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道術疾卻,心下正念頭紛雜時,眨眼已過荊、襄、房、唐等州。</p>
青冥之中黃光一閃,須臾飛過鄧州二百餘裏,遙望金室山落下。</p>
金頂亦有一條黑煙騰起,渺渺轉上天空,化作常龍身形,頓在雲霧中拜道:“師父,此行如何?”</p>
“哈哈哈…進洞中說話!”劉樵大笑一聲,師徒兩個俱架雲光,鑽入金頂宮觀之中。</p>
至偏殿,分位次坐下,常龍見師父神采奕奕,也是放下心來,問道:“瞧師父滿麵春風,想是此行功成了?”</p>
“嗯,一切順遂,如今煉就神通,善能捉人拿物。”劉樵頷首道。</p>
南疆之行,雖然有些小挫折,也差點遇上軀殼廢去之危機,但總算將幽神金剛練就,算是圓滿。</p>
“恭喜師父,神通練就,可稱天下一流人物!”常龍欣喜讚歎道。</p>
他早聽師父說起過幽神金剛的威能,但沒想到師父竟短短時間,將之練成神通。</p>
神通能念動即發,但凡有神通的,無不是三山五嶽,頂尖人物。</p>
“哈哈,取巧而已,目前威能尚小,還得後續祭煉符禁。”</p>
劉樵謙虛一小,捋須問道:“我走這些天,家中如何?”</p>
“每天習文練武,道術法力,進益頗微,倒是武藝器械,日日漸長…”</p>
常龍簡略一講,略含憂愁道:“不過,那株仙苗,也日漸在枯萎,不似之前那般仙光氤氳。”</p>
“哦!我去看看。”劉樵聞言一愣,顧不上多言,連忙起身朝外走去。</p>
師徒疾步走到後園,觀那壇中仙苗,雖則依舊枝葉繁茂,嫩綠一片。</p>
但此前所有的那種氤氳霞光,清靈之仙氣,卻極為微弱。</p>
好似風中殘燭,隨時將會枯滅。</p>
常龍有些焦躁不安道:“這可如何是好啊?”</p>
劉樵也是心下微沉,也是有些焦慮。</p>
如果之前,對這株仙苗,可能不會這麽在意。</p>
但經過與黃角大仙一番交談所知,此世靈根是極少的,比三花聚頂的仙人還少。</p>
能得一株,就可為鎮洞之寶。</p>
再一想,白虹丈人那般高人,也倚仗此物成道。</p>
其之所以能在海嶽之間,享譽盛名,就全憑這仙苗。</p>
“不論如何,三山五嶽,也得救活此仙株,這亦是我這一脈日後的倚仗!”劉樵下定決心道。</p>
先去普陀山找慈航道人,若其不借,遍尋三山五嶽高人,也得救活仙苗。</p>
不僅受仙株增功之恩,這也算是劉樵打算留下的一個後手之一。</p>
萬一在殺劫之中,不幸身死,又不曾上榜的話,轉劫之後,可憑此仙株玉籽,很快再修回來。</p>
當下不及修整,朝常龍寬慰道:“你好好看家,為師去去就回,一定把這仙苗給救回來。”</p>
言罷,撚沙一灑,縱身而起,化作虹光,又朝東南折轉而去。</p>
常龍這才反應過來,連忙朝天喊道:“師父!”</p>
然而劉樵走的急,遁光須臾已過天際,如何聽得見。</p>
常龍縱身想攆,但也知自己遁術不及師父遠矣。</p>
才隻得作罷,看著那仙株,歎道:“你可得堅強些,為了你,我師徒費心費力,你可不能死啊…”</p>
這廂劉樵運轉遁光,身具二百餘年法力,亦不怕趕路消耗的毫末法力。</p>
回想道德真君指的路徑,一路跨海飛山,絲毫不待停留。</p>
沿途辨認名山,湖泊參照,也不虞走錯路。</p>
這般晝夜不停,徑過數萬裏,又至東南,過九宮山,又走數千裏。</p>
即見前麵:</p>
飄飄萬道彩雲飛,幽鳥亂啼青竹裏,錦雞齊鬥野花間。</p>
深林鷹鳳聚千禽,古洞麒麟轄萬獸。澗水有情,曲曲彎彎多繞顧;峰巒不斷,重重迭迭自周回。</p>
卻是一座名山,高倒不高,隻是極為廣闊,不知綿延有幾百裏許,好似深山老林,處處石崖,崢嶸險壁。</p>
劉樵縱遁光,繞山一圈,約莫千裏周圓,才見人跡,一方石林中,隱約有蓮花湖泊,蒲團台階。</p>
心知到了地方,雖心中焦急,卻也不敢失禮,遠遠落下遁光,走入石林。</p>
約莫有數十裏方圓,盡數是兩三丈粗的石柱,石筍,石峰,走進去後,彎彎曲曲,七繞八繞,不知方道。</p>
劉樵恍然,原來蓮花湖外的石林是一片陣法,自己落下石林,不覺已是陷在陣中。</p>
忙朝四周作揖喊道:“弟子薑尚門下,金室山煉氣士劉樵,前來求見慈航師伯,還請師伯慈悲,放弟子進去詳說。”</p>
不見應答,劉樵見此,又連喊三聲。</p>
依舊無人答應,隻有些許回聲自山間蕩漾。</p>
劉樵想了想,繼續邁步順著石林朝前走,這此卻沒有來回轉圈的感覺。</p>
行有數百步,即到蓮花湖外,此見景色,美不勝收,但劉樵無心細看,四處張望,尋找慈航身影。</p>
約莫湖泊上,一片翠綠,盡是朵朵紅花,片片青蓮葉,約莫十餘裏。</p>
劉樵煉氣之輩,運起法眼,一眼望去,便能盡數看到。</p>
便見那湖泊中央,層層青碧蓮葉間,依稀有個背影,趺坐在一朵蓮花上。</p>
心下一喜,忙籍水遁,騰過浩渺煙波,朝湖中飛去。</p>
見那人影似在靜坐,劉樵不敢走近,亦不好出聲驚擾。</p>
隻好先頓在一株鬥大的蓮蓬上,隔著七八步等待。</p>
那道人背對劉樵,頂上巍然如意冠,腦後青絲垂肩,一身綃衣似縞素,腰係二條紅絲絛,趺坐在鬥大的蓮花中。</p>
天空雲霧收卷,日頭漸漸落下,時間緩緩流逝,轉眼,已過數個時辰。</p>
就在劉樵已經沉不下心,將要出聲時。</p>
那背對他的道人,卻似前知一般,在他欲要開口前,舒展雙臂。</p>
一邊唱歌道:</p>
“自隱玄都不計春;紫府丹霄悟妙真。喜即化身千歲鶴,閑來高臥萬年身。吾今已得長生術;未肯輕易傳世人…”</p>
聲音輕靈,好似幽蘭響徹空穀,又似杜娟啼鳴深山。</p>
一時萬籟俱靜,不僅池中蛙鳴止,劉樵也聽得入神。</p>
那道人言罷,轉過頭來打量劉樵,麵無表情道:“汝之事,吾已盡知,甘露真水,不可輕傳。”</p>
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麵天生三分喜,朱唇輕啟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楊柳歲歲青。</p>
正是普陀山中慈航道人。</p>
慈航道人也不避諱,任由他看,但劉樵不敢多樵,打量了兩眼,忙躬身作揖道:“弟子劉樵,見過師伯!”</p>
慈航道人略一頷首,並不再說話,好似惜字如金,又似深山修行年長,忘記如何言語。</p>
劉樵見此,有些尷尬,也不知道該怎麽說。</p>
又想起之前,慈航道人說:“事已盡知,甘露不能輕傳。”</p>
不能輕傳,莫非,得用東西來換?</p>
劉樵沉吟半晌,如果要換,自己拿什麽換呢,貌似身上都是一些破爛啊。</p>
正在這時,慈航道人檀口輕啟,澹澹道:“速退去吧,莫擾貧道清靜。”</p>
“師伯稍待,弟子願用寶物換取甘露。”劉樵連忙道。</p>
慈航道人不再多言,略一頷首。</p>
劉樵想了想,從身上取出一個玉匣,約莫尺許寬,似是個梳妝盒一般。</p>
在慈航道人矚目下,劉樵打開玉匣,隻見裏麵光輝流轉,卻是一盒白色砂礫。</p>
這是上回擒拿洞庭赤葵大聖,窮高上帝給的賞賜。</p>
相比於剿除神幽處士,獎賞的三般物件,這次卻是隻有一個玉匣,上書天河星砂。</p>
劉樵也不知作用,估計是拿來煉製法器,或兵刃的。</p>
但考慮到神幽處士雖然厲害,卻隻敢躲躲藏藏。</p>
不似赤葵大聖那般,麾下十萬妖兵,明目張膽的嘯聚一方,簡直跟造反似的。</p>
</p>
按這般的功勞對比,這一盒天河星砂,應該是比之前的太乙丹,仙衣,金花,加起來都要珍貴。</p>
雖不知有何用,但僅看起光氣氤氳,撚一粒,好似星辰在手,有濃濃的星光之炁蘊含,顯然不簡單。</p>
所以,這應該是目前渾身上下,最好的寶物之一了。</p>
劉樵有些肉疼道:“這是上帝禦賜,曰天河星砂,不知能不能換一瓶真水。”</p>
“能,換一滴…”慈航道人澹澹道。</p>
“一…一滴!”劉樵差點一頭栽進蓮花池裏。</p>
天河星砂,一聽這名字就是天宮的高級貨。</p>
在你這兒竟然隻能換甘露一滴!</p>
你這是欺負我老實人沒文化,把我當肥豬宰呀。</p>
見劉樵滿臉肉疼,一向清冷的慈航道人眼角閃過一絲笑意。</p>
卻並不多說,依舊澹然看著煙波浩渺的湖麵,等劉樵回話。</p>
沉吟半晌,終究還是仙株更重要,劉樵頗為無奈道:“那就換吧!”</p>
“好,一滴夠麽?”慈航道人清冷空靈的聲音傳來。</p>
但聽在劉樵耳中,卻好似催命的魔音,在用刀子割他的肉一般。</p>
劉樵無耐,隻得再從囊裏取出黿龍的青色寶珠,赤髯龍的玉玦。</p>
慈航道人搖頭道:“這是天吳的遺物,加起來,尚不值一滴甘露。”</p>
劉樵又搜刮寶囊,取了癲仙的破碗,竹竿,以及一路斬妖除魔所獲的許多雜七雜八的物件。</p>
實在不行,就隻能嘎腰子了。</p>
……</p>
少頃之後,劉樵一臉肉疼的自石林走出,右手捂著腰間,難掩無奈之色。</p>
別誤會,沒嘎腰子,隻是捂著空蕩蕩的寶囊。</p>
把手上盛有甘露的玉瓶裝入囊中,化虹騰起,籍土遁往回趕去。</p>
囊中除了這甘露,就隻剩下太乙丹,以及從冰窟取寶時,得來的破鐵片了。</p>
這破鐵片本來想要換甘露的,但慈航道人看了看,沉吟片刻,又還給了他。</p>
連同那個療傷的太乙丹,也還給了劉樵。</p>
其餘所有積蓄,都被搜刮的一幹二淨,攏共換了三滴甘露。</p>
天河星砂換一滴。</p>
青色寶珠、玉玦,加上亂七八糟的的物件兒換了一滴。</p>
最後劉樵直言,這仙苗栽在金室山,不僅是子牙公一脈的,亦是闡教的仙根。</p>
慈航道人才又大方的贈送了一滴。</p>
即從楊柳枝上,醮了三滴甘露,裝入一個玉瓶中。</p>
玉瓶外麵細細用朱砂符印封禁。</p>
並囑咐劉樵,一滴甘露,可化百裏湖泊,重如萬鈞,未到用時,千萬不能揭開符封。</p>
不然,自己把自己給砸死了、弄傷了,可別來找她慈航道人的賠償。</p>
青冥之中黃光一閃,須臾飛過鄧州二百餘裏,遙望金室山落下。</p>
金頂亦有一條黑煙騰起,渺渺轉上天空,化作常龍身形,頓在雲霧中拜道:“師父,此行如何?”</p>
“哈哈哈…進洞中說話!”劉樵大笑一聲,師徒兩個俱架雲光,鑽入金頂宮觀之中。</p>
至偏殿,分位次坐下,常龍見師父神采奕奕,也是放下心來,問道:“瞧師父滿麵春風,想是此行功成了?”</p>
“嗯,一切順遂,如今煉就神通,善能捉人拿物。”劉樵頷首道。</p>
南疆之行,雖然有些小挫折,也差點遇上軀殼廢去之危機,但總算將幽神金剛練就,算是圓滿。</p>
“恭喜師父,神通練就,可稱天下一流人物!”常龍欣喜讚歎道。</p>
他早聽師父說起過幽神金剛的威能,但沒想到師父竟短短時間,將之練成神通。</p>
神通能念動即發,但凡有神通的,無不是三山五嶽,頂尖人物。</p>
“哈哈,取巧而已,目前威能尚小,還得後續祭煉符禁。”</p>
劉樵謙虛一小,捋須問道:“我走這些天,家中如何?”</p>
“每天習文練武,道術法力,進益頗微,倒是武藝器械,日日漸長…”</p>
常龍簡略一講,略含憂愁道:“不過,那株仙苗,也日漸在枯萎,不似之前那般仙光氤氳。”</p>
“哦!我去看看。”劉樵聞言一愣,顧不上多言,連忙起身朝外走去。</p>
師徒疾步走到後園,觀那壇中仙苗,雖則依舊枝葉繁茂,嫩綠一片。</p>
但此前所有的那種氤氳霞光,清靈之仙氣,卻極為微弱。</p>
好似風中殘燭,隨時將會枯滅。</p>
常龍有些焦躁不安道:“這可如何是好啊?”</p>
劉樵也是心下微沉,也是有些焦慮。</p>
如果之前,對這株仙苗,可能不會這麽在意。</p>
但經過與黃角大仙一番交談所知,此世靈根是極少的,比三花聚頂的仙人還少。</p>
能得一株,就可為鎮洞之寶。</p>
再一想,白虹丈人那般高人,也倚仗此物成道。</p>
其之所以能在海嶽之間,享譽盛名,就全憑這仙苗。</p>
“不論如何,三山五嶽,也得救活此仙株,這亦是我這一脈日後的倚仗!”劉樵下定決心道。</p>
先去普陀山找慈航道人,若其不借,遍尋三山五嶽高人,也得救活仙苗。</p>
不僅受仙株增功之恩,這也算是劉樵打算留下的一個後手之一。</p>
萬一在殺劫之中,不幸身死,又不曾上榜的話,轉劫之後,可憑此仙株玉籽,很快再修回來。</p>
當下不及修整,朝常龍寬慰道:“你好好看家,為師去去就回,一定把這仙苗給救回來。”</p>
言罷,撚沙一灑,縱身而起,化作虹光,又朝東南折轉而去。</p>
常龍這才反應過來,連忙朝天喊道:“師父!”</p>
然而劉樵走的急,遁光須臾已過天際,如何聽得見。</p>
常龍縱身想攆,但也知自己遁術不及師父遠矣。</p>
才隻得作罷,看著那仙株,歎道:“你可得堅強些,為了你,我師徒費心費力,你可不能死啊…”</p>
這廂劉樵運轉遁光,身具二百餘年法力,亦不怕趕路消耗的毫末法力。</p>
回想道德真君指的路徑,一路跨海飛山,絲毫不待停留。</p>
沿途辨認名山,湖泊參照,也不虞走錯路。</p>
這般晝夜不停,徑過數萬裏,又至東南,過九宮山,又走數千裏。</p>
即見前麵:</p>
飄飄萬道彩雲飛,幽鳥亂啼青竹裏,錦雞齊鬥野花間。</p>
深林鷹鳳聚千禽,古洞麒麟轄萬獸。澗水有情,曲曲彎彎多繞顧;峰巒不斷,重重迭迭自周回。</p>
卻是一座名山,高倒不高,隻是極為廣闊,不知綿延有幾百裏許,好似深山老林,處處石崖,崢嶸險壁。</p>
劉樵縱遁光,繞山一圈,約莫千裏周圓,才見人跡,一方石林中,隱約有蓮花湖泊,蒲團台階。</p>
心知到了地方,雖心中焦急,卻也不敢失禮,遠遠落下遁光,走入石林。</p>
約莫有數十裏方圓,盡數是兩三丈粗的石柱,石筍,石峰,走進去後,彎彎曲曲,七繞八繞,不知方道。</p>
劉樵恍然,原來蓮花湖外的石林是一片陣法,自己落下石林,不覺已是陷在陣中。</p>
忙朝四周作揖喊道:“弟子薑尚門下,金室山煉氣士劉樵,前來求見慈航師伯,還請師伯慈悲,放弟子進去詳說。”</p>
不見應答,劉樵見此,又連喊三聲。</p>
依舊無人答應,隻有些許回聲自山間蕩漾。</p>
劉樵想了想,繼續邁步順著石林朝前走,這此卻沒有來回轉圈的感覺。</p>
行有數百步,即到蓮花湖外,此見景色,美不勝收,但劉樵無心細看,四處張望,尋找慈航身影。</p>
約莫湖泊上,一片翠綠,盡是朵朵紅花,片片青蓮葉,約莫十餘裏。</p>
劉樵煉氣之輩,運起法眼,一眼望去,便能盡數看到。</p>
便見那湖泊中央,層層青碧蓮葉間,依稀有個背影,趺坐在一朵蓮花上。</p>
心下一喜,忙籍水遁,騰過浩渺煙波,朝湖中飛去。</p>
見那人影似在靜坐,劉樵不敢走近,亦不好出聲驚擾。</p>
隻好先頓在一株鬥大的蓮蓬上,隔著七八步等待。</p>
那道人背對劉樵,頂上巍然如意冠,腦後青絲垂肩,一身綃衣似縞素,腰係二條紅絲絛,趺坐在鬥大的蓮花中。</p>
天空雲霧收卷,日頭漸漸落下,時間緩緩流逝,轉眼,已過數個時辰。</p>
就在劉樵已經沉不下心,將要出聲時。</p>
那背對他的道人,卻似前知一般,在他欲要開口前,舒展雙臂。</p>
一邊唱歌道:</p>
“自隱玄都不計春;紫府丹霄悟妙真。喜即化身千歲鶴,閑來高臥萬年身。吾今已得長生術;未肯輕易傳世人…”</p>
聲音輕靈,好似幽蘭響徹空穀,又似杜娟啼鳴深山。</p>
一時萬籟俱靜,不僅池中蛙鳴止,劉樵也聽得入神。</p>
那道人言罷,轉過頭來打量劉樵,麵無表情道:“汝之事,吾已盡知,甘露真水,不可輕傳。”</p>
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麵天生三分喜,朱唇輕啟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楊柳歲歲青。</p>
正是普陀山中慈航道人。</p>
慈航道人也不避諱,任由他看,但劉樵不敢多樵,打量了兩眼,忙躬身作揖道:“弟子劉樵,見過師伯!”</p>
慈航道人略一頷首,並不再說話,好似惜字如金,又似深山修行年長,忘記如何言語。</p>
劉樵見此,有些尷尬,也不知道該怎麽說。</p>
又想起之前,慈航道人說:“事已盡知,甘露不能輕傳。”</p>
不能輕傳,莫非,得用東西來換?</p>
劉樵沉吟半晌,如果要換,自己拿什麽換呢,貌似身上都是一些破爛啊。</p>
正在這時,慈航道人檀口輕啟,澹澹道:“速退去吧,莫擾貧道清靜。”</p>
“師伯稍待,弟子願用寶物換取甘露。”劉樵連忙道。</p>
慈航道人不再多言,略一頷首。</p>
劉樵想了想,從身上取出一個玉匣,約莫尺許寬,似是個梳妝盒一般。</p>
在慈航道人矚目下,劉樵打開玉匣,隻見裏麵光輝流轉,卻是一盒白色砂礫。</p>
這是上回擒拿洞庭赤葵大聖,窮高上帝給的賞賜。</p>
相比於剿除神幽處士,獎賞的三般物件,這次卻是隻有一個玉匣,上書天河星砂。</p>
劉樵也不知作用,估計是拿來煉製法器,或兵刃的。</p>
但考慮到神幽處士雖然厲害,卻隻敢躲躲藏藏。</p>
不似赤葵大聖那般,麾下十萬妖兵,明目張膽的嘯聚一方,簡直跟造反似的。</p>
</p>
按這般的功勞對比,這一盒天河星砂,應該是比之前的太乙丹,仙衣,金花,加起來都要珍貴。</p>
雖不知有何用,但僅看起光氣氤氳,撚一粒,好似星辰在手,有濃濃的星光之炁蘊含,顯然不簡單。</p>
所以,這應該是目前渾身上下,最好的寶物之一了。</p>
劉樵有些肉疼道:“這是上帝禦賜,曰天河星砂,不知能不能換一瓶真水。”</p>
“能,換一滴…”慈航道人澹澹道。</p>
“一…一滴!”劉樵差點一頭栽進蓮花池裏。</p>
天河星砂,一聽這名字就是天宮的高級貨。</p>
在你這兒竟然隻能換甘露一滴!</p>
你這是欺負我老實人沒文化,把我當肥豬宰呀。</p>
見劉樵滿臉肉疼,一向清冷的慈航道人眼角閃過一絲笑意。</p>
卻並不多說,依舊澹然看著煙波浩渺的湖麵,等劉樵回話。</p>
沉吟半晌,終究還是仙株更重要,劉樵頗為無奈道:“那就換吧!”</p>
“好,一滴夠麽?”慈航道人清冷空靈的聲音傳來。</p>
但聽在劉樵耳中,卻好似催命的魔音,在用刀子割他的肉一般。</p>
劉樵無耐,隻得再從囊裏取出黿龍的青色寶珠,赤髯龍的玉玦。</p>
慈航道人搖頭道:“這是天吳的遺物,加起來,尚不值一滴甘露。”</p>
劉樵又搜刮寶囊,取了癲仙的破碗,竹竿,以及一路斬妖除魔所獲的許多雜七雜八的物件。</p>
實在不行,就隻能嘎腰子了。</p>
……</p>
少頃之後,劉樵一臉肉疼的自石林走出,右手捂著腰間,難掩無奈之色。</p>
別誤會,沒嘎腰子,隻是捂著空蕩蕩的寶囊。</p>
把手上盛有甘露的玉瓶裝入囊中,化虹騰起,籍土遁往回趕去。</p>
囊中除了這甘露,就隻剩下太乙丹,以及從冰窟取寶時,得來的破鐵片了。</p>
這破鐵片本來想要換甘露的,但慈航道人看了看,沉吟片刻,又還給了他。</p>
連同那個療傷的太乙丹,也還給了劉樵。</p>
其餘所有積蓄,都被搜刮的一幹二淨,攏共換了三滴甘露。</p>
天河星砂換一滴。</p>
青色寶珠、玉玦,加上亂七八糟的的物件兒換了一滴。</p>
最後劉樵直言,這仙苗栽在金室山,不僅是子牙公一脈的,亦是闡教的仙根。</p>
慈航道人才又大方的贈送了一滴。</p>
即從楊柳枝上,醮了三滴甘露,裝入一個玉瓶中。</p>
玉瓶外麵細細用朱砂符印封禁。</p>
並囑咐劉樵,一滴甘露,可化百裏湖泊,重如萬鈞,未到用時,千萬不能揭開符封。</p>
不然,自己把自己給砸死了、弄傷了,可別來找她慈航道人的賠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