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江受官以後,首先在工部任主事,被賜花翎三品銜候補五品京堂官銜,分管各地建設的報批和監督之事。


    張謇考中狀元以後,授翰林院修撰。主要負責編修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


    劉安江在京城沒有朋友,故把張謇看著兄長,他們經常在一起,吟詩習文,小酌閑聊。由於張謇負責編修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之事,也使劉安江對文獻的研究,頗感興趣。經常通宵達旦找一些文獻資料進行閱讀、研究。


    一天,劉安江正在自己住處閱讀有關清曆代的策論。這時,張謇領著一位人進來。一進門張謇就道:賢弟,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十八年兩榜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湯壽潛便是,現任國史館任協修。


    張謇又指著劉安江對湯壽潛道:那就是新科進士劉安江(劉錦藻),烏程縣人士,你們可謂是老鄉啊。哈哈。


    劉安江一聽隨張謇同來者,就是湯壽潛,雙手作揖道:幸會幸會,湯兄大名早有所聞。十六年湯兄《危言》佳作,為弟曾經拜讀過。湯兄提出精簡冗員,改革科舉,推廣學校,開發礦藏,修築鐵路,興修水利,加強海軍防務等,實為憂國憂民,高瞻遠矚,令人敬佩。


    湯壽潛笑道:哪裏哪裏。小人之見,豈能改天換地天,還是皇上的天,地,還是皇上的地。鄙人隻是隨意塗鴉以吐心聲而已。


    劉安江隨即給兩位讓座,沏茶。


    張謇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道:嗯,這茶味道不差。


    劉安江笑道:那是上好的龍井。


    湯壽潛拿起茶杯,仔細看了又看,感歎道:茶有三味,人有百態。這小小的茶杯,正如大千世界,每片茶葉猶同每個人生,在這個大千世界裏人生千姿百態,你沉我浮,你下我上,你擠我擁。各自演示著各人的人生輝煌與沉澱,演示著人生的善意與醜惡,演示著人生風雲變幻的真諦。


    人生如茶。一杯好的茶水,猶同人的品格,淡淡的清水,清淡而高雅,純潔而高尚,芳香四溢,當你飲了以後,猶同一針興奮劑,滋潤人的心肺,使人心曠神怡。


    為人卑鄙,以權謀私,貪得無厭,損人利己,十惡不赦的小人,猶如一杯劣質發酶的茶水,苦澀而混濁,令人厭倦。


    人生如茶,苦盡甘來。展示著人生的坎坷與辛酸,艱苦與磨難;隻有在這大千世界裏不斷地翻滾,才回味無窮。


    人生如茶,手執一壺,手輕心也輕,心輕手更輕。隻需寧靜淡泊的心態,喝下人生給予你的所有幸福、磨難、憂傷、痛苦。坦然接受這杯清茶時,入口也許最初有些苦澀,隻要耐心而細致的品味,人生定有別樣的滋味。


    劉安江道:湯兄之言,富有哲理。讓為弟受益匪淺。


    張謇也道:人生,知足者常樂。


    他們彼此談的甚歡。


    ......


    1894年,這一年,是中國喪權辱國之年。


    經過明治維新和軍備擴充後的日本,實力大增。再次燃起了侵略中國的野心。日本一貫奉行著豐臣秀吉的大陸政策,即先取朝鮮,進而進軍中國。在16世紀,豐臣秀吉統治日本時期,曾經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要將朝鮮和中國納入日本版圖,他想要“泛舟西湖,終老杭州”。所以在他的晚年,一直對朝鮮作戰,直至他去世。明朝萬曆皇帝派兵前往朝鮮幫助朝鮮抵抗日本軍隊,最終,日軍未能得逞。但以後凡是有侵略野心的日本統治者都始終奉行這一政策。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麵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濟遠、廣乙,豐島海戰爆發。


    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的浪速艦擊沉了清軍雇用運兵的英國商輪高升號,製造了曆史上著名高升號事件。當時高升號總共裝有清軍官兵1116人,除245人遇救獲生外,其餘的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壯烈殉國。另有74名船上工作人員,隻有12人獲救,其餘56名,全部葬身海底。871名李鴻章所部淮軍多年經煉精銳遇難。


    直接導致了中日雙方在朝軍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間接擊潰了清軍,士氣大為沮喪至此,日本終於引爆了甲午中日戰爭。同年年9月15日,平壤戰役爆發,清軍與來犯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因為清軍最高統帥葉誌超的貪生怕死,最終朝鮮被日本占領。此外,黃海大戰、遼東之戰、威海之戰等都以清政府的敗績而終,整個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幹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甲午戰爭之後,瓜分狂潮日漸激烈,“救亡圖存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中國社會的各階層都在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國的民族運動走向高漲,其主要表現為:一是以下層農民為主體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二是由民族資產階級上層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發端。


    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平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這時,《馬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遼東和賠款白銀二億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為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  ,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發生了著名的“公車事件”。


    雖然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後,康有為等人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複、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


    維新思想與湯壽潛原先的思想不謀而合。因此,他與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時有接觸,並成立了“強學會”,經常在一起,商討國家之大事。這對張謇、劉安江的觸動也很大。他們也感到,朝廷如此之軟弱,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搞得千瘡百孔,實為痛心。落後就要挨打。國富才能民強。他們感到:隻有工業興國才是唯一出路。章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劉安江受官以後,首先在工部任主事,被賜花翎三品銜候補五品京堂官銜,分管各地建設的報批和監督之事。


    張謇考中狀元以後,授翰林院修撰。主要負責編修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


    劉安江在京城沒有朋友,故把張謇看著兄長,他們經常在一起,吟詩習文,小酌閑聊。由於張謇負責編修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之事,也使劉安江對文獻的研究,頗感興趣。經常通宵達旦找一些文獻資料進行閱讀、研究。


    一天,劉安江正在自己住處閱讀有關清曆代的策論。這時,張謇領著一位人進來。一進門張謇就道:賢弟,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十八年兩榜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湯壽潛便是,現任國史館任協修。


    張謇又指著劉安江對湯壽潛道:那就是新科進士劉安江(劉錦藻),烏程縣人士,你們可謂是老鄉啊。哈哈。


    劉安江一聽隨張謇同來者,就是湯壽潛,雙手作揖道:幸會幸會,湯兄大名早有所聞。十六年湯兄《危言》佳作,為弟曾經拜讀過。湯兄提出精簡冗員,改革科舉,推廣學校,開發礦藏,修築鐵路,興修水利,加強海軍防務等,實為憂國憂民,高瞻遠矚,令人敬佩。


    湯壽潛笑道:哪裏哪裏。小人之見,豈能改天換地天,還是皇上的天,地,還是皇上的地。鄙人隻是隨意塗鴉以吐心聲而已。


    劉安江隨即給兩位讓座,沏茶。


    張謇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道:嗯,這茶味道不差。


    劉安江笑道:那是上好的龍井。


    湯壽潛拿起茶杯,仔細看了又看,感歎道:茶有三味,人有百態。這小小的茶杯,正如大千世界,每片茶葉猶同每個人生,在這個大千世界裏人生千姿百態,你沉我浮,你下我上,你擠我擁。各自演示著各人的人生輝煌與沉澱,演示著人生的善意與醜惡,演示著人生風雲變幻的真諦。


    人生如茶。一杯好的茶水,猶同人的品格,淡淡的清水,清淡而高雅,純潔而高尚,芳香四溢,當你飲了以後,猶同一針興奮劑,滋潤人的心肺,使人心曠神怡。


    為人卑鄙,以權謀私,貪得無厭,損人利己,十惡不赦的小人,猶如一杯劣質發酶的茶水,苦澀而混濁,令人厭倦。


    人生如茶,苦盡甘來。展示著人生的坎坷與辛酸,艱苦與磨難;隻有在這大千世界裏不斷地翻滾,才回味無窮。


    人生如茶,手執一壺,手輕心也輕,心輕手更輕。隻需寧靜淡泊的心態,喝下人生給予你的所有幸福、磨難、憂傷、痛苦。坦然接受這杯清茶時,入口也許最初有些苦澀,隻要耐心而細致的品味,人生定有別樣的滋味。


    劉安江道:湯兄之言,富有哲理。讓為弟受益匪淺。


    張謇也道:人生,知足者常樂。


    他們彼此談的甚歡。


    ......


    1894年,這一年,是中國喪權辱國之年。


    經過明治維新和軍備擴充後的日本,實力大增。再次燃起了侵略中國的野心。日本一貫奉行著豐臣秀吉的大陸政策,即先取朝鮮,進而進軍中國。在16世紀,豐臣秀吉統治日本時期,曾經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要將朝鮮和中國納入日本版圖,他想要“泛舟西湖,終老杭州”。所以在他的晚年,一直對朝鮮作戰,直至他去世。明朝萬曆皇帝派兵前往朝鮮幫助朝鮮抵抗日本軍隊,最終,日軍未能得逞。但以後凡是有侵略野心的日本統治者都始終奉行這一政策。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麵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濟遠、廣乙,豐島海戰爆發。


    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的浪速艦擊沉了清軍雇用運兵的英國商輪高升號,製造了曆史上著名高升號事件。當時高升號總共裝有清軍官兵1116人,除245人遇救獲生外,其餘的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壯烈殉國。另有74名船上工作人員,隻有12人獲救,其餘56名,全部葬身海底。871名李鴻章所部淮軍多年經煉精銳遇難。


    直接導致了中日雙方在朝軍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間接擊潰了清軍,士氣大為沮喪至此,日本終於引爆了甲午中日戰爭。同年年9月15日,平壤戰役爆發,清軍與來犯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因為清軍最高統帥葉誌超的貪生怕死,最終朝鮮被日本占領。此外,黃海大戰、遼東之戰、威海之戰等都以清政府的敗績而終,整個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幹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甲午戰爭之後,瓜分狂潮日漸激烈,“救亡圖存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中國社會的各階層都在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國的民族運動走向高漲,其主要表現為:一是以下層農民為主體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二是由民族資產階級上層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發端。


    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平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這時,《馬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遼東和賠款白銀二億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為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  ,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發生了著名的“公車事件”。


    雖然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後,康有為等人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複、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


    維新思想與湯壽潛原先的思想不謀而合。因此,他與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時有接觸,並成立了“強學會”,經常在一起,商討國家之大事。這對張謇、劉安江的觸動也很大。他們也感到,朝廷如此之軟弱,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搞得千瘡百孔,實為痛心。落後就要挨打。國富才能民強。他們感到:隻有工業興國才是唯一出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家大宅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湖州小老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湖州小老頭並收藏劉家大宅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