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周之初跑到家時,正看見那兩人離開,老爹在後麵恭敬的拱手送離。
“這就是你家小子?”綢緞中年人看到跑回來的少年問。
“是的,我兒來見過稅使大人。”
周之初看了看老爹,知道並非自己所想,他暗暗鬆開拳頭,對著綢緞中年人說道:“之初見過稅使大人。”
稅使大人本來已經挪開了眼神,但聽到少年的話,他略感詫異,“之初?”
周老漢連忙答道:“我兒名叫周之初。”
“不錯的名字,誰起的?”
“這是我兒本來的名字。”
“哦?”稅使大人正眼看了看周之初,不知為何總感覺有些怪怪的,這小子目光平視,完全沒有下等愚民的畏怯。
“聽說,你不記得以前的事?”
“不記得了。”
稅使大人搖搖頭,似在惋惜,又轉頭對周老漢說道:“有了兒子,日子就有了盼頭,周大你有福了。”
“謝稅使大人吉言,隻是我兒初來,身體還有恙,這稅能不能......”
“添丁加稅,添丁加稅,朝廷的規矩豈能亂來。”稅使大人立即變了臉,不耐的揮揮袖子,轉身向山下走去。
挎刀的家丁不屑的看了看周家父子,仰首跟在稅使大人身後亦步亦趨的下了山。
大夏的稅收種類不少,但農人主要是田稅和人頭稅,在開國之初並不重,十五稅一的田稅加上一個銅錢的人頭稅,農人的日子過得很殷實,但數百年來,戰事連年,十五稅一變成十二稅一,再變十稅一,直到現在的五稅一。
前山村人最初有幾百人,人頭稅自此就沒變過,現在人口凋零,幾百人的人頭稅就隻能由這現在百人不到的老幼婦孺平攤,隻要滿十三歲就必須交,女子減半。
周之初的到來意味著周家每年田稅加人頭稅要多交近十兩銀錢。
要知道,周老漢每年賣柴,除開交稅也僅能不餓死,十兩銀錢無疑是天方夜譚。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所有的稅都必須折成米糧才能交稅。
“爹,那我們家豈不是要交一千斤糧食。”
“是每人一千斤,田稅五百斤,就是五石,一石米一兩銀錢,加上人頭稅每人五兩,每人每年十兩銀錢,買十石糧食,一千斤,我和你一起要交兩千斤糧食,唉......”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周老爹參加的那場大戰,大夏輸了,十萬人死在邊境,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勤糧草不濟,自此大夏朝廷就給北方邊境下達了政令,所有錢稅都必須折成米糧。
田稅是按人丁劃撥的,每人按五畝算,女子減半,你想多開幾畝荒地也行,稅收跟著加,可朝廷並不知道,北境多數地方是山區,並非產糧地,前山村地處山溝,四周遍布山石,能開荒種糧的地少之又少,加上五稅一是按豐產算,每畝交糧一百斤,每人每年就要交五百斤(五石)田稅,不管年景好壞,田稅都要足量繳納,否則就要坐牢或直接發配為奴。
可其實就算是豐年,一畝良田產量也不過四百餘斤而已,說是五稅一實際四稅一、三稅一,年景不好就是全交都不夠。
產不出糧那隻能買,可每到納糧交稅的時候,米商乘機抬價,原本在江南一石糧隻需銅錢一、二百,甚至幾十銅錢都能買到,可到了北境,卻需要一兩銀子一石,弄得崎山周邊的村民皆是苦不堪言。
為了交稅,北境賣女兒的比比皆是,因為女孩沒有勞力做不得重活,卻還要交一半的稅。
周之初這才知道為何老爹的妹妹會被賣掉,又為何張鐵匠會說自己的女兒是賠錢貨。
本以為前山村是世外桃源,卻沒想到依舊是人間滄桑。
“爹,我們家有田地嗎?”
周老爹指著屋後一片小菜園,“那裏就是。”
少年估計那塊地也就一畝左右。
“原本還有三畝,顧不過來荒了。”
“為什麽?”
“種田還不如砍柴,一捆柴十文、二十文,一月賣十捆,能賣一、二兩銀子呢。”
“不能多賣些嗎?”
“傻孩子,砍柴自家也要用,一月能餘下十捆就不錯了,而且城裏賣柴的也不隻我一家,多了也賣不動。”
看到少年不說話了,周老爹又說:“不過我兒來了就好了,等緩過來再開幾畝荒地,日子就好了。”
“那今年的稅何時交?”
“今年的稅秋收時交過了,你不用擔心。”
此刻已深秋,眼見就要入冬,秋收早過了。
少年心中略放鬆了些,至少今年不用為稅發愁了,他又問之前兩人為何而來。
周老爹告訴他,之前來的其實不是稅使,而是稅吏,挎刀的家丁也不是家丁,而是稅丁,真正的稅使大人不是周老爹能見到的。
他們不知從何處知道周老爹收了個兒子,就來確認,還交代了些明年納稅的事宜。
“不過這也不是壞事,”周老爹吧嗒著煙鍋,說道:“稅吏大人說了,隻要交稅,就算是在前山村落戶了。”
對江湖人物周老爹或許還會反抗,可麵對朝廷這樣的無所不在的龐然大物,周老爹根本就沒想過反抗,甚至這樣的念頭都不會有一點點。
不隻是周老爹,就是所有的草民都沒想到反抗,隻要有口飯吃,哪怕是蜷縮在這個世界最低賤,最肮髒的角落,他們都知足了。
周之初解下發簪,用力的握在手中,他本以為自己足夠強大,可今天才知道那點力氣還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力量,他需要更加強大,更加特別的力量。
那天夜裏,周之初坐在院中,看著滿天繁星,手握著法器,回想著腦海中多出來的那些知識,那是一部功法,修行功法。
功法沒有名字,腦海中的知識也並不像一本書,反倒像一座山,此山雲霧繚繞險峻異常,顯露部分就有千仞之高,藏在雲霧中的更不知高到何處。
此刻,周之初就站在山腳下。
修行似攀山,登仙如臨淵。
這是周之初最先看到的十個字,它刻在山腳的石碑上。
周之初不太懂,但能感覺到這幾個字散發出的孤獨、寂寞和危險。
什麽是修行?碑文似在勸解,又似在鼓勵,更像在告知。
凡塵多憂,那就將凡塵超越,
世人多念,那就將俗念斬盡。
什麽是登仙?周之初連想都不敢想。
少年欲登山,看見山腳有一小徑,黑石鋪就,隨山勢綿延向上,不知盡處。
深吸一口氣,周之初邁步登上黑石小徑。然後就再也走不動了。
他盯著腳下黑石,那上麵有光影,仿佛夜幕下的繁星。
這些星光閃耀變幻,充滿神秘韻律,少年看得出了神。
晨光初露,周老爹起床發現兒子坐在院中一動不動,身上已滿是寒霜。
“兒子,快快醒來,怎麽在院中睡著了,要著涼的。”
周之初睜開雙眼,看到老爹擔憂的目光,微微一笑,說道:“爹不用擔心,我身體結實,一些晨霜還奈何不了我。”
周老爹想著昨日是不是說多了話,兒子這是起心事了,一晚上在院中就睡著了,還說沒事。
就著涼水,少年洗漱完畢,和老爹吃早飯,早飯就是周之初昏睡醒來吃的那種粥,是米糠加上碾碎的玉米碎末煮成的,聞著有點香,但很難下咽,不過周之初從來都是餓的,所以也無所謂。
呼嚕呼嚕,幾下功夫,周之初就喝完了粥,正要放下碗,周老爹忽然將自己剩的半碗粥倒在他碗裏。
“我飽了,你多吃點。”
周老爹放下碗,抹了嘴,抽出煙鍋就著爐火吧嗒吧嗒的抽了起來。
少年看著碗裏的粥,不知想什麽。
“吃吧,吃飽了才長得壯,才有力氣好幹活。”
“爹,今天我跟你上山,我有力氣,我會幹活。”
周老爹笑了,臉上的皺紋更多了。
“好。”
少年也笑了,痛快的將粥喝完了。
收拾好,周之初就跟著老爹上了山。
周老爹帶著兒子慢慢走在山間小道上,兩人默默無語,兩旁林間有鳥鳴,此起披伏。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周老爹心中暢快,哼起了歌。
“爹,你唱的是什麽?”少年問,這是他一直想問的。
“歌名就叫采薇,是爹二十年前在軍伍中學來的,還是大將軍教的呢。”
“是大將軍寫的嗎?”
“不是,大將軍說,是幾千年前傳下來的,好像叫什麽秦什麽庸寫的,名字挺難記的,大將軍挺喜歡,軍中的將士也喜歡。”
周之初突然想到古跡中的壁畫,“秦弑庸?”
周老爹一怔,“好像是這個名字,你知道。”
“古跡中,王善為曾說過三千年前先秦開國君主叫秦弑庸,爹忘了?”
“哦,還真沒記住,人老了,記性就不好了,沒想到還是個皇帝。”
少年想起了那些壁畫,一個開國君主,能征戰,能鎮妖,還能寫歌,還與仙人有交往,真是個奇人。
“你喜歡嗎?我教你。”
周之初在聽過月月哼唱後,早已記得了,但他還是笑著說:“好。”
林中慢慢傳來一老一少的歌聲:“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老爹的歌聲如蒼老暮鼓,少年的歌聲如清脆晨鍾。
來到一片朝陽的密林,老爹交代:“我來砍伐,你來捆紮,我們老少今日分工,多砍些柴。”
少年點頭應了。
人老了,話就多了,老爹不光教少年唱《采薇》,還教他如何砍柴。
什麽樣樹枝幹枯些,什麽樣的樹枝砍起來省力些,什麽樣樹枝砍下來不傷樹的根本,還有如何捆紮才不會散架,捆紮多少才也有講究......
太陽落山前,老少兩人果然砍得比往日多些,少年沒有叫老爹背柴,而是獨自背著比人還高的柴捆和老爹一起下山。
兩人在夕陽的照映下,漫步回到了家,一日時光就這樣過去了。
夜幕降臨,周之初躺在床上,他閉上眼睛,重新來到那座修行的山,他依然站在第一塊黑石上,那上麵如夜幕下的繁星時刻變幻,演繹神秘的未知。
“這就是你家小子?”綢緞中年人看到跑回來的少年問。
“是的,我兒來見過稅使大人。”
周之初看了看老爹,知道並非自己所想,他暗暗鬆開拳頭,對著綢緞中年人說道:“之初見過稅使大人。”
稅使大人本來已經挪開了眼神,但聽到少年的話,他略感詫異,“之初?”
周老漢連忙答道:“我兒名叫周之初。”
“不錯的名字,誰起的?”
“這是我兒本來的名字。”
“哦?”稅使大人正眼看了看周之初,不知為何總感覺有些怪怪的,這小子目光平視,完全沒有下等愚民的畏怯。
“聽說,你不記得以前的事?”
“不記得了。”
稅使大人搖搖頭,似在惋惜,又轉頭對周老漢說道:“有了兒子,日子就有了盼頭,周大你有福了。”
“謝稅使大人吉言,隻是我兒初來,身體還有恙,這稅能不能......”
“添丁加稅,添丁加稅,朝廷的規矩豈能亂來。”稅使大人立即變了臉,不耐的揮揮袖子,轉身向山下走去。
挎刀的家丁不屑的看了看周家父子,仰首跟在稅使大人身後亦步亦趨的下了山。
大夏的稅收種類不少,但農人主要是田稅和人頭稅,在開國之初並不重,十五稅一的田稅加上一個銅錢的人頭稅,農人的日子過得很殷實,但數百年來,戰事連年,十五稅一變成十二稅一,再變十稅一,直到現在的五稅一。
前山村人最初有幾百人,人頭稅自此就沒變過,現在人口凋零,幾百人的人頭稅就隻能由這現在百人不到的老幼婦孺平攤,隻要滿十三歲就必須交,女子減半。
周之初的到來意味著周家每年田稅加人頭稅要多交近十兩銀錢。
要知道,周老漢每年賣柴,除開交稅也僅能不餓死,十兩銀錢無疑是天方夜譚。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所有的稅都必須折成米糧才能交稅。
“爹,那我們家豈不是要交一千斤糧食。”
“是每人一千斤,田稅五百斤,就是五石,一石米一兩銀錢,加上人頭稅每人五兩,每人每年十兩銀錢,買十石糧食,一千斤,我和你一起要交兩千斤糧食,唉......”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周老爹參加的那場大戰,大夏輸了,十萬人死在邊境,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勤糧草不濟,自此大夏朝廷就給北方邊境下達了政令,所有錢稅都必須折成米糧。
田稅是按人丁劃撥的,每人按五畝算,女子減半,你想多開幾畝荒地也行,稅收跟著加,可朝廷並不知道,北境多數地方是山區,並非產糧地,前山村地處山溝,四周遍布山石,能開荒種糧的地少之又少,加上五稅一是按豐產算,每畝交糧一百斤,每人每年就要交五百斤(五石)田稅,不管年景好壞,田稅都要足量繳納,否則就要坐牢或直接發配為奴。
可其實就算是豐年,一畝良田產量也不過四百餘斤而已,說是五稅一實際四稅一、三稅一,年景不好就是全交都不夠。
產不出糧那隻能買,可每到納糧交稅的時候,米商乘機抬價,原本在江南一石糧隻需銅錢一、二百,甚至幾十銅錢都能買到,可到了北境,卻需要一兩銀子一石,弄得崎山周邊的村民皆是苦不堪言。
為了交稅,北境賣女兒的比比皆是,因為女孩沒有勞力做不得重活,卻還要交一半的稅。
周之初這才知道為何老爹的妹妹會被賣掉,又為何張鐵匠會說自己的女兒是賠錢貨。
本以為前山村是世外桃源,卻沒想到依舊是人間滄桑。
“爹,我們家有田地嗎?”
周老爹指著屋後一片小菜園,“那裏就是。”
少年估計那塊地也就一畝左右。
“原本還有三畝,顧不過來荒了。”
“為什麽?”
“種田還不如砍柴,一捆柴十文、二十文,一月賣十捆,能賣一、二兩銀子呢。”
“不能多賣些嗎?”
“傻孩子,砍柴自家也要用,一月能餘下十捆就不錯了,而且城裏賣柴的也不隻我一家,多了也賣不動。”
看到少年不說話了,周老爹又說:“不過我兒來了就好了,等緩過來再開幾畝荒地,日子就好了。”
“那今年的稅何時交?”
“今年的稅秋收時交過了,你不用擔心。”
此刻已深秋,眼見就要入冬,秋收早過了。
少年心中略放鬆了些,至少今年不用為稅發愁了,他又問之前兩人為何而來。
周老爹告訴他,之前來的其實不是稅使,而是稅吏,挎刀的家丁也不是家丁,而是稅丁,真正的稅使大人不是周老爹能見到的。
他們不知從何處知道周老爹收了個兒子,就來確認,還交代了些明年納稅的事宜。
“不過這也不是壞事,”周老爹吧嗒著煙鍋,說道:“稅吏大人說了,隻要交稅,就算是在前山村落戶了。”
對江湖人物周老爹或許還會反抗,可麵對朝廷這樣的無所不在的龐然大物,周老爹根本就沒想過反抗,甚至這樣的念頭都不會有一點點。
不隻是周老爹,就是所有的草民都沒想到反抗,隻要有口飯吃,哪怕是蜷縮在這個世界最低賤,最肮髒的角落,他們都知足了。
周之初解下發簪,用力的握在手中,他本以為自己足夠強大,可今天才知道那點力氣還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力量,他需要更加強大,更加特別的力量。
那天夜裏,周之初坐在院中,看著滿天繁星,手握著法器,回想著腦海中多出來的那些知識,那是一部功法,修行功法。
功法沒有名字,腦海中的知識也並不像一本書,反倒像一座山,此山雲霧繚繞險峻異常,顯露部分就有千仞之高,藏在雲霧中的更不知高到何處。
此刻,周之初就站在山腳下。
修行似攀山,登仙如臨淵。
這是周之初最先看到的十個字,它刻在山腳的石碑上。
周之初不太懂,但能感覺到這幾個字散發出的孤獨、寂寞和危險。
什麽是修行?碑文似在勸解,又似在鼓勵,更像在告知。
凡塵多憂,那就將凡塵超越,
世人多念,那就將俗念斬盡。
什麽是登仙?周之初連想都不敢想。
少年欲登山,看見山腳有一小徑,黑石鋪就,隨山勢綿延向上,不知盡處。
深吸一口氣,周之初邁步登上黑石小徑。然後就再也走不動了。
他盯著腳下黑石,那上麵有光影,仿佛夜幕下的繁星。
這些星光閃耀變幻,充滿神秘韻律,少年看得出了神。
晨光初露,周老爹起床發現兒子坐在院中一動不動,身上已滿是寒霜。
“兒子,快快醒來,怎麽在院中睡著了,要著涼的。”
周之初睜開雙眼,看到老爹擔憂的目光,微微一笑,說道:“爹不用擔心,我身體結實,一些晨霜還奈何不了我。”
周老爹想著昨日是不是說多了話,兒子這是起心事了,一晚上在院中就睡著了,還說沒事。
就著涼水,少年洗漱完畢,和老爹吃早飯,早飯就是周之初昏睡醒來吃的那種粥,是米糠加上碾碎的玉米碎末煮成的,聞著有點香,但很難下咽,不過周之初從來都是餓的,所以也無所謂。
呼嚕呼嚕,幾下功夫,周之初就喝完了粥,正要放下碗,周老爹忽然將自己剩的半碗粥倒在他碗裏。
“我飽了,你多吃點。”
周老爹放下碗,抹了嘴,抽出煙鍋就著爐火吧嗒吧嗒的抽了起來。
少年看著碗裏的粥,不知想什麽。
“吃吧,吃飽了才長得壯,才有力氣好幹活。”
“爹,今天我跟你上山,我有力氣,我會幹活。”
周老爹笑了,臉上的皺紋更多了。
“好。”
少年也笑了,痛快的將粥喝完了。
收拾好,周之初就跟著老爹上了山。
周老爹帶著兒子慢慢走在山間小道上,兩人默默無語,兩旁林間有鳥鳴,此起披伏。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周老爹心中暢快,哼起了歌。
“爹,你唱的是什麽?”少年問,這是他一直想問的。
“歌名就叫采薇,是爹二十年前在軍伍中學來的,還是大將軍教的呢。”
“是大將軍寫的嗎?”
“不是,大將軍說,是幾千年前傳下來的,好像叫什麽秦什麽庸寫的,名字挺難記的,大將軍挺喜歡,軍中的將士也喜歡。”
周之初突然想到古跡中的壁畫,“秦弑庸?”
周老爹一怔,“好像是這個名字,你知道。”
“古跡中,王善為曾說過三千年前先秦開國君主叫秦弑庸,爹忘了?”
“哦,還真沒記住,人老了,記性就不好了,沒想到還是個皇帝。”
少年想起了那些壁畫,一個開國君主,能征戰,能鎮妖,還能寫歌,還與仙人有交往,真是個奇人。
“你喜歡嗎?我教你。”
周之初在聽過月月哼唱後,早已記得了,但他還是笑著說:“好。”
林中慢慢傳來一老一少的歌聲:“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老爹的歌聲如蒼老暮鼓,少年的歌聲如清脆晨鍾。
來到一片朝陽的密林,老爹交代:“我來砍伐,你來捆紮,我們老少今日分工,多砍些柴。”
少年點頭應了。
人老了,話就多了,老爹不光教少年唱《采薇》,還教他如何砍柴。
什麽樣樹枝幹枯些,什麽樣的樹枝砍起來省力些,什麽樣樹枝砍下來不傷樹的根本,還有如何捆紮才不會散架,捆紮多少才也有講究......
太陽落山前,老少兩人果然砍得比往日多些,少年沒有叫老爹背柴,而是獨自背著比人還高的柴捆和老爹一起下山。
兩人在夕陽的照映下,漫步回到了家,一日時光就這樣過去了。
夜幕降臨,周之初躺在床上,他閉上眼睛,重新來到那座修行的山,他依然站在第一塊黑石上,那上麵如夜幕下的繁星時刻變幻,演繹神秘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