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宋秋翻炒的動作,那香味陣陣撲出來,直衝鼻息,香得老袁氏都快流口水了,以往也吃過山菌的,怎麽就沒有這麽香呢?
老袁氏想著自己以往怎麽做的?好像就是放一滴油摻水煮著吃的?
可阿秋呢,這又是油多又是辣椒一起炒的,炒得這麽帶勁,難怪就是香呢!
宋秋往裏擱了鹽巴,最後再翻炒了幾下,幾鏟子將炒好的辣炒炒山菌舀出來,滿滿一盤子,紅紅綠綠的,看上去就想吃得很。
老袁氏再次吞咽了一口口水,瞧瞧,這炒著的就是不一樣啊,可比她那煮得好。
她家阿秋這動作,還有這做出來的菜,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個廚子似的,她家阿秋,這是有當大廚的潛質啊。
自家的孩子自家看著就是好,這話可是不錯的,老袁氏不住的點頭。
宋秋看著她奶盯著這菜不眨眼,隻以為她餓了,忙道:“我再炒一個菜就開吃了啊。”
說著麻溜的洗了鍋,再鐺鐺鐺的切了胡瓜片,清炒了一個胡瓜。
兩道菜,夠吃了,鐵罐子裏的稀飯也熬得濃稠了,一人一大碗,刮了個底朝天,這個天,自然是吃多少煮多少的,要不然多了,放著餿了可是浪費了。
這頭飯菜剛擺上桌,宋秋往外頭菜園子潑洗菜水的功夫,正好瞧見張梨花壓了桶水往院裏提。
張家院子裏,靜悄悄的,怕是去程家莊湊熱鬧的張老豆他們還沒回來?
對了,回來了今兒不定也不吃晚晌飯了吧,那都是吃飽了回來的。
“梨花,我飯做好了,你過來一起吃吧!”她忙衝那頭喊了一聲。
“好咧!就來!”張梨花聽見喊,也不跟宋秋客氣,她剛才可是聞著香的,家裏的米糧都由她奶掌控著的,她一個人,可不能隨便弄吃的。
今晚要不想餓肚子,那就隻能厚臉皮去蹭阿秋的了。
張梨花麻溜的將水提去灶屋,倒在大鍋裏燒著,隻等待會吃了飯回來水好了就衝豬食去。
這邊宋秋將盛好的兩大碗稀飯分了分,騰出第三碗來,這樣雖不冒尖了,但看著也有平堪堪的三碗的。
多一個人,兩個菜,也夠吃了,她這山菌炒得多。
剛分好,張梨花就進來了,“袁奶奶,阿秋,我又來麻煩你們了!”
老袁氏笑她,“你這丫頭,跟你袁奶奶客氣什麽?快,趕緊來坐了吃了。”
張梨花應了一聲,走過去坐下。
張梨花可是早就聽宋秋說了這些日子都是她做飯的,早就想嚐嚐宋秋的手藝了,這番一吃這山菌,她就瞪大了眼。
“阿秋,沒想到你做飯手藝這麽好啊?這山菌炒得忒好吃了!”
老袁氏正好也夾了一塊在嘴裏吃著,脆生生的山菌混著辣味,是真香啊。
“好吃就多吃點。”宋秋抿嘴笑著,夾了一塊軟糯的糍粑菌喂進嘴裏,不住的點頭,而後混著一大口稀飯刨進嘴裏吃著。
一頓飯吃得酣暢淋漓,碗盤見底,張梨花爭著要去洗碗,這還沒洗成,那頭,院子外頭熱鬧起來,卻是張老豆他們回來了。
村裏這個時候蹭了一輪席才往家趕的人不少,一路說說笑笑的同路回來,可是熱鬧。
一進了院子,老鄧氏見張梨花在宋家,就猜到張梨花今兒是在宋家吃得飯,少不得跟老袁氏說幾句,“這丫頭,我還以為是蹭席呢,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弟妹你們也沒去吃席呢?”
老袁氏笑著說了,“沒呢,我今兒不去去鄰村給人接生?下晌才回來呢,就懶得往程家莊趕了,明兒去也是一樣的,這兩個丫頭倒是去了,吃了中飯就趕回來上山忙活去了。”3sk.
老鄧氏聽著,便笑了幾聲,再隨便拉了幾句什麽明兒一起去的話,也就沒說什麽了。
張梨花最後還是沒能幫忙洗成碗,宋秋沒讓,讓她趕緊回去了,她回去也沒閑著,趕緊喂豬要緊。
一夜好夢,第二日一大早,宋秋和張梨花雷打不動的,照樣是上山撿菌去。
撿到了半上午的下山來,這才跟著老袁氏一起往程家莊去,至於張家其他人,自是早早的就往程家莊去了,老袁氏說好要等宋秋他們的,所以才沒一起。
三個人一路緊趕慢趕的到了程家莊,今兒的流水席已經不知又發了多少輪了。
正好運氣好,剛到廣場邊上,就見一桌剛收拾出來的桌子,三個人趕忙坐過去,就是眨眼的功夫,這張桌子就坐滿了。
而外頭,還有不少人圍著沒走,有剛趕到的,也有已經來了好久的,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看著圓台子上唱戲。
老袁氏剛見這陣仗,隻被這麽多人的人驚得咂舌,忍不住跟宋秋小聲嘀咕,“這怕是整個盤石鎮方圓內外的人都來了吧?程家這番怕是要花些大錢的。”
宋秋聽著就笑,“要不人家怎麽是大地主呢,奶你隻管看待會那菜色就知道了,人家既然要做這三天的流水席,自然是舍得這個錢的,圖的不就是個熱鬧?怎麽說人家也是八十大壽呢!要是將來我有錢了,奶你別說八十大壽了,就是六十大壽,我也給你整個熱鬧!”
老袁氏聽著,忍不住就點了點她鼻頭,“你這小嘴,什麽時候這麽甜了?要整這熱鬧,那咱家得多有錢才行?人程家這可是幾代人積累下來的財富,不過阿秋你有這個話,奶聽著也是歡喜的。”
孫女知道孝順人,別管是不是說著哄人開心的,但她聽著開心了,那就行了唄。
宋秋見她奶雖然高興,但卻不以為意,心裏便想著,誰能說的清以後呢,她奶如今才四十八呢,離六十還有十二年,遠著呢。
十二年能發生多少事?萬一她就發財了呢?
不過宋秋想著這點,心裏就忍不住笑了笑,說來也是好笑的,她後世的親媽實則都已經五十有三了,可這裏的奶奶,竟然才四十八。
也實在是啊。
讓人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不過古人就是這樣,上了四十就當奶奶的一抓一大把,有些更早的,三十六七都晉升奶奶的也不在少數。
這就是古代的常事,這般想著,倒也容易釋懷了。
宋秋很快就不想這個了,隻想著一定要努力賺錢,到時候她奶就知道她可不隻是小嘴甜而已。
老袁氏想著自己以往怎麽做的?好像就是放一滴油摻水煮著吃的?
可阿秋呢,這又是油多又是辣椒一起炒的,炒得這麽帶勁,難怪就是香呢!
宋秋往裏擱了鹽巴,最後再翻炒了幾下,幾鏟子將炒好的辣炒炒山菌舀出來,滿滿一盤子,紅紅綠綠的,看上去就想吃得很。
老袁氏再次吞咽了一口口水,瞧瞧,這炒著的就是不一樣啊,可比她那煮得好。
她家阿秋這動作,還有這做出來的菜,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個廚子似的,她家阿秋,這是有當大廚的潛質啊。
自家的孩子自家看著就是好,這話可是不錯的,老袁氏不住的點頭。
宋秋看著她奶盯著這菜不眨眼,隻以為她餓了,忙道:“我再炒一個菜就開吃了啊。”
說著麻溜的洗了鍋,再鐺鐺鐺的切了胡瓜片,清炒了一個胡瓜。
兩道菜,夠吃了,鐵罐子裏的稀飯也熬得濃稠了,一人一大碗,刮了個底朝天,這個天,自然是吃多少煮多少的,要不然多了,放著餿了可是浪費了。
這頭飯菜剛擺上桌,宋秋往外頭菜園子潑洗菜水的功夫,正好瞧見張梨花壓了桶水往院裏提。
張家院子裏,靜悄悄的,怕是去程家莊湊熱鬧的張老豆他們還沒回來?
對了,回來了今兒不定也不吃晚晌飯了吧,那都是吃飽了回來的。
“梨花,我飯做好了,你過來一起吃吧!”她忙衝那頭喊了一聲。
“好咧!就來!”張梨花聽見喊,也不跟宋秋客氣,她剛才可是聞著香的,家裏的米糧都由她奶掌控著的,她一個人,可不能隨便弄吃的。
今晚要不想餓肚子,那就隻能厚臉皮去蹭阿秋的了。
張梨花麻溜的將水提去灶屋,倒在大鍋裏燒著,隻等待會吃了飯回來水好了就衝豬食去。
這邊宋秋將盛好的兩大碗稀飯分了分,騰出第三碗來,這樣雖不冒尖了,但看著也有平堪堪的三碗的。
多一個人,兩個菜,也夠吃了,她這山菌炒得多。
剛分好,張梨花就進來了,“袁奶奶,阿秋,我又來麻煩你們了!”
老袁氏笑她,“你這丫頭,跟你袁奶奶客氣什麽?快,趕緊來坐了吃了。”
張梨花應了一聲,走過去坐下。
張梨花可是早就聽宋秋說了這些日子都是她做飯的,早就想嚐嚐宋秋的手藝了,這番一吃這山菌,她就瞪大了眼。
“阿秋,沒想到你做飯手藝這麽好啊?這山菌炒得忒好吃了!”
老袁氏正好也夾了一塊在嘴裏吃著,脆生生的山菌混著辣味,是真香啊。
“好吃就多吃點。”宋秋抿嘴笑著,夾了一塊軟糯的糍粑菌喂進嘴裏,不住的點頭,而後混著一大口稀飯刨進嘴裏吃著。
一頓飯吃得酣暢淋漓,碗盤見底,張梨花爭著要去洗碗,這還沒洗成,那頭,院子外頭熱鬧起來,卻是張老豆他們回來了。
村裏這個時候蹭了一輪席才往家趕的人不少,一路說說笑笑的同路回來,可是熱鬧。
一進了院子,老鄧氏見張梨花在宋家,就猜到張梨花今兒是在宋家吃得飯,少不得跟老袁氏說幾句,“這丫頭,我還以為是蹭席呢,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弟妹你們也沒去吃席呢?”
老袁氏笑著說了,“沒呢,我今兒不去去鄰村給人接生?下晌才回來呢,就懶得往程家莊趕了,明兒去也是一樣的,這兩個丫頭倒是去了,吃了中飯就趕回來上山忙活去了。”3sk.
老鄧氏聽著,便笑了幾聲,再隨便拉了幾句什麽明兒一起去的話,也就沒說什麽了。
張梨花最後還是沒能幫忙洗成碗,宋秋沒讓,讓她趕緊回去了,她回去也沒閑著,趕緊喂豬要緊。
一夜好夢,第二日一大早,宋秋和張梨花雷打不動的,照樣是上山撿菌去。
撿到了半上午的下山來,這才跟著老袁氏一起往程家莊去,至於張家其他人,自是早早的就往程家莊去了,老袁氏說好要等宋秋他們的,所以才沒一起。
三個人一路緊趕慢趕的到了程家莊,今兒的流水席已經不知又發了多少輪了。
正好運氣好,剛到廣場邊上,就見一桌剛收拾出來的桌子,三個人趕忙坐過去,就是眨眼的功夫,這張桌子就坐滿了。
而外頭,還有不少人圍著沒走,有剛趕到的,也有已經來了好久的,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看著圓台子上唱戲。
老袁氏剛見這陣仗,隻被這麽多人的人驚得咂舌,忍不住跟宋秋小聲嘀咕,“這怕是整個盤石鎮方圓內外的人都來了吧?程家這番怕是要花些大錢的。”
宋秋聽著就笑,“要不人家怎麽是大地主呢,奶你隻管看待會那菜色就知道了,人家既然要做這三天的流水席,自然是舍得這個錢的,圖的不就是個熱鬧?怎麽說人家也是八十大壽呢!要是將來我有錢了,奶你別說八十大壽了,就是六十大壽,我也給你整個熱鬧!”
老袁氏聽著,忍不住就點了點她鼻頭,“你這小嘴,什麽時候這麽甜了?要整這熱鬧,那咱家得多有錢才行?人程家這可是幾代人積累下來的財富,不過阿秋你有這個話,奶聽著也是歡喜的。”
孫女知道孝順人,別管是不是說著哄人開心的,但她聽著開心了,那就行了唄。
宋秋見她奶雖然高興,但卻不以為意,心裏便想著,誰能說的清以後呢,她奶如今才四十八呢,離六十還有十二年,遠著呢。
十二年能發生多少事?萬一她就發財了呢?
不過宋秋想著這點,心裏就忍不住笑了笑,說來也是好笑的,她後世的親媽實則都已經五十有三了,可這裏的奶奶,竟然才四十八。
也實在是啊。
讓人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不過古人就是這樣,上了四十就當奶奶的一抓一大把,有些更早的,三十六七都晉升奶奶的也不在少數。
這就是古代的常事,這般想著,倒也容易釋懷了。
宋秋很快就不想這個了,隻想著一定要努力賺錢,到時候她奶就知道她可不隻是小嘴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