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片鬆山,因著主峰上有個香火鼎盛的鬆山寺,人煙多,且又不是什麽深山老林,所以並沒有猛獸惡狼的。


    偶爾有野雞野兔蹦躂的,也很快就被村裏的王獵戶帶著兒子上山獵去了。


    所以走在山裏,放心得很,不必怕有啥野物的竄出來嚇人。


    到了臨近的一座山頭,兩人就分開一段來,開始各自埋頭找起山菌來。


    撿山菌就是這樣,各看各的,隻管悶頭撿就是了。


    日頭頂在頭頂上曬,幸好有樹遮了些熱,宋秋貓著身子,這棵樹下扒一扒,那片坡下瞅一瞅,不覺時間的流逝。


    等到腰杆累了,直起身子來看,背簍裏已經裝滿半背簍了,她打算歇一歇,扭頭就在前頭的坡邊有一棵桑樹,上頭掛了不少紅的紫的桑葚,登時咧嘴笑了笑。


    她一邊往那邊走,一邊四下睃張梨花的身影,見她還在下頭那片裏貓著身子呢,忙喊她:“梨花!快上來歇會!”


    張梨花聽著喊,應了聲,看到宋秋,幾步往上頭衝來。


    “這是咱們去年吃過的那棵桑樹吧?今年倒結的比去年好。”張梨花放下背簍,同宋秋一起坐在桑樹底下,遮著蔭,伸手就能摘到桑葚。


    鄉裏娃,摘著啥果的都是直接上嘴吃的,講究的洗了再吃的少。


    宋秋上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的,這古農村的更是純天然的都沒有農藥,不怕。


    兩個人你摘一顆我摘一顆的,很快就吃得滿嘴紅紫,連手上都染上不少。


    吃夠了,兩人就背上背簍,往另一頭一邊撿山菌一邊下山去。


    如此到了山腳下,背簍裏也差不多裝滿了。


    回到家,老袁氏已經清洗好了宋秋上午撿的那背簍山菌,正在門前的小河溝洗衣裳。


    這條小河溝就是村外的長河的支流,水還算清澈,隻用來洗衣裳什麽的還可以,洗菜這些就不行了。


    村裏好幾個婦人都在這裏洗衣裳,見宋秋和張梨花一起下山來,背簍裏裝滿了山菌,少不得就是一陣誇。


    “還是秋丫頭和梨花勤快,我家虎子啊,那是往山上跑幾天都撿不回一背簍的,淨顧著掏鳥窩摘果子的玩了!”


    這人正是王獵戶的媳婦桂香,他們家三個兒子,兩個大的都跟王獵戶打獵,一年下來,父子三個也能掙不少錢的。


    所以,王家的日子在村裏是好過的,也不差這點賣山菌的錢。


    大家都知道,聽她這麽說,老袁氏就笑了笑,“掏鳥窩咋不好?人虎子也沒少給你摸回鳥蛋來呢!多能幹呀,你是有福氣的,三個兒子都能幹呢!”


    當娘的,誰不喜歡別人誇自己娃的?


    當下桂香就笑得合不攏嘴,不住的回誇起宋秋來。


    眼見著你誇我我誇你的,宋秋跟張梨花對視一眼,趕緊的往自家院子裏溜。


    進了院子,宋秋在壓水井邊放下背簍,回屋去拿大木盆和筲箕出來。


    如昨天一樣,和張梨花各洗各的,將這背簍山菌給清洗出來。


    張梨花上午撿的兩背簍老鄧氏已經清洗好了,她也不是啥活都不幹的。


    眼下張梨花洗好了這背簍山菌,就出門去打豬草回來喂豬了。


    宋秋則是將這裏收拾好,把清洗好的山菌放進屋裏,同上午老袁氏洗的那些放在一起。


    至於那些碎爛了的,再多洗幾遍,就燒了水,鍋裏放幾瓣蒜,將山菌給焯出來,攤在筲箕裏晾曬。


    做好這些,她就坐在簷階上的小凳子上歇一歇,看她奶抱了針線簍子拆了一條補的不能再補的褲子,用來縫成襪子穿。


    隔壁老鄧氏從小門那裏邁著碎步子進來,繞過菜園子往中間的路走來,“弟妹做針線呢!”


    老袁氏忙叫宋秋去搬個小凳子出來,讓老鄧氏在旁邊坐了,她才笑道:“這褲子沒法補了,我拿來做兩雙襪子。”


    老鄧氏點點頭,有一搭沒一搭的和老袁氏擺著閑,說著就道:“後日才貴家辦酒,你咋隨禮?我問問看你,好一道隨。”


    村裏的劉才貴後日給閨女辦添箱酒,早就請過村裏每家每戶了。


    這年頭,辦酒宴客,除了親戚必到場之外,這同村的,那也是都要去的。


    “添箱酒就是這個行市,還跟從前一樣唄,十文錢的禮金,兩尺紅布。”老袁氏道。


    老鄧氏聽了,有了數,點點頭,“那行,後天吃席喊我一聲啊。”


    宋秋坐在一邊安靜的聽著,見老鄧氏起身走了,這才湊近了她奶,好奇的問道:“鄧奶奶咋啥事都喜歡問奶你呢。”


    她記得上個月村裏孫大鐵家辦滿月酒,鄧奶奶也來問了的。


    不過那時候她還在病床上等著,這席沒去吃成,這回這席她就能去了,規定一家最多兩個,他們家剛好兩個嘛。


    老袁氏聽著,不由笑了笑,跟孫女道:“這人情往來都是這樣的嘛,咱們都是一個村的,這隨禮自然大差不差,有個道,要不然誰厚了誰薄了都不好看嘛,咱家跟你張爺爺家關係好,你鄧奶奶自然常來問我。”


    宋秋哦了一聲,表示自己知道了,心裏卻不由在想,他們家和張家的關係還真是不錯呢。


    要不然這人家圍了院子自成一院的無事不往別家院裏踏的,他們兩家卻能從中間的牆留出一道門來,還共用一個井。


    且她生病,這買藥還跟鄧奶奶借了一百個錢呢。


    不是關係好,誰會願意借給你。


    不過她又一想,似乎記憶裏,他們鬆山村這二十四戶人家好像關係都還不錯。


    不管親近,總之都沒有生過齷齪,起個口角。


    且有個什麽事的,喊一聲都會幫忙,這村風,也是真的頂好的了。


    她想著鄧奶奶這麽聽說話的也是挺不錯一個老太太的,要是能對梨花他這房一視同仁就更好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事她也不好管。


    天漸漸黑了下來,老袁氏做好了兩雙襪子,收好了針線簍子,就提了籃子帶著宋秋在菜園子裏摘些茄子辣椒和胡瓜。


    難得去一趟鎮上,自然要多弄點東西去賣,不管賣不賣得完,就是背一趟的事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發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樹洞裏的秘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樹洞裏的秘密並收藏嬌娘發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