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是我錯了。”少年大方的一輯到底,賠了一禮,“不過我有一個辦法,你們可以把木頭橫放,然後滾回去,不是簡單多了。”
領頭孩子的眼睛一亮:“對啊。你真聰明,謝謝你的辦法,但以後不要說村長的壞話了。”
“你叫什麽名字,你們村長現在在幹嘛?”文士突然開口問道。
“我叫狗剩,村長現在應該在幫外麵那些逃慌來的人造房子。我要回去了,你們可以來我們水田村做客,就在前麵。”狗剩說完便和其他孩子一起滾著木頭趕回村子。
“此地村長很得民心。”文士看著走遠的孩子,摸著胡須若有所思。
“可惜此非明主。私塾雖是長遠之計,但水田村處於清遠、六岩兩村之間且有西臨湘水之便,實乃三家必爭之地。此地村長於此存亡之秋,不思整頓軍備卻以大量人力興建私塾,雖得人心,若無高人相助,免不了村毀人亡之禍。”說到這裏,少年饒有深意的看了文士一眼,“日後若事不可為,還請先生助嘉,望公慎思。”
“今日豈知明日之事?君子不輕諾,奉孝見諒。”
“如此,嘉告辭。”少年倒也灑脫,一拱手揚長而去。
良久,文士喝幹碗中水後起身。
“守信,我們去那村子看看。”
還不知道自己引起某人注意的江大村長最近很煩。
鐵匠李鐵報告說打造重刀重盾的精鐵水田村沒有,要去縣裏購買。可惜精鐵在五穀縣也是戰略物質,隻能少量購買且每套的成本高達50金。
江村長掰著手指算了下,現在自己這個小村子現在也就百來號人,20%的稅收每人每月的稅金是2金。也就是說目前水田村一個月的收入隻能打造4套裝備,25個平民才能養活一個兵,這還隻是裝備的錢!
要不然加稅?加到100%3個民就能養一個兵了耶……不過估計村民不同意。
當然,江村長煩心的不止這麽一件事,給村長大人添堵這種大快人心的事程禮程老夫子怎麽會錯過。
這兩天這倔老頭天天堵著江村長,說是村子裏沒有書籍,連最基本的四書五經都沒有,等私塾建起來後沒有教材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希望村長能去鎮上購買幾本書籍。
當時江秋就有一口血噴到這死老頭臉上的衝動。書籍江秋倒是見過,在五穀縣的書店裏就有賣,不過也隻有最低級的。一本隻有書名沒有任何介紹的一級書籍,售價500金,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至於為什麽一本書要比一間私塾還貴,江村長表示不關心,反正他連個封麵都買不起。
被各種瑣事煩的頭疼的某村長,忽然之間覺得,原來能安安靜靜的搬磚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可惜光搬磚解決不了問題,雖然都是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但目前江村長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錢。
被逼無奈的江秋打起了村子周圍盜賊們的主意。這些盜賊有的是難民,實在餓的活不下去了才鋌而走險;也有的是本身就是地痞無賴,趁著現在朝廷無力兼顧的機會,正大光明幹起來無本買賣;還有的幹脆就是部隊的逃兵。
這些盜賊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基本每個小村子附近都有。雖然他們不會主動攻擊村子,但對村民的安全還是造成極大的威脅,對以後商路開通更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早先江秋也不是沒打過這些強盜的主意,奈何手裏沒兵,過去跟土匪講道理江村長估計沒什麽希望,所以也隻能放任不管。現在村子裏有個開啟了戰略屬性的李鐵,而且武力不低,所以江秋有些意動。
大不了打不過就跑唄。水田村第一次打黑行動就在某村長這種不著調的想法中定了下來。當然,掃黑是官方用語,按江村長理解,這叫打野……你非要理解成黑吃黑也行。
既然決定動手,對目標及周邊情況的必要調查自然是少不了的,俗稱踩點。
水田村西麵不足五裏處,有條大河,水流平穩,一眼無法望到對岸,河寬無法估計。從水田到此河之間均為平原,無險可守,也沒有盜匪出沒,適合居住和耕作。江秋千度了一下,長沙郡境內符合條件的隻有湘水這一條河。
南麵是一片丘陵小山,最高處也不到五百米。不過村子裏有傳聞說那些山中有不少山賊,極其凶悍。更有甚者說,其中還居住著少量山越。江村長無疑是一個很識時務的人,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便很果斷的取消了上山調查的計劃。柿子要撿軟的捏一直是江村長的座右銘,太硬的的柿子搞不好會崩了牙。
東麵則是大片的荒田,早先應該也是有人居住,不過現在雜草叢生已看不見半個人影。除了荒田,還有不少水澤。這些水澤深處不可過馬,淺處難以行舟,地形複雜,除了步行別無他法,戰時倒是天然的屏障。
既然東西南三麵都無合適目標,自然而然的江秋將重點放在了北麵。北麵是一片不大不小的樹林,和五穀縣連通的那條鄉間小路就是從這片樹林中開辟出來的。平時五穀縣附近的村民要去縣裏的話,這片樹林也是必經之地,所以引得一些流寇隱藏其中,不時打劫來往的村民。這些流寇原來也不過是流民或地痞,倒也不敢傷人命,不過破財是難免的。
弄清楚情況後,江村長定下了目標。這些流寇本身戰鬥力不強,跟殺人猶如家常便飯的山賊比起來簡直就是良民。而且人數也不多,大多也就三五成群,欺負下單身的過路人而已。這柿子軟硬適中,值得一捏。
……
水田村西北方約五裏,江秋找到了第一個流寇聚居點。這是在樹林中清理出來的一塊空地,周圍簡單的用木頭做了些欄杆作為防禦,看門的也隻有一個小嘍囉。裏麵搭了五六頂破帳篷,成梅花型,中心的那頂帳篷看上去比較新,應該是首領的住處。帳篷外有篝火的痕跡,整個聚居地估計有十幾人,沒有老弱。
領頭孩子的眼睛一亮:“對啊。你真聰明,謝謝你的辦法,但以後不要說村長的壞話了。”
“你叫什麽名字,你們村長現在在幹嘛?”文士突然開口問道。
“我叫狗剩,村長現在應該在幫外麵那些逃慌來的人造房子。我要回去了,你們可以來我們水田村做客,就在前麵。”狗剩說完便和其他孩子一起滾著木頭趕回村子。
“此地村長很得民心。”文士看著走遠的孩子,摸著胡須若有所思。
“可惜此非明主。私塾雖是長遠之計,但水田村處於清遠、六岩兩村之間且有西臨湘水之便,實乃三家必爭之地。此地村長於此存亡之秋,不思整頓軍備卻以大量人力興建私塾,雖得人心,若無高人相助,免不了村毀人亡之禍。”說到這裏,少年饒有深意的看了文士一眼,“日後若事不可為,還請先生助嘉,望公慎思。”
“今日豈知明日之事?君子不輕諾,奉孝見諒。”
“如此,嘉告辭。”少年倒也灑脫,一拱手揚長而去。
良久,文士喝幹碗中水後起身。
“守信,我們去那村子看看。”
還不知道自己引起某人注意的江大村長最近很煩。
鐵匠李鐵報告說打造重刀重盾的精鐵水田村沒有,要去縣裏購買。可惜精鐵在五穀縣也是戰略物質,隻能少量購買且每套的成本高達50金。
江村長掰著手指算了下,現在自己這個小村子現在也就百來號人,20%的稅收每人每月的稅金是2金。也就是說目前水田村一個月的收入隻能打造4套裝備,25個平民才能養活一個兵,這還隻是裝備的錢!
要不然加稅?加到100%3個民就能養一個兵了耶……不過估計村民不同意。
當然,江村長煩心的不止這麽一件事,給村長大人添堵這種大快人心的事程禮程老夫子怎麽會錯過。
這兩天這倔老頭天天堵著江村長,說是村子裏沒有書籍,連最基本的四書五經都沒有,等私塾建起來後沒有教材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希望村長能去鎮上購買幾本書籍。
當時江秋就有一口血噴到這死老頭臉上的衝動。書籍江秋倒是見過,在五穀縣的書店裏就有賣,不過也隻有最低級的。一本隻有書名沒有任何介紹的一級書籍,售價500金,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至於為什麽一本書要比一間私塾還貴,江村長表示不關心,反正他連個封麵都買不起。
被各種瑣事煩的頭疼的某村長,忽然之間覺得,原來能安安靜靜的搬磚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可惜光搬磚解決不了問題,雖然都是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但目前江村長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錢。
被逼無奈的江秋打起了村子周圍盜賊們的主意。這些盜賊有的是難民,實在餓的活不下去了才鋌而走險;也有的是本身就是地痞無賴,趁著現在朝廷無力兼顧的機會,正大光明幹起來無本買賣;還有的幹脆就是部隊的逃兵。
這些盜賊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基本每個小村子附近都有。雖然他們不會主動攻擊村子,但對村民的安全還是造成極大的威脅,對以後商路開通更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早先江秋也不是沒打過這些強盜的主意,奈何手裏沒兵,過去跟土匪講道理江村長估計沒什麽希望,所以也隻能放任不管。現在村子裏有個開啟了戰略屬性的李鐵,而且武力不低,所以江秋有些意動。
大不了打不過就跑唄。水田村第一次打黑行動就在某村長這種不著調的想法中定了下來。當然,掃黑是官方用語,按江村長理解,這叫打野……你非要理解成黑吃黑也行。
既然決定動手,對目標及周邊情況的必要調查自然是少不了的,俗稱踩點。
水田村西麵不足五裏處,有條大河,水流平穩,一眼無法望到對岸,河寬無法估計。從水田到此河之間均為平原,無險可守,也沒有盜匪出沒,適合居住和耕作。江秋千度了一下,長沙郡境內符合條件的隻有湘水這一條河。
南麵是一片丘陵小山,最高處也不到五百米。不過村子裏有傳聞說那些山中有不少山賊,極其凶悍。更有甚者說,其中還居住著少量山越。江村長無疑是一個很識時務的人,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便很果斷的取消了上山調查的計劃。柿子要撿軟的捏一直是江村長的座右銘,太硬的的柿子搞不好會崩了牙。
東麵則是大片的荒田,早先應該也是有人居住,不過現在雜草叢生已看不見半個人影。除了荒田,還有不少水澤。這些水澤深處不可過馬,淺處難以行舟,地形複雜,除了步行別無他法,戰時倒是天然的屏障。
既然東西南三麵都無合適目標,自然而然的江秋將重點放在了北麵。北麵是一片不大不小的樹林,和五穀縣連通的那條鄉間小路就是從這片樹林中開辟出來的。平時五穀縣附近的村民要去縣裏的話,這片樹林也是必經之地,所以引得一些流寇隱藏其中,不時打劫來往的村民。這些流寇原來也不過是流民或地痞,倒也不敢傷人命,不過破財是難免的。
弄清楚情況後,江村長定下了目標。這些流寇本身戰鬥力不強,跟殺人猶如家常便飯的山賊比起來簡直就是良民。而且人數也不多,大多也就三五成群,欺負下單身的過路人而已。這柿子軟硬適中,值得一捏。
……
水田村西北方約五裏,江秋找到了第一個流寇聚居點。這是在樹林中清理出來的一塊空地,周圍簡單的用木頭做了些欄杆作為防禦,看門的也隻有一個小嘍囉。裏麵搭了五六頂破帳篷,成梅花型,中心的那頂帳篷看上去比較新,應該是首領的住處。帳篷外有篝火的痕跡,整個聚居地估計有十幾人,沒有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