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用工荒
大明:開局劇透朱元璋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青沉吟道,“讓外地人來蘇州做工,有利有弊,但總體來說利大於弊,可以……”
話沒說完,就被蘇州知府鐵青著臉打斷,“閣下並非官員,也敢妄議朝政?”
“更何況這是皇上欽定的,你好大的膽子!”
朱標不樂意道,“那怎麽了,皇上也有犯錯的時候,這既可以讓更多百姓有活幹,又能讓朝廷多些賦稅,這麽好的事兒為什麽不幹?”
“大膽!乳臭未幹的小屁孩兒也敢指點江山,來人!”
蹭蹭蹭……
官差衙役還未到,錦衣衛們就先跳了出來,將許青二人拱衛在身後,懷中藏著的兵刃也拔了出來。
蘇州知府大駭,但更多的是憤怒,“本官乃蘇州知府,朝廷正五品官員,你們敢?”
錦衣衛才不管這些,五品怎麽了,就是尚書在此,隻要太子一句話照拿不誤。
不過他們也知道太子聽王爺的,於是就將目光看向了許青。
許青知道,眼下不暴露身份是不行了,於是開口道,“我是許青,大明長青王。”
蘇州知府心中一凜,但並不怎麽相信,“證據呢?”
許青撓了撓頭,出來的急,他還真沒帶什麽能證明他身份的東西,小朱標倒是有一身蟒龍袍在船上,但他可不想暴露小家夥的身份。
王闊忙道,“大人,許公子真是長青王,草民可以拿腦袋擔保。”
“你算老幾?”蘇州知府怒斥。
這時,錦衣侍衛統領拿出腰牌在他麵前晃了晃,冷聲道,“還不給王爺賠罪?”
蘇州知府看到錦衣衛的牙牌,徹底相信了許青身份,同時也嚇得臉都綠了,“下官……”
“此處不是說話的地兒,到船上說。”許青道,“王財主也來吧!”
“是是是。”蘇州知府也非愚鈍之人,忙回頭叮囑,“都去忙,不許多嘴。”
一行人輾轉來到船上,蘇州知府、王闊這才恭敬行禮。
尤其是蘇州知府,心裏七上八下的,唯恐仕途就此斷絕,一個勁兒的賠罪。
許青道,“不知者不罪,你不必惶恐。”
頓了頓,朝王闊道,“你在蘇州有多少作坊?”
“回王爺,有9個較大的,12個較小的作坊,杭州稍稍多些……”
“行了,不是讓你報賬的。”許青打斷他的碎碎念,“我的意思是,你還能給多少工人提供崗位?”
“至少一萬人。”
王闊如實道,“不止蘇州,杭州那邊也缺,而且缺的更多,現在工人不夠使,隨著俺們參與遠洋通商,倭國、朝鮮、琉球等國的貿易空缺被其他商賈填充了。
現在大家生意都好做了,不過工人卻不夠使,甚至有富紳去別的作坊搶工人。”
許青將目光移向蘇州知府,後者紅著臉道,“王爺,這個下官都有去調和。”
“本王的意思是你為何隱瞞不報?”
“這……”蘇州知府為難道,“王爺,這也並非全都是壞處,工人搶手了,待遇自然也好了,他們的工錢已經翻了好幾倍,商賈們也不敢過於壓榨他們,反正不愁活計幹……”
“大人此言差矣。”王闊自持和許青有些許交情,對蘇州知府也少了些敬畏,“海商利潤豐厚,隻要工人好好幹,我們不差這點兒工錢。”
王闊拍著胸脯保證,“就算外地人來了,工錢照舊。”
蘇州知府冷哼,“既如此,你為何不在其他地方開辦作坊。”
“大人說得輕巧,拿絲綢來說,種桑、養蠶、抽絲、紡織……一匹絲綢從無到有需數十道工序。
蘇杭兩地紡織業發達,各個工序的加工作坊都有,可以互惠互利,不僅更高效,織出的絲綢也是上品,若是去一個新地方全部重建,需要多少財力、時間?
還有,桑、蠶都在本地,要是抽好了絲再運往別處織,路上日曬雨淋,能之出什麽絲綢來?”
王闊大吐苦水,“王爺,從外地來的工人有本地老工人帶著,很快就能步入正軌,但若是從本地抽些人去外地教授紡織技巧,根本弄不成事兒。”
蘇州知府道,“那你就不會多派些人?”
“你這不是抬杠嗎?”王闊氣道,“在本地幹的好好,我幹嘛派大部分工人去外地?”
蘇州知府狡辯不過,哼道,“王財主,你怎麽跟本官說話呢?”
“……”王闊警醒過來,賠笑道,“草民一時激動,望大人恕罪。”
奶奶的,玩不起是吧?!
王闊求助的看向許青,想讓他給自己做主。
許青通過兩人的對話,已經基本了解情況。
總得來說就是生意太好做,出現了用工荒,而蘇、杭兩地都已形成了產業鏈,富紳去別處開設工廠,不僅投入高、回報低,也會錯過第一波遠洋通商的黃金期。
蘇州知府生怕許青答應,連忙道,“王爺,大明律載有明文,百姓沒有路引,不得……”
“本王知道!”
許青知道他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擔心湧現大量外地人,滋生事端。
他雖然鄙夷,但也不好說什麽,畢竟大明律確實是這麽寫的,而且還是朱元璋親自定的。
當初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讓百姓安定下來,先好好種地填飽肚子。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富庶的地方吃肉,總得貧困的地方喝湯不是,既然本地人消化不了,幹嘛不讓外地人參加進來?
但修改大明律這事兒他一個人說了也不算,還得拿到朝堂上議。
許青並沒有給出自己看法,隻是道,“這個本王回去後會上報朝廷,盡快議出一個妥善的法子。”
王闊和蘇州知府也沒再說什麽,隻是拍馬屁道,“王爺英明!”
接著,許青又跟王闊了解了一下杭州的情況,他知道後者在那邊也有不少產業。
王闊知無不言,將麵臨的窘迫一一說明,情況和現在的蘇州差不多,都是用工荒。
這個胡惟庸,也是個老滑頭……許青歎了口氣,打發二人離開。
待兩人走後,許青問道,“標兒,你說這種情況該怎麽辦?”
“讓外地的人來唄!”朱標想也沒想就給出了答案。m.23sk.
許青故作為難,“可這是你父皇定下的,群臣也必將以此要反對。”
朱標道,“父皇說了,隻要是為了百姓好,都能是好國策,他要是生氣的話,大不了我屁股開花一次就是了。”
“嗯,有擔當!”
話沒說完,就被蘇州知府鐵青著臉打斷,“閣下並非官員,也敢妄議朝政?”
“更何況這是皇上欽定的,你好大的膽子!”
朱標不樂意道,“那怎麽了,皇上也有犯錯的時候,這既可以讓更多百姓有活幹,又能讓朝廷多些賦稅,這麽好的事兒為什麽不幹?”
“大膽!乳臭未幹的小屁孩兒也敢指點江山,來人!”
蹭蹭蹭……
官差衙役還未到,錦衣衛們就先跳了出來,將許青二人拱衛在身後,懷中藏著的兵刃也拔了出來。
蘇州知府大駭,但更多的是憤怒,“本官乃蘇州知府,朝廷正五品官員,你們敢?”
錦衣衛才不管這些,五品怎麽了,就是尚書在此,隻要太子一句話照拿不誤。
不過他們也知道太子聽王爺的,於是就將目光看向了許青。
許青知道,眼下不暴露身份是不行了,於是開口道,“我是許青,大明長青王。”
蘇州知府心中一凜,但並不怎麽相信,“證據呢?”
許青撓了撓頭,出來的急,他還真沒帶什麽能證明他身份的東西,小朱標倒是有一身蟒龍袍在船上,但他可不想暴露小家夥的身份。
王闊忙道,“大人,許公子真是長青王,草民可以拿腦袋擔保。”
“你算老幾?”蘇州知府怒斥。
這時,錦衣侍衛統領拿出腰牌在他麵前晃了晃,冷聲道,“還不給王爺賠罪?”
蘇州知府看到錦衣衛的牙牌,徹底相信了許青身份,同時也嚇得臉都綠了,“下官……”
“此處不是說話的地兒,到船上說。”許青道,“王財主也來吧!”
“是是是。”蘇州知府也非愚鈍之人,忙回頭叮囑,“都去忙,不許多嘴。”
一行人輾轉來到船上,蘇州知府、王闊這才恭敬行禮。
尤其是蘇州知府,心裏七上八下的,唯恐仕途就此斷絕,一個勁兒的賠罪。
許青道,“不知者不罪,你不必惶恐。”
頓了頓,朝王闊道,“你在蘇州有多少作坊?”
“回王爺,有9個較大的,12個較小的作坊,杭州稍稍多些……”
“行了,不是讓你報賬的。”許青打斷他的碎碎念,“我的意思是,你還能給多少工人提供崗位?”
“至少一萬人。”
王闊如實道,“不止蘇州,杭州那邊也缺,而且缺的更多,現在工人不夠使,隨著俺們參與遠洋通商,倭國、朝鮮、琉球等國的貿易空缺被其他商賈填充了。
現在大家生意都好做了,不過工人卻不夠使,甚至有富紳去別的作坊搶工人。”
許青將目光移向蘇州知府,後者紅著臉道,“王爺,這個下官都有去調和。”
“本王的意思是你為何隱瞞不報?”
“這……”蘇州知府為難道,“王爺,這也並非全都是壞處,工人搶手了,待遇自然也好了,他們的工錢已經翻了好幾倍,商賈們也不敢過於壓榨他們,反正不愁活計幹……”
“大人此言差矣。”王闊自持和許青有些許交情,對蘇州知府也少了些敬畏,“海商利潤豐厚,隻要工人好好幹,我們不差這點兒工錢。”
王闊拍著胸脯保證,“就算外地人來了,工錢照舊。”
蘇州知府冷哼,“既如此,你為何不在其他地方開辦作坊。”
“大人說得輕巧,拿絲綢來說,種桑、養蠶、抽絲、紡織……一匹絲綢從無到有需數十道工序。
蘇杭兩地紡織業發達,各個工序的加工作坊都有,可以互惠互利,不僅更高效,織出的絲綢也是上品,若是去一個新地方全部重建,需要多少財力、時間?
還有,桑、蠶都在本地,要是抽好了絲再運往別處織,路上日曬雨淋,能之出什麽絲綢來?”
王闊大吐苦水,“王爺,從外地來的工人有本地老工人帶著,很快就能步入正軌,但若是從本地抽些人去外地教授紡織技巧,根本弄不成事兒。”
蘇州知府道,“那你就不會多派些人?”
“你這不是抬杠嗎?”王闊氣道,“在本地幹的好好,我幹嘛派大部分工人去外地?”
蘇州知府狡辯不過,哼道,“王財主,你怎麽跟本官說話呢?”
“……”王闊警醒過來,賠笑道,“草民一時激動,望大人恕罪。”
奶奶的,玩不起是吧?!
王闊求助的看向許青,想讓他給自己做主。
許青通過兩人的對話,已經基本了解情況。
總得來說就是生意太好做,出現了用工荒,而蘇、杭兩地都已形成了產業鏈,富紳去別處開設工廠,不僅投入高、回報低,也會錯過第一波遠洋通商的黃金期。
蘇州知府生怕許青答應,連忙道,“王爺,大明律載有明文,百姓沒有路引,不得……”
“本王知道!”
許青知道他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擔心湧現大量外地人,滋生事端。
他雖然鄙夷,但也不好說什麽,畢竟大明律確實是這麽寫的,而且還是朱元璋親自定的。
當初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讓百姓安定下來,先好好種地填飽肚子。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富庶的地方吃肉,總得貧困的地方喝湯不是,既然本地人消化不了,幹嘛不讓外地人參加進來?
但修改大明律這事兒他一個人說了也不算,還得拿到朝堂上議。
許青並沒有給出自己看法,隻是道,“這個本王回去後會上報朝廷,盡快議出一個妥善的法子。”
王闊和蘇州知府也沒再說什麽,隻是拍馬屁道,“王爺英明!”
接著,許青又跟王闊了解了一下杭州的情況,他知道後者在那邊也有不少產業。
王闊知無不言,將麵臨的窘迫一一說明,情況和現在的蘇州差不多,都是用工荒。
這個胡惟庸,也是個老滑頭……許青歎了口氣,打發二人離開。
待兩人走後,許青問道,“標兒,你說這種情況該怎麽辦?”
“讓外地的人來唄!”朱標想也沒想就給出了答案。m.23sk.
許青故作為難,“可這是你父皇定下的,群臣也必將以此要反對。”
朱標道,“父皇說了,隻要是為了百姓好,都能是好國策,他要是生氣的話,大不了我屁股開花一次就是了。”
“嗯,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