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遠嫁和親後, 整個榮國府低落了許多時候, 寶玉更是悶悶不樂,萬事打不起精神,賈母也連日病了, 請太醫、煎藥,好容易才好起來。


    賈母才好, 趙姨娘卻病了,病得厲害, 她可用不上太醫來診脈, 隻得打發人去請大夫。


    偏這時鳳姐為了儉省,便回王夫人一聲,將大觀園裏各處都關了, 隻剩下包園子的仆婦打掃, 和暖香塢和櫳翠庵兩處,惜春倒常找妙玉念經說佛, 倒也清淨。


    琳琅來探望賈母時, 也沒進園子,王夫人拉著她的手道:“幸虧你上回送了幾枝人參,不然連配藥都艱難。都說我們家有多富貴,如今連人參都沒了,倒叫你笑話。”


    琳琅聞聲忙道:“回去再送些來。”


    王夫人笑道:“倒也不必, 你送的那些人參,夠配好幾料呢!”


    她雖說不要,琳琅卻不能不送, 好在這些人參都是蔣玉菡販來的,倒也便宜。


    因見王夫人麵現憂愁,琳琅關切地道:“太太愁什麽?該好好歇息才是。”


    王夫人歎道:“我還能愁什麽?不過是愁寶玉。寶玉今年已經十六了,文不成武不就,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這份根基門第家私,原說聘了寶丫頭做媳婦,偏老太太總不肯鬆口,寶丫頭都十八歲了,再也耽誤不起。”


    琳琅心裏認為寶玉配不上寶釵,可是寶釵至今十八歲,也的確被耽誤得狠了。


    王夫人終究不肯再等下去了,待琳琅一走,便去跟賈政商議,因說道:“咱們家建省親別墅,銀子錢淌海水似的花出去,如今竟有些不湊手。老太太年紀也大了,說句不好聽的,現今病著,也不知是哪一天的事兒,寶玉親事不能再拖了。”


    賈政皺眉道:“寶玉的婚事,自有老太太做主。”


    王夫人道:“當初老太太看中了林姑娘,林姑娘先定了親,後來又看中了琴姑娘,琴姑娘也定了親,再後來,又想為寶玉說甄家的姑娘,不想甄家竟抄家了!如今也沒人選了,難道還叫我們寶玉等上十年八年不成?和尚說寶玉不宜早娶,寶玉不小了。再者,瞧瞧蟠兒媳婦就知道了,隻因沒打探清楚,竟娶了個攪家精!寶玉還是娶個知根知底的媳婦罷,也不求別的,模樣兒穩重,門當戶對,又能勸諫他讀書上進就好。”


    聽到這裏,賈政一想,滿府裏親戚家的女孩兒未定親,也隻有寶釵一人了,況且金玉良緣的傳言他也有所耳聞,寶釵性情也頗符合他之心意。


    王夫人長歎道:“如今我也沒合適的女孩兒說給寶玉了。”


    賈政素來不管庶務,也不知府裏已如江河日下,便點頭道:“既然你說好,那便問問老太太,倘若老太太也願意,就上門向姨太太提親。”


    王夫人聽了登時喜上眉梢,點了點頭,預備了一肚子的話好說服賈母。


    不想賈母聽完後,卻沉默下來。


    王夫人心裏倒也不急,畢竟眼下合適的女孩兒非寶釵莫屬。


    過了良久,賈母才問道:“你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王夫人陪笑道:“總得先看老太太的意思,我們的眼光哪裏比得老太太?等老太太定了人選,後日進宮再請娘娘掌眼,若娘娘也中意,竟能給個體麵也未可知。”


    一旁邢夫人聽了,道:“何必再往外找去?現成不就有一個?”


    賈母不動聲色,隻問是誰。


    邢夫人笑道:“除了薛家大姑娘,還能有誰?不說她家有百萬之富,帶上嫁妝正好也能貼補府裏一些,免得咱們寅吃卯糧,為人又是極溫柔和平,再沒人比得上了。”


    王夫人鬆了一口氣。


    雖說大房二房嫌隙日深,到底薛家也是邢夫人侄女的婆家,自然偏向些。


    賈母疲憊地道:“看來你們都覺得薛家寶姑娘好?”


    王夫人不敢點頭,邢夫人卻點頭道:“可不是!金玉良緣可是天造地設的呢!除了寶姑娘,還能給寶玉說誰家的女孩兒?畢竟各家女孩兒早早就定親了,哪裏拖得這麽久?況且寶姑娘生的日子也好,補天節呢,可見是有大造化的人!”


    賈母卻很憂慮,總記得寶釵臥室樸素一如寡婦之舍,怕帶累了寶玉的命格。


    最終,賈母仍舊沒有應承,王夫人一時也無計可施。


    琳琅聽說後,暗暗感慨。


    王夫人忍到如今,依舊對賈母無可奈何,賈母大勢雖去,終究還是寶塔尖,隻要她不願意,按著賈政的孝心,王夫人便不能強行為寶玉定親。


    她並沒有放在心上,為一個寶玉,婆媳私下爭鋒多年,到底也沒什麽意思。


    二月十一日,是蔣玉菡和鴛鴦之女的滿月,雖未大辦,但作為姑姑,琳琅親自過去了,送了一套衣裳,和一整套金項圈金手鐲金腳鐲金鎖片。


    鴛鴦也不推辭,笑道:“姐姐給你侄女取個名兒罷。”


    琳琅熟練地抱著小侄女在懷,笑道:“叫玉菡給取,我雖是姑姑,可你們是父母!”


    鴛鴦今日該出月子,不過按著琳琅的囑咐,仍舊坐滿四十天月子,因此也不出門,她倚著靠枕,笑吟吟地說道:“我和玉菡商議了,叫姐姐給取呢,好借姐姐的福氣。”


    琳琅失笑道:“我有什麽福氣?”


    鴛鴦道:“姐姐還是沒福的?都說你有福,借點子給我們丫頭。”


    琳琅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不過按麵相上的說法,她唇上一點朱砂痣,也的確是蘊福之相,隻得道:“既你們都叫我給小侄女取名,我取了,你們可不許嫌棄!”


    剛進門的蔣玉菡和鴛鴦一起點頭。


    琳琅想了半日,道:“就叫雅福罷,橫豎你們夫妻家業越發好了,也不能叫個粗名。”


    鴛鴦聽後,念了兩遍,道:“雅福,既有姐姐讀書識字的雅致,也有姐姐的福氣,倒是好名字。就叫雅福罷,蔣雅福。”


    琳琅低頭看著懷裏的小女嬰,越看越愛,歎道:“都說女兒是娘親貼心的小棉襖,我什麽時候也有這麽個閨女就好了,我每天給她打扮得花枝招展,教她讀書識字,教她描龍繡鳳,早早地給她攢嫁妝,長大了風風光光地嫁個好婆家。”


    鴛鴦道:“我們倒想要兒子,要不,換個過子?”


    琳琅笑道:“這哪能換?不拘男女,總是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我們也不必學別人家重男輕女,一個聰明乖巧的閨女,比十個調皮搗蛋的兒子都強!”


    小豹子坐在床上,見琳琅抱著福姐兒不鬆手,立馬皺眉瞪眼撅嘴,道:“媽媽抱我!”


    蔣玉菡一把抱他起來,放在肩頭,笑嘻嘻地道:“舅舅抱你出去掐花給你媽戴好不好?”


    小豹子長到如今,越發像琳琅,也和蔣玉菡有七八分相似,蔣玉菡簡直把他當作了親兒子一樣,吃的頑的用的每日都送過去,小豹子見蔣玉菡和琳琅長得像,也樂得和他親近。


    小豹子騎在蔣玉菡後頸上,小手拽著蔣玉菡的耳朵,道:“去!去!”


    蔣玉菡便笑著出去,隨即傳來一連串的笑聲,清脆無比。


    鴛鴦一聽,笑道:“他們倒像父子兩個。”


    琳琅卻道:“他們是親舅甥兩個,長得又像,自然親近些。你這胎雖是個姑娘,也別急,豈不聞先開花後結果?你們還年輕呢。”


    鴛鴦道:“他倒沒急,隻是我急了些,一想我們都不大,便放下了,橫豎這兒女都是上天注定的事兒。不說這些了,姐姐,三姑娘走的時候,我也沒能送她,如今聽著,大觀園裏的姑娘姐妹們真真是風流雲散了。”


    琳琅將福姐兒放在她懷裏,坐在床邊椅子上,歎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隨即,又說起寶玉的婚事。


    鴛鴦不以為意,道:“這件事,老太太和太太私底下爭了多少時候?畢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太太心裏也明白,不然早早就定下林姑娘了,哪裏還會悄悄兒地向林姑老爺提親?隻是老太太雖知這個道理,畢竟沒瞧中寶姑娘,因此才不答應的。”


    琳琅冷笑一聲,道:“也不知道是誰配不上誰!十個寶玉,也配不上一個寶姑娘。”


    鴛鴦如今當家作主,見識愈廣,也不似在賈府裏坐井觀天,便笑道:“縱然你我明白又如何?老太太拿他當心肝兒寶貝肉,天底下誰都不及的,自然更挑些。”


    琳琅不再言語,半日方歎道:“你瞧著罷,老太太不答應,太太總會有法子的。”


    鴛鴦一怔,隨即大驚,忽而失聲道:“娘娘!”


    琳琅緩緩點了點頭。


    鴛鴦見狀苦笑,道:“倘若娘娘都願意了,老太太必然是無法反駁的。”


    正如她們所言,次日一早,王夫人便按品級大妝,進宮見元春了,先悄悄給了元春一些梯己銀子,方說起家道艱難,又說起寶玉的婚事。


    元春素與母親親厚,聞弦歌而知雅意,道:“一轉眼,寶玉都這麽大了,是該娶親了。”


    王夫人歎道:“珠兒那時考試,娶親已算極晚了,如今寶玉也這麽晚,叫我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偏老太太既沒人選,又不肯讓我做主寶玉的婚事。”


    元春會意,問道:“母親看中了誰?”


    王夫人說道:“還能有誰?除了寶丫頭,別的我也看不中。都說是賢妻美妾,娶妻娶賢,寶丫頭知書達理不說了,最要緊的是她能勸寶玉上進,不是那些調三窩四的人,她家又極富貴,也算門當戶對,還能略解咱們家用錢之危。”


    元春思忖半晌,點頭道:“母親考慮得極周全,過兩日我下一道諭罷!”


    王夫人歡喜無限。


    元春歎了一口氣,又道:“聽說林姑爹家的弟弟已經中了舉人,寶玉比他還大兩歲,也該知道上進了,若寶釵能勸諫一二,我在宮裏也放心好些。”


    說到林朗,王夫人眼裏也透著羨慕,道:“姑老爺教的好孩子,朗哥兒才十三歲便中了舉,雖說今年因姑老爺之病耽誤了春闈,再等三年也不過十六歲,和如今的寶玉差不多大,可見必定是前程似錦。”


    元春忙問道:“林姑爹怎麽又病了?”


    說起自己家的爺們,元春心裏也酸楚,竟沒一個上進的,唯一中了進士的賈敬又早早出家,死了也有三年了。好容易有一門親戚,偏林如海早早上書乞骸骨,隻在家教養子女,偌大的榮國府,找不出一個膀臂來。


    王夫人道:“年初得了急病,也不過是熬著。”


    元春十分歎息,道:“既這麽著,林妹妹的婚事也暫時擱置了?”


    王夫人點頭,這是自然。


    元春正要說話,太監忽然來回說時候已到,她不覺滾下淚,看著王夫人出去。


    深居宮中,並不自由,元春看著西洋鏡中自己蒼白疲憊的神色,不到三十歲,卻有四十歲的滄桑,說不出這樣的富貴榮華到底給自己帶來了什麽,偏家裏也不爭氣,現今宮裏嬪妃說閑話,哪個不說自己家中無人?


    寶玉性靈聰慧,都說他最像爺爺,是最有造化的,隻盼著他能早日成家立業。


    元春想罷,便寫了一道諭旨,命夏太監幾日後頒到榮國府,同時又賜下金玉如意各一柄,金鎖玉i各自一對,金玉杯各一對,金玉環各一對,彩緞四端。


    接到元春的諭旨,賈母也不知是喜是悲。


    寶玉更是癡癡呆呆,道:“怎麽是寶姐姐呢?”


    唯一歡喜的便隻有賈政和王夫人夫婦兩個,他們一個謹守君臣之道,一個偏愛金玉良緣,早早地就請了薛姨媽來,商議兩家親事,並下聘成親等等。


    賈母心裏不痛快,欲待推說身上不好,可是看到寶玉,終究不忍不出麵。


    寶釵年紀大了,比她小的迎春現今已經懷了第二胎,因此日子便定在六月初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小丫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唯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唯珎並收藏紅樓小丫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