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你身為副村長,你先說。”
張科上前一步,拱手道:“屬下無能,謠言來源尚未查明,無法解決。目前隻能盡量安撫民心,防止民變發生。”
想想也是,副村長在村長不在時可代行村長的職責。如果張科有解決的辦法,也不會拖到江秋回來。
揮手示意張科退下,江秋又把目光轉向徐裘:“徐老可有良策?”
江秋其實對徐裘沒有太大的期望,畢竟是個連戰略屬性都沒有開啟的角色。發問也就是意思意思,表示下尊重,好歹人也是前任的副村長不是。
徐裘聽到江秋點名,拄著拐杖走出人群:“這顯然是有人針對水田村故意造謠,老朽對如何清除謠言也無太好的辦法。”
江秋點頭,剛想示意老頭退下,不料徐裘繼續說道:“但謠言本身對水田村並無損害,造成這次人心動蕩的根本原因是民心低下。所以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提高民心,隻要民心穩固,謠言不足為懼。”
江田心下一動,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大錯。
剛進遊戲時江秋曾認為徐裘是所謂的新手指導員,對其言聽計從。但自從發現人口是可以從野外獲取的後,自覺被坑的江秋就沒怎麽搭理過這老頭。現在回頭想想,如果不是先進了縣城,獲得了王韜在金糧上的支持,光憑打野的那點錢怎麽夠支撐領地發展。
顯然這老頭確實是係統配備下來,給新手領主解答各種基礎問題的存在。否則他一個一輩子沒出過幾次村的老農,怎麽會知道這麽多事情。有些事情甚至連外出遊曆過,開啟了戰略屬性的張科都不知道,這在按屬性分配ai的遊戲中是不是太不科學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江秋忙滿臉堆笑的追問道:“那徐老認為該如何提高民心?”
這正是困擾了江秋很久的問題,現在正好趁機問出。
果然,老頭捋了捋胡子,答道:“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隻有土地才能讓農民有歸屬感,否則都是無根的飄萍,談何民心。我們水田村現有不少田地荒蕪,不如拿出來分給眾人,另外再多開墾荒地,做到耕者有其田,民心自然穩固。”
江秋整個人都不好了,特喵的剛開始是哪個老混蛋告訴我說先不用管田地,全力造民居增加人口的?但人在屋簷下,江秋還能有什麽辦法,隻得裝出一副虛心受教的嘴臉,點頭稱是。不然那老混蛋再來一句此一時彼一時,順帶拋個鄙視的眼神,江秋感覺自己的小心肝受不了這刺激。
老頭很滿意江秋的態度,繼續道:“但此乃治本不治標的辦法,見效甚慢。此時人心思變,長久拖下去對水田村不利。”
江秋很狗腿的配合老頭演出,問道:“那依徐老之見,眼下該如何治標?”
徐裘笑道:“民心豈是一朝一夕便可得的?你身為領主,也應多到村民之間走動,了解百姓的需求,方可對症下藥。”
老頭的話說的有點繞,不過江秋現在對這些npc的說話模式有所了解,理解起來倒也不難。這些話翻譯過來大致是你身為一個基層幹部,別一天到晚待在辦公室裏喝茶看報,要多到群眾中去慰問,順帶多接些老百姓發出的任務,和群眾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得提高民心。
然並卵,辦法倒是不錯,可惜沒用。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村民發出的任務自然不會太難,不可能做幾個就把民心提上去,做十個八個任務能加一點就不錯了,這是個水磨的慢活。江秋現在都火燒眉毛了,哪有時間去磨這個洋工。
江秋無奈,隻得繼續裝孫子:“徐老教訓的是。可是眼下情況緊急,怕是沒有時間等我去慢慢了解,有沒有更快的辦法?”
徐裘不滿的瞪了眼江秋:“好高騖遠,急於求成!更快的辦法也有,祭祀、宴請、減稅、節慶、豐收等等都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其中祭祀和宴請都需要花費不少的錢財,而且需要的一定的名目。村長的運氣不錯,江田獲得蒙學試頭名剛好是個不錯的宴請理由,不知村長是否舍得?”
“恭喜玩家上帝已死,觸發事件‘大宴賓客’,是否接受?”
老頭話剛說完,江秋就聽到耳邊傳來係統的提升聲。
這江秋還有什麽好說的,直接接受。
“大宴賓客:特殊事件,花費大量的錢糧宴請周邊的居民。可有效提升領地的聲望和民心,可吸引大量流民和人才,並有極小幾率吸引到曆史人物。廚師等級越高,宴請效果越好。需要:金500糧1000。”
“那徐老,這次的宴請就交給你您了。”
這種宴會,召集之人自然是名望越高越好。張科雖然是副村長,但論起在水田村周圍的知名度,自然是比不上在這裏活了一輩子的徐裘,這種小細節江秋還是很注意的。
徐裘自然樂的接下這個差事,道:“宴會需要準備,三天後舉行。”
“這個徐老你自己看著辦,如有需要可與副村長商議。”江秋直接把麻煩甩給了張科,副村長就是這麽用的,不然什麽雞毛蒜皮的事都自己處理,還要不要下線了?
既然事情解決了,江秋剛準備宣布散會,就見另外一個老頭拄著拐杖走了出來:“村長且慢,老朽還有話說。”
是程禮這個褶子臉,又是一個不受江秋待見的家夥,話說村裏的老頭就每一個討江秋喜歡的。
“程老還有何事?”
“老朽聽聞此次謠言中有些是關於募兵的,弄得人心惶惶,學子都無心於學業。謠言雖是無稽之談,但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難免有人借機生事。此時兵營已成,如何募兵還望村長明示,也可穩定人心。”
褶子臉這話江秋聽著倒還有幾分道理,問向張科:“現在村中人口如何?”
反正有張科這個活字典在,江秋也懶得去翻印信。隨著領地的發展,印信的資料也是越來越繁多,有時候要查些東西半天都翻不到。
張科上前一步,拱手道:“屬下無能,謠言來源尚未查明,無法解決。目前隻能盡量安撫民心,防止民變發生。”
想想也是,副村長在村長不在時可代行村長的職責。如果張科有解決的辦法,也不會拖到江秋回來。
揮手示意張科退下,江秋又把目光轉向徐裘:“徐老可有良策?”
江秋其實對徐裘沒有太大的期望,畢竟是個連戰略屬性都沒有開啟的角色。發問也就是意思意思,表示下尊重,好歹人也是前任的副村長不是。
徐裘聽到江秋點名,拄著拐杖走出人群:“這顯然是有人針對水田村故意造謠,老朽對如何清除謠言也無太好的辦法。”
江秋點頭,剛想示意老頭退下,不料徐裘繼續說道:“但謠言本身對水田村並無損害,造成這次人心動蕩的根本原因是民心低下。所以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提高民心,隻要民心穩固,謠言不足為懼。”
江田心下一動,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大錯。
剛進遊戲時江秋曾認為徐裘是所謂的新手指導員,對其言聽計從。但自從發現人口是可以從野外獲取的後,自覺被坑的江秋就沒怎麽搭理過這老頭。現在回頭想想,如果不是先進了縣城,獲得了王韜在金糧上的支持,光憑打野的那點錢怎麽夠支撐領地發展。
顯然這老頭確實是係統配備下來,給新手領主解答各種基礎問題的存在。否則他一個一輩子沒出過幾次村的老農,怎麽會知道這麽多事情。有些事情甚至連外出遊曆過,開啟了戰略屬性的張科都不知道,這在按屬性分配ai的遊戲中是不是太不科學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江秋忙滿臉堆笑的追問道:“那徐老認為該如何提高民心?”
這正是困擾了江秋很久的問題,現在正好趁機問出。
果然,老頭捋了捋胡子,答道:“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隻有土地才能讓農民有歸屬感,否則都是無根的飄萍,談何民心。我們水田村現有不少田地荒蕪,不如拿出來分給眾人,另外再多開墾荒地,做到耕者有其田,民心自然穩固。”
江秋整個人都不好了,特喵的剛開始是哪個老混蛋告訴我說先不用管田地,全力造民居增加人口的?但人在屋簷下,江秋還能有什麽辦法,隻得裝出一副虛心受教的嘴臉,點頭稱是。不然那老混蛋再來一句此一時彼一時,順帶拋個鄙視的眼神,江秋感覺自己的小心肝受不了這刺激。
老頭很滿意江秋的態度,繼續道:“但此乃治本不治標的辦法,見效甚慢。此時人心思變,長久拖下去對水田村不利。”
江秋很狗腿的配合老頭演出,問道:“那依徐老之見,眼下該如何治標?”
徐裘笑道:“民心豈是一朝一夕便可得的?你身為領主,也應多到村民之間走動,了解百姓的需求,方可對症下藥。”
老頭的話說的有點繞,不過江秋現在對這些npc的說話模式有所了解,理解起來倒也不難。這些話翻譯過來大致是你身為一個基層幹部,別一天到晚待在辦公室裏喝茶看報,要多到群眾中去慰問,順帶多接些老百姓發出的任務,和群眾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得提高民心。
然並卵,辦法倒是不錯,可惜沒用。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村民發出的任務自然不會太難,不可能做幾個就把民心提上去,做十個八個任務能加一點就不錯了,這是個水磨的慢活。江秋現在都火燒眉毛了,哪有時間去磨這個洋工。
江秋無奈,隻得繼續裝孫子:“徐老教訓的是。可是眼下情況緊急,怕是沒有時間等我去慢慢了解,有沒有更快的辦法?”
徐裘不滿的瞪了眼江秋:“好高騖遠,急於求成!更快的辦法也有,祭祀、宴請、減稅、節慶、豐收等等都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其中祭祀和宴請都需要花費不少的錢財,而且需要的一定的名目。村長的運氣不錯,江田獲得蒙學試頭名剛好是個不錯的宴請理由,不知村長是否舍得?”
“恭喜玩家上帝已死,觸發事件‘大宴賓客’,是否接受?”
老頭話剛說完,江秋就聽到耳邊傳來係統的提升聲。
這江秋還有什麽好說的,直接接受。
“大宴賓客:特殊事件,花費大量的錢糧宴請周邊的居民。可有效提升領地的聲望和民心,可吸引大量流民和人才,並有極小幾率吸引到曆史人物。廚師等級越高,宴請效果越好。需要:金500糧1000。”
“那徐老,這次的宴請就交給你您了。”
這種宴會,召集之人自然是名望越高越好。張科雖然是副村長,但論起在水田村周圍的知名度,自然是比不上在這裏活了一輩子的徐裘,這種小細節江秋還是很注意的。
徐裘自然樂的接下這個差事,道:“宴會需要準備,三天後舉行。”
“這個徐老你自己看著辦,如有需要可與副村長商議。”江秋直接把麻煩甩給了張科,副村長就是這麽用的,不然什麽雞毛蒜皮的事都自己處理,還要不要下線了?
既然事情解決了,江秋剛準備宣布散會,就見另外一個老頭拄著拐杖走了出來:“村長且慢,老朽還有話說。”
是程禮這個褶子臉,又是一個不受江秋待見的家夥,話說村裏的老頭就每一個討江秋喜歡的。
“程老還有何事?”
“老朽聽聞此次謠言中有些是關於募兵的,弄得人心惶惶,學子都無心於學業。謠言雖是無稽之談,但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難免有人借機生事。此時兵營已成,如何募兵還望村長明示,也可穩定人心。”
褶子臉這話江秋聽著倒還有幾分道理,問向張科:“現在村中人口如何?”
反正有張科這個活字典在,江秋也懶得去翻印信。隨著領地的發展,印信的資料也是越來越繁多,有時候要查些東西半天都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