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大爺的大兒媳錢氏先看到宋秋正往自家來,喊了一聲自家婆婆,這才抬腳出了菜園子出來招呼。
“阿秋丫頭啊,快進來坐!”
“章大奶奶,大奎嬸兒,大全嬸兒,拔草呢?”宋秋笑著喊了人打招呼,順勢在錢氏搬來的凳子上坐下。
章大婆子手上還有泥,讓二兒媳去洗了手端碗水出來給宋秋喝。
宋秋忙擺手道不用不用,寒暄了幾句章家的兔子如何如何,就說起正事來,“大奶奶,我想著中午給做工的人包一頓飯,免得跑來跑去的麻煩,我這作坊就在你們旁邊,倒也近便,作坊裏的鍋灶這些都不能用了,能不能用用你們家的鍋灶?
就做中午一頓,你們家看誰空出來幫忙做這一頓,每天要用的菜糧我送過來,做飯的人也按二十文一天的工錢給,大奶奶你覺得咋樣?”
隻做一頓飯就跟作坊其他人一樣二十文一天,確實有些容易了。
但借別人家的鍋灶,用別人家的柴,這些都是算在裏頭的,仔細算算,倒也差不多。
章大婆子一聽是這麽個好事,哪有不應的?
他們家人多,有空著呢,就做中午一頓飯的事,二十來個人,燉上兩鍋菜一鍋稀飯的,不麻煩,還有二十文一天,咋不好了?
當下就應了,“行,阿秋丫頭你想得著我家,你放心,你大奎嬸子茶飯好,這飯就給她做,保證每天給你做好咯!”
都是一個村的,知根知底,章家人她都了解,宋秋沒什麽不放心的。
再說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可不存在什麽會偷昧了菜糧啊的事,村長家就在不遠處呢。
他們村裏,誰不聽唐老爺子的?
說定了做飯的事,宋秋回作坊,也給大家夥說了從明兒起中午包一頓飯,就不麻煩每天跑回家吃了再來了。
大家一聽,中午能吃一頓,給家裏節省點,都很高興。
倒是今兒家裏吃飯吃得晚了些所以來的晚了些的兩個小媳婦聽著有些紅了臉,而後更麻溜做起事來。
宋秋來回看了一圈,見各個工序都做得不錯,這一大上午的,長桶裏裝著的漿水也不過一指高那麽一點,今兒估計是裝不滿了。
眼下還沒有開始沉澱,宋秋就帶著滿菊幾個將其中兩個長桶裏的漿水都舀出來,並在一處,用剩下一個長桶裝了,蓋上油紙布,讓它擱著,擱上一晚,明兒一早來倒掉上頭的水,再往裏換上清水接著泡著。
這一下少了一個長桶,宋秋先用一個大木盆接著,木盆裝滿了就往旁邊長桶裏倒就成。
一直做到天黑收工,攏在一起的漿水也才將將裝滿一個長桶而已。
宋秋期間又往劉才貴家去了一趟,看了看剩下兩個長桶做好沒有。
下半年木匠景氣,找劉木匠打家具碗櫃啊什麽的多,他本來在這附近幾個村子就是口碑不錯的。
如今活多,帶著兩個兒子,連兒媳都跟著幫忙,每天都忙不過來。
不過宋秋這裏的活計他還是先緊著了,先送過去的長桶這些就是加點趕出來的。
見宋秋過來,劉才貴道:“明兒下午就能都做好給作坊送過去,阿秋你放心呢,你這裏緊要,我顧著呢!”
別說靠著給宋秋建客棧那些他掙了不少銀錢,他就不會怠慢了宋秋這裏。
當然他心裏也分個親疏遠近啊,都是一個村的,怎麽著也不會先慢了自家人。
就因為木工活忙不過來,那作坊他們家都沒有出人,把名額讓給了隔壁羅家,跟他媳婦黃菜花同名的菜花嬸子了呢。
宋秋聽著,點頭謝過了,又說了辛苦了之類的話,就把銀錢給結了。
同村的,做這點東西,劉才貴隻收了手工費,並沒有像給其他村的還要收木料錢的。
第二日一清早,宋秋在自個家裏灶屋做了早飯吃了,和老袁氏一起往作坊去。
而張梨花和阿靈早一步的就先去客棧忙活了。
宋秋想著把番薯收得差不多了,她騰出手來就得往鎮上去一趟了,昨晚畫的圖紙給杜傳福拿著了,讓他今兒去鎮上找鐵匠鋪做,過兩天正好一起去拿。
到了作坊,做工的人已經都來了,有了昨兒一天幹活的經驗,不用人說,自發的就開始做起了自個的活計。
宋秋檢查了泡了一晚上的漿水,和滿菊幾個合力將沉澱過的水給倒了,把底下澱著的粉給攪拌開,再往裏頭倒上清水,接著沉澱。
多換幾次水,澱出來的澱粉才更好更白淨。
滿菊幾個親眼看著的,那水裏頭沉出一層細滑的粉漿子,跟過年打的湯圓麵差不多的,想著這就是阿秋要的東西了。
倒不知是個什麽吃食,難不成跟湯圓一樣也是揉了下糖水煮著吃的?23sk.
可這不用布袋子捆起來吊著瀝幹,還一個勁的泡水又是什麽講究?
不懂別問,等著看就是了。
不過總算也明白了這番薯拿來又是削皮又是磨碎的折騰是要折騰出個什麽玩意了。
不多時,便又外村人挑著擔子的一路進了村問到作坊來。
見裏頭的陣仗,又是洗番薯又是推磨的,不明白在做什麽,可也知道,這就是鬆山村宋家開的什麽作坊了。
“宋家嬸子可在?我們是來賣番薯的,現下還收吧?”有人衝院裏頭吆喝。
宋秋已經看到院外這群人了,估計是一個村的,收了番薯約在一起挑著送上來的。
人還不少。
便趕緊應了,跟著老袁氏後頭招呼人進來,照樣是老袁氏看稱,她聽了數給人結賬。
見排著隊的,探頭探腦的直往做工的這邊瞧,宋秋皺了皺眉。
原想著院子大,都在院子裏做方便,不用提來提去的太麻煩。
但被人這麽看著,雖說不至於就這麽窺探了她的做澱粉的方法,但看猴戲一樣的,也不好。
宋秋想著待會就挪挪,磨子太重,留在原地,洗番薯和切番薯都留在原地,把最後一道舀漿子的工序挪到後院去。
“喲!大侄女,你家這番薯都是洗過的啊?”
正想著呢,耳朵裏鑽進她奶的聲音,宋秋望過去,就見打頭排著的人挑來的籮筐都在上稱,她奶正指著那籮筐問那婦人。
她探頭看了一眼,見那番薯果然都是洗了的,一點泥沒有,洗得幹幹淨淨的。
“阿秋丫頭啊,快進來坐!”
“章大奶奶,大奎嬸兒,大全嬸兒,拔草呢?”宋秋笑著喊了人打招呼,順勢在錢氏搬來的凳子上坐下。
章大婆子手上還有泥,讓二兒媳去洗了手端碗水出來給宋秋喝。
宋秋忙擺手道不用不用,寒暄了幾句章家的兔子如何如何,就說起正事來,“大奶奶,我想著中午給做工的人包一頓飯,免得跑來跑去的麻煩,我這作坊就在你們旁邊,倒也近便,作坊裏的鍋灶這些都不能用了,能不能用用你們家的鍋灶?
就做中午一頓,你們家看誰空出來幫忙做這一頓,每天要用的菜糧我送過來,做飯的人也按二十文一天的工錢給,大奶奶你覺得咋樣?”
隻做一頓飯就跟作坊其他人一樣二十文一天,確實有些容易了。
但借別人家的鍋灶,用別人家的柴,這些都是算在裏頭的,仔細算算,倒也差不多。
章大婆子一聽是這麽個好事,哪有不應的?
他們家人多,有空著呢,就做中午一頓飯的事,二十來個人,燉上兩鍋菜一鍋稀飯的,不麻煩,還有二十文一天,咋不好了?
當下就應了,“行,阿秋丫頭你想得著我家,你放心,你大奎嬸子茶飯好,這飯就給她做,保證每天給你做好咯!”
都是一個村的,知根知底,章家人她都了解,宋秋沒什麽不放心的。
再說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可不存在什麽會偷昧了菜糧啊的事,村長家就在不遠處呢。
他們村裏,誰不聽唐老爺子的?
說定了做飯的事,宋秋回作坊,也給大家夥說了從明兒起中午包一頓飯,就不麻煩每天跑回家吃了再來了。
大家一聽,中午能吃一頓,給家裏節省點,都很高興。
倒是今兒家裏吃飯吃得晚了些所以來的晚了些的兩個小媳婦聽著有些紅了臉,而後更麻溜做起事來。
宋秋來回看了一圈,見各個工序都做得不錯,這一大上午的,長桶裏裝著的漿水也不過一指高那麽一點,今兒估計是裝不滿了。
眼下還沒有開始沉澱,宋秋就帶著滿菊幾個將其中兩個長桶裏的漿水都舀出來,並在一處,用剩下一個長桶裝了,蓋上油紙布,讓它擱著,擱上一晚,明兒一早來倒掉上頭的水,再往裏換上清水接著泡著。
這一下少了一個長桶,宋秋先用一個大木盆接著,木盆裝滿了就往旁邊長桶裏倒就成。
一直做到天黑收工,攏在一起的漿水也才將將裝滿一個長桶而已。
宋秋期間又往劉才貴家去了一趟,看了看剩下兩個長桶做好沒有。
下半年木匠景氣,找劉木匠打家具碗櫃啊什麽的多,他本來在這附近幾個村子就是口碑不錯的。
如今活多,帶著兩個兒子,連兒媳都跟著幫忙,每天都忙不過來。
不過宋秋這裏的活計他還是先緊著了,先送過去的長桶這些就是加點趕出來的。
見宋秋過來,劉才貴道:“明兒下午就能都做好給作坊送過去,阿秋你放心呢,你這裏緊要,我顧著呢!”
別說靠著給宋秋建客棧那些他掙了不少銀錢,他就不會怠慢了宋秋這裏。
當然他心裏也分個親疏遠近啊,都是一個村的,怎麽著也不會先慢了自家人。
就因為木工活忙不過來,那作坊他們家都沒有出人,把名額讓給了隔壁羅家,跟他媳婦黃菜花同名的菜花嬸子了呢。
宋秋聽著,點頭謝過了,又說了辛苦了之類的話,就把銀錢給結了。
同村的,做這點東西,劉才貴隻收了手工費,並沒有像給其他村的還要收木料錢的。
第二日一清早,宋秋在自個家裏灶屋做了早飯吃了,和老袁氏一起往作坊去。
而張梨花和阿靈早一步的就先去客棧忙活了。
宋秋想著把番薯收得差不多了,她騰出手來就得往鎮上去一趟了,昨晚畫的圖紙給杜傳福拿著了,讓他今兒去鎮上找鐵匠鋪做,過兩天正好一起去拿。
到了作坊,做工的人已經都來了,有了昨兒一天幹活的經驗,不用人說,自發的就開始做起了自個的活計。
宋秋檢查了泡了一晚上的漿水,和滿菊幾個合力將沉澱過的水給倒了,把底下澱著的粉給攪拌開,再往裏頭倒上清水,接著沉澱。
多換幾次水,澱出來的澱粉才更好更白淨。
滿菊幾個親眼看著的,那水裏頭沉出一層細滑的粉漿子,跟過年打的湯圓麵差不多的,想著這就是阿秋要的東西了。
倒不知是個什麽吃食,難不成跟湯圓一樣也是揉了下糖水煮著吃的?23sk.
可這不用布袋子捆起來吊著瀝幹,還一個勁的泡水又是什麽講究?
不懂別問,等著看就是了。
不過總算也明白了這番薯拿來又是削皮又是磨碎的折騰是要折騰出個什麽玩意了。
不多時,便又外村人挑著擔子的一路進了村問到作坊來。
見裏頭的陣仗,又是洗番薯又是推磨的,不明白在做什麽,可也知道,這就是鬆山村宋家開的什麽作坊了。
“宋家嬸子可在?我們是來賣番薯的,現下還收吧?”有人衝院裏頭吆喝。
宋秋已經看到院外這群人了,估計是一個村的,收了番薯約在一起挑著送上來的。
人還不少。
便趕緊應了,跟著老袁氏後頭招呼人進來,照樣是老袁氏看稱,她聽了數給人結賬。
見排著隊的,探頭探腦的直往做工的這邊瞧,宋秋皺了皺眉。
原想著院子大,都在院子裏做方便,不用提來提去的太麻煩。
但被人這麽看著,雖說不至於就這麽窺探了她的做澱粉的方法,但看猴戲一樣的,也不好。
宋秋想著待會就挪挪,磨子太重,留在原地,洗番薯和切番薯都留在原地,把最後一道舀漿子的工序挪到後院去。
“喲!大侄女,你家這番薯都是洗過的啊?”
正想著呢,耳朵裏鑽進她奶的聲音,宋秋望過去,就見打頭排著的人挑來的籮筐都在上稱,她奶正指著那籮筐問那婦人。
她探頭看了一眼,見那番薯果然都是洗了的,一點泥沒有,洗得幹幹淨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