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並不擔心東北軍會進攻日本的消息會被段祺瑞告知給日本。回到沈陽,何銳繼續著自己的工作。戰爭並非是最高統帥一聲令下,士兵們就自然而然的組成軍隊,烏央烏央的開赴前線。</p>
便是在農業社會,戰爭也需要準備期。工業社會中,戰爭的準備內容以及準備規模比起農業社會更大了許多。作為統帥,必須也隻能經過文件的方式掌握戰爭準備進程。</p>
</p>
就在何銳回到沈陽的第二天,莫裏循前來見何銳。何銳正好看完了一大摞報告,確定了在外蒙與黑龍江那邊中蘇邊境的軍事安排。</p>
現在已經是8月,還沒正式出現蘇聯。不過聯共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已經召開了會議,決定要組建起蘇維埃聯邦。按照曆史局麵,這件事會確定。</p>
在等待莫裏循進來的時候,何銳冒出了一個惡趣味的念頭。蘇聯果然沒來找中國詢問是否想加入。如果蘇聯敢來找,何銳就敢同意。</p>
此時腳步聲響,莫裏循已經走進何銳的辦公室。何銳本以為莫裏循會顧左右而言他,沒想到這位招商局長開門見山,“主席,東北軍真的要南下麽?”</p>
在東北政府裏麵有些外國官員,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都有。在這些人中,職務最高,實權最大的就是莫裏循。所以英國政府對莫裏循可是寄予厚望,一方麵,英國政府以莫裏循在東北政府辭職後就會給莫裏循在英國內閣安排個職務為釣餌,給莫裏循足夠的誘惑。另一方麵,英國政府也通過莫裏循盡量獲得東北政府的核心情報。</p>
所以何銳的關鍵決定都是在黨口的會議上決定,莫裏循作為行政口,隻能獲得行政口應當知道的消息。而這些消息本身沒什麽好隱藏的。</p>
至於軍事口,更不是莫裏循能夠介入的。所以何銳雖然不覺得意外,卻也有些滿意。看來英國方麵的確認為東北軍的作戰對象是北洋。</p>
雖然是這麽想,何銳還得按照規矩來。把臉一沉,何銳問道:“莫裏循局長,如果有這麽一場戰爭,在動員會議上自然會告訴行政部門的同誌們。招商局打聽軍事上的事情,這是在破壞行政紀律!”</p>
莫裏循當然知道行政紀律。英國政府也的確給莫裏循發來消息,要莫裏循盡快確定何銳行動的目的。</p>
聽何銳這麽講,莫裏循盯著何銳,果斷答道:“到現在為止,主席一直沒有對於中國中央政府簽署的條約表過態。我個人支持盡快統一中國,此次前來的目的是請主席在這些事情上做好準備。東北軍入關後,立刻就要直麵各國在華駐軍。那時候難免會發生軍事衝突。如果主席能夠立刻發表承認條約的發言,同時態度嚴厲的表明,那些條約並不等於各國在華駐軍可以肆無忌憚的主動進攻東北軍。一旦外國駐軍對東北軍進行挑釁,就超出了條約內容,東北軍將依照戰爭規則,對其進行殲滅作戰。以我對各國的了解,他們就會約束軍隊,不會擅自開戰。”</p>
何銳有點感動。能說出這話,證明莫裏循的確對中國有些感情。不過何銳的感動隻有一點點,如果是一個堅持何銳立場的民族主義者,莫裏循的話不僅談不上‘對中國有感情’,更是會被看做‘帝國主義走狗在恐嚇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p>
中國軍隊在中國的土地上作戰,憑什麽要讓外國人決定?</p>
在中國民族主義者立場上看,敢說這話的人就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殺了也不可惜。</p>
何銳笑道:“莫裏循局長懷念在京城的日子麽?”</p>
“京城的環境比沈陽差很多。”莫裏循歎道。</p>
何銳勸道:“別這麽想,錢花到哪裏哪裏好。隻要錢到位,沙漠裏也能開滿鮮花。再說,京城的氣候可比沈陽暖和。”</p>
莫裏循沒有立刻回答。何銳的話已經可以看做是暗示,暗示何銳要帶著莫裏循一起回到京城。而且何銳有意把自己的權力中心從沈陽轉移到京城去。所以莫裏循笑道:“京津是做貿易的好地方,招商局在京津定然能拉到更多投資人。”</p>
何銳點點頭,“與京津比較,上海與南京也不錯。”</p>
莫裏循的神色又嚴肅起來,“主席,東北軍一旦抵達長江,就要麵對英國在長江的艦隊。在於英國就此事達成協議前,我真的不建議軍隊渡過長江。如果軍隊要強行渡江,是真的會引發戰爭的。”</p>
何銳隻是笑了笑,卻沒回答。此時秘書又推著小車進來,上麵放了好多文件。何銳指了指文件,“莫裏循局長,你說的我都會考慮。不過今天著實不能再和你談下去了,你看看這些。”</p>
莫裏循該談也已經說完了自己想說的,也得到了想得到的回應,便起身告辭。</p>
在回去的路上,莫裏循並不特別擔心。以他對何銳的判斷,如此了解國際政治的聰明的政治家,絕不可能對此不做考慮。如果可以的話,莫裏循希望在相對和平的局麵下統一中國。如果中國軍隊過度刺激英國,英國也不得不展開軍隊行動。軍事行動一開,對於中國和英國都是悲劇。</p>
到了晚上,莫裏循應邀參加了一場沈陽的英國商會舉辦的舞會。莫裏循參加過太多次這樣的聚會活動,熟門熟路。在完全英國式的會場邊二樓,莫裏循端著酒杯靠在扶手上往下看。很快,英國駐沈陽領事也端著酒杯走到莫裏循身邊,兩人並肩站在一起,領事問道:“莫裏循先生,怎麽樣?”</p>
莫裏循並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政府已經做好了應對東北軍南下的預案了麽?倫敦那邊是什麽態度?繼續支持直係,還是決定支持東北?”</p>
領事聽到這個回答,已經明白莫裏循確定東北軍要南下。不過這種事情沒辦法靠踩,領事繼續追問道:“您確定東北軍近期內要南下麽?”</p>
“南下能夠確定,卻不能確定何時南下。東北軍訓練一般是以三個月為一個周期,表現不錯的士兵們進行兩個周期,也就是六個月的訓練。士官們從表現出色的士兵中選拔,繼續進行三個月到半年的士官學習。按照這個時間,以當下的征兵力度,明年5月之後,戰爭可能就爆發了。”</p>
領事點點頭,“您寫了報告麽?”</p>
莫裏循摸了摸胸口,報告就在衣服裏麵。但莫裏循沒有立刻掏出來,他回到之前的問題,“倫敦那邊有什麽決定麽?”</p>
領事有些無奈,他一個領事,在外交體係裏麵就是幹累活的。除非是倫敦方麵真的做出決定,發給駐華外交機構,領事才能得知消息。</p>
於是領事說道:“一旦有消息,我會立刻告知莫裏循先生。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接到任何指示。”</p>
莫裏循也沒多問,掏出裝在信封裏的報告書,遞給了領事。領事如釋重負,身為幹活的,把莫裏循的報告遞交上去,再附上一份對沈陽現狀的報告書就完成了工作。責任這等事自然有那些野心勃勃想往上爬的人去做,混資曆的人隻要能混下去就好。</p>
而且在製度內想好好的混下去也不容易呢。隻要一次擔了責任,前途可能就被毀了。</p>
對於好好生活的人,混下去是不得不的選擇。這點上,中外的人類社會沒什麽分別。</p>
森田光子就清楚的感受到這些。原敬前首相被刺之前,光子接到了前往沈陽采訪何銳的任務。光子很快就發現,那次采訪本身就是一個外交任務。原敬首相一死,這次采訪很自然的被取消了。</p>
大半年過去了,光子再次接到了報社的安排,日本外務省大佬西園寺公望閣下要出訪東北,《朝日新聞》派遣森田光子全程采訪這次出訪。</p>
光子聽完之後本想同意,她也沒有拒絕的機會。話要出口之前,光子想起件事,問道:“其他報社裏麵有那些參加了?”</p>
社長笑了笑,“這次咱們拿到了獨家采訪,光子,你可要寫出一份好的報道來。”</p>
“是。”光子低頭應道。不過光子心中很清楚,也知道社長非常清楚,這次采訪到底是怎麽回事。</p>
回到家,光子把消息告知給母親。森田夫人聽到後,立刻站起身說道:“既然要見何君,禮物一定要準備好。醃菜……先多放點鹽,路上這麽熱,可是要出味……”</p>
看著母親急匆匆去忙碌,光子突然有些悲傷。如果可以的話,光子並不想以這樣的身份去采訪何銳。不過光子也很清楚,如果不是這樣的身份,她自己是找不到獨立采訪和銳的機會。</p>
便是在農業社會,戰爭也需要準備期。工業社會中,戰爭的準備內容以及準備規模比起農業社會更大了許多。作為統帥,必須也隻能經過文件的方式掌握戰爭準備進程。</p>
</p>
就在何銳回到沈陽的第二天,莫裏循前來見何銳。何銳正好看完了一大摞報告,確定了在外蒙與黑龍江那邊中蘇邊境的軍事安排。</p>
現在已經是8月,還沒正式出現蘇聯。不過聯共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已經召開了會議,決定要組建起蘇維埃聯邦。按照曆史局麵,這件事會確定。</p>
在等待莫裏循進來的時候,何銳冒出了一個惡趣味的念頭。蘇聯果然沒來找中國詢問是否想加入。如果蘇聯敢來找,何銳就敢同意。</p>
此時腳步聲響,莫裏循已經走進何銳的辦公室。何銳本以為莫裏循會顧左右而言他,沒想到這位招商局長開門見山,“主席,東北軍真的要南下麽?”</p>
在東北政府裏麵有些外國官員,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都有。在這些人中,職務最高,實權最大的就是莫裏循。所以英國政府對莫裏循可是寄予厚望,一方麵,英國政府以莫裏循在東北政府辭職後就會給莫裏循在英國內閣安排個職務為釣餌,給莫裏循足夠的誘惑。另一方麵,英國政府也通過莫裏循盡量獲得東北政府的核心情報。</p>
所以何銳的關鍵決定都是在黨口的會議上決定,莫裏循作為行政口,隻能獲得行政口應當知道的消息。而這些消息本身沒什麽好隱藏的。</p>
至於軍事口,更不是莫裏循能夠介入的。所以何銳雖然不覺得意外,卻也有些滿意。看來英國方麵的確認為東北軍的作戰對象是北洋。</p>
雖然是這麽想,何銳還得按照規矩來。把臉一沉,何銳問道:“莫裏循局長,如果有這麽一場戰爭,在動員會議上自然會告訴行政部門的同誌們。招商局打聽軍事上的事情,這是在破壞行政紀律!”</p>
莫裏循當然知道行政紀律。英國政府也的確給莫裏循發來消息,要莫裏循盡快確定何銳行動的目的。</p>
聽何銳這麽講,莫裏循盯著何銳,果斷答道:“到現在為止,主席一直沒有對於中國中央政府簽署的條約表過態。我個人支持盡快統一中國,此次前來的目的是請主席在這些事情上做好準備。東北軍入關後,立刻就要直麵各國在華駐軍。那時候難免會發生軍事衝突。如果主席能夠立刻發表承認條約的發言,同時態度嚴厲的表明,那些條約並不等於各國在華駐軍可以肆無忌憚的主動進攻東北軍。一旦外國駐軍對東北軍進行挑釁,就超出了條約內容,東北軍將依照戰爭規則,對其進行殲滅作戰。以我對各國的了解,他們就會約束軍隊,不會擅自開戰。”</p>
何銳有點感動。能說出這話,證明莫裏循的確對中國有些感情。不過何銳的感動隻有一點點,如果是一個堅持何銳立場的民族主義者,莫裏循的話不僅談不上‘對中國有感情’,更是會被看做‘帝國主義走狗在恐嚇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p>
中國軍隊在中國的土地上作戰,憑什麽要讓外國人決定?</p>
在中國民族主義者立場上看,敢說這話的人就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殺了也不可惜。</p>
何銳笑道:“莫裏循局長懷念在京城的日子麽?”</p>
“京城的環境比沈陽差很多。”莫裏循歎道。</p>
何銳勸道:“別這麽想,錢花到哪裏哪裏好。隻要錢到位,沙漠裏也能開滿鮮花。再說,京城的氣候可比沈陽暖和。”</p>
莫裏循沒有立刻回答。何銳的話已經可以看做是暗示,暗示何銳要帶著莫裏循一起回到京城。而且何銳有意把自己的權力中心從沈陽轉移到京城去。所以莫裏循笑道:“京津是做貿易的好地方,招商局在京津定然能拉到更多投資人。”</p>
何銳點點頭,“與京津比較,上海與南京也不錯。”</p>
莫裏循的神色又嚴肅起來,“主席,東北軍一旦抵達長江,就要麵對英國在長江的艦隊。在於英國就此事達成協議前,我真的不建議軍隊渡過長江。如果軍隊要強行渡江,是真的會引發戰爭的。”</p>
何銳隻是笑了笑,卻沒回答。此時秘書又推著小車進來,上麵放了好多文件。何銳指了指文件,“莫裏循局長,你說的我都會考慮。不過今天著實不能再和你談下去了,你看看這些。”</p>
莫裏循該談也已經說完了自己想說的,也得到了想得到的回應,便起身告辭。</p>
在回去的路上,莫裏循並不特別擔心。以他對何銳的判斷,如此了解國際政治的聰明的政治家,絕不可能對此不做考慮。如果可以的話,莫裏循希望在相對和平的局麵下統一中國。如果中國軍隊過度刺激英國,英國也不得不展開軍隊行動。軍事行動一開,對於中國和英國都是悲劇。</p>
到了晚上,莫裏循應邀參加了一場沈陽的英國商會舉辦的舞會。莫裏循參加過太多次這樣的聚會活動,熟門熟路。在完全英國式的會場邊二樓,莫裏循端著酒杯靠在扶手上往下看。很快,英國駐沈陽領事也端著酒杯走到莫裏循身邊,兩人並肩站在一起,領事問道:“莫裏循先生,怎麽樣?”</p>
莫裏循並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政府已經做好了應對東北軍南下的預案了麽?倫敦那邊是什麽態度?繼續支持直係,還是決定支持東北?”</p>
領事聽到這個回答,已經明白莫裏循確定東北軍要南下。不過這種事情沒辦法靠踩,領事繼續追問道:“您確定東北軍近期內要南下麽?”</p>
“南下能夠確定,卻不能確定何時南下。東北軍訓練一般是以三個月為一個周期,表現不錯的士兵們進行兩個周期,也就是六個月的訓練。士官們從表現出色的士兵中選拔,繼續進行三個月到半年的士官學習。按照這個時間,以當下的征兵力度,明年5月之後,戰爭可能就爆發了。”</p>
領事點點頭,“您寫了報告麽?”</p>
莫裏循摸了摸胸口,報告就在衣服裏麵。但莫裏循沒有立刻掏出來,他回到之前的問題,“倫敦那邊有什麽決定麽?”</p>
領事有些無奈,他一個領事,在外交體係裏麵就是幹累活的。除非是倫敦方麵真的做出決定,發給駐華外交機構,領事才能得知消息。</p>
於是領事說道:“一旦有消息,我會立刻告知莫裏循先生。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接到任何指示。”</p>
莫裏循也沒多問,掏出裝在信封裏的報告書,遞給了領事。領事如釋重負,身為幹活的,把莫裏循的報告遞交上去,再附上一份對沈陽現狀的報告書就完成了工作。責任這等事自然有那些野心勃勃想往上爬的人去做,混資曆的人隻要能混下去就好。</p>
而且在製度內想好好的混下去也不容易呢。隻要一次擔了責任,前途可能就被毀了。</p>
對於好好生活的人,混下去是不得不的選擇。這點上,中外的人類社會沒什麽分別。</p>
森田光子就清楚的感受到這些。原敬前首相被刺之前,光子接到了前往沈陽采訪何銳的任務。光子很快就發現,那次采訪本身就是一個外交任務。原敬首相一死,這次采訪很自然的被取消了。</p>
大半年過去了,光子再次接到了報社的安排,日本外務省大佬西園寺公望閣下要出訪東北,《朝日新聞》派遣森田光子全程采訪這次出訪。</p>
光子聽完之後本想同意,她也沒有拒絕的機會。話要出口之前,光子想起件事,問道:“其他報社裏麵有那些參加了?”</p>
社長笑了笑,“這次咱們拿到了獨家采訪,光子,你可要寫出一份好的報道來。”</p>
“是。”光子低頭應道。不過光子心中很清楚,也知道社長非常清楚,這次采訪到底是怎麽回事。</p>
回到家,光子把消息告知給母親。森田夫人聽到後,立刻站起身說道:“既然要見何君,禮物一定要準備好。醃菜……先多放點鹽,路上這麽熱,可是要出味……”</p>
看著母親急匆匆去忙碌,光子突然有些悲傷。如果可以的話,光子並不想以這樣的身份去采訪何銳。不過光子也很清楚,如果不是這樣的身份,她自己是找不到獨立采訪和銳的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