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垣並未久留,略坐一會,吃了半盞茶,便乘轎而去,留下蔣玉菡與琳琅團聚。
天色漸晚,外麵的雨越下越大,一池荷花瞬間被打得七零八落,紫藤花串落滿一地粉紫,天際的墨色幾乎近在眼前,千萬縷雨珠兒線落將下來,隱隱帶著金石之音。
問及秦雋,蔣玉菡支支吾吾,並沒有詳細解釋。
琳琅心知有異,雖然疑惑,卻知道他們這一行許多事自己不好過問,便住了嘴,轉移話題道:“我給你和秦相公做了兩件夏衫,你去試試,若見了秦相公,給捎過去。”
蔣玉菡見琳琅不再繼續追問,眼裏帶著一點點愧疚,笑道:“好。”姐姐好不容易才脫了籍成了良民,他們這個行裏的齷齪事還是不叫姐姐知道得好。想起秦雋的境遇,淪為賤籍,身不由己,今日今時他方知為何師兄一直鬱鬱寡歡。
琳琅見了,暗暗歎息,假裝未見。
做戲子會遇到什麽樣的心酸,什麽樣的痛楚,她都明白,因為太明白,所以從來不問,秦雋和蔣玉菡雖是下九流的賤籍,但他們骨子裏都有自己的驕傲,這份驕傲不允許他們示弱於人,亦不允許琳琅開口細問,一旦她問起,他們勢必沒臉再和自己相見。
戲子之所以聲名狼藉,除了戲台上裝神弄鬼粉墨重彩外,更多的是被達官顯貴玩弄。
秦雋今年二十五歲,依舊未娶,從素日的蛛絲馬跡中,琳琅約略明白其中的緣故。她不是沒有想過給蔣玉菡贖身一事,但是王府豢養的戲子除非上頭恩典,否則絕不會輕易放出。
或許就因為這個緣故,秦雋和蔣玉菡都盼著她能嫁個好人家,承載著他們渴望自由的希望好好地過日子,做一個平平凡凡的老百姓。
第二日天蒙蒙亮蔣玉菡便回七皇子府了,不敢稍有耽擱,琳琅留了二日方回榮國府,隨著王夫人給賈母請安時,正趕上史家的人來接湘雲回去。
湘雲嬌憨婉轉,依依不舍地攥著珍珠的手不鬆開,紅著眼眶兒道:“好姐姐,老太太說給我一個丫頭陪我,姐姐和我一起走罷!”
珍珠含笑道:“我在這裏等著姑娘,以後姑娘來了我每天服侍姑娘豈不是更好?”
較之史侯爺府,湘雲對榮國府依戀更深,自然盼著長長久久地住在榮國府裏,聞言覺得十分有理,便帶了翠縷離開,而珍珠依舊留在賈母房裏做個小丫頭。
待史家的人走後,賈母方問起賈珠的身體,王夫人道:“已經好了些,太醫囑咐不許勞累,不許熬夜苦讀,珠兒媳婦日日看著呢!”
賈母歎道:“珠兒媳婦是個賢惠的,一大一小,都得她照顧,行事又穩重平和。鴛鴦,鴛鴦,前兒個得的香露,拿兩瓶給珠兒媳婦送去,叫她用清水調了給珠兒吃。”又對王夫人說道:“原是進上的東西,今年統共不過得了幾瓶,回去你也拿兩瓶嚐嚐。”
王夫人忙道:“太金貴了些,老太太自己留著吃罷!”
賈母道:“我還有呢!”
王夫人笑著謝了,琳琅拿回去用水一調,果然香妙非常。
王夫人放下碗,笑道:“你調一碗自個兒嚐嚐,倒比往日咱們吃的香花鹵子還香些,尋常難得,咱們府裏也隻有老太太能有了。”
原著中王夫人給寶玉的玫瑰清露,是在元妃省親之後,如今榮國府雖是京都中的二等人家,僅次於諸王府,但與皇親不沾邊,因此除了賈母,王夫人得不到這樣金貴的東西。
如此難得之物,王夫人依舊舍得給她吃,琳琅聽了甚是感動,雖說有秦雋和蔣玉菡的緣故,她並不缺這些稀罕東西。昨兒個蔣玉菡回來,就帶兩瓶茉莉清露給她,是徒垣賞的。
跟王夫人日久,越能覺察到王夫人的寂寞和清冷。
吃齋念佛,隻是她的寄托而已。
正粱不正下梁歪,賈母偏心次子,冷淡長子,而賈政也不過是個偽君子,麵子上雖不給王夫人難堪,私底下卻喜歡趙姨娘的嬌俏,一年到頭極少在王夫人房裏歇息。
榮國府中生兒育女最多的雖是王夫人,但長子為賈政所教養,日日苦讀不得在跟前承歡,長女元春自幼便被抱到賈母房中,如今又進了無法再相見的皇宮,好容易中年得子寶玉,更是時時刻刻都住在賈母房中,管不得教不得說不得。
如此一來,王夫人膝下甚是荒涼,連個說話解悶的人都沒有,故待琳琅這個自小在身邊長大的丫頭便多了幾分對女兒似的疼愛,琳琅自然與她越來越親近,別人都靠後了。
富貴歲月容易過,展眼又是二年多,時值初秋,處處紅衰綠減,鳳姐擬了名單稟告王夫人,到了年齡的丫頭或許給小廝,或放出去自行婚配。越是主子跟前的丫頭越是體麵,衣履簪環攢的也多,府裏各家管事為兒子的,小廝為自己的都不約而同地來求。
王夫人懶怠管,隻叫鳳姐做主,大丫頭出去,底下的小丫頭都露了頭。
其中鴛鴦因生得伶俐知趣,處事妥帖,針線又好,前年便已升了一等丫頭,賈母漸漸離不得她,起居坐臥都要她服侍,竟成了賈母房中的執事丫頭。寶玉身邊以改了名的襲人為首,亦升了一等,拿著和鴛鴦一樣的例,餘者琥珀、玻璃、瑪瑙、鸚哥、司棋、侍書、入畫、可人、媚人、茜雪、翠墨、翠縷等人都陸陸續續升了上來,有一等,也有二等。
外來的丫頭雖然比家生子來得體麵些,但實際上卻很難得到主子重用,這也是不知根知底的緣故。琳琅全靠王夫人眼緣,幾句戲言成真,人也精明能幹,方得以如此。但襲人不過八九歲,卻能越過鸚哥琥珀茜雪等人被賈母提拔為一等丫頭,可見其本事。
王夫人身邊的丫頭多已放出去,現今身邊的一等丫頭是今年剛升上來的金釧、玉釧、彩雲、彩霞,琳琅因沒賣身契,王夫人從自己的月例裏拿二兩銀子與她,和姑娘們一樣。
又因王夫人將就儉省,不大管事,嫌丫頭們人多聒噪,房裏除了琳琅和拿一兩的四個大丫頭外,便隻剩下拿幾百錢的小丫頭,按例該有的二等丫頭都叫王夫人免了。
送走年長幾歲的臘梅、冬雪等人,琳琅有些悵然,同一年挑上來的姐妹們就隻剩她了。
抽身往回走,沿途一股菊花的寒香撲麵而至,攢攢簇簇許多菊花開得正好,幾個粗使婆子正在掃落葉落花,見到琳琅,忙站著笑道:“今兒個菊花開得好,姑娘折兩枝去戴?”
琳琅笑道:“折它做什麽?你也掐,我也折,明兒光禿禿隻剩枝葉了,豈不難看?”
婆子猶未開口,忽聽背後有人笑道:“姐姐什麽時候倒憐花惜草了?”
回頭一看,卻是鸚哥。
對於將來林妹妹的紫鵑,本性又溫柔明慧,細心妥帖,琳琅素來喜歡她,笑道:“我卻不曾憐花惜草,今早還折了數枝菊花給太太插瓶呢,隻不愛戴在頭上罷了。你不在老太太屋裏聽喚,到這裏來做什麽?手裏拿的是藥?老太太病了?”
鸚哥與她並肩往前走,方答道:“南邊傳來消息說姑太太不好了,老太太擔憂得很,才請了太醫來看,我過來拿藥,好回去煎了。”
琳琅擔憂道:“姑太太怎麽忽然就不好了?”
因為喜歡林黛玉,這些年她一直留心江南的事情,兩年前林家本該夭折的三歲之子竟熬過去了,現今十分平安。去歲林如海被當今欽點為鹽課禦史,在江南極風光,料想賈敏不會因子夭折而隨後病逝,不想還是傳來如此消息。
是紅樓的劇情即將開端了嗎?賈敏逝,黛玉進榮國府?
紫鵑道:“聽說姑太太生朗哥兒的時候就落了病根兒,那年朗哥兒大病,險些沒了,姑太太又嚇著了,生了好大一場病,雖然將養好了,到底不如從前。這不,就病得厲害了。”林朗是林如海之子、黛玉之弟的名字,乍一聽,和琳琅同音。
聽聞此言,琳琅便知賈敏怕是不好了。
晚間問起王夫人,王夫人白日在賈母房裏侍奉,自然知曉得清楚,歎道:“姑太太是個沒福的,前些年好容易生了一兒一女,姑老爺又愛敬她,倒也一家和樂,誰知竟會這樣。大姑娘卻是個極孝順的,日日在床前侍湯奉藥,若姑太太熬不過去,可惜了。”
琳琅算了一下,低聲道:“滿打滿算大姑娘才六歲半。”
王夫人道:“可不是,朗哥兒也才五歲。”
秋盡冬至,天漸漸冷將起來,九月底果然傳來消息說賈敏八月底去了,賈母立時便厥過去了,榮國府上下均嚇得魂飛魄散,請太醫的請太醫,煎藥的煎藥,忙得天翻地覆,好在賈母還算硬朗,不久便醒了,又是一陣哭天喊地叫心肝兒肉。
賈赦、賈政聽說後,又為妹妹悲傷,又擔憂母親,忙亂了一日才安靜下來。雖說賈赦是個糊塗荒唐的人,但幼時卻甚疼這個嫡妹,更兼賈政素來敬佩林如海的品貌才學,又承受這個妹妹極大的情分,故此與賈母一般傷心。
因太醫開了方子,賈母隻是熬藥吃著安神,王夫人日日侍奉跟前,琳琅隨著王夫人給賈母端藥送湯,府裏上下主子奴才卻都不敢大聲說笑,氣氛頗為沉悶。
過了兩日,琳琅跟著王夫人過來請安,賈母道:“你來得好,我正要找你。”
王夫人看了看賈母的臉色,不知為何,忽生不祥之感,忙道:“老太太有什麽吩咐?”
賈母淌眼抹淚地道:“敏兒去了,留下兩個極小的孩子,好不可憐見的,姑老爺在江南管著鹽政,若有了繼室,兩個孩子豈不尷尬?我也怕委屈了兩個孩子。故此,我打算叫人去接了他們過來親自照料,家裏又有兄弟姐妹做伴,豈不兩便?”
聽到賈母這麽說,琳琅眉峰一動,暗暗一歎,雖說賈珠和林朗未死,命運略有改變,但終究擋不住劇情的發展,看來他們還是得進榮國府。
王夫人雖感激賈敏當日對賈珠的情分,卻不喜賈母的打算,知道賈母對自己不滿了,心中略有不甘,道:“老太太固然疼大姑娘和大侄兒,隻是猛然間叫他們父子離別……”
賈母道:“你也不想想,姑老爺忙著公務,如何照顧兩個孩子?我可不放心別人!”
王夫人聽了,知道自己無法說服賈母,隻得道:“老太太想得周全,正該接了過來。”
賈母臉上方露出笑容來,道:“既然你說好,那就打發人去接,務必接來。”等賈政回來,又叫他修書一封給林如海,信中自然是請林如海務必將黛玉林朗姐弟送來等語。賈政自然撫掌叫好,忙忙地打發人去接林黛玉姐弟。
年關將近,王夫人獨自在屋裏的臉色一日比一日難看。
琳琅歎了口氣,這日服侍賈母用完晚飯,王夫人緊緊捏著佛珠,回到房中,趙姨娘打起簾子,王夫人坐在炕上,想了想,叫人都退下,隻留了琳琅坐在對麵。
琳琅知道王夫人有心事向自己傾吐,便倒了茶,又點了檀香,靜靜坐著陪她。
過了良久,王夫人道:“你可知老太太的打算?”
琳琅雖知道紅樓劇情發展,卻著實猜不透賈母的心思,口內隻道:“老太太不是擔憂林姑娘和林哥兒無人教養方打發人去接麽?莫非其中有什麽緣故?”
王夫人冷笑道:“寶玉是我心肝兒肉,我可不許老太太越過我給他選媳婦兒!”
琳琅聞言一愣,忍不住有些好笑,忙道:“寶玉才七歲,過了年不過八歲,說這些事太早了些。還是,老太太有心和姑太太家親上加親?”
天色漸晚,外麵的雨越下越大,一池荷花瞬間被打得七零八落,紫藤花串落滿一地粉紫,天際的墨色幾乎近在眼前,千萬縷雨珠兒線落將下來,隱隱帶著金石之音。
問及秦雋,蔣玉菡支支吾吾,並沒有詳細解釋。
琳琅心知有異,雖然疑惑,卻知道他們這一行許多事自己不好過問,便住了嘴,轉移話題道:“我給你和秦相公做了兩件夏衫,你去試試,若見了秦相公,給捎過去。”
蔣玉菡見琳琅不再繼續追問,眼裏帶著一點點愧疚,笑道:“好。”姐姐好不容易才脫了籍成了良民,他們這個行裏的齷齪事還是不叫姐姐知道得好。想起秦雋的境遇,淪為賤籍,身不由己,今日今時他方知為何師兄一直鬱鬱寡歡。
琳琅見了,暗暗歎息,假裝未見。
做戲子會遇到什麽樣的心酸,什麽樣的痛楚,她都明白,因為太明白,所以從來不問,秦雋和蔣玉菡雖是下九流的賤籍,但他們骨子裏都有自己的驕傲,這份驕傲不允許他們示弱於人,亦不允許琳琅開口細問,一旦她問起,他們勢必沒臉再和自己相見。
戲子之所以聲名狼藉,除了戲台上裝神弄鬼粉墨重彩外,更多的是被達官顯貴玩弄。
秦雋今年二十五歲,依舊未娶,從素日的蛛絲馬跡中,琳琅約略明白其中的緣故。她不是沒有想過給蔣玉菡贖身一事,但是王府豢養的戲子除非上頭恩典,否則絕不會輕易放出。
或許就因為這個緣故,秦雋和蔣玉菡都盼著她能嫁個好人家,承載著他們渴望自由的希望好好地過日子,做一個平平凡凡的老百姓。
第二日天蒙蒙亮蔣玉菡便回七皇子府了,不敢稍有耽擱,琳琅留了二日方回榮國府,隨著王夫人給賈母請安時,正趕上史家的人來接湘雲回去。
湘雲嬌憨婉轉,依依不舍地攥著珍珠的手不鬆開,紅著眼眶兒道:“好姐姐,老太太說給我一個丫頭陪我,姐姐和我一起走罷!”
珍珠含笑道:“我在這裏等著姑娘,以後姑娘來了我每天服侍姑娘豈不是更好?”
較之史侯爺府,湘雲對榮國府依戀更深,自然盼著長長久久地住在榮國府裏,聞言覺得十分有理,便帶了翠縷離開,而珍珠依舊留在賈母房裏做個小丫頭。
待史家的人走後,賈母方問起賈珠的身體,王夫人道:“已經好了些,太醫囑咐不許勞累,不許熬夜苦讀,珠兒媳婦日日看著呢!”
賈母歎道:“珠兒媳婦是個賢惠的,一大一小,都得她照顧,行事又穩重平和。鴛鴦,鴛鴦,前兒個得的香露,拿兩瓶給珠兒媳婦送去,叫她用清水調了給珠兒吃。”又對王夫人說道:“原是進上的東西,今年統共不過得了幾瓶,回去你也拿兩瓶嚐嚐。”
王夫人忙道:“太金貴了些,老太太自己留著吃罷!”
賈母道:“我還有呢!”
王夫人笑著謝了,琳琅拿回去用水一調,果然香妙非常。
王夫人放下碗,笑道:“你調一碗自個兒嚐嚐,倒比往日咱們吃的香花鹵子還香些,尋常難得,咱們府裏也隻有老太太能有了。”
原著中王夫人給寶玉的玫瑰清露,是在元妃省親之後,如今榮國府雖是京都中的二等人家,僅次於諸王府,但與皇親不沾邊,因此除了賈母,王夫人得不到這樣金貴的東西。
如此難得之物,王夫人依舊舍得給她吃,琳琅聽了甚是感動,雖說有秦雋和蔣玉菡的緣故,她並不缺這些稀罕東西。昨兒個蔣玉菡回來,就帶兩瓶茉莉清露給她,是徒垣賞的。
跟王夫人日久,越能覺察到王夫人的寂寞和清冷。
吃齋念佛,隻是她的寄托而已。
正粱不正下梁歪,賈母偏心次子,冷淡長子,而賈政也不過是個偽君子,麵子上雖不給王夫人難堪,私底下卻喜歡趙姨娘的嬌俏,一年到頭極少在王夫人房裏歇息。
榮國府中生兒育女最多的雖是王夫人,但長子為賈政所教養,日日苦讀不得在跟前承歡,長女元春自幼便被抱到賈母房中,如今又進了無法再相見的皇宮,好容易中年得子寶玉,更是時時刻刻都住在賈母房中,管不得教不得說不得。
如此一來,王夫人膝下甚是荒涼,連個說話解悶的人都沒有,故待琳琅這個自小在身邊長大的丫頭便多了幾分對女兒似的疼愛,琳琅自然與她越來越親近,別人都靠後了。
富貴歲月容易過,展眼又是二年多,時值初秋,處處紅衰綠減,鳳姐擬了名單稟告王夫人,到了年齡的丫頭或許給小廝,或放出去自行婚配。越是主子跟前的丫頭越是體麵,衣履簪環攢的也多,府裏各家管事為兒子的,小廝為自己的都不約而同地來求。
王夫人懶怠管,隻叫鳳姐做主,大丫頭出去,底下的小丫頭都露了頭。
其中鴛鴦因生得伶俐知趣,處事妥帖,針線又好,前年便已升了一等丫頭,賈母漸漸離不得她,起居坐臥都要她服侍,竟成了賈母房中的執事丫頭。寶玉身邊以改了名的襲人為首,亦升了一等,拿著和鴛鴦一樣的例,餘者琥珀、玻璃、瑪瑙、鸚哥、司棋、侍書、入畫、可人、媚人、茜雪、翠墨、翠縷等人都陸陸續續升了上來,有一等,也有二等。
外來的丫頭雖然比家生子來得體麵些,但實際上卻很難得到主子重用,這也是不知根知底的緣故。琳琅全靠王夫人眼緣,幾句戲言成真,人也精明能幹,方得以如此。但襲人不過八九歲,卻能越過鸚哥琥珀茜雪等人被賈母提拔為一等丫頭,可見其本事。
王夫人身邊的丫頭多已放出去,現今身邊的一等丫頭是今年剛升上來的金釧、玉釧、彩雲、彩霞,琳琅因沒賣身契,王夫人從自己的月例裏拿二兩銀子與她,和姑娘們一樣。
又因王夫人將就儉省,不大管事,嫌丫頭們人多聒噪,房裏除了琳琅和拿一兩的四個大丫頭外,便隻剩下拿幾百錢的小丫頭,按例該有的二等丫頭都叫王夫人免了。
送走年長幾歲的臘梅、冬雪等人,琳琅有些悵然,同一年挑上來的姐妹們就隻剩她了。
抽身往回走,沿途一股菊花的寒香撲麵而至,攢攢簇簇許多菊花開得正好,幾個粗使婆子正在掃落葉落花,見到琳琅,忙站著笑道:“今兒個菊花開得好,姑娘折兩枝去戴?”
琳琅笑道:“折它做什麽?你也掐,我也折,明兒光禿禿隻剩枝葉了,豈不難看?”
婆子猶未開口,忽聽背後有人笑道:“姐姐什麽時候倒憐花惜草了?”
回頭一看,卻是鸚哥。
對於將來林妹妹的紫鵑,本性又溫柔明慧,細心妥帖,琳琅素來喜歡她,笑道:“我卻不曾憐花惜草,今早還折了數枝菊花給太太插瓶呢,隻不愛戴在頭上罷了。你不在老太太屋裏聽喚,到這裏來做什麽?手裏拿的是藥?老太太病了?”
鸚哥與她並肩往前走,方答道:“南邊傳來消息說姑太太不好了,老太太擔憂得很,才請了太醫來看,我過來拿藥,好回去煎了。”
琳琅擔憂道:“姑太太怎麽忽然就不好了?”
因為喜歡林黛玉,這些年她一直留心江南的事情,兩年前林家本該夭折的三歲之子竟熬過去了,現今十分平安。去歲林如海被當今欽點為鹽課禦史,在江南極風光,料想賈敏不會因子夭折而隨後病逝,不想還是傳來如此消息。
是紅樓的劇情即將開端了嗎?賈敏逝,黛玉進榮國府?
紫鵑道:“聽說姑太太生朗哥兒的時候就落了病根兒,那年朗哥兒大病,險些沒了,姑太太又嚇著了,生了好大一場病,雖然將養好了,到底不如從前。這不,就病得厲害了。”林朗是林如海之子、黛玉之弟的名字,乍一聽,和琳琅同音。
聽聞此言,琳琅便知賈敏怕是不好了。
晚間問起王夫人,王夫人白日在賈母房裏侍奉,自然知曉得清楚,歎道:“姑太太是個沒福的,前些年好容易生了一兒一女,姑老爺又愛敬她,倒也一家和樂,誰知竟會這樣。大姑娘卻是個極孝順的,日日在床前侍湯奉藥,若姑太太熬不過去,可惜了。”
琳琅算了一下,低聲道:“滿打滿算大姑娘才六歲半。”
王夫人道:“可不是,朗哥兒也才五歲。”
秋盡冬至,天漸漸冷將起來,九月底果然傳來消息說賈敏八月底去了,賈母立時便厥過去了,榮國府上下均嚇得魂飛魄散,請太醫的請太醫,煎藥的煎藥,忙得天翻地覆,好在賈母還算硬朗,不久便醒了,又是一陣哭天喊地叫心肝兒肉。
賈赦、賈政聽說後,又為妹妹悲傷,又擔憂母親,忙亂了一日才安靜下來。雖說賈赦是個糊塗荒唐的人,但幼時卻甚疼這個嫡妹,更兼賈政素來敬佩林如海的品貌才學,又承受這個妹妹極大的情分,故此與賈母一般傷心。
因太醫開了方子,賈母隻是熬藥吃著安神,王夫人日日侍奉跟前,琳琅隨著王夫人給賈母端藥送湯,府裏上下主子奴才卻都不敢大聲說笑,氣氛頗為沉悶。
過了兩日,琳琅跟著王夫人過來請安,賈母道:“你來得好,我正要找你。”
王夫人看了看賈母的臉色,不知為何,忽生不祥之感,忙道:“老太太有什麽吩咐?”
賈母淌眼抹淚地道:“敏兒去了,留下兩個極小的孩子,好不可憐見的,姑老爺在江南管著鹽政,若有了繼室,兩個孩子豈不尷尬?我也怕委屈了兩個孩子。故此,我打算叫人去接了他們過來親自照料,家裏又有兄弟姐妹做伴,豈不兩便?”
聽到賈母這麽說,琳琅眉峰一動,暗暗一歎,雖說賈珠和林朗未死,命運略有改變,但終究擋不住劇情的發展,看來他們還是得進榮國府。
王夫人雖感激賈敏當日對賈珠的情分,卻不喜賈母的打算,知道賈母對自己不滿了,心中略有不甘,道:“老太太固然疼大姑娘和大侄兒,隻是猛然間叫他們父子離別……”
賈母道:“你也不想想,姑老爺忙著公務,如何照顧兩個孩子?我可不放心別人!”
王夫人聽了,知道自己無法說服賈母,隻得道:“老太太想得周全,正該接了過來。”
賈母臉上方露出笑容來,道:“既然你說好,那就打發人去接,務必接來。”等賈政回來,又叫他修書一封給林如海,信中自然是請林如海務必將黛玉林朗姐弟送來等語。賈政自然撫掌叫好,忙忙地打發人去接林黛玉姐弟。
年關將近,王夫人獨自在屋裏的臉色一日比一日難看。
琳琅歎了口氣,這日服侍賈母用完晚飯,王夫人緊緊捏著佛珠,回到房中,趙姨娘打起簾子,王夫人坐在炕上,想了想,叫人都退下,隻留了琳琅坐在對麵。
琳琅知道王夫人有心事向自己傾吐,便倒了茶,又點了檀香,靜靜坐著陪她。
過了良久,王夫人道:“你可知老太太的打算?”
琳琅雖知道紅樓劇情發展,卻著實猜不透賈母的心思,口內隻道:“老太太不是擔憂林姑娘和林哥兒無人教養方打發人去接麽?莫非其中有什麽緣故?”
王夫人冷笑道:“寶玉是我心肝兒肉,我可不許老太太越過我給他選媳婦兒!”
琳琅聞言一愣,忍不住有些好笑,忙道:“寶玉才七歲,過了年不過八歲,說這些事太早了些。還是,老太太有心和姑太太家親上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