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成熟的貿易線
大明:開局劇透朱元璋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吃過飯,許青和朱標乘轎,帶著所有護衛趕往沈府。
路上,許青趁空給他講了一下後天上朝注意的事項,反複叮囑不要在朝堂上叫他幹爹。
“不叫幹爹叫什麽?”朱標道,“叫四弟嗎?”
許青:“……叫許愛卿。”
“喔~”朱標點點頭,隨即又道,“朝堂上就你一個姓許嗎?”
“啊這……”許青仔細想了想,好像還真有跟他同姓的,“那叫長青王吧。”
“長青王八?”
“哎呦~疼疼疼……”
朱標抱著腦袋眼淚汪汪,“幹爹我錯了,別敲了。”
許青沉著臉道,“兩個月不見,本事見長啊!”
“幹爹,父皇在後宮裏養了隻王八,就叫長青,別動手……我真沒騙你。”朱標比劃著,“就在坤寧宮,好大一隻。”23sk.
許青忍著氣道,“幾個意思?”
朱標道,“父皇萬歲,幹爹千歲,不都說千年王八嗎?父皇說你是大明的福星,希望你能長壽。”
“我……我謝謝他。”許青整個人都不好了。
頓了頓,忍不住問道,“那王八什麽時候養的?”
“好早了,我記事起就有了。”朱標道,“一直坤寧宮的水池裏養著,基本上都是父皇和母後在喂。”
朱標勁兒勁兒道,“幹爹我跟你說哈,那王八可能吃了,一頓能吃小半斤肉呢,不過吃完一頓可以好久不吃東西。”
“王八的事莫要再提。”許青破防了。
雖說朱元璋是在給他祈福,但他實在難以接受,再說,王八的真實壽命也就在30~60年,已經那麽大了,還能活多久?
……
沈府。
沈萬三看著一臉陰沉的許青,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小朱標的身份他已經知曉,見大明的兩個大人物聯袂而來,愈發慌張。
“下官拜見太……”
“沈大人,人多眼雜,去屋裏說吧!”
“是是是。”沈萬三回過味兒來,忙改道,“小公子請,王爺請。”
一進屋,沈萬三就立即將丫鬟趕了出去,而後大禮參拜。
許青道,“沈大人不用緊張,本王這次來是為了通商的事。”
“可是第一次遠洋通商,稅製要改?”沈萬三問。
畢竟開海之初,朝廷就來了個利益稅法,直接獨占七成利益。
許青輕輕搖頭,“稅製還按照之前的那般,按商品的價格收取。”
“還有月餘就要趕赴遠洋了,你這邊可準備得當?”
沈萬三點點頭,“差不多了,沈記綢緞莊現已備了二十萬匹絲綢,精美瓷器十萬件,還有香料……”
“嗯,很不錯。”許青點點頭,“你準備如何定價?”
“這個……”
“如實說,不管你定多少,朝廷都不幹涉。”許青道,“但你得保證能將貨物賣出去,出一趟遠門可不容易,不能無功而返。”
“王爺放心,一定不會無功而返的。”沈萬三信心滿滿,“至於定價……”
“一匹絲綢在大明能賣五兩銀子,運至遠洋,怎麽也得一百兩吧!”
“一百兩?”許晴咋舌。
二十萬匹絲綢可就是兩千萬兩白銀,再算上瓷器香料等貨物,出一趟門兒,起碼能賺五千萬兩。
這家夥暗地裏通商這麽久,到底賺了多少錢啊?
沈萬三看出了他的想法,幹笑道,“王爺,這些貨都是自聽到朝廷要通商遠洋的消息時,便開始存著了,至今已有小半年,其中五分之三都是高價在其他商賈手裏買的,這些幾乎是下官一年的產能。”
許青笑笑,繼續道,“朝廷的巨型蒸汽船想必你也已經見了,現一共六艘,你估計一下,你的貨能用幾艘?”
“嗯……三艘吧!”
許青眉頭微皺,“這一來,其他富紳的貨還能裝下嗎?”
“他們加起來,包括那個王闊,也及不上我,王爺勿憂。”沈萬三解釋。
“前些年天下大亂時,整個國家一年也就產五十萬匹絲綢,大明立國後,發展日新月異,王爺又引進了新作物,也有能力種植大量桑苗了,下官估摸著,現在全大明一年下來能織200萬匹絲綢,咱們自己就得消耗四成。”
沈萬三道,“朝廷有令,不得因通商而荒廢國內大明內部貨物買賣,否則重罪論處,下官留了十五萬匹絲綢,三萬件瓷器餐具……”
許青擺擺手,“這些有戶部去調查,不用跟本王匯報這個。”
“對了,通商之初,語言障礙可有辦法解決?”
“這個王爺可以放心。”沈萬三幹笑道,“下官包括好友王闊等一些頭部富紳,一直在遠洋通商,隻不過周期較長,但都有在做,其實宋朝時便有人在做了。”
“但和遠洋通商風險太大,而且,有能力通商的水手仗著奇貨可居,要價頗高,通常要付整艘貨船利益的一成,畢竟往返一次,一般都要在兩年左右,大海之上,出了任何差池,都是船毀人亡……”
一個時辰後,許青對遠洋通商的信心更足。
本來他還以為要過個一兩年才能打開市場呢,沒想到遠洋通商一直都有人在做,並且已經有了規模。
許青可以想象,在沒有蒸汽船的情況下,隻靠風吹船帆、人力劃槳,在大海航行萬裏是多麽艱難。
雖是為了利益,但這種行為也值得敬佩。
許青本意是想,讓之前帶朱十六引進新作物的那些水手負責第一次通商,現在看來不需要了,沈萬三他們已經蹚出了貿易線,按他們的來反而更好。
又閑聊了一會兒,許青起身離開,帶著朱標進了皇宮。
朱元璋在聽了許青的講述後,也是尤為興奮。
“蘇州製造局現已初具規模,據戶部消息,現在每個月能產五千匹絲綢,現存貨近四萬匹,海商利益如此大,朝廷自然也要分一勺羹。”
朱元璋道,“這件事你和張昶商議一下。”
“臣遵旨。”許青拱了拱手,“皇上,你明天真走,要不先讓糧運出發,正所謂兵馬未動……”
“不必了,那樣磨磨唧唧,沒個大半年下不來,這次咱帶著三千營、神機營去,爭取三個月內解決他們。”
頓了頓,“明天朝會,百官必將沸騰,你務必給咱分攤一些火力。”
許青:“……”
路上,許青趁空給他講了一下後天上朝注意的事項,反複叮囑不要在朝堂上叫他幹爹。
“不叫幹爹叫什麽?”朱標道,“叫四弟嗎?”
許青:“……叫許愛卿。”
“喔~”朱標點點頭,隨即又道,“朝堂上就你一個姓許嗎?”
“啊這……”許青仔細想了想,好像還真有跟他同姓的,“那叫長青王吧。”
“長青王八?”
“哎呦~疼疼疼……”
朱標抱著腦袋眼淚汪汪,“幹爹我錯了,別敲了。”
許青沉著臉道,“兩個月不見,本事見長啊!”
“幹爹,父皇在後宮裏養了隻王八,就叫長青,別動手……我真沒騙你。”朱標比劃著,“就在坤寧宮,好大一隻。”23sk.
許青忍著氣道,“幾個意思?”
朱標道,“父皇萬歲,幹爹千歲,不都說千年王八嗎?父皇說你是大明的福星,希望你能長壽。”
“我……我謝謝他。”許青整個人都不好了。
頓了頓,忍不住問道,“那王八什麽時候養的?”
“好早了,我記事起就有了。”朱標道,“一直坤寧宮的水池裏養著,基本上都是父皇和母後在喂。”
朱標勁兒勁兒道,“幹爹我跟你說哈,那王八可能吃了,一頓能吃小半斤肉呢,不過吃完一頓可以好久不吃東西。”
“王八的事莫要再提。”許青破防了。
雖說朱元璋是在給他祈福,但他實在難以接受,再說,王八的真實壽命也就在30~60年,已經那麽大了,還能活多久?
……
沈府。
沈萬三看著一臉陰沉的許青,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小朱標的身份他已經知曉,見大明的兩個大人物聯袂而來,愈發慌張。
“下官拜見太……”
“沈大人,人多眼雜,去屋裏說吧!”
“是是是。”沈萬三回過味兒來,忙改道,“小公子請,王爺請。”
一進屋,沈萬三就立即將丫鬟趕了出去,而後大禮參拜。
許青道,“沈大人不用緊張,本王這次來是為了通商的事。”
“可是第一次遠洋通商,稅製要改?”沈萬三問。
畢竟開海之初,朝廷就來了個利益稅法,直接獨占七成利益。
許青輕輕搖頭,“稅製還按照之前的那般,按商品的價格收取。”
“還有月餘就要趕赴遠洋了,你這邊可準備得當?”
沈萬三點點頭,“差不多了,沈記綢緞莊現已備了二十萬匹絲綢,精美瓷器十萬件,還有香料……”
“嗯,很不錯。”許青點點頭,“你準備如何定價?”
“這個……”
“如實說,不管你定多少,朝廷都不幹涉。”許青道,“但你得保證能將貨物賣出去,出一趟遠門可不容易,不能無功而返。”
“王爺放心,一定不會無功而返的。”沈萬三信心滿滿,“至於定價……”
“一匹絲綢在大明能賣五兩銀子,運至遠洋,怎麽也得一百兩吧!”
“一百兩?”許晴咋舌。
二十萬匹絲綢可就是兩千萬兩白銀,再算上瓷器香料等貨物,出一趟門兒,起碼能賺五千萬兩。
這家夥暗地裏通商這麽久,到底賺了多少錢啊?
沈萬三看出了他的想法,幹笑道,“王爺,這些貨都是自聽到朝廷要通商遠洋的消息時,便開始存著了,至今已有小半年,其中五分之三都是高價在其他商賈手裏買的,這些幾乎是下官一年的產能。”
許青笑笑,繼續道,“朝廷的巨型蒸汽船想必你也已經見了,現一共六艘,你估計一下,你的貨能用幾艘?”
“嗯……三艘吧!”
許青眉頭微皺,“這一來,其他富紳的貨還能裝下嗎?”
“他們加起來,包括那個王闊,也及不上我,王爺勿憂。”沈萬三解釋。
“前些年天下大亂時,整個國家一年也就產五十萬匹絲綢,大明立國後,發展日新月異,王爺又引進了新作物,也有能力種植大量桑苗了,下官估摸著,現在全大明一年下來能織200萬匹絲綢,咱們自己就得消耗四成。”
沈萬三道,“朝廷有令,不得因通商而荒廢國內大明內部貨物買賣,否則重罪論處,下官留了十五萬匹絲綢,三萬件瓷器餐具……”
許青擺擺手,“這些有戶部去調查,不用跟本王匯報這個。”
“對了,通商之初,語言障礙可有辦法解決?”
“這個王爺可以放心。”沈萬三幹笑道,“下官包括好友王闊等一些頭部富紳,一直在遠洋通商,隻不過周期較長,但都有在做,其實宋朝時便有人在做了。”
“但和遠洋通商風險太大,而且,有能力通商的水手仗著奇貨可居,要價頗高,通常要付整艘貨船利益的一成,畢竟往返一次,一般都要在兩年左右,大海之上,出了任何差池,都是船毀人亡……”
一個時辰後,許青對遠洋通商的信心更足。
本來他還以為要過個一兩年才能打開市場呢,沒想到遠洋通商一直都有人在做,並且已經有了規模。
許青可以想象,在沒有蒸汽船的情況下,隻靠風吹船帆、人力劃槳,在大海航行萬裏是多麽艱難。
雖是為了利益,但這種行為也值得敬佩。
許青本意是想,讓之前帶朱十六引進新作物的那些水手負責第一次通商,現在看來不需要了,沈萬三他們已經蹚出了貿易線,按他們的來反而更好。
又閑聊了一會兒,許青起身離開,帶著朱標進了皇宮。
朱元璋在聽了許青的講述後,也是尤為興奮。
“蘇州製造局現已初具規模,據戶部消息,現在每個月能產五千匹絲綢,現存貨近四萬匹,海商利益如此大,朝廷自然也要分一勺羹。”
朱元璋道,“這件事你和張昶商議一下。”
“臣遵旨。”許青拱了拱手,“皇上,你明天真走,要不先讓糧運出發,正所謂兵馬未動……”
“不必了,那樣磨磨唧唧,沒個大半年下不來,這次咱帶著三千營、神機營去,爭取三個月內解決他們。”
頓了頓,“明天朝會,百官必將沸騰,你務必給咱分攤一些火力。”
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