿著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尤其是那股朝氣蓬勃的感覺,讓越飛同誌感覺到了東北正在發生的變化。</p>


    不過何銳並不在沈陽,接待越飛的外事廳廳長告訴越飛,何銳正在地方上視察,會在兩天內回來。這兩天正好請越飛同誌好好休息一下。</p>


    不管越飛是不是覺得何銳這是在玩下馬威的把戲,事實上何銳是真的在地方上視察。更準確的說,何銳正在視察完成了這一輪對日作戰演習的部隊。</p>


    演習不是演戲。既然是要對日作戰,部隊要針對日本軍隊的作戰編製進行各種針對性訓練,此時何銳正在8軍視察。按照計劃,對日作戰要使用100萬兵力,一個軍三個師,4萬人左右。東北軍的編製已經編組了25個軍。</p>


    以解放軍的特色,1、2、3是不給與軍級編製,所以部隊是從第四軍開始,一致排到28軍。</p>


    軍長和政委陪同著何銳先視察了部隊平日的訓練,何銳一直沒吭聲,等看完了大概,何銳才開口了。指了指前麵的一個排,何銳命道:“現在就開始挖掘平原地區與日軍作戰的防禦陣地。”</p>


    軍長聽到命令後也不多說,立刻下令,“2師長,命令你的部隊執行任務。”</p>


    2師長則立刻傳達命令,“3團長,我命令你團該排始挖掘平原地區與日軍作戰的防禦陣地。”</p>


    高石頭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能在何銳何主席麵前挖掘陣地,當命令一到,高石頭立刻與其他部隊一起,在排長麵前列隊。</p>


    “1、2、3、4……”報數完畢。作為一班長的高石頭立刻報道,“報告排長,1班10人,10人到齊。”</p>


    三個班確定了人數後,戰壕挖掘開始了。很快,官兵們的額頭就出現了汗水,呼吸也急促起來。但是大家手絲毫沒停歇,隨著挖掘,一個防禦陣地逐漸出現。</p>


    這是一個屬於整體防禦體係內的一個陣地,分為三條戰壕,其中還有交通壕聯係。連防炮洞都有。</p>


    高石頭與戰士們一起輪換的時候,看向何銳方向,就見何銳主席正聽著旁邊的軍官低聲的說著什麽。但是何銳主席卻一言不發。那沉著的神色,令人完全看不明白何主席在想什麽。</p>


    僅僅是在那裏一站,何銳就仿佛成了所有事情的核心,周圍的人都在圍繞著何銳主席在運轉。而且從軍長,政委,參謀長等人的態度上看,這些人都對何主席是真心的佩服。</p>


    解開衣領,高石頭盡力呼吸,讓自己的體力能夠快速恢複。高石頭自己也很想成為何主席身邊的這些人,因為高石頭自己也很佩服何主席。</p>


    欺負人這件事在鄉村裏是最常見不過的事情,高石頭在一個月前就被班長欺負過。與鄉裏麵的那些人相比,班長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至少沒有沒完沒了。</p>


    但是,班長卻被免職了。排長直接告訴高石頭在內的軍人們,“東北軍絕不接受把責任推給別人。班長所作所為,違背了東北軍的傳統。所以,才把他交給人事處。”</p>


    高石頭看得出,排長並沒有欺負班長。如果是想欺負班長,那就是打罵嘲諷。光是這一件事,高石頭就覺得自己喜歡上了這個‘傳統’。</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明破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緋紅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緋紅之月並收藏文明破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