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曾隨張嬤嬤學過規矩, 宮裏的規矩亦在其內, 見什麽人,行什麽禮,都是有規定的, 皇後是一樣的禮,貴妃是一樣的禮, 公主又是一樣的禮,況且除皇後外, 餘者嬪妃皆不得宣召命婦, 便是家眷請安也得先遞牌子,得了皇後允許,給皇後請過安後, 才能麵見嬪妃。
琳琅垂眉斂目, 一步不敢多走,一句不敢多說。
皇宮森嚴已極, 三步一崗, 五步一哨,外圍是侍衛,進了內宮,便沒有侍衛,隻剩太監宮女了, 便是太監宮女出入,也都是兩兩成對,不能獨行。
及至到了養聖宮, 李向明對琳琅一笑,道:“安人稍候。”
琳琅忙道:“老內相請。”
李向明便進去了,少時,出來道:“皇太後宣楊門蔣氏覲見。”又引琳琅進去。
琳琅不敢抬頭直視,隻略略抬眼,見上首的皇太後一身常服,拈著佛珠,慈眉善目,周圍一群宮女太監靜聲屏氣,一聲兒咳嗽不聞,確定了身份後,便忙以國禮參拜。
皇太後微微抬手,笑道:“免禮。”又命賜坐。
琳琅再四謝恩,方戰戰兢兢斜簽著坐在宮女搬來的繡墩上。
皇太後看在眼內,呷了一口茶,笑問道:“昨兒佛誕,我得的萬佛圖是你繡的?”
琳琅忙站著回話道:“回聖人話,是。”
皇太後又笑道:“竟好得很。昨兒聽忠順王妃說,你繡了足足二年多的功夫,還繡了兩卷已經不大常見的佛經,可見你用了心,我瞧著也比別人繡的好,後來一想,從前得的群仙賀壽圖和富春山居圖,都是你繡的,如今到繡萬佛圖,越發好了。”
琳琅忙道:“些微粗陋拙技不敢當聖人之讚,奴甚惶恐。”
皇太後笑道:“針黹女工,原本就是女子本分,你做得很好,難得你又精於佛理。你繡得好,自然當得起讚,倒不必如此謙遜。”又命宮女給她沏茶。
琳琅越發惶恐,忙雙手接過,又謝恩,方略略沾唇,置於身畔茶幾之上。
皇太後又問她夫家品級官職,家鄉父母,琳琅一一回答,皇太後見她除卻才覲見時的惶恐,言談舉止竟是不卑不亢,不覺另眼相看一分,笑道:“如此說來,從前我得群仙賀壽圖的時候,你還在榮國府裏當差,被借到了北靜王府裏做活?”
若是旁人,早羞得不行,琳琅麵上卻不以為卑,答道:“回老聖人話,正是。”
皇太後笑道:“這樣一來,宮裏的賢德妃也是你的舊主了?”
琳琅笑道:“賢德妃娘娘未入宮之先,便對奴十分照應,奴至今不敢或忘。”
皇太後聽了,便道:“你倒個不忘舊的好孩子。十年之前你用絲線打出來的幾盆花兒栩栩如生,北靜王府孝敬宮中,我也見過,雖有人仿著做出來,終究不及你做的靈動韻致。”
琳琅暗驚皇太後厲害,十來年前的事情也記得如此清楚明白,不過也知道她未必就是見過,隻是在宣召自己之前,將自己身前身後事了解清楚罷了,忙笑道:“老聖人喜歡,便是奴的福分,奴自覺光彩非常,願傾力再做,進獻聖人。”
皇太後笑道:“我還罷了,倒是幾個小公主郡主喜歡。”
琳琅會意,忙改口道:“承蒙不棄,奴歡喜之至,奴回去後便做,待做好,便孝敬上來。”
皇太後道:“你也不必轉手別人進上,徑自送至六尚局即可。”
琳琅答應了,六尚局掌管內宮事務,與清代內務府有些仿佛。
一時女官來回道:“賞賜之物已備,請太後驗看。”又呈了上來。
皇太後從頭看了,點頭道:“妥當,便依此。”
女官聽說,忙帶人送到琳琅跟前,並念了賞賜單子,卻是玉如意一柄,紫檀繡架一座,“鳳穿牡丹”宮緞八匹,“百蝶穿花”宮綢八匹,鳳尾羅二匹,香雲紗二匹,各色絨線十二卷,“筆錠如意”金錁十對,“八寶聯春”銀錁十對。
琳琅忙謝恩,皇太後隻說乏了,李向明便引琳琅退下,命小太監捧著賞賜送她出宮。
劉二早駕車遠遠等著,見琳琅出來,翠兒和秋菊慌忙迎上來,琳琅又再三謝過李向明,方叫二人將東西接了,坐車回家。
才進家門,便聽劉二家的道:“榮國府已打發人來問了三四回。”
琳琅道:“知道了。”
回屋換了衣裳,叫翠兒和秋菊道:“東西不必先收了,與我一同去榮國府回來再收。”
翠兒和秋菊會意,可巧榮國府打發人又至,忙服侍她到榮國府賈母上房來。
賈母和王夫人等也不知道琳琅此次進宮是吉是凶,是以擔憂非常,畢竟琳琅和他們府裏關係匪淺,待聞得琳琅回來,忙道:“快請她進來。”
琳琅笑著進來,道:“勞老太太、太太們惦記著,此次進宮,有喜無驚。”
又命翠兒和秋菊將賞賜之物捧給賈母等人瞧。
賈母和王夫人等人放下心來,麵上便現出三分喜氣,道:“怎麽老聖人忽然宣你覲見?”
琳琅便將舊日做過針線等事說了,末了道:“我這樣的人,何曾想過竟有這樣的體麵,不但進了宮,還見了老聖人,又得了老聖人親自問話,真真是不枉了這一輩子。”
賈母愈發歡喜,道:“這是你的福分,誰承想,你就進了老聖人的眼。”
眾人齊來賀喜,琳琅忙不迭地一番謙遜。
王夫人撫了撫胸口,笑道:“白叫我們擔憂了一會子,回頭你可得請吃酒壓驚。”
琳琅忙道:“這是我巴不得的事情,早就想請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們吃酒了,隻是怕老太太太太嫌棄我們家地處狹窄,沒有轉身更衣的餘地,不願意去呢!”
賈母笑道:“我不嫌,我能占多大點子地方!”
鳳姐一旁也笑著湊趣道:“我最是不嫌的,隻要有好吃好頑好戲曲,我便受用了。”
賈母道:“你這猴兒,什麽便宜不占?”
鳳姐笑道:“老祖宗冤枉我了。老祖宗隻管想著把梯己留給寶兄弟,金的、銀的、圓的、扁的壓塌了箱子底兒白放著黴爛了也想不起給我們,我白填了多少呢,偏吃琳琅姐姐家一回酒,圖個受用,老太太就說我愛占便宜!”
說得眾人都笑了。
琳琅笑道:“既這麽著,明兒我親自來請,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們可千萬別說不去。”
鳳姐不等賈母答應,便笑道:“姐姐隻管來請,我第一個去。”
說著才要回去,寶釵因笑問道:“姐姐給宮裏繡萬佛圖,多早晚的事兒?”
琳琅一愣,笑道:“總得有二三年了,那時我還懷著我家哥兒呢!好容易四月初才收針。”
寶釵抿嘴一笑,道:“姐姐也算是有所得。”
琳琅笑道:“哪一回我也沒白忙活,便是老聖人不賞東西,能進上,便是我的體麵了。若不是有老太太、太太的恩典,哪有我今日今時。”
鳳姐笑道:“什麽時候來請?我好空出那一日。”
琳琅忙笑道:“我是比不得府裏忙碌,自然要看老太太哪一日得空,可巧我們家幾盆名種牡丹明兒就該開了,賞牡丹吃酒,也是一份風雅。”
鳳姐拍手道:“好得很,我正說,花間吃酒最有趣呢!老太太。”
賈母笑道:“十二的日子好,那日我得閑。”
琳琅道:“十二親自來請老太太、太太姑娘奶奶們,還請千萬賞臉。”
便回去籌備。
既要請賈母,連帶丫頭婆子們,少不得得十來桌酒席,偏楊家下人不多,琳琅先打發人拿著東西去山上告訴楊奶奶,好讓她歡喜,方去找蔣玉菡,借十來個下人,道:“等這件事過去了,少不得再買兩家下人。”
蔣玉菡聞得她進宮得賞,十分替她歡喜,道:“咱們家做的酒菜,終究比不得他們府上的,便是精致也不能得。不如叫八珍樓的廚子上門做一日酒席,也吃個新鮮有趣,豈不是好?”
琳琅道:“如何請?”
蔣玉菡胸有成竹,笑道:“我替姐姐料理,那八珍樓掌櫃的公子和我乃是莫逆,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蔬菜魚肉都是自己籌備,到時候賞廚子們幾兩工錢便罷了。”
琳琅忙道:“也沒有空著手上門的道理,上用的錦緞你拿兩匹作禮。”命翠兒拿來。
蔣玉菡看了一遍,素知上用的東西民間不許流通,送出去極是體麵,便命人接了,徑自往八珍樓去,不多時,便回來說料理妥當了,並有八珍樓的彭廚子帶著手下一幹學徒往楊家來,見過琳琅,便依言陳設桌椅碗筷等物,又擬了菜單。
忙碌了兩三日,好容易方妥當了。
十二日一早,琳琅坐車到榮國府,親自請賈母過來。
牡丹盛開,國色天香,照得一院錦繡。
四月不冷不熱,花間設宴,若隱若現,愈發顯得十分別致。
賈母看了一眼,笑道:“你家裏倒也潔淨,並不算小,這花兒開得也好。”
琳琅一笑,這一笑,如初綻的牡丹一樣鮮妍明媚。
上宴三桌,上首是賈母、寶玉、湘雲,東側是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媽並寶釵、三春,西側是李紈鳳姐,不過李紈和鳳姐多是在賈母和邢夫人王夫人跟前奉承。
琳琅又命人在下麵設了幾桌,給鴛鴦、金釧兒、玉釧兒、襲人司棋侍書入畫鶯兒等大小丫頭們坐,外麵又有兩桌給駕車的下人婆子們吃。鴛鴦等人卻是不敢坐的,隻在主子們跟前服侍,倒酒布菜。
賈母笑道:“這兩個月,我頭一回這樣高興。”
琳琅道:“多少人在老太太跟前奉承,想求老太太看他們一眼呢,怎麽卻不高興呢?”
賈母道:“你哪裏知道,我們家,外頭看著體麵,裏頭不中用。京城中第一等人家好多著呢,我們不過二等人家,哪裏就能順心如意了?如今出了位娘娘,是聖人的恩典,娘娘在宮裏謹小慎微還不及,偏這些子孫哪,沒個爭氣的,連說親也不得。”
說著看向寶玉,見他穿花過草,拉著湘雲說這個姚黃好,又說那個魏紫俏,端的無憂無慮,倘若知道黛玉定親,還不知是怎麽樣一副天翻地覆。
但凡寶玉爭氣些,林如海何至於不肯結親?
賈母想到此處,再看楊家欣欣向榮,有蒸蒸日上之勢,琳琅由一個丫頭長到如今,出入深宮,可自家子孫兒女不過賴其祖蔭,毫無作為,不由得心中大感淒然。
琳琅見狀明了,歎道:“爺們也該給娘娘爭一口氣了。前兒我從山上回城,可巧碰見有貴妃的娘家人以國丈國舅身份自居,耀武揚威,無法無天,作踐百姓,極是不堪。”
說得賈母一呆,琳琅笑道:“怕是老太太不知道呢。不過我遇到的卻不是府上爺們,是別家的。隻是見了,我倒驚了,這豈不是前車之鑒?娘娘如今恩寵日盛,府上都光彩,真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老太太更該約束上下人等,防患於未然,免得壞了娘娘在宮裏的名聲。”
雖說她感念賈母王夫人恩典,但憑良心而論,賈家落得最後抄家,未嚐不是自作自受。
賈母細細一想,點頭感歎道:“你說的極是,平常我不大管事,隻不過能吃的吃兩口,能頑的頑兩日,越發縱得下頭不堪了,對我陽奉陰違的,雖然你見到的不是咱們家的人作惡,不過你一說,我竟有些怵目驚心呢!”
說字數不能少於原文,我湊幾個字上來,不然修改不了
琳琅垂眉斂目, 一步不敢多走,一句不敢多說。
皇宮森嚴已極, 三步一崗, 五步一哨,外圍是侍衛,進了內宮,便沒有侍衛,隻剩太監宮女了, 便是太監宮女出入,也都是兩兩成對,不能獨行。
及至到了養聖宮, 李向明對琳琅一笑,道:“安人稍候。”
琳琅忙道:“老內相請。”
李向明便進去了,少時,出來道:“皇太後宣楊門蔣氏覲見。”又引琳琅進去。
琳琅不敢抬頭直視,隻略略抬眼,見上首的皇太後一身常服,拈著佛珠,慈眉善目,周圍一群宮女太監靜聲屏氣,一聲兒咳嗽不聞,確定了身份後,便忙以國禮參拜。
皇太後微微抬手,笑道:“免禮。”又命賜坐。
琳琅再四謝恩,方戰戰兢兢斜簽著坐在宮女搬來的繡墩上。
皇太後看在眼內,呷了一口茶,笑問道:“昨兒佛誕,我得的萬佛圖是你繡的?”
琳琅忙站著回話道:“回聖人話,是。”
皇太後又笑道:“竟好得很。昨兒聽忠順王妃說,你繡了足足二年多的功夫,還繡了兩卷已經不大常見的佛經,可見你用了心,我瞧著也比別人繡的好,後來一想,從前得的群仙賀壽圖和富春山居圖,都是你繡的,如今到繡萬佛圖,越發好了。”
琳琅忙道:“些微粗陋拙技不敢當聖人之讚,奴甚惶恐。”
皇太後笑道:“針黹女工,原本就是女子本分,你做得很好,難得你又精於佛理。你繡得好,自然當得起讚,倒不必如此謙遜。”又命宮女給她沏茶。
琳琅越發惶恐,忙雙手接過,又謝恩,方略略沾唇,置於身畔茶幾之上。
皇太後又問她夫家品級官職,家鄉父母,琳琅一一回答,皇太後見她除卻才覲見時的惶恐,言談舉止竟是不卑不亢,不覺另眼相看一分,笑道:“如此說來,從前我得群仙賀壽圖的時候,你還在榮國府裏當差,被借到了北靜王府裏做活?”
若是旁人,早羞得不行,琳琅麵上卻不以為卑,答道:“回老聖人話,正是。”
皇太後笑道:“這樣一來,宮裏的賢德妃也是你的舊主了?”
琳琅笑道:“賢德妃娘娘未入宮之先,便對奴十分照應,奴至今不敢或忘。”
皇太後聽了,便道:“你倒個不忘舊的好孩子。十年之前你用絲線打出來的幾盆花兒栩栩如生,北靜王府孝敬宮中,我也見過,雖有人仿著做出來,終究不及你做的靈動韻致。”
琳琅暗驚皇太後厲害,十來年前的事情也記得如此清楚明白,不過也知道她未必就是見過,隻是在宣召自己之前,將自己身前身後事了解清楚罷了,忙笑道:“老聖人喜歡,便是奴的福分,奴自覺光彩非常,願傾力再做,進獻聖人。”
皇太後笑道:“我還罷了,倒是幾個小公主郡主喜歡。”
琳琅會意,忙改口道:“承蒙不棄,奴歡喜之至,奴回去後便做,待做好,便孝敬上來。”
皇太後道:“你也不必轉手別人進上,徑自送至六尚局即可。”
琳琅答應了,六尚局掌管內宮事務,與清代內務府有些仿佛。
一時女官來回道:“賞賜之物已備,請太後驗看。”又呈了上來。
皇太後從頭看了,點頭道:“妥當,便依此。”
女官聽說,忙帶人送到琳琅跟前,並念了賞賜單子,卻是玉如意一柄,紫檀繡架一座,“鳳穿牡丹”宮緞八匹,“百蝶穿花”宮綢八匹,鳳尾羅二匹,香雲紗二匹,各色絨線十二卷,“筆錠如意”金錁十對,“八寶聯春”銀錁十對。
琳琅忙謝恩,皇太後隻說乏了,李向明便引琳琅退下,命小太監捧著賞賜送她出宮。
劉二早駕車遠遠等著,見琳琅出來,翠兒和秋菊慌忙迎上來,琳琅又再三謝過李向明,方叫二人將東西接了,坐車回家。
才進家門,便聽劉二家的道:“榮國府已打發人來問了三四回。”
琳琅道:“知道了。”
回屋換了衣裳,叫翠兒和秋菊道:“東西不必先收了,與我一同去榮國府回來再收。”
翠兒和秋菊會意,可巧榮國府打發人又至,忙服侍她到榮國府賈母上房來。
賈母和王夫人等也不知道琳琅此次進宮是吉是凶,是以擔憂非常,畢竟琳琅和他們府裏關係匪淺,待聞得琳琅回來,忙道:“快請她進來。”
琳琅笑著進來,道:“勞老太太、太太們惦記著,此次進宮,有喜無驚。”
又命翠兒和秋菊將賞賜之物捧給賈母等人瞧。
賈母和王夫人等人放下心來,麵上便現出三分喜氣,道:“怎麽老聖人忽然宣你覲見?”
琳琅便將舊日做過針線等事說了,末了道:“我這樣的人,何曾想過竟有這樣的體麵,不但進了宮,還見了老聖人,又得了老聖人親自問話,真真是不枉了這一輩子。”
賈母愈發歡喜,道:“這是你的福分,誰承想,你就進了老聖人的眼。”
眾人齊來賀喜,琳琅忙不迭地一番謙遜。
王夫人撫了撫胸口,笑道:“白叫我們擔憂了一會子,回頭你可得請吃酒壓驚。”
琳琅忙道:“這是我巴不得的事情,早就想請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們吃酒了,隻是怕老太太太太嫌棄我們家地處狹窄,沒有轉身更衣的餘地,不願意去呢!”
賈母笑道:“我不嫌,我能占多大點子地方!”
鳳姐一旁也笑著湊趣道:“我最是不嫌的,隻要有好吃好頑好戲曲,我便受用了。”
賈母道:“你這猴兒,什麽便宜不占?”
鳳姐笑道:“老祖宗冤枉我了。老祖宗隻管想著把梯己留給寶兄弟,金的、銀的、圓的、扁的壓塌了箱子底兒白放著黴爛了也想不起給我們,我白填了多少呢,偏吃琳琅姐姐家一回酒,圖個受用,老太太就說我愛占便宜!”
說得眾人都笑了。
琳琅笑道:“既這麽著,明兒我親自來請,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們可千萬別說不去。”
鳳姐不等賈母答應,便笑道:“姐姐隻管來請,我第一個去。”
說著才要回去,寶釵因笑問道:“姐姐給宮裏繡萬佛圖,多早晚的事兒?”
琳琅一愣,笑道:“總得有二三年了,那時我還懷著我家哥兒呢!好容易四月初才收針。”
寶釵抿嘴一笑,道:“姐姐也算是有所得。”
琳琅笑道:“哪一回我也沒白忙活,便是老聖人不賞東西,能進上,便是我的體麵了。若不是有老太太、太太的恩典,哪有我今日今時。”
鳳姐笑道:“什麽時候來請?我好空出那一日。”
琳琅忙笑道:“我是比不得府裏忙碌,自然要看老太太哪一日得空,可巧我們家幾盆名種牡丹明兒就該開了,賞牡丹吃酒,也是一份風雅。”
鳳姐拍手道:“好得很,我正說,花間吃酒最有趣呢!老太太。”
賈母笑道:“十二的日子好,那日我得閑。”
琳琅道:“十二親自來請老太太、太太姑娘奶奶們,還請千萬賞臉。”
便回去籌備。
既要請賈母,連帶丫頭婆子們,少不得得十來桌酒席,偏楊家下人不多,琳琅先打發人拿著東西去山上告訴楊奶奶,好讓她歡喜,方去找蔣玉菡,借十來個下人,道:“等這件事過去了,少不得再買兩家下人。”
蔣玉菡聞得她進宮得賞,十分替她歡喜,道:“咱們家做的酒菜,終究比不得他們府上的,便是精致也不能得。不如叫八珍樓的廚子上門做一日酒席,也吃個新鮮有趣,豈不是好?”
琳琅道:“如何請?”
蔣玉菡胸有成竹,笑道:“我替姐姐料理,那八珍樓掌櫃的公子和我乃是莫逆,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蔬菜魚肉都是自己籌備,到時候賞廚子們幾兩工錢便罷了。”
琳琅忙道:“也沒有空著手上門的道理,上用的錦緞你拿兩匹作禮。”命翠兒拿來。
蔣玉菡看了一遍,素知上用的東西民間不許流通,送出去極是體麵,便命人接了,徑自往八珍樓去,不多時,便回來說料理妥當了,並有八珍樓的彭廚子帶著手下一幹學徒往楊家來,見過琳琅,便依言陳設桌椅碗筷等物,又擬了菜單。
忙碌了兩三日,好容易方妥當了。
十二日一早,琳琅坐車到榮國府,親自請賈母過來。
牡丹盛開,國色天香,照得一院錦繡。
四月不冷不熱,花間設宴,若隱若現,愈發顯得十分別致。
賈母看了一眼,笑道:“你家裏倒也潔淨,並不算小,這花兒開得也好。”
琳琅一笑,這一笑,如初綻的牡丹一樣鮮妍明媚。
上宴三桌,上首是賈母、寶玉、湘雲,東側是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媽並寶釵、三春,西側是李紈鳳姐,不過李紈和鳳姐多是在賈母和邢夫人王夫人跟前奉承。
琳琅又命人在下麵設了幾桌,給鴛鴦、金釧兒、玉釧兒、襲人司棋侍書入畫鶯兒等大小丫頭們坐,外麵又有兩桌給駕車的下人婆子們吃。鴛鴦等人卻是不敢坐的,隻在主子們跟前服侍,倒酒布菜。
賈母笑道:“這兩個月,我頭一回這樣高興。”
琳琅道:“多少人在老太太跟前奉承,想求老太太看他們一眼呢,怎麽卻不高興呢?”
賈母道:“你哪裏知道,我們家,外頭看著體麵,裏頭不中用。京城中第一等人家好多著呢,我們不過二等人家,哪裏就能順心如意了?如今出了位娘娘,是聖人的恩典,娘娘在宮裏謹小慎微還不及,偏這些子孫哪,沒個爭氣的,連說親也不得。”
說著看向寶玉,見他穿花過草,拉著湘雲說這個姚黃好,又說那個魏紫俏,端的無憂無慮,倘若知道黛玉定親,還不知是怎麽樣一副天翻地覆。
但凡寶玉爭氣些,林如海何至於不肯結親?
賈母想到此處,再看楊家欣欣向榮,有蒸蒸日上之勢,琳琅由一個丫頭長到如今,出入深宮,可自家子孫兒女不過賴其祖蔭,毫無作為,不由得心中大感淒然。
琳琅見狀明了,歎道:“爺們也該給娘娘爭一口氣了。前兒我從山上回城,可巧碰見有貴妃的娘家人以國丈國舅身份自居,耀武揚威,無法無天,作踐百姓,極是不堪。”
說得賈母一呆,琳琅笑道:“怕是老太太不知道呢。不過我遇到的卻不是府上爺們,是別家的。隻是見了,我倒驚了,這豈不是前車之鑒?娘娘如今恩寵日盛,府上都光彩,真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老太太更該約束上下人等,防患於未然,免得壞了娘娘在宮裏的名聲。”
雖說她感念賈母王夫人恩典,但憑良心而論,賈家落得最後抄家,未嚐不是自作自受。
賈母細細一想,點頭感歎道:“你說的極是,平常我不大管事,隻不過能吃的吃兩口,能頑的頑兩日,越發縱得下頭不堪了,對我陽奉陰違的,雖然你見到的不是咱們家的人作惡,不過你一說,我竟有些怵目驚心呢!”
說字數不能少於原文,我湊幾個字上來,不然修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