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隻小雞崽在院子裏嘰嘰喳喳的,歡快的跳來跳去的,好不快活。
宋秋將捉回來的蚯蚓弄斷了成好多小截,撒在地上,斷成幾段的蚯蚓一著地還在拚命的往泥裏鑽,生命裏旺盛得緊。
但小雞崽一群蜂蛹過來,也很快化作了雞食。
宋秋拍了拍手,站起來,衝正在剁豬草的老袁氏道:“就看這八隻咱能喂活幾隻了,能剩個一兩隻也行,夠咱們過年吃和待客了。”
老袁氏聽著,也不禁點頭,“雞崽難養活,咱也沒你梅福嬸子那手藝,能喂出兩三隻來也滿足了。”
天色徹底黑下來,宋秋將中午剩的冬寒菜稀飯熱了,就了一盤香油跟醋還有醬油拌出來的胡瓜,祖孫倆就坐在簷階下吃了。
這天,蚊子一杠一杠的,纏腳得很,幸好襪子褲子裹得嚴實,那蚊子鑽也鑽不進門路,隻得往咬得著的地方去。
宋秋手快,一巴掌拍下了剛貼上額頭的蚊子,彈到了一邊去,“今晚上蚊子多,奶你睡覺可要注意著。”
這蚊子咬了可癢,又沒個藥膏擦。
老袁氏點點頭,等吃好飯洗漱好就拿了蒲扇往宋秋的屋裏來,往床上打了一遍又一遍,約摸著蚊子扇得差不多了,就放下了一邊床帳來,再仔細聽了聽,不聞蚊子聲,這才放下了另一邊,壓嚴實了去。
“蚊子我都給你打幹淨了,你進去睡,沒事別掀了床帳子來,熱許是熱了點,這蒲扇給你用著,奶那裏還有一把呢。”
宋秋接了蒲扇,將老袁氏送出屋去,再回來,小心快速的躺進打了蚊子的床帳裏去,一邊用蒲扇扇著風,一邊卻是忍不住笑意。
前世小時候,沒有空調,沒有風扇,蒲扇就最是好用了。
那時她跟奶奶睡,每晚奶奶都要將蚊子打了個幹淨,關了床帳來,不讓蚊子咬著她。
還給她打著扇兒,讓她快快睡。
宋秋想著,臉上就笑了起來。
蒲扇風兒吹著,涼快得緊,很快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翌日清早起床,又是背著背簍上山撿山菌的一天。
路上,張梨花也說起山菌不太好賣了的事,“我四叔昨兒帶去鎮上的兩背簍山菌,到下晌,還剩大半背簍了,眼見今年山菌是差不多了,所以我奶讓我現兒每天就撿半天的就成,下午就去打豬草和打柴。”
鎮上的情況宋秋前也是不曉得的,眼下聽梨花說山菌也是沒有往前好賣了,不由歎了歎,行吧,看來這撿山菌的日子是差不多了。
不過,還是明兒往鎮上去看看再說吧,眼見心幹。
“那就撿半天唄,今兒我先撿一天,下晌你打你的柴就是,一樣的。”
說定了,兩人就認真撿起山菌來了。
本來是打算的今兒撿一天山菌,再配些菜園子裏的菜,明兒一早就往鎮上去的。
可這晌午飯剛吃好,就有別村的漢子推了板車來接人,要請老袁氏去接生。
一問還是對麵的對麵的村子的,有些遠,不知道今晚上趕回來又是什麽時候了。
宋秋送走了老袁氏出門,想了想,還是接著去撿山菌了,行不行的,明兒她一個去賣也是一樣。
要不然,眼下也沒有別的事做,總不能耽擱了這營生。
躲過了午後最大的日頭,宋秋和張梨花一個背背簍一個拿柴刀的正要往山上去了。
那時候,大榕樹下,唐老爺子午歇出來溜達。
剛坐到樹下的石頭坎上,就見村外晃晃悠悠進來一人,正是昨兒來過的那個老頭。
“老大哥,歇涼呢?老弟我又溜達來找你擺閑來了。”老頭還沒走近,就笑笑嗬嗬的打招呼。
唐老爺子一見來人,眼底幾不可見的劃過一道暗光,麵上笑嗬嗬,“是老弟啊?我正在心裏念叨你呢,這不剛坐下你就來了,快快快,過來坐,咱哥倆好好嘮嗑。”
這村裏同齡的少,唐老爺子仿佛難得遇到這麽投機的人一般,熱情得很。
那老頭順勢坐過來,嘴裏就先道:“老哥,昨兒可是我聽差了,你跟我打聽的厚生真是我們石頭村的?我昨兒回去還專門去問了,可我們村那厚生,人年紀還差,沒有說親的打算的咧!”
“哦?你們村的厚生不說親?那難不成是別的哪個村的厚生?我聽我家兒媳說的就是石頭村什麽的嘛,許是我聽差了才是?”唐老爺子一臉記性不好了的迷糊樣子。
那老頭忙點頭,“許是吧,我倒是聽我家裏那口子在說,隔壁的大棗村有個叫厚生的娃子在找媒婆說親,老哥說的應該是他才對吧?”
唐老爺子點點頭,“那興許是,回頭我問問我兒媳看,倒是麻煩老弟打聽一趟了。”
“不礙事,不礙事,我也是閑著沒事做嘛。”老頭忙擺手。
“老弟倒也是有福氣,兒孫都有出息啊!”
“哪裏哪裏,比不得老哥哥你喲!”
“怎麽比不得?我聽說你們石頭村每家每戶田地都多,這個時候該是忙活得不得了的時候,老弟這晌就退下來了,能夠到處溜達玩,可不就是家裏兒孫能幹出息嘛。”
“……哈,也是,也是,托老哥吉言啦,我那兒孫別的用沒有,就是幹活得行,家裏人多,也就用不著我這幹活不行的啦!”
“嗬嗬,那就是有福嘛。”
“是呢,是呢,老哥哥也是福氣啊,”老頭說著,眼神瞥到緩坡上往山上去的兩個小姑娘,話頭一轉就道:“老哥啊,你們村的娃子倒是都勤快的很呐,大家都這麽說,可是不假,這日頭還有些呢,這就往山上去了?小姑娘的,也不怕曬壞咯。”
唐老爺子跟著看了一眼,“老弟也知道,咱們村沒有田地,就是靠山吃山嘛,這兩個小姑娘是我們村最勤快的了。”
他也沒有多想這話,隻心裏覺得確實是這樣的,阿秋丫子和梨花丫子本來都勤快,又不容易,能傳出些勤快的名聲去,對她們好。
但下意識的忘了這人本來該是防備的,也用不著跟他說什麽名聲不名聲的東西。
所以他收音很快,轉話就扯到了別的上去。
哪知那老頭卻追問了一句,“那她們可是見天的常常往山上去的?”
唐老爺子一聽這不對啊,這老頭怎麽總是提著山上不山上的事?
宋秋將捉回來的蚯蚓弄斷了成好多小截,撒在地上,斷成幾段的蚯蚓一著地還在拚命的往泥裏鑽,生命裏旺盛得緊。
但小雞崽一群蜂蛹過來,也很快化作了雞食。
宋秋拍了拍手,站起來,衝正在剁豬草的老袁氏道:“就看這八隻咱能喂活幾隻了,能剩個一兩隻也行,夠咱們過年吃和待客了。”
老袁氏聽著,也不禁點頭,“雞崽難養活,咱也沒你梅福嬸子那手藝,能喂出兩三隻來也滿足了。”
天色徹底黑下來,宋秋將中午剩的冬寒菜稀飯熱了,就了一盤香油跟醋還有醬油拌出來的胡瓜,祖孫倆就坐在簷階下吃了。
這天,蚊子一杠一杠的,纏腳得很,幸好襪子褲子裹得嚴實,那蚊子鑽也鑽不進門路,隻得往咬得著的地方去。
宋秋手快,一巴掌拍下了剛貼上額頭的蚊子,彈到了一邊去,“今晚上蚊子多,奶你睡覺可要注意著。”
這蚊子咬了可癢,又沒個藥膏擦。
老袁氏點點頭,等吃好飯洗漱好就拿了蒲扇往宋秋的屋裏來,往床上打了一遍又一遍,約摸著蚊子扇得差不多了,就放下了一邊床帳來,再仔細聽了聽,不聞蚊子聲,這才放下了另一邊,壓嚴實了去。
“蚊子我都給你打幹淨了,你進去睡,沒事別掀了床帳子來,熱許是熱了點,這蒲扇給你用著,奶那裏還有一把呢。”
宋秋接了蒲扇,將老袁氏送出屋去,再回來,小心快速的躺進打了蚊子的床帳裏去,一邊用蒲扇扇著風,一邊卻是忍不住笑意。
前世小時候,沒有空調,沒有風扇,蒲扇就最是好用了。
那時她跟奶奶睡,每晚奶奶都要將蚊子打了個幹淨,關了床帳來,不讓蚊子咬著她。
還給她打著扇兒,讓她快快睡。
宋秋想著,臉上就笑了起來。
蒲扇風兒吹著,涼快得緊,很快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翌日清早起床,又是背著背簍上山撿山菌的一天。
路上,張梨花也說起山菌不太好賣了的事,“我四叔昨兒帶去鎮上的兩背簍山菌,到下晌,還剩大半背簍了,眼見今年山菌是差不多了,所以我奶讓我現兒每天就撿半天的就成,下午就去打豬草和打柴。”
鎮上的情況宋秋前也是不曉得的,眼下聽梨花說山菌也是沒有往前好賣了,不由歎了歎,行吧,看來這撿山菌的日子是差不多了。
不過,還是明兒往鎮上去看看再說吧,眼見心幹。
“那就撿半天唄,今兒我先撿一天,下晌你打你的柴就是,一樣的。”
說定了,兩人就認真撿起山菌來了。
本來是打算的今兒撿一天山菌,再配些菜園子裏的菜,明兒一早就往鎮上去的。
可這晌午飯剛吃好,就有別村的漢子推了板車來接人,要請老袁氏去接生。
一問還是對麵的對麵的村子的,有些遠,不知道今晚上趕回來又是什麽時候了。
宋秋送走了老袁氏出門,想了想,還是接著去撿山菌了,行不行的,明兒她一個去賣也是一樣。
要不然,眼下也沒有別的事做,總不能耽擱了這營生。
躲過了午後最大的日頭,宋秋和張梨花一個背背簍一個拿柴刀的正要往山上去了。
那時候,大榕樹下,唐老爺子午歇出來溜達。
剛坐到樹下的石頭坎上,就見村外晃晃悠悠進來一人,正是昨兒來過的那個老頭。
“老大哥,歇涼呢?老弟我又溜達來找你擺閑來了。”老頭還沒走近,就笑笑嗬嗬的打招呼。
唐老爺子一見來人,眼底幾不可見的劃過一道暗光,麵上笑嗬嗬,“是老弟啊?我正在心裏念叨你呢,這不剛坐下你就來了,快快快,過來坐,咱哥倆好好嘮嗑。”
這村裏同齡的少,唐老爺子仿佛難得遇到這麽投機的人一般,熱情得很。
那老頭順勢坐過來,嘴裏就先道:“老哥,昨兒可是我聽差了,你跟我打聽的厚生真是我們石頭村的?我昨兒回去還專門去問了,可我們村那厚生,人年紀還差,沒有說親的打算的咧!”
“哦?你們村的厚生不說親?那難不成是別的哪個村的厚生?我聽我家兒媳說的就是石頭村什麽的嘛,許是我聽差了才是?”唐老爺子一臉記性不好了的迷糊樣子。
那老頭忙點頭,“許是吧,我倒是聽我家裏那口子在說,隔壁的大棗村有個叫厚生的娃子在找媒婆說親,老哥說的應該是他才對吧?”
唐老爺子點點頭,“那興許是,回頭我問問我兒媳看,倒是麻煩老弟打聽一趟了。”
“不礙事,不礙事,我也是閑著沒事做嘛。”老頭忙擺手。
“老弟倒也是有福氣,兒孫都有出息啊!”
“哪裏哪裏,比不得老哥哥你喲!”
“怎麽比不得?我聽說你們石頭村每家每戶田地都多,這個時候該是忙活得不得了的時候,老弟這晌就退下來了,能夠到處溜達玩,可不就是家裏兒孫能幹出息嘛。”
“……哈,也是,也是,托老哥吉言啦,我那兒孫別的用沒有,就是幹活得行,家裏人多,也就用不著我這幹活不行的啦!”
“嗬嗬,那就是有福嘛。”
“是呢,是呢,老哥哥也是福氣啊,”老頭說著,眼神瞥到緩坡上往山上去的兩個小姑娘,話頭一轉就道:“老哥啊,你們村的娃子倒是都勤快的很呐,大家都這麽說,可是不假,這日頭還有些呢,這就往山上去了?小姑娘的,也不怕曬壞咯。”
唐老爺子跟著看了一眼,“老弟也知道,咱們村沒有田地,就是靠山吃山嘛,這兩個小姑娘是我們村最勤快的了。”
他也沒有多想這話,隻心裏覺得確實是這樣的,阿秋丫子和梨花丫子本來都勤快,又不容易,能傳出些勤快的名聲去,對她們好。
但下意識的忘了這人本來該是防備的,也用不著跟他說什麽名聲不名聲的東西。
所以他收音很快,轉話就扯到了別的上去。
哪知那老頭卻追問了一句,“那她們可是見天的常常往山上去的?”
唐老爺子一聽這不對啊,這老頭怎麽總是提著山上不山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