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正是春絲上市季節。白絲換成白銀,辛辛苦苦總算看到了希望。這個季節,售絲也是當地農戶一筆不小的收入,也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來源。</p>
路上,行人不斷。肩挑的,扛的,大量的輯裏絲源源不斷售向絲行。</p>
廣莊掛出的牌價也不低:每兩絲價白銀七分左右。南潯各大小絲行都備足了人力財力收絲。交夠京莊攤派的任務後,就可賣給廣莊賺錢了。</p>
‘劉順恒絲行’的生意也很好。劉鏞和妻子毓惠,還叫了一個幫手,日出忙到日落才打烊,有事忙得連吃飯都顧不上。把收購來的絲,按照規格,分別打了包,裝上人力車就送往廣莊去賣,劉鏞在前麵拉,妻子毓惠在後麵推。累得滿頭大汗。一天下來也能賺到幾個錢。</p>
有時,劉鏞叫妻子毓惠休息一下。毓惠笑著說:您不是同樣也很累嘛,要想多賺一點錢,哪有不辛苦的。嘻嘻。</p>
劉鏞笑著說:我是一個男人呀,女人那麽累怎麽行?</p>
毓惠笑著說:男、女不同樣是人嘛。嘻嘻。</p>
誰知風雲突變,劉鏞和毓惠拉了滿滿的一車絲,累得滿頭大汗來到了廣茂行,這是廣莊中最大的收購行。夥計將絲細細驗看了,準備寫票。隨後說:劉東家,現在行情走低,我們也高不了,銀收購價每兩春絲六分七白銀。</p>
劉鏞一聽傻了眼,連忙對妻子毓惠說:快,快,我們換一家看看。</p>
主仆三人匆匆連跑了幾家,不想廣莊各分行收購行全是統一口徑,無一例外。看起來今年廣莊是要殺價壓南潯絲行啊。隨後,劉鏞生氣地對妻子毓惠說:回家!老子不賣了。轉身拉起車就往回走。</p>
回到家,夫妻倆飯也不吃,發著呆坐在那裏,不知怎麽辦才好。</p>
過了許久,妻子毓惠起身拿起茶壺,倒了一口水喝了,然後說說:這樣由人家說了算,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他們的絲都是拿到上海去賣的,不如我們自己把絲販運到上錢去賣?</p>
劉鏞說:到上海有那麽容易?我們一沒大資金,二沒大商船。黃浦江裏的潮水又漲有落,小木船進了黃浦江那不是開玩笑的。還有到上海蘆墟三白蕩是必經之路,蘆墟三白蕩據說無風都有三尺浪,小木船怎過得了?</p>
</p>
劉鏞母親也關切地說:不賺錢是小事,阿惠又一邊女流之輩,萬一有個事,怎麽辦?你們要去上海我也不放心。</p>
毓惠又說:與其坐而待斃,何不放手一搏?當年您從學徒到小夥計,不也這麽過來了嗎?那時候行,現在為何反而不行?本錢小可以小做,沒有大商船可以租農船或航船,要想賺錢,哪有沒有風險的?我們還是試試吧,總不能讓人挨著頭割耳朵好。</p>
劉鏞說:你的話也有道理,不錯!路是靠人走出來的。他們這種大魚吃小魚的做法,讓人想想都來氣,老子就是虧本也不去賣給他們。</p>
於是,劉鏞鼓起勇氣,決定租一隻航船一闖上海灘。</p>
夫妻倆提著燈找到了船泊停泊處,定了一隻航船。</p>
第二天一早劉鏞把絲全部裝上航船,另外再雇了兩個夥計,四個人輪流搖櫓,日夜兼程去上海。</p>
一路上,小木船穿過京杭大運河、途徑蘆墟三白蕩。毓惠笑著對劉鏞說:您看人們都說蘆墟三白蕩無風都有三尺浪,哪有那麽高的浪呀,這完全是嚇嚇人的。</p>
不久,小船進了進入黃浦江。劉鏞站在船頭上,看著江邊兩岸,心情特別複雜,他無法意料,到了上海迎接他的將會事什麽。</p>
整整三天三夜終於到達上海十六鋪。船從大輪船的夾縫中擠進靠岸,劉鏞迫不及待上去打聽絲行絲價。</p>
劉鏞看到絲行門口掛的牌子,上麵寫著:輯裏絲每兩收購價2兩1白銀。</p>
劉鏞一看,傻了眼,以為是自己搞錯了。於是,他還是問行裏夥計:請問今天輯裏絲的價格是多少?</p>
夥計說:牌子上上麵寫著嗎,輯裏絲每兩收購價2兩1白銀。</p>
一船絲就這樣簡簡單單地賣了。</p>
妻子毓惠笑拎著一袋子白花花銀子,笑得嘴巴都合不攏,笑著說:看來這條路走對了。</p>
劉鏞笑著說:還是我家老婆點子好。</p>
劉鏞說:那這樣,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包了。回去抓緊收購,哪怕比人家稍微高出幾分都可以。反正,隻要有利潤就行。一周來回一次,這樣,整個春季還可以跑幾十次。</p>
劉鏞說:那這樣,我們幹脆把這條航船長期包了。回去抓緊收購,哪怕比人家稍微高出幾分都可以。反正,隻要有利潤就行。一周來回一次,這樣,整個春季還可以跑幾十次。</p>
夫妻倆一路商量日後的安排。</p>
劉煥章喜得老淚“劉順恒絲行”銅木作坊關了,到絲行給兒子幫幫忙。劉鏞娘更是開心得合不攏嘴,兒子如此出息,年紀輕輕地開了絲行,街坊鄰居誰人不誇她好福氣。</p>
好事成雙,劉家喜事連連。</p>
好事成雙,劉家喜事連連。</p>
這幾天,毓惠整天有點疲憊樣子,沒有胃口隻想睡,吃了就感到惡心要嘔吐。</p>
劉鏞媽是過來之人,於是,關心地問:阿惠啊,姆媽問你,你何久不來列假了?</p>
毓惠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有二個月了吧。</p>
一聽,劉鏞媽喜出望外,然後說:那你要當心,打包之類體力活不要再幹了。</p>
劉鏞媽還是有點不放心,第二天就請來了當地有名的丁郎中。</p>
丁郎中診了毓惠脈,又看了毓惠舌苔。說了一句:恭喜,少夫人有喜了。</p>
一聽毓惠已有身孕,劉鏞父母實在高興。他們商量,把桐木店鋪賣了,添上劉鏞娘手裏的積蓄,置進了一座帶天井的三進深院落,大大小小有六間正房,毓惠哪怕再多生幾個,也是夠住了。</p>
毓惠身子漸重,考慮到姆媽身體不好,劉鏞請了老媽子英嫂照顧家裏,英嫂是蘇北逃荒來的,在南潯居無定處,劉鏞看英嫂可憐,便讓她丈夫阿榮去了‘劉順恒’絲行打雜,晚上宿在店裏看鋪子。他們夫妻倆有了安定去處,自是感激不盡。</p>
路上,行人不斷。肩挑的,扛的,大量的輯裏絲源源不斷售向絲行。</p>
廣莊掛出的牌價也不低:每兩絲價白銀七分左右。南潯各大小絲行都備足了人力財力收絲。交夠京莊攤派的任務後,就可賣給廣莊賺錢了。</p>
‘劉順恒絲行’的生意也很好。劉鏞和妻子毓惠,還叫了一個幫手,日出忙到日落才打烊,有事忙得連吃飯都顧不上。把收購來的絲,按照規格,分別打了包,裝上人力車就送往廣莊去賣,劉鏞在前麵拉,妻子毓惠在後麵推。累得滿頭大汗。一天下來也能賺到幾個錢。</p>
有時,劉鏞叫妻子毓惠休息一下。毓惠笑著說:您不是同樣也很累嘛,要想多賺一點錢,哪有不辛苦的。嘻嘻。</p>
劉鏞笑著說:我是一個男人呀,女人那麽累怎麽行?</p>
毓惠笑著說:男、女不同樣是人嘛。嘻嘻。</p>
誰知風雲突變,劉鏞和毓惠拉了滿滿的一車絲,累得滿頭大汗來到了廣茂行,這是廣莊中最大的收購行。夥計將絲細細驗看了,準備寫票。隨後說:劉東家,現在行情走低,我們也高不了,銀收購價每兩春絲六分七白銀。</p>
劉鏞一聽傻了眼,連忙對妻子毓惠說:快,快,我們換一家看看。</p>
主仆三人匆匆連跑了幾家,不想廣莊各分行收購行全是統一口徑,無一例外。看起來今年廣莊是要殺價壓南潯絲行啊。隨後,劉鏞生氣地對妻子毓惠說:回家!老子不賣了。轉身拉起車就往回走。</p>
回到家,夫妻倆飯也不吃,發著呆坐在那裏,不知怎麽辦才好。</p>
過了許久,妻子毓惠起身拿起茶壺,倒了一口水喝了,然後說說:這樣由人家說了算,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他們的絲都是拿到上海去賣的,不如我們自己把絲販運到上錢去賣?</p>
劉鏞說:到上海有那麽容易?我們一沒大資金,二沒大商船。黃浦江裏的潮水又漲有落,小木船進了黃浦江那不是開玩笑的。還有到上海蘆墟三白蕩是必經之路,蘆墟三白蕩據說無風都有三尺浪,小木船怎過得了?</p>
</p>
劉鏞母親也關切地說:不賺錢是小事,阿惠又一邊女流之輩,萬一有個事,怎麽辦?你們要去上海我也不放心。</p>
毓惠又說:與其坐而待斃,何不放手一搏?當年您從學徒到小夥計,不也這麽過來了嗎?那時候行,現在為何反而不行?本錢小可以小做,沒有大商船可以租農船或航船,要想賺錢,哪有沒有風險的?我們還是試試吧,總不能讓人挨著頭割耳朵好。</p>
劉鏞說:你的話也有道理,不錯!路是靠人走出來的。他們這種大魚吃小魚的做法,讓人想想都來氣,老子就是虧本也不去賣給他們。</p>
於是,劉鏞鼓起勇氣,決定租一隻航船一闖上海灘。</p>
夫妻倆提著燈找到了船泊停泊處,定了一隻航船。</p>
第二天一早劉鏞把絲全部裝上航船,另外再雇了兩個夥計,四個人輪流搖櫓,日夜兼程去上海。</p>
一路上,小木船穿過京杭大運河、途徑蘆墟三白蕩。毓惠笑著對劉鏞說:您看人們都說蘆墟三白蕩無風都有三尺浪,哪有那麽高的浪呀,這完全是嚇嚇人的。</p>
不久,小船進了進入黃浦江。劉鏞站在船頭上,看著江邊兩岸,心情特別複雜,他無法意料,到了上海迎接他的將會事什麽。</p>
整整三天三夜終於到達上海十六鋪。船從大輪船的夾縫中擠進靠岸,劉鏞迫不及待上去打聽絲行絲價。</p>
劉鏞看到絲行門口掛的牌子,上麵寫著:輯裏絲每兩收購價2兩1白銀。</p>
劉鏞一看,傻了眼,以為是自己搞錯了。於是,他還是問行裏夥計:請問今天輯裏絲的價格是多少?</p>
夥計說:牌子上上麵寫著嗎,輯裏絲每兩收購價2兩1白銀。</p>
一船絲就這樣簡簡單單地賣了。</p>
妻子毓惠笑拎著一袋子白花花銀子,笑得嘴巴都合不攏,笑著說:看來這條路走對了。</p>
劉鏞笑著說:還是我家老婆點子好。</p>
劉鏞說:那這樣,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包了。回去抓緊收購,哪怕比人家稍微高出幾分都可以。反正,隻要有利潤就行。一周來回一次,這樣,整個春季還可以跑幾十次。</p>
劉鏞說:那這樣,我們幹脆把這條航船長期包了。回去抓緊收購,哪怕比人家稍微高出幾分都可以。反正,隻要有利潤就行。一周來回一次,這樣,整個春季還可以跑幾十次。</p>
夫妻倆一路商量日後的安排。</p>
劉煥章喜得老淚“劉順恒絲行”銅木作坊關了,到絲行給兒子幫幫忙。劉鏞娘更是開心得合不攏嘴,兒子如此出息,年紀輕輕地開了絲行,街坊鄰居誰人不誇她好福氣。</p>
好事成雙,劉家喜事連連。</p>
好事成雙,劉家喜事連連。</p>
這幾天,毓惠整天有點疲憊樣子,沒有胃口隻想睡,吃了就感到惡心要嘔吐。</p>
劉鏞媽是過來之人,於是,關心地問:阿惠啊,姆媽問你,你何久不來列假了?</p>
毓惠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有二個月了吧。</p>
一聽,劉鏞媽喜出望外,然後說:那你要當心,打包之類體力活不要再幹了。</p>
劉鏞媽還是有點不放心,第二天就請來了當地有名的丁郎中。</p>
丁郎中診了毓惠脈,又看了毓惠舌苔。說了一句:恭喜,少夫人有喜了。</p>
一聽毓惠已有身孕,劉鏞父母實在高興。他們商量,把桐木店鋪賣了,添上劉鏞娘手裏的積蓄,置進了一座帶天井的三進深院落,大大小小有六間正房,毓惠哪怕再多生幾個,也是夠住了。</p>
毓惠身子漸重,考慮到姆媽身體不好,劉鏞請了老媽子英嫂照顧家裏,英嫂是蘇北逃荒來的,在南潯居無定處,劉鏞看英嫂可憐,便讓她丈夫阿榮去了‘劉順恒’絲行打雜,晚上宿在店裏看鋪子。他們夫妻倆有了安定去處,自是感激不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