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繼位
神醫太撩人:王爺他又吃醋了! 作者:滄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繼位
李歆來到崇隆殿的時候,裏裏外外已經哭嚎一片了。
她麵色沉重地走了進去,看到李默沮喪地跪在床邊,似乎是沒有預料到他的父皇會這麽快就離他遠去。
而皇後則是帶著高芸夢在一邊抹眼淚,嘴裏哭聲不斷,顯得十分傷心。
李歆來到李默身邊跪下,感覺到身邊有人,他才抬起眼睛,眼底已然一片赤紅。
“太子,節哀吧。”她輕聲說。
李默隔著衣袖緊緊握住了她的手:“我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麽快,明明之前跟父皇說話的時候,他還精神奕奕,說覺得自己身體大好了,不日說不定就能重新修整好回歸朝堂,也不用讓我這麽操勞。可不過幾天的時間,就……”
他困惑地看向李歆:“這莫非就是你從前提到過的,‘回光返照’嗎?”
若說人死之前,很可能回光返照,但絕對不會是先皇曾經的樣子。
畢竟通過他們的描述來看,先皇分明是有好些時日精神煥發,不似重病之人。
這時間持續的不對勁,不正常。
按照她過去的推測,原本的死期也不該這麽早就來。
在李歆的心裏,她已經默認了一種事實。
那就是有人在背後下了毒手,將先皇給害死了。
隻是人死不能複生,她不可能再去驗屍考究,退一步將,就算她真的查出來了不對勁,這件事情反而更要捂住。
聽到李默的詢問,李歆淡淡地說:“或許吧,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但至少皇上在位時,您陪伴在他身邊的時日並不少,也已經盡力去盡孝了。若說人生嘛本就是充滿遺憾的,逝者也一定不希望生者在人間繼續為自己傷心,就讓皇上輕鬆地走吧。”
李默看了她一眼,心裏也跟著平和了不少。
這滿屋子的哀嚎聲不斷,唯有她冷靜自持,沒有表現出刻意的悲傷。
但是李歆的話卻像是有安撫鎮定的作用。
正想著,外麵有人飛快地跑了進來:“父皇、父皇!”
聽著聲音,李歆也知道來人正是長公主洛善。
洛善自宮外來,倒是難得的不修粉飾,麵色憔悴。
她看到先皇蒙蓋在白巾之下,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拉住先皇垂於一側的手傷心欲絕:“父皇對不起,是兒臣來遲了,沒有送您最後一程。”
皇後見她哭得肝腸寸斷,一副喘不過氣地樣子,上前去將她扶住。
“好了,你父皇身子不見好也有數年了,你也該做好心理準備了,別太傷心小心折損了自己的身體。”
洛善啜泣起來:“可是之前不是聽說父皇已經康複不少了嗎。為什麽會突然出事,莫非是中間又出了什麽差池,身邊照顧的宮人沒有盡責?”
她自言自語般地問,忽然又想到了什麽,瞪著眼睛看向李歆。
“為什麽你不來看望父皇,給他調理身體?”
李歆蹙眉:“公主說的隻是什麽話?”
“本宮說錯了嗎?如果你能對父皇的身體上點心,憑你的醫術他一定不會這麽快就撒手人寰。當初你明明說過,就算他身體不好也能再熬上大半年,可現在才過去多久就一下子過世了,讓人連個準備都沒有。要麽是你過去胡說八道,要麽就是你對他毫不關心,身為大夫卻沒有悉心照料,無論是哪一點,你都難辭其咎。”
洛善的話簡直是毫無道理的指責,李歆冷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可以體諒公主傷心之下想要找人發泄情緒,但凡事也不能張嘴就來。”
“前一段時間或許是父皇身體最有望得到轉機的時候,你在哪裏?”
“我早就說過了,我感染了風寒,不宜露麵見人,以防將病氣過給皇上。”
洛善還是不依不饒:“總之你……”
“夠了,洛善!”
李默沉聲嗬斥:“對李歆客氣一點,她不是你能呼來喝去的人。”
而今先皇逝世,李默雖然沒有繼位,卻已經是皇上了。
那李歆該不會很快就要做皇後了吧?
被他這麽一提醒,洛善悶悶地轉身,總算閉嘴了。
有禮官在外求見,李默讓他們進來,就聽到為首的官員說:“殿下,如今皇上故去,朝中不能一日無君。縱然暫時沒有繼位的儀式,您也該先接了這君權才是。臣等已經通知百官前來宮裏候旨,恭請新君了。”
李默嗯了一聲,命人去做準備。
不多時,朝中官員就陸陸續續地都來到了宮裏,站在台階下等候。
等到人來的差不多了,禮官上前誦讀悼文,百官跪地送別先皇。
之後就是禮官揚聲宣道:“先帝在時,因病重纏身,皆有太子李默勤勉持重,主持大局,朝中無一人不感念。而今先帝辭行於天,國、不可一日無君。吾等拜請太子繼位,以穩固朝綱,體恤萬民,為我朝新君!”
說完,他就將先皇曾擬好的聖旨雙手持著,跪下遞給李默。
李默鄭重地接了過來,就聽禮官喊道:“臣,拜見陛下!”m.23sk.
台階之下,百官齊齊附和:“臣等拜見陛下!”
聽到外麵雷霆般的喊聲,李歆不由抬頭望向窗外。
今夜月明星稀,白月皎潔澄澈。
新的時代又要來了。
李默繼位之後,再回到內殿,除了太後之外,其他人都跪地請安。
“拜見陛下!”
“免禮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親手將李歆給攙扶了起來。
太後見狀,眼底閃過一絲狠獰。
“皇上,今日這登基大典過於倉促,按照禮數,之後須得再進太廟,拜先祖,焚香供奉,方得正式完成典禮。這些禮節迫在眉睫,倒是耽誤不得的。隻是立後以及擇選其他後妃的事宜,是不是可以先緩一緩。”
李默蹙眉:“母後這是何意?”
“你父皇在彌留之際,曾經跟哀家說過,他希望您可以站穩腳跟,將新朝整治完畢再立後擇妃。因後宮和朝堂息息相關,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您在前朝的決定,須得格外慎重才是。何況民間本就有‘春末既去,紅事不宜’的說法。這話的意思是,如果家中的老人在春末離世,如果子女後代急著操辦紅事的話,對老人來說是不吉的,很可能會讓他們靈魂不得安息。為了您的父皇,立後一事還是再緩一緩吧。”
李歆來到崇隆殿的時候,裏裏外外已經哭嚎一片了。
她麵色沉重地走了進去,看到李默沮喪地跪在床邊,似乎是沒有預料到他的父皇會這麽快就離他遠去。
而皇後則是帶著高芸夢在一邊抹眼淚,嘴裏哭聲不斷,顯得十分傷心。
李歆來到李默身邊跪下,感覺到身邊有人,他才抬起眼睛,眼底已然一片赤紅。
“太子,節哀吧。”她輕聲說。
李默隔著衣袖緊緊握住了她的手:“我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麽快,明明之前跟父皇說話的時候,他還精神奕奕,說覺得自己身體大好了,不日說不定就能重新修整好回歸朝堂,也不用讓我這麽操勞。可不過幾天的時間,就……”
他困惑地看向李歆:“這莫非就是你從前提到過的,‘回光返照’嗎?”
若說人死之前,很可能回光返照,但絕對不會是先皇曾經的樣子。
畢竟通過他們的描述來看,先皇分明是有好些時日精神煥發,不似重病之人。
這時間持續的不對勁,不正常。
按照她過去的推測,原本的死期也不該這麽早就來。
在李歆的心裏,她已經默認了一種事實。
那就是有人在背後下了毒手,將先皇給害死了。
隻是人死不能複生,她不可能再去驗屍考究,退一步將,就算她真的查出來了不對勁,這件事情反而更要捂住。
聽到李默的詢問,李歆淡淡地說:“或許吧,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但至少皇上在位時,您陪伴在他身邊的時日並不少,也已經盡力去盡孝了。若說人生嘛本就是充滿遺憾的,逝者也一定不希望生者在人間繼續為自己傷心,就讓皇上輕鬆地走吧。”
李默看了她一眼,心裏也跟著平和了不少。
這滿屋子的哀嚎聲不斷,唯有她冷靜自持,沒有表現出刻意的悲傷。
但是李歆的話卻像是有安撫鎮定的作用。
正想著,外麵有人飛快地跑了進來:“父皇、父皇!”
聽著聲音,李歆也知道來人正是長公主洛善。
洛善自宮外來,倒是難得的不修粉飾,麵色憔悴。
她看到先皇蒙蓋在白巾之下,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拉住先皇垂於一側的手傷心欲絕:“父皇對不起,是兒臣來遲了,沒有送您最後一程。”
皇後見她哭得肝腸寸斷,一副喘不過氣地樣子,上前去將她扶住。
“好了,你父皇身子不見好也有數年了,你也該做好心理準備了,別太傷心小心折損了自己的身體。”
洛善啜泣起來:“可是之前不是聽說父皇已經康複不少了嗎。為什麽會突然出事,莫非是中間又出了什麽差池,身邊照顧的宮人沒有盡責?”
她自言自語般地問,忽然又想到了什麽,瞪著眼睛看向李歆。
“為什麽你不來看望父皇,給他調理身體?”
李歆蹙眉:“公主說的隻是什麽話?”
“本宮說錯了嗎?如果你能對父皇的身體上點心,憑你的醫術他一定不會這麽快就撒手人寰。當初你明明說過,就算他身體不好也能再熬上大半年,可現在才過去多久就一下子過世了,讓人連個準備都沒有。要麽是你過去胡說八道,要麽就是你對他毫不關心,身為大夫卻沒有悉心照料,無論是哪一點,你都難辭其咎。”
洛善的話簡直是毫無道理的指責,李歆冷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可以體諒公主傷心之下想要找人發泄情緒,但凡事也不能張嘴就來。”
“前一段時間或許是父皇身體最有望得到轉機的時候,你在哪裏?”
“我早就說過了,我感染了風寒,不宜露麵見人,以防將病氣過給皇上。”
洛善還是不依不饒:“總之你……”
“夠了,洛善!”
李默沉聲嗬斥:“對李歆客氣一點,她不是你能呼來喝去的人。”
而今先皇逝世,李默雖然沒有繼位,卻已經是皇上了。
那李歆該不會很快就要做皇後了吧?
被他這麽一提醒,洛善悶悶地轉身,總算閉嘴了。
有禮官在外求見,李默讓他們進來,就聽到為首的官員說:“殿下,如今皇上故去,朝中不能一日無君。縱然暫時沒有繼位的儀式,您也該先接了這君權才是。臣等已經通知百官前來宮裏候旨,恭請新君了。”
李默嗯了一聲,命人去做準備。
不多時,朝中官員就陸陸續續地都來到了宮裏,站在台階下等候。
等到人來的差不多了,禮官上前誦讀悼文,百官跪地送別先皇。
之後就是禮官揚聲宣道:“先帝在時,因病重纏身,皆有太子李默勤勉持重,主持大局,朝中無一人不感念。而今先帝辭行於天,國、不可一日無君。吾等拜請太子繼位,以穩固朝綱,體恤萬民,為我朝新君!”
說完,他就將先皇曾擬好的聖旨雙手持著,跪下遞給李默。
李默鄭重地接了過來,就聽禮官喊道:“臣,拜見陛下!”m.23sk.
台階之下,百官齊齊附和:“臣等拜見陛下!”
聽到外麵雷霆般的喊聲,李歆不由抬頭望向窗外。
今夜月明星稀,白月皎潔澄澈。
新的時代又要來了。
李默繼位之後,再回到內殿,除了太後之外,其他人都跪地請安。
“拜見陛下!”
“免禮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親手將李歆給攙扶了起來。
太後見狀,眼底閃過一絲狠獰。
“皇上,今日這登基大典過於倉促,按照禮數,之後須得再進太廟,拜先祖,焚香供奉,方得正式完成典禮。這些禮節迫在眉睫,倒是耽誤不得的。隻是立後以及擇選其他後妃的事宜,是不是可以先緩一緩。”
李默蹙眉:“母後這是何意?”
“你父皇在彌留之際,曾經跟哀家說過,他希望您可以站穩腳跟,將新朝整治完畢再立後擇妃。因後宮和朝堂息息相關,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您在前朝的決定,須得格外慎重才是。何況民間本就有‘春末既去,紅事不宜’的說法。這話的意思是,如果家中的老人在春末離世,如果子女後代急著操辦紅事的話,對老人來說是不吉的,很可能會讓他們靈魂不得安息。為了您的父皇,立後一事還是再緩一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