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來中篇小說《三隻蟲草》
張馳
這個春天的氣息,竟先從《三隻蟲草》散發出來,毛茸茸、軟綿綿又濕漉漉的。
遇見一篇好看、好聞、好聽又有點“好吃”的小說,是一場清新風味的感官享受。好像與正在尋找蟲草的小桑吉一樣,躺在綿綿薄雪上,聞著凍土蘇醒的清香,輕輕側頭,恰好衣角邊緣藏著一棵凝膠樣的褐色草芽,手指輕輕碰觸又迅速收回,生怕弄傷了這棵可愛的萌芽。初春時節,看到阿來的《三隻蟲草》,就是這樣的感受,放棄以往“一睹為快”的節奏,每天隻看一點點,細細讀慢慢品,小心翼翼地,讀罷,渾身好像沾染了青草香,也產生一些思考。
聰敏懂事的藏族小學生桑吉逃學了,他偷偷跑到積雪消融的原野上,開始了心裏那個偉大的計劃——挖蟲草!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在重重跌了一跤後側身猛地發現一棵凝膠一樣的草芽時,桑吉的蟲草之旅便開始了。小說用孩童的目光和口吻捕捉自然界的新奇與鮮活,同時也述說著大人們的俗世常態。逃學第一天,桑吉就挖到了十五隻蟲草,他打算用六隻蟲草換來的錢給奶奶治病,再用六隻給姐姐添衣裳,剩下三隻給自己。從此桑吉便為這三隻蟲草的用場絞盡腦汁,他想給監獄裏的表哥買酷酷的手套,又想送多布傑老師剃須泡,還幻想著送娜姆老師飄柔洗發水。可是三隻蟲草怎麽分配都不夠,桑吉愛的人畢竟那麽多,可憐的小家夥心生惆悵。
調研員的到來,一下子改變了三隻蟲草的命運。在調研員的故意“刁難”下,可憐的桑吉不得不用自己的三隻蟲草換回父親為蟲草專門定做的漂亮箱子。調研員是喜愛桑吉的,在桑吉萬念俱灰時,調研員答應送他一套百科全書,從此,追尋蟲草的桑吉開始追尋這套百科全書。調研員並沒有把書直接送給桑吉,而是送給了學校,校長偏偏成了桑吉讀書的阻礙。在桑吉拚命追這套圖書的時候,那三隻蟲草都有了新的去處:一隻被書記喝掉,書記嚼出了土腥味;一隻經過司機的手被賣給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煲湯,功能被神化後也未能挽救老人的生命;還有一隻去了機場並飛向首都,在成人世界裏繼續流轉,做著更“大”的事情。
小說在清朗的筆調下,用兒童的思維審視世事,隱藏著較為沉重的意味。三隻蟲草的來去是小說的主線。它是橋梁,將大自然的神奇饋贈與孩子的純良天性融合在一起,又將成人視角、村落之外更大的世界牽引過來,可最終這自然美好之物還是流人由成人掌控的社會,本該天人合一的寶貝免不了物欲俗世的糟蹋。它也是天平,一邊承載的是孩子的命運,一邊是成人世界的複雜,小孩子未能把握住曾盡心保管的蟲草,這何嚐不是一種無奈?但作家阿來還是深知天地廣大、善意無邊,在小說末了給予新的希望:在喇嘛勸桑吉隨他離垢修行之時,小桑吉還是選擇了百科全書,選擇了學校,選擇了對未知世界紮紮實實的探索與渴望,而蟲草不過是百科全書中的一顆米粒罷了。
此外,讓人思考的是,同樣是生命,無論是被小孩子單純喜愛,還是被大人們神化,在人類世界這麽“重要”的蟲草們如果在萬物蘇醒的春天睜開眼睛,看到人類如此舉動,是哭還是笑?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科學教師)
張馳
這個春天的氣息,竟先從《三隻蟲草》散發出來,毛茸茸、軟綿綿又濕漉漉的。
遇見一篇好看、好聞、好聽又有點“好吃”的小說,是一場清新風味的感官享受。好像與正在尋找蟲草的小桑吉一樣,躺在綿綿薄雪上,聞著凍土蘇醒的清香,輕輕側頭,恰好衣角邊緣藏著一棵凝膠樣的褐色草芽,手指輕輕碰觸又迅速收回,生怕弄傷了這棵可愛的萌芽。初春時節,看到阿來的《三隻蟲草》,就是這樣的感受,放棄以往“一睹為快”的節奏,每天隻看一點點,細細讀慢慢品,小心翼翼地,讀罷,渾身好像沾染了青草香,也產生一些思考。
聰敏懂事的藏族小學生桑吉逃學了,他偷偷跑到積雪消融的原野上,開始了心裏那個偉大的計劃——挖蟲草!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在重重跌了一跤後側身猛地發現一棵凝膠一樣的草芽時,桑吉的蟲草之旅便開始了。小說用孩童的目光和口吻捕捉自然界的新奇與鮮活,同時也述說著大人們的俗世常態。逃學第一天,桑吉就挖到了十五隻蟲草,他打算用六隻蟲草換來的錢給奶奶治病,再用六隻給姐姐添衣裳,剩下三隻給自己。從此桑吉便為這三隻蟲草的用場絞盡腦汁,他想給監獄裏的表哥買酷酷的手套,又想送多布傑老師剃須泡,還幻想著送娜姆老師飄柔洗發水。可是三隻蟲草怎麽分配都不夠,桑吉愛的人畢竟那麽多,可憐的小家夥心生惆悵。
調研員的到來,一下子改變了三隻蟲草的命運。在調研員的故意“刁難”下,可憐的桑吉不得不用自己的三隻蟲草換回父親為蟲草專門定做的漂亮箱子。調研員是喜愛桑吉的,在桑吉萬念俱灰時,調研員答應送他一套百科全書,從此,追尋蟲草的桑吉開始追尋這套百科全書。調研員並沒有把書直接送給桑吉,而是送給了學校,校長偏偏成了桑吉讀書的阻礙。在桑吉拚命追這套圖書的時候,那三隻蟲草都有了新的去處:一隻被書記喝掉,書記嚼出了土腥味;一隻經過司機的手被賣給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煲湯,功能被神化後也未能挽救老人的生命;還有一隻去了機場並飛向首都,在成人世界裏繼續流轉,做著更“大”的事情。
小說在清朗的筆調下,用兒童的思維審視世事,隱藏著較為沉重的意味。三隻蟲草的來去是小說的主線。它是橋梁,將大自然的神奇饋贈與孩子的純良天性融合在一起,又將成人視角、村落之外更大的世界牽引過來,可最終這自然美好之物還是流人由成人掌控的社會,本該天人合一的寶貝免不了物欲俗世的糟蹋。它也是天平,一邊承載的是孩子的命運,一邊是成人世界的複雜,小孩子未能把握住曾盡心保管的蟲草,這何嚐不是一種無奈?但作家阿來還是深知天地廣大、善意無邊,在小說末了給予新的希望:在喇嘛勸桑吉隨他離垢修行之時,小桑吉還是選擇了百科全書,選擇了學校,選擇了對未知世界紮紮實實的探索與渴望,而蟲草不過是百科全書中的一顆米粒罷了。
此外,讓人思考的是,同樣是生命,無論是被小孩子單純喜愛,還是被大人們神化,在人類世界這麽“重要”的蟲草們如果在萬物蘇醒的春天睜開眼睛,看到人類如此舉動,是哭還是笑?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科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