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


    百官行完君臣之禮,分班站好。


    站班太監照常唱道:“百官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許青清了清嗓子,“臣有本奏。”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奏折遞給太監。


    朱元璋象征性地看了一眼,便合上奏折,“長青王欲開海引進海外高產作物,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見群臣都是一臉驚詫,朱元璋便讓太監將奏折內容讀給他們聽。


    待聽到許青要出海南洋,且規模如此之大後,絕大數官員駭然變色。


    “皇上,臣以為,長青王此舉有失妥當。”


    說話的是新晉狀元——曹亮,時任禮部尚書。


    “哦?有何不妥啊?”朱元璋問。


    許青也好奇的看了一眼這人,想聽聽他的獨到見解。


    曹亮見群臣目光都在自己身上,咽了咽唾沫,開口道:“其一,我大明地大物博,包羅萬象,根本無需番邦小夷之物,其二,這麽多人出海,萬一他們在海上自立怎麽辦?”


    藍玉心直口快:“放屁,神機營裏都是信得過的兄弟,他們對皇上忠心耿耿……”


    “啪!”


    常遇春賞他一個響亮大嘴巴子,將他拉進人群,低聲斥道,“談論文治,你一個武將先鋒插得什麽嘴,想給青弟出頭也沒你這樣的,把嘴閉上。”m.23sk.


    藍玉委屈的閉了嘴。


    見此情況,曹亮膽氣兒一壯,繼續道,“皇上,一旦尾大不掉,那儼然是海上一國,不可不防啊!”


    “臣附議。”


    戶部尚書張昶開口:“如今國家剛建立,處處用錢,僅是出海一趟,就花費國庫的一半儲蓄,太兒戲了,


    且不說那些小國有無比大明還好的農作物,即便真有,那些作物也未必適應我們這邊氣候。”


    “臣也附議。”


    兵部尚書王宣也開口了,“臣以為,此舉勞民傷財,有這錢不如多造些火炮、兵器、甲胄,提高大明軍力來得實在。”


    王宣語畢,六科給事中也站了出來。


    相較於王宣、曹亮、張昶,他們言辭更加犀利。


    上來就是彈劾,彈劾的內容也五花八門。


    有說他是為了搏名,而大肆揮霍大明財力;有說他狼子野心,欲做海上的皇帝;還有說他戀權不放,身居王爵仍牢牢把持兵權。


    最後連朱元璋也被拉下水,說他封異姓為王,不利於江山穩固,禍患無窮。


    這些言官本就是職業噴子,說話不用負責,許青是有口莫辯。


    雖然這些言官沒有證據就亂說,但也沒說他會立即造反,隻是說有可能,所以想逮著他們罰俸也不成。


    禦史台見對頭言語如此犀利,也不甘落後,立刻站出來引經據典的剖析許青的‘罪行’。


    朝會成了批鬥大會,言官把許青罵的個狗血噴頭。


    捎帶腳的,連朱元璋也被一通指責,不過語氣尚還溫和。


    朱元璋都驚呆了,他設置言官本是讓他們風聞奏事,威懾百官的,怎麽也沒想到會自食惡果。


    但他偏偏還不能治這些人的罪,不然就是自毀江山了。


    好嘛,你讓人家不畏強權,可以隨意彈劾,現在人家彈劾了,因為說了你兩句,你就治人家的嘴,以後誰還敢言?


    言官不敢言,那還有什麽用。


    朱元璋心裏氣得不行,但也不好發作。


    至於許青,都快被扣上謀反的帽子了。


    許青覺得很冤,不就是奏請皇上引進優良農作物嗎?怎麽搞得像是國將不國了一般,至於嗎?


    眼看事情越演越烈,朱元璋無奈下令退朝。


    待回到中殿,又將許青叫了回來。


    許青都被罵蔫兒了,他總算是明白什麽‘眾口鑠金,人言可畏’的意思了,這些人罵人不帶髒字兒,但言語之犀利,簡直比刀子還狠。


    就朝堂那一幕,若不是他是開國功臣,加上朱元璋對他十分信任,換一個帝王,就算不將他下大獄,也得對他提防起來。


    “皇上,現在咋辦?”


    朱元璋也很頭疼,想了想,道:“你回去繼續籌備,海是一定要出的,百官的事交給咱。”


    “好!”


    見他沒被百官影響,許青鬆了口氣,頓了頓,又道:“皇上,言官有一點說的很對,曆朝都沒有王爺掌兵權的先例,不若……”


    “你怕什麽?”朱元璋擺了擺手,認真道,“咱對你百分百信任,趕緊去籌備出海的事情吧!”


    許青苦笑點頭:“是!臣告退。”


    朱元璋望著許青離去的背影,嘴角浮現一絲笑意,過了片刻,笑容逐漸發苦。


    “他娘的,咱這個皇帝說話都不管用。”朱元璋掃了眼站班太監,“去,將李善長叫來。”


    “奴婢遵旨。”


    小太監連忙一溜煙兒地去了。


    一炷香後,李善長匆匆趕來。


    “微臣……”


    “免了。”朱元璋打斷道,“善長,咱想出海,在百官不同意的情況下,如何執行?”


    李善長是堅決站在朱元璋這條線上的,畢竟頭上還有個空懸左丞相,他希望永遠空懸,或者自己升任左丞相。


    加上前段時間考榜風波,是許青幫他解了圍。


    聞言,立即出謀劃策起來。


    “曆代帝王的國策聖旨都是要經過中書省,然後經過禮部頒發,隻有經過這兩個部門,才叫詔書。”


    李善長表明立場,“臣也讚同出海,吸取諸國優點,讓我大明更加強大,現在最大的阻力是禮部、戶部。”


    “特別是戶部,張昶那廝摳門兒的緊,每次找他要錢,跟割他的肉似的。”


    朱元璋撓了撓頭,從內心深處,他很讚賞張昶的行事風格,若戶部尚書是個大手大腳的人,他還不放心呢。


    但事情輪到自己頭上,他難受了。


    這張昶執拗的緊,讓他一下掏出100萬兩銀子,著實困難。


    另外禮部尚書是他欽點的狀元,朱元璋對這位才華橫溢,且不畏皇權勇氣的書生,也觀感極佳。


    他想出海,但也不想為了出海將這二人貶下馬。


    平心而論,他寧願手下官員個個都是直臣,也不願百官都是隻會拍他馬屁的弄臣。


    李善長見他糾結,眼珠轉了轉,奏道,“雖說國家大事需慎之又慎,但凡事總有例外,出海刻不容緩,然,百官卻不能理解皇上的良苦用心。”


    頓了頓,他繼續道,“皇上貴為天子,又何須非得讓他們同意?”


    “嗯……說的對。”朱元璋爽朗一笑,“咱下的旨意,百官執行也得執行,不執行也得執行。”


    他沉思片刻,道:“這種旨意,就叫——中旨!”


    “皇上聖明。”李善長合時宜的拍了記馬屁。


    朱元璋笑了笑,朝起居官道,“記上,後世之君,不可濫用中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劇透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紅並收藏大明:開局劇透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