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一聽這話,想都沒想就點了頭,“自然是這麽打算的,在程家都做了十幾年了,我們也習慣了。”
家裏那老東西還活著,娘也說了,讓他們待在程家,鬆快些。
程大奶奶便道:“這樣也好,我聽菊香說,你繡工極好,正好,我這院子裏缺個繡娘,月銀一兩銀子,陳妹子你看你可願意來?你相公還做長工,你就還在原來的地方住,每天早上進來,下晌下工回去就行。”
“這敢情可好,那就多謝大奶奶了!”陳氏聽得大喜,哪有不好的?
一年四兩銀子和一個月一兩銀子,選哪個誰都會選。
程大奶奶見陳氏應下了,心裏也是高興,她可是誠心要幫陳氏的。
陳氏喜過之後,就猶豫著說起來,“有個事還想請大奶奶通融通融,幫幫忙。”
程大奶奶挑眉,“你說。”
“就是我救了小少爺得了賞這事瞞著了,那這契書還了我們的事可不可以也瞞著?”陳氏靦腆一笑。
程大奶奶擺手,“這個好說,你放心,今兒咱們說的話,在場的都是我的人,不會出去亂說的。”
且他們程家又不是喜歡張揚的人,難不成還敲鑼打鼓十裏八鄉去宣傳誰誰誰救了小少爺得了什麽什麽賞?
這種麵子活,不必做的。
看見陳氏救人的也沒有幾個,都是內院的心腹,敲打一番就是了。
陳氏安了心,再次鄭重感謝了程大奶奶一番,雖然這對程大奶奶來說,可是輕了,但對她來說,一百兩黃金,和簽了十年的契書,也是十分貴重的了。
她真心感謝程大奶奶。
說好了明兒一早就擱內院來上工了,陳氏沒有久留,就告辭回去了。
手裏捧著個匣子,一路出了程家大院,也沒有多問,倒是管婆子,知道陳氏救好了小少爺,估計能得賞,但見這個小匣子,就想著可能也就得了些首飾什麽的吧。
再加上陳氏塞了個荷包過來,說是感謝她昨兒幫忙去傳話,她捏了捏,這心裏高興,也就不多在意那小匣子了。
回了長工住的院子,那邊的人什麽風聲都不知道,隻以為陳氏又接了內院哪個丫鬟給的活計,拿回來做的。
所以直到陳氏進了屋,同張冬瓜一起將匣子給小心的藏了起來,又鎖了起來,外頭也沒有人知道那匣子裏原來是這麽多銀子。
而程大奶奶那頭,待陳氏走了,也吩咐了丫鬟,程家小少爺病已然大好了,不需要衝喜的風聲可以傳出來了。
但病怎麽好的,就不用具體說了。
而昨兒見過陳氏救人知道陳氏救人的人都得了敲打,總之,是不會出了程家去亂說的。
風聲一傳出去,滿心等著自家女兒或孫女能去衝喜得了那黃金千兩的人家無不都捶胸頓足。
好好的,怎麽突然就病好了呢?
一時間,大家都暗暗猜測議論起來,不是說病重不起了,怎麽就好了?怎麽好的?也沒聽說誰去衝了喜啊?
還有那好事的專門去打聽,就想知道程家小少爺是怎麽好的。
但知道詳情的人得了招呼,是不會說的,且也不是這些人能問到跟前的。
至於那些能被問到的,哪裏清楚這麽多?
這些人也隻有抱著好奇遺憾而回了。
倒是不知誰聽了兩耳朵猜測了又猜測的,說是程家小少爺被人給治好了,但被誰給治好的,就不清楚了。
總之,鬧了半個月沸沸揚揚的程家衝喜得厚聘禮的事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人們茶餘飯談或許還會說幾句,但也不那麽焦點了。
等到程家小少爺完全恢複好,出現在了眾人眼前,這事漸漸的就更淡了去了。
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呢,哪有精力一直關注一件事?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眼下還要說回宋秋買了三個人,帶著回村的事。
杜傳福三人一路跟著,見騾車進了村,最後停在了一個籬笆圍成的木屋小院,也是半晌沒回過神。
不說杜傳福和楊大連了,隻說王氏,都沒忍住驚呼了一聲。
這院子,比她婆家看著還不如呢。
姑娘怎麽有那銀子來買人的啊?
有這銀子,把日子過好點多好?
這會兒她也是疑惑得緊了,本以為姑娘買了人是要讓他們在酒館子幹活什麽的。
但到了這裏,這裏能給他們幹什麽活?
難道是要他們種地的?
可這樣子,看著也不像是家裏有很多田地種不過來的樣兒啊。
但三人驚訝歸驚訝,學過規矩的,眼下都沒有多嘴,也很快就各自回過神來,目不斜視的跟著進去。
“奶!我們回來了!”
宋秋進了院,又指揮著楊大連將騾車趕到後院去,一邊朝屋裏喊著。
估摸著宋秋回來的點,這會兒才開始準備午飯的老袁氏聽著喊,從灶屋裏探出頭應了聲,“回來了,飯馬上好,你和阿靈洗洗手,歇會兒。”
說著又要收回腦袋去,卻瞥見了旁邊的王氏兩人,頓住,“這是有客人啊?別忙,我再攤幾個餅子就是,你招呼著坐會兒,馬上就來。”
說罷就忙活去了,想著飯擺上桌了,再去招呼客人說話去。
宋秋聽著,也沒有立馬解釋,看著杜傳福三個道:“就是這地了,這裏就是我家,往後也是你們的家了,你們先四下看看,熟悉一下,等吃了飯再說。”
杜傳福三人:&
似乎也沒什麽可看的,可不兩眼就看了過來?
倒也不好坐著等吃飯吧,王氏是個麻溜的性子,當下擼了袖子問過了宋秋,就進灶屋去幫忙了。
“老太太,我來給你幫忙,有什麽我做的,你盡管吩咐。”
老袁氏聽她這聲老太太的尊稱,覺得有些不對,但也沒多想,隻以為人家不好意思喊嬸兒?
“馬上就好了,你坐著去,不用你幫忙。”
王氏聽著,見灶台下燒火也有個小姑娘了,插不進去,幹脆就幫著端菜往桌上擺去了。
不過一刻鍾功夫,飯菜上桌,因飯不夠,還攤了十幾張餅子。
宋秋吆喝著大家上桌吃飯,可王氏幾個怎麽敢上桌?忙都拒絕。
老袁氏看得更是奇怪,這哪有客人站著看他們吃得?
宋秋見狀,才將事情說了。
老袁氏聽得一愣,這不驚不響的,就買了人?
這是買回來的下人?
她還真有些不習慣,“別管什麽人了,吃飯還是要吃得呀,快吃吧,吃了再說。”
這番,杜傳福三個才坐了下來。
看著桌上兩盤農家菜色,和一碗的菜稀飯,以及餅子,隻覺更夢幻了。
家裏那老東西還活著,娘也說了,讓他們待在程家,鬆快些。
程大奶奶便道:“這樣也好,我聽菊香說,你繡工極好,正好,我這院子裏缺個繡娘,月銀一兩銀子,陳妹子你看你可願意來?你相公還做長工,你就還在原來的地方住,每天早上進來,下晌下工回去就行。”
“這敢情可好,那就多謝大奶奶了!”陳氏聽得大喜,哪有不好的?
一年四兩銀子和一個月一兩銀子,選哪個誰都會選。
程大奶奶見陳氏應下了,心裏也是高興,她可是誠心要幫陳氏的。
陳氏喜過之後,就猶豫著說起來,“有個事還想請大奶奶通融通融,幫幫忙。”
程大奶奶挑眉,“你說。”
“就是我救了小少爺得了賞這事瞞著了,那這契書還了我們的事可不可以也瞞著?”陳氏靦腆一笑。
程大奶奶擺手,“這個好說,你放心,今兒咱們說的話,在場的都是我的人,不會出去亂說的。”
且他們程家又不是喜歡張揚的人,難不成還敲鑼打鼓十裏八鄉去宣傳誰誰誰救了小少爺得了什麽什麽賞?
這種麵子活,不必做的。
看見陳氏救人的也沒有幾個,都是內院的心腹,敲打一番就是了。
陳氏安了心,再次鄭重感謝了程大奶奶一番,雖然這對程大奶奶來說,可是輕了,但對她來說,一百兩黃金,和簽了十年的契書,也是十分貴重的了。
她真心感謝程大奶奶。
說好了明兒一早就擱內院來上工了,陳氏沒有久留,就告辭回去了。
手裏捧著個匣子,一路出了程家大院,也沒有多問,倒是管婆子,知道陳氏救好了小少爺,估計能得賞,但見這個小匣子,就想著可能也就得了些首飾什麽的吧。
再加上陳氏塞了個荷包過來,說是感謝她昨兒幫忙去傳話,她捏了捏,這心裏高興,也就不多在意那小匣子了。
回了長工住的院子,那邊的人什麽風聲都不知道,隻以為陳氏又接了內院哪個丫鬟給的活計,拿回來做的。
所以直到陳氏進了屋,同張冬瓜一起將匣子給小心的藏了起來,又鎖了起來,外頭也沒有人知道那匣子裏原來是這麽多銀子。
而程大奶奶那頭,待陳氏走了,也吩咐了丫鬟,程家小少爺病已然大好了,不需要衝喜的風聲可以傳出來了。
但病怎麽好的,就不用具體說了。
而昨兒見過陳氏救人知道陳氏救人的人都得了敲打,總之,是不會出了程家去亂說的。
風聲一傳出去,滿心等著自家女兒或孫女能去衝喜得了那黃金千兩的人家無不都捶胸頓足。
好好的,怎麽突然就病好了呢?
一時間,大家都暗暗猜測議論起來,不是說病重不起了,怎麽就好了?怎麽好的?也沒聽說誰去衝了喜啊?
還有那好事的專門去打聽,就想知道程家小少爺是怎麽好的。
但知道詳情的人得了招呼,是不會說的,且也不是這些人能問到跟前的。
至於那些能被問到的,哪裏清楚這麽多?
這些人也隻有抱著好奇遺憾而回了。
倒是不知誰聽了兩耳朵猜測了又猜測的,說是程家小少爺被人給治好了,但被誰給治好的,就不清楚了。
總之,鬧了半個月沸沸揚揚的程家衝喜得厚聘禮的事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人們茶餘飯談或許還會說幾句,但也不那麽焦點了。
等到程家小少爺完全恢複好,出現在了眾人眼前,這事漸漸的就更淡了去了。
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呢,哪有精力一直關注一件事?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眼下還要說回宋秋買了三個人,帶著回村的事。
杜傳福三人一路跟著,見騾車進了村,最後停在了一個籬笆圍成的木屋小院,也是半晌沒回過神。
不說杜傳福和楊大連了,隻說王氏,都沒忍住驚呼了一聲。
這院子,比她婆家看著還不如呢。
姑娘怎麽有那銀子來買人的啊?
有這銀子,把日子過好點多好?
這會兒她也是疑惑得緊了,本以為姑娘買了人是要讓他們在酒館子幹活什麽的。
但到了這裏,這裏能給他們幹什麽活?
難道是要他們種地的?
可這樣子,看著也不像是家裏有很多田地種不過來的樣兒啊。
但三人驚訝歸驚訝,學過規矩的,眼下都沒有多嘴,也很快就各自回過神來,目不斜視的跟著進去。
“奶!我們回來了!”
宋秋進了院,又指揮著楊大連將騾車趕到後院去,一邊朝屋裏喊著。
估摸著宋秋回來的點,這會兒才開始準備午飯的老袁氏聽著喊,從灶屋裏探出頭應了聲,“回來了,飯馬上好,你和阿靈洗洗手,歇會兒。”
說著又要收回腦袋去,卻瞥見了旁邊的王氏兩人,頓住,“這是有客人啊?別忙,我再攤幾個餅子就是,你招呼著坐會兒,馬上就來。”
說罷就忙活去了,想著飯擺上桌了,再去招呼客人說話去。
宋秋聽著,也沒有立馬解釋,看著杜傳福三個道:“就是這地了,這裏就是我家,往後也是你們的家了,你們先四下看看,熟悉一下,等吃了飯再說。”
杜傳福三人:&
似乎也沒什麽可看的,可不兩眼就看了過來?
倒也不好坐著等吃飯吧,王氏是個麻溜的性子,當下擼了袖子問過了宋秋,就進灶屋去幫忙了。
“老太太,我來給你幫忙,有什麽我做的,你盡管吩咐。”
老袁氏聽她這聲老太太的尊稱,覺得有些不對,但也沒多想,隻以為人家不好意思喊嬸兒?
“馬上就好了,你坐著去,不用你幫忙。”
王氏聽著,見灶台下燒火也有個小姑娘了,插不進去,幹脆就幫著端菜往桌上擺去了。
不過一刻鍾功夫,飯菜上桌,因飯不夠,還攤了十幾張餅子。
宋秋吆喝著大家上桌吃飯,可王氏幾個怎麽敢上桌?忙都拒絕。
老袁氏看得更是奇怪,這哪有客人站著看他們吃得?
宋秋見狀,才將事情說了。
老袁氏聽得一愣,這不驚不響的,就買了人?
這是買回來的下人?
她還真有些不習慣,“別管什麽人了,吃飯還是要吃得呀,快吃吧,吃了再說。”
這番,杜傳福三個才坐了下來。
看著桌上兩盤農家菜色,和一碗的菜稀飯,以及餅子,隻覺更夢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