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長青王大才
大明:開局劇透朱元璋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群臣這個氣呀,重重哼了一聲,再不做任何停留,拂袖離去。
張、曹二人拱手問道,“不知皇上欽點了什麽公務?”
許青微微一笑,“兩位尚書大人請坐,管家奉茶。”
等兩人心平氣和後,這才開口:“皇上要建太子學宮。”
“還要建學宮?”張昶憤懣的嗓門拔高,隨即抓住盲點,“等等…太子?”
許青點頭,“不錯,這學宮可不止是教太子讀書,同時還要協助太子處理部分政務。”m.23sk.
朱元璋隻說找兩位尚書,卻沒說找誰,許青認真考慮後,決定讓張昶和曹亮來擔任。
一來,他與這二人比較熟絡,二來,這二人無論是政務,還是人品在尚書中也是出類拔萃。
曹亮才學出眾,又是謙謙君子,這樣的人做太子講師再合適不過。
張昶雖然摳門了些,但大事上不含糊,真要花錢的時候,老頭子還很大方的,戶部掌管大明財政,六部支出收入都要經過他,所管十分龐雜,可以培養朱標的理政能力。
雖然許青覺得幾歲的孩子學這個並沒什麽用,但既然做了,就要盡量往好的做。
至於朱標能不能學會,能學會多少,那就看朱標了,自己這個幹爹盡心盡力就是。
曹亮皺眉道,“王爺,這是不是太早了點兒?”
“是啊!”張昶不解道,“太子年幼,皇上又正值壯年,何以如此著急?”
頓了頓,二人突然臉色一變,焦急問道:“皇上可是龍體抱恙?”
許青翻了個白眼,“皇上身體好著呢,這麽做是為了培養太子成才,兩位大人莫要妄加猜測。”
“呼…那就好。”二人同時鬆了口氣。
太子是未來之君,等太子登基後他們就是帝師,這個是個極難得的好差事,兩人自然千百個願意。
雖然張昶自覺活不到太子登基,但能培養大明未來之君,內心也是極為開心。
“什麽時候開始?”
許青抿了口茶,笑道,“明日,太子學宮建設需要一些時日,皇上讓先在中殿授課,每日授課一個時辰,午後開始。”
兩人點點頭,曹亮問道,“政務真要太子處理?”
“嗬嗬……”許青笑道,“曹大人不必擔心,太子處理後,皇上會重新閱覽,目的隻是為了鍛煉太子。”
二人這才放下心來。
許青見真到了飯點兒,起身道,“兩位若不嫌棄,在府上吃個便飯,我們順便議一議授課的具體事項。”
兩人微微一笑,曹亮拱手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許青撓了撓頭,愣怔片刻才明白話中意思,揚聲讓管家準備酒菜。
三人來到內堂分賓主坐下,許青笑道:“正所謂因材施教,太子年幼,還未曾學習聖人典章,兩位大人授課時,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話語,
老師的職責不外乎傳道、授業、解惑,若學生聽得一頭霧水,豈不是本末倒置?”
其實朱標之所以厭煩上學,絕大部分原因是他壓根聽不懂。
翰林院的那些學士為了彰顯自己水平高,滿口聖人典章,通篇古言,讓一個幾歲的孩子如何聽得懂?
對朱標這個年紀,用大白話授課才是最優的方式。
“王爺言之有理,下官記下了。”
許青笑笑,見酒菜上來,招呼兩人吃喝。
張昶、曹亮二人雖然有時候在朝政上對許青有所不滿,但私下對他觀感都挺好,酒桌氣氛活躍,三人頻頻舉杯。
觥籌交錯,話也多了起來。
三人都是位高權重,話題總離不開國家大事。
張、曹二人都是有真才實學之人,對國策大事看得也比較深遠,許青學問雖不如他們,但有著超前大幾百年的理論。
妙語頻頻而出,通常一句話就讓二人振聾發聵,細細一品竟找不出絲毫毛病。
二人心裏不由對許青更加欽佩,觀感更佳!
“長青王大才。”曹亮由衷道,“若是王爺參加科舉,那都沒下官什麽事兒了。”
“哈哈……曹大人客氣。”
許青腹誹:我要參加科舉,能不能中秀才都不一定,哦對了,我連繁體字都不會寫,中個屁的秀才。
張昶也歎服道:“王爺妙語連珠,乍一聽覺著太過激進,但細一思量,卻又覺得大為可行。”
頓了頓,“隻是很多還不適用現在的國情,若是再過個百十年,等大明繁榮富強後,再推行您列舉的政策,那大明該是怎樣一番光景啊!”
曹亮也深感可惜,“是啊!長青王要是晚生百年就好了。”
見二人痛心疾首,許青頗感好笑。
“何須百年,現在大明雖還沒達到百姓豐衣足食,但隨著紅薯土豆的廣泛種植,開海通商與萬國頻繁交流開闊視野,一二十年…甚至都用不了這麽久,這些政策便能推行下去。”
兩人怔了怔,隨即又苦笑搖頭,覺得許青太過理想化。
許青也不辯駁,隻是微笑著跟兩人碰杯。
張昶身為戶部尚書,對糧食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最是上心,見許青對新作物信心滿滿,問道:
“王爺,那些個作物真能解決糧食危機?”
“那是自然。”許青笑道,“如今已進入六月,再過兩個月就是秋收,到時候你就知道這兩種作物是何等的高產了。”
糧食是生存的根本,是決定人口的關鍵,隻有讓人不再挨餓,國家才會強盛。
而水稻、小麥等常規作物產量就那麽點兒,雖說大明地大物博,但想要人口爆發式的增長,超越曆朝曆代,顯然是不行的。
張昶輕歎道:“若真如王爺描繪的那般,長青王必將名垂千古。”
“張大人謬讚,來,喝酒。”
……
兩個時辰後,兩人都有了七分醉意,許青也飲了不少,俊臉通紅。
將二人送走後,許青回後院衝了個澡,靠在涼亭裏納涼。
忽聽不遠處琴聲婉轉,如涓涓細流沁人心脾,許青納悶兒道,“府上還有人彈得這麽一手好琴?”
懷著好奇的心情,許青起身往琴聲傳出的方向走去,快臨近時才猛然醒悟彈琴之人。
但…來都來了。
張、曹二人拱手問道,“不知皇上欽點了什麽公務?”
許青微微一笑,“兩位尚書大人請坐,管家奉茶。”
等兩人心平氣和後,這才開口:“皇上要建太子學宮。”
“還要建學宮?”張昶憤懣的嗓門拔高,隨即抓住盲點,“等等…太子?”
許青點頭,“不錯,這學宮可不止是教太子讀書,同時還要協助太子處理部分政務。”m.23sk.
朱元璋隻說找兩位尚書,卻沒說找誰,許青認真考慮後,決定讓張昶和曹亮來擔任。
一來,他與這二人比較熟絡,二來,這二人無論是政務,還是人品在尚書中也是出類拔萃。
曹亮才學出眾,又是謙謙君子,這樣的人做太子講師再合適不過。
張昶雖然摳門了些,但大事上不含糊,真要花錢的時候,老頭子還很大方的,戶部掌管大明財政,六部支出收入都要經過他,所管十分龐雜,可以培養朱標的理政能力。
雖然許青覺得幾歲的孩子學這個並沒什麽用,但既然做了,就要盡量往好的做。
至於朱標能不能學會,能學會多少,那就看朱標了,自己這個幹爹盡心盡力就是。
曹亮皺眉道,“王爺,這是不是太早了點兒?”
“是啊!”張昶不解道,“太子年幼,皇上又正值壯年,何以如此著急?”
頓了頓,二人突然臉色一變,焦急問道:“皇上可是龍體抱恙?”
許青翻了個白眼,“皇上身體好著呢,這麽做是為了培養太子成才,兩位大人莫要妄加猜測。”
“呼…那就好。”二人同時鬆了口氣。
太子是未來之君,等太子登基後他們就是帝師,這個是個極難得的好差事,兩人自然千百個願意。
雖然張昶自覺活不到太子登基,但能培養大明未來之君,內心也是極為開心。
“什麽時候開始?”
許青抿了口茶,笑道,“明日,太子學宮建設需要一些時日,皇上讓先在中殿授課,每日授課一個時辰,午後開始。”
兩人點點頭,曹亮問道,“政務真要太子處理?”
“嗬嗬……”許青笑道,“曹大人不必擔心,太子處理後,皇上會重新閱覽,目的隻是為了鍛煉太子。”
二人這才放下心來。
許青見真到了飯點兒,起身道,“兩位若不嫌棄,在府上吃個便飯,我們順便議一議授課的具體事項。”
兩人微微一笑,曹亮拱手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許青撓了撓頭,愣怔片刻才明白話中意思,揚聲讓管家準備酒菜。
三人來到內堂分賓主坐下,許青笑道:“正所謂因材施教,太子年幼,還未曾學習聖人典章,兩位大人授課時,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話語,
老師的職責不外乎傳道、授業、解惑,若學生聽得一頭霧水,豈不是本末倒置?”
其實朱標之所以厭煩上學,絕大部分原因是他壓根聽不懂。
翰林院的那些學士為了彰顯自己水平高,滿口聖人典章,通篇古言,讓一個幾歲的孩子如何聽得懂?
對朱標這個年紀,用大白話授課才是最優的方式。
“王爺言之有理,下官記下了。”
許青笑笑,見酒菜上來,招呼兩人吃喝。
張昶、曹亮二人雖然有時候在朝政上對許青有所不滿,但私下對他觀感都挺好,酒桌氣氛活躍,三人頻頻舉杯。
觥籌交錯,話也多了起來。
三人都是位高權重,話題總離不開國家大事。
張、曹二人都是有真才實學之人,對國策大事看得也比較深遠,許青學問雖不如他們,但有著超前大幾百年的理論。
妙語頻頻而出,通常一句話就讓二人振聾發聵,細細一品竟找不出絲毫毛病。
二人心裏不由對許青更加欽佩,觀感更佳!
“長青王大才。”曹亮由衷道,“若是王爺參加科舉,那都沒下官什麽事兒了。”
“哈哈……曹大人客氣。”
許青腹誹:我要參加科舉,能不能中秀才都不一定,哦對了,我連繁體字都不會寫,中個屁的秀才。
張昶也歎服道:“王爺妙語連珠,乍一聽覺著太過激進,但細一思量,卻又覺得大為可行。”
頓了頓,“隻是很多還不適用現在的國情,若是再過個百十年,等大明繁榮富強後,再推行您列舉的政策,那大明該是怎樣一番光景啊!”
曹亮也深感可惜,“是啊!長青王要是晚生百年就好了。”
見二人痛心疾首,許青頗感好笑。
“何須百年,現在大明雖還沒達到百姓豐衣足食,但隨著紅薯土豆的廣泛種植,開海通商與萬國頻繁交流開闊視野,一二十年…甚至都用不了這麽久,這些政策便能推行下去。”
兩人怔了怔,隨即又苦笑搖頭,覺得許青太過理想化。
許青也不辯駁,隻是微笑著跟兩人碰杯。
張昶身為戶部尚書,對糧食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最是上心,見許青對新作物信心滿滿,問道:
“王爺,那些個作物真能解決糧食危機?”
“那是自然。”許青笑道,“如今已進入六月,再過兩個月就是秋收,到時候你就知道這兩種作物是何等的高產了。”
糧食是生存的根本,是決定人口的關鍵,隻有讓人不再挨餓,國家才會強盛。
而水稻、小麥等常規作物產量就那麽點兒,雖說大明地大物博,但想要人口爆發式的增長,超越曆朝曆代,顯然是不行的。
張昶輕歎道:“若真如王爺描繪的那般,長青王必將名垂千古。”
“張大人謬讚,來,喝酒。”
……
兩個時辰後,兩人都有了七分醉意,許青也飲了不少,俊臉通紅。
將二人送走後,許青回後院衝了個澡,靠在涼亭裏納涼。
忽聽不遠處琴聲婉轉,如涓涓細流沁人心脾,許青納悶兒道,“府上還有人彈得這麽一手好琴?”
懷著好奇的心情,許青起身往琴聲傳出的方向走去,快臨近時才猛然醒悟彈琴之人。
但…來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