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研院內,鍾驊的辦公桌前,我查看著鍾驊遞來的報表,一麵看一麵點頭:“嗯,行,咱們的鋼產量又增加了,這個月大概能產多少斤軟鋼,多少硬鋼?”
“軟鋼大約有近三萬五斤,硬鋼約有兩萬斤,不過現在下官犯愁的就是生鐵料不夠,要不,咱們再跟工部申請?”鍾驊朝我湊了過來言道。
我砸砸嘴,搖了搖頭:“不成,至少現在不成,雖然產量上來了,但是,光有產能,而沒有量產物,對於武研院來說,根本算不上成績,對了,那個軟鋼弩具造出來了沒有?”
“正在加緊,大概還有一兩天就能做出十把軟鋼弩了,眼下產量少,所以沒辦法用流水生產來做這東西,所以,隻是讓幾位技藝精深的老匠師在試製。”鍾驊回答了我的問題。旋及又笑道:“托大人洪福,當初硬是沒人相信能用鋼材來製作弩具,若不是大人親自去解說,怕是現在,那些老匠師還是不願意動手。”
“這也跟我沒多大的關係,最主要的,我們要懂得創新,懂得善於利用前人的智慧加以改造,加入自己的思路……”我說了一堆之後,朝著鍾驊擠擠眼:“鍾大人,我那兒的建築工地還缺一些軟鋼材,大概還需要個五千斤吧,您看……”
鍾驊哪裏不明白我的意思:“大人盡管來拿便是,這事大人做主便是,如今這軟鋼的產量之大,著實太令人側目,不過其用途不顯,大人為了利用軟鋼,自甘擔當風險,下官實在是敬佩。”
“嗯,嗬嗬……多謝鍾大人美意,明天,讓人取我家帳房那兒取錢便是,本官雖然是試驗,不過,該付的錢,可一文都不能少,畢竟,我們不能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我一本正經地點點頭言道,心裏邊高興地差點樂出了花來。
大唐的高層建築不可謂不多,高近五十米的黃鶴樓、嶽陽樓、還有李孝德跟我說起過的廣州蕃寺的番塔也同樣有三十來米高。另外,袁天罡他們去年就已經在青羊觀的後山建造的聞天閣,據說建成之後,至少也得有五十米以上,本公子自然也不能甘落人後,況且,我身為大唐武研院的負責人,這麽做也是為了產品找開銷路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何樂而不為。
況且,我采取的是與他們有著本質上區別的建築風格,雖然依舊是中國古典式建築,不過采用的設計理念卻是後現代主義,嗯,我發明的新名詞。
----------------------------------------------------
說起這個,我心裏就高興,如今大唐的煤產量是節節高攀,煤爐的發明不僅僅是帶動了挖煤售煤這一係業的產業,更重要的是,大唐的鋼鐵產量也因此突飛猛進,因為我,是的,因為我知道啥叫焦碳。
如今,水力驅動的活塞式風箱有了,煉鋼所需要的焦碳也有了,還缺啥?啥也不缺了,加上重金獎勵革新,諸位匠師大都眼紅眼綠地想辦法將煉鋼技術進行革新,由於武研院的努力,上下集體的共同努力,包括重獎激發的強大無比的創造熱情,經過了這些老師傅們的多次改良,現在,不說邊的,光是武研院分設的練鋼廠,月出爐的軟鋼和硬鋼就有近五萬斤,要知道,大唐以往每年產鋼不過十萬斤。
至於煉鋼的技術,大唐用的就是從西漢就有記載的炒鋼法,炒鋼的原料是生鐵,操作要點是把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利用鼓風或撒入精礦粉等方法,令矽、錳、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鋼和熟鐵的成分範圍。炒鋼的產品多是低碳鋼和熟鐵,但是如果控製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鋼和高碳鋼。
原本的低碳鋼在古人的眼中沒有多少大用,造軟劍?靠!世界上哪有那麽多的武林高手,而采用大唐流行的灌鋼法來製作武器,也同樣消耗不完這麽多的軟質鋼材,再加工?可以是可以,但是,同樣會消耗大量的燃料,而且,俺好歹也是在各大軍事主題網站混跡過的半瓶水專家,對於軟鋼的鋼弩臂製作可是聽說過的,而大唐的弩具和弓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複雜的單兵遠程武器,可以這麽說,按照目前大唐的製作程序和工藝來說,工序的繁雜程序甚至超過了火炮的製作工藝,大唐的遠程武器的製作是根據戰國初的《考工記》來作為範本來進行選材和進行製作的。
首先就是“為弓取六材”的六種材料是:幹(柘、桑、橘、木瓜、荊、竹等),角(牛角),筋,膠(鹿、馬、牛、鼠、魚、犀),絲和漆。對每種材料都規定了明確的選擇標準。對弓的製作工藝真是非常講究,冬天做弓幹,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絲、膠、漆合起來做成弓體,入冬後把弓體放置於弓匣之內以定其形,來年春天再裝上弓弦檢驗,就像李叔叔賜給薛仁貴的那一柄寶雕弓,聽老匠師說過,光是那張良弓,前後花費的時間竟然達三個年頭。普通的弓的製作工期最短也需要一年。
三清道尊在上,後世俺們中國人造原子彈也才不過花了九年的時間,雖然現在的投入跟後世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就製作的年限上來講,這僅僅是一件常規性的遠程武器,就需要耗費這麽多的心血,可以想見,這造成了多大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浪費。
周代弓分為六種。其功效也各有不同。戰國後期由於弩的登場,弓的地位受到些影響,所以名稱上沒有弩那麽多樣,大多數的時候隻叫作“弓”。唐代弓分為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種。長弓用作步戰,角弓用於騎戰,稍弓和格弓是狩獵用弓和皇朝禁衛軍用弓。
不過,更令人害怕的卻是弩的作用,弩的選材更加的嚴格,而且選擇麵很窄,比如弩身就必須選用堅硬的山桑木,弩梢用檀木,而弩機必須使用金屬來製作,其弦也是混合形的絞繩。一柄弩,雖然製作的時間也大概是一年的時間,但是由於選材麵的狹窄,還有與弓的優勢作對比之後,才使得這兩種遠程武器能同時並存下來。
----------------------------------------------------
目前大唐而言,弓的使用率與弩的使用率大約為三比二,其主要的原因是弓的構造相對於弩來說要簡單得多,容易就地取材大量製造,重量又輕,射程雖不如弩,但是射速快,經過良好訓練的弓手,射術上最快可以比弩快上六到十倍,也就是說,一名弓手,可以在弩手射出第一支弩箭開始,在弩手射出第二支弩箭的這一段時間之內,連續射出六到十隻箭,而且可以隨時射擊,弩在這一方麵就要弱於弓,但是,弩的長處在於使用的弩箭要比弓用的長箭要短得多,大唐將士所使用的單兵弩箭長大約是三十厘米,而弓用長箭接近一米,因為弩箭的飛行速度較快,不需要像弓一樣的長箭身來穩定飛行。光是在消耗材料上就要相差近倍。
另外一點就是:弩和弓相比,更利於瞄準,命中率高,射程遠,殺傷力大,是古代具有相當威力的遠射武器。並且在大唐的軍隊裏,大部份都是農民臨時招募的,對於弓的使用和訓練的時間常常達不到要求,因為弓的射擊技巧太複雜了,一名好射手,需要經過數千次,甚至上萬次的射擊之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射手,但弩就不一樣,隻要你能按照指示,用弩標準了目標,扣一下板機就十有八九能命中。
弓因其作用機理所限,命中率很差。弓幾乎完全依靠射手自身的經驗來進行瞄準,箭雖然有尾羽作為穩定舵,但是箭的受風麵積大,而且初速慢,一般角弓從鬆弦到擊中兩百米外的目標需要三到四秒的時間,而合成弓和單體弓就更差了,所以大唐軍隊所使用的作戰弓具全部是複合弓。
為了盡可能的提高箭的初速隻能不斷增加弓的彈力,結果就是人必須用很大的力氣才能張開弓,在這個用力過程中,手臂必然產生大的顫動,因此,弓箭的精度變得更差,不得不采用漫射的方式來加大命中機會;其次,箭的傷害力小,和弩的傷害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對付沒有防護或者防護較差的遊牧民族而言,弓箭的這個缺點還不明顯,但是碰上全副武裝,有鎧甲保護的對手的時候,很難對對方造成致命的傷害,也就是為什麽本公子當日遼東一戰被射的渾身是箭,跟個刺蝟似的,依舊能斬將奪旗的原因。
-------------------
PS:以下不算G:第一更,大夥慢慢瞅。吃吃喝喝去了,今天看了奧運聖火在世界第三極升起,心裏邊很是樂嗬嗬的,高興。(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www.qidian.com</a>,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軟鋼大約有近三萬五斤,硬鋼約有兩萬斤,不過現在下官犯愁的就是生鐵料不夠,要不,咱們再跟工部申請?”鍾驊朝我湊了過來言道。
我砸砸嘴,搖了搖頭:“不成,至少現在不成,雖然產量上來了,但是,光有產能,而沒有量產物,對於武研院來說,根本算不上成績,對了,那個軟鋼弩具造出來了沒有?”
“正在加緊,大概還有一兩天就能做出十把軟鋼弩了,眼下產量少,所以沒辦法用流水生產來做這東西,所以,隻是讓幾位技藝精深的老匠師在試製。”鍾驊回答了我的問題。旋及又笑道:“托大人洪福,當初硬是沒人相信能用鋼材來製作弩具,若不是大人親自去解說,怕是現在,那些老匠師還是不願意動手。”
“這也跟我沒多大的關係,最主要的,我們要懂得創新,懂得善於利用前人的智慧加以改造,加入自己的思路……”我說了一堆之後,朝著鍾驊擠擠眼:“鍾大人,我那兒的建築工地還缺一些軟鋼材,大概還需要個五千斤吧,您看……”
鍾驊哪裏不明白我的意思:“大人盡管來拿便是,這事大人做主便是,如今這軟鋼的產量之大,著實太令人側目,不過其用途不顯,大人為了利用軟鋼,自甘擔當風險,下官實在是敬佩。”
“嗯,嗬嗬……多謝鍾大人美意,明天,讓人取我家帳房那兒取錢便是,本官雖然是試驗,不過,該付的錢,可一文都不能少,畢竟,我們不能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我一本正經地點點頭言道,心裏邊高興地差點樂出了花來。
大唐的高層建築不可謂不多,高近五十米的黃鶴樓、嶽陽樓、還有李孝德跟我說起過的廣州蕃寺的番塔也同樣有三十來米高。另外,袁天罡他們去年就已經在青羊觀的後山建造的聞天閣,據說建成之後,至少也得有五十米以上,本公子自然也不能甘落人後,況且,我身為大唐武研院的負責人,這麽做也是為了產品找開銷路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何樂而不為。
況且,我采取的是與他們有著本質上區別的建築風格,雖然依舊是中國古典式建築,不過采用的設計理念卻是後現代主義,嗯,我發明的新名詞。
----------------------------------------------------
說起這個,我心裏就高興,如今大唐的煤產量是節節高攀,煤爐的發明不僅僅是帶動了挖煤售煤這一係業的產業,更重要的是,大唐的鋼鐵產量也因此突飛猛進,因為我,是的,因為我知道啥叫焦碳。
如今,水力驅動的活塞式風箱有了,煉鋼所需要的焦碳也有了,還缺啥?啥也不缺了,加上重金獎勵革新,諸位匠師大都眼紅眼綠地想辦法將煉鋼技術進行革新,由於武研院的努力,上下集體的共同努力,包括重獎激發的強大無比的創造熱情,經過了這些老師傅們的多次改良,現在,不說邊的,光是武研院分設的練鋼廠,月出爐的軟鋼和硬鋼就有近五萬斤,要知道,大唐以往每年產鋼不過十萬斤。
至於煉鋼的技術,大唐用的就是從西漢就有記載的炒鋼法,炒鋼的原料是生鐵,操作要點是把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利用鼓風或撒入精礦粉等方法,令矽、錳、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鋼和熟鐵的成分範圍。炒鋼的產品多是低碳鋼和熟鐵,但是如果控製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鋼和高碳鋼。
原本的低碳鋼在古人的眼中沒有多少大用,造軟劍?靠!世界上哪有那麽多的武林高手,而采用大唐流行的灌鋼法來製作武器,也同樣消耗不完這麽多的軟質鋼材,再加工?可以是可以,但是,同樣會消耗大量的燃料,而且,俺好歹也是在各大軍事主題網站混跡過的半瓶水專家,對於軟鋼的鋼弩臂製作可是聽說過的,而大唐的弩具和弓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複雜的單兵遠程武器,可以這麽說,按照目前大唐的製作程序和工藝來說,工序的繁雜程序甚至超過了火炮的製作工藝,大唐的遠程武器的製作是根據戰國初的《考工記》來作為範本來進行選材和進行製作的。
首先就是“為弓取六材”的六種材料是:幹(柘、桑、橘、木瓜、荊、竹等),角(牛角),筋,膠(鹿、馬、牛、鼠、魚、犀),絲和漆。對每種材料都規定了明確的選擇標準。對弓的製作工藝真是非常講究,冬天做弓幹,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絲、膠、漆合起來做成弓體,入冬後把弓體放置於弓匣之內以定其形,來年春天再裝上弓弦檢驗,就像李叔叔賜給薛仁貴的那一柄寶雕弓,聽老匠師說過,光是那張良弓,前後花費的時間竟然達三個年頭。普通的弓的製作工期最短也需要一年。
三清道尊在上,後世俺們中國人造原子彈也才不過花了九年的時間,雖然現在的投入跟後世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就製作的年限上來講,這僅僅是一件常規性的遠程武器,就需要耗費這麽多的心血,可以想見,這造成了多大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浪費。
周代弓分為六種。其功效也各有不同。戰國後期由於弩的登場,弓的地位受到些影響,所以名稱上沒有弩那麽多樣,大多數的時候隻叫作“弓”。唐代弓分為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種。長弓用作步戰,角弓用於騎戰,稍弓和格弓是狩獵用弓和皇朝禁衛軍用弓。
不過,更令人害怕的卻是弩的作用,弩的選材更加的嚴格,而且選擇麵很窄,比如弩身就必須選用堅硬的山桑木,弩梢用檀木,而弩機必須使用金屬來製作,其弦也是混合形的絞繩。一柄弩,雖然製作的時間也大概是一年的時間,但是由於選材麵的狹窄,還有與弓的優勢作對比之後,才使得這兩種遠程武器能同時並存下來。
----------------------------------------------------
目前大唐而言,弓的使用率與弩的使用率大約為三比二,其主要的原因是弓的構造相對於弩來說要簡單得多,容易就地取材大量製造,重量又輕,射程雖不如弩,但是射速快,經過良好訓練的弓手,射術上最快可以比弩快上六到十倍,也就是說,一名弓手,可以在弩手射出第一支弩箭開始,在弩手射出第二支弩箭的這一段時間之內,連續射出六到十隻箭,而且可以隨時射擊,弩在這一方麵就要弱於弓,但是,弩的長處在於使用的弩箭要比弓用的長箭要短得多,大唐將士所使用的單兵弩箭長大約是三十厘米,而弓用長箭接近一米,因為弩箭的飛行速度較快,不需要像弓一樣的長箭身來穩定飛行。光是在消耗材料上就要相差近倍。
另外一點就是:弩和弓相比,更利於瞄準,命中率高,射程遠,殺傷力大,是古代具有相當威力的遠射武器。並且在大唐的軍隊裏,大部份都是農民臨時招募的,對於弓的使用和訓練的時間常常達不到要求,因為弓的射擊技巧太複雜了,一名好射手,需要經過數千次,甚至上萬次的射擊之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射手,但弩就不一樣,隻要你能按照指示,用弩標準了目標,扣一下板機就十有八九能命中。
弓因其作用機理所限,命中率很差。弓幾乎完全依靠射手自身的經驗來進行瞄準,箭雖然有尾羽作為穩定舵,但是箭的受風麵積大,而且初速慢,一般角弓從鬆弦到擊中兩百米外的目標需要三到四秒的時間,而合成弓和單體弓就更差了,所以大唐軍隊所使用的作戰弓具全部是複合弓。
為了盡可能的提高箭的初速隻能不斷增加弓的彈力,結果就是人必須用很大的力氣才能張開弓,在這個用力過程中,手臂必然產生大的顫動,因此,弓箭的精度變得更差,不得不采用漫射的方式來加大命中機會;其次,箭的傷害力小,和弩的傷害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對付沒有防護或者防護較差的遊牧民族而言,弓箭的這個缺點還不明顯,但是碰上全副武裝,有鎧甲保護的對手的時候,很難對對方造成致命的傷害,也就是為什麽本公子當日遼東一戰被射的渾身是箭,跟個刺蝟似的,依舊能斬將奪旗的原因。
-------------------
PS:以下不算G:第一更,大夥慢慢瞅。吃吃喝喝去了,今天看了奧運聖火在世界第三極升起,心裏邊很是樂嗬嗬的,高興。(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www.qidian.com</a>,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