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便是窸窸窣窣起身的聲音,就聽得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從那頭直接下了樓去,直到聽不見聲音。
黃員外放下筷子,盤子裏擱下咬了一口還在流著香濃肉餡的小包子,抬眼看向對麵的宋秋。
“這個貴老板,宋姑娘應該不認識吧?他跟咱們盤石鎮的亭長是表親,走動甚密,二十來年前到鎮上來做生意,借著亭長的麵子,一路是風生水起。”
“可惜,這人勢借得好,卻不是個做生意的料子,這些年吧,瓷器古董,布莊糧鋪的,什麽生意都做高了,卻是虧了一門又一門,就他如今經營著的好又來酒樓,倒是做得最久。”
“但這酒樓,原先可不是他的,是楊家的,早幾年,這位楊老板跟他生了過節,他記恨在心,借著亭長的勢,使了手段,將這酒樓給謀到了自己手裏,上到掌櫃大廚,下到跑堂夥計,都捏在手裏,這才把好又來維持了這幾年。”
“可惜,這人運道不行,自三年前,陸老板的京味齋開張,好又來這個盤石鎮頭一份的大酒樓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前幾天吧,聽說這貴老板還學著你那客棧推出了水煮魚,可惜學得七八不像的,做出來的根本不是那個東西,這生意嘛,不但沒拉回去,反而還更一落千丈,冷清得不行了。”
“這人做生意不行,腦子裏筋筋繞繞的可多得很,這回怕是盯上你了,其意不善,宋姑娘可要多加小心才好。”
宋秋聽出黃員外語氣裏對這個貴老板的不屑以及提醒她提防這人之意。
想著那天大哥跟她說提起的,說的也是這個貴老板吧?好又來酒樓的老板。
前頭大哥還說這貴老板估計會找她呢,沒曾想動作這般快,還找到了張地瓜接線,估計是沒少打聽過她呢。
這種搞迂回路線的,還不如直接大大方方的找上門呢。
要談什麽生意,大大方方的談,談得成就談,找人引薦,說得好了是禮貌,怕貿貿然上門太過唐突。
可貴老板這人,這麽聽著,也不是會知道禮貌這種東西的人吧?
搞這種迂回,不知道心裏想什麽呢。
宋秋下意識就不喜歡貴老板這種作態。
也知道黃員外這般說是出於關心,這才不吝話多,多跟她說一說這個貴老板的為人的。
宋秋當下道了謝,領了好意,道:“黃員外放心,晚輩心裏有數了,會多加小心的。”
黃員外點點頭,這兩三次的接觸下來,他也看出這個小姑娘雖然年紀看著小,但腦子還是好使的,應該也不會輕易上什麽當的。
就是怕這個貴老板搞小動作,防不勝防了。
想著這小姑娘跟他大孫女也是差不多的年紀,黃員外有維護之心,但他馬上就得離開了,就是不走,對上貴老板,也沒有勝算。
便道:“若貴老板行事太過齷齪,你不好對付,或可找同方藥鋪的宋掌櫃幫一幫忙,這位宋掌櫃為人挺不錯,關鍵的是,和貴老板似乎起過什麽齟齬,你若找他相幫,或許能成。”
宋秋聽著,有些好奇黃員外說這個話。
她跟宋文知有些交情,還私底下因為同姓所以認了幹大哥,這事大多人都不知道,鎮上也沒有傳開。
黃員外看她疑惑,便笑道:“你怕是不知道呢,這宋掌櫃出自醫術世家,族裏出了不少名醫,醫館遍布天下,在杏林之中很有威望且不說,宮裏的太醫院大半的太醫都是出自宋氏一族或是宋家出的師,宋掌櫃的堂祖父如今正是官拜太醫院院首呢!”
“這都不說,畢竟離盤石鎮太遠,咱們就說宋掌櫃的娘子,那可是範家範老夫人的嫡親侄女,範家你當知道吧?有人在京裏做大官呢!這可是小小一個亭長惹不起的人家。”
範家啊,她知道啊,那位範家采買,當初還是照顧她賣菜生意的大客戶呢。
她大嫂是範家老夫人的侄女,這事她也知道啊。
嗯,聽明白了,黃員外這是擔心她對付不了貴老板借勢,讓她有事就找她大哥去幫忙呢。
要不然,她這個小小的百姓,哪裏能跟亭長對抗呢?
宋秋沒有多說跟宋文知相熟的事,隻笑著謝過了黃員外的好意擔憂,讓黃員外不必擔心她,她會小心的。
見小姑娘都聽進去了,黃員外也放了心,笑道:“等我們啟程離開那日,經過鬆山客棧,進來好生吃一頓飯,再行啟程,這一去,有生之年也不會回來了,宋姑娘這個小朋友,我也算是相交一場,往後若有緣,宋姑娘若到了清平府來,可一定要上秀山巷黃宅來找我,我很是願意在清平府盡盡地主之誼的!”
宋秋一一聽著,點頭表示若有機會去清平府,一定登門拜訪黃員外這位老朋友。
一老一小,算是相談甚歡,出了福記,才告辭散去。
宋秋沒有久留,趕緊和杜傳福就近買了一些食材,就馬不停蹄往回趕了。
一路回到家,霧氣散盡,豔陽高照,茶棚已經都有客坐了。
幸好廚房裏有王氏和李氏在,先頭的一些工作都準備的差不多了,沒有宋秋在,也進行的有條不紊。
宋秋看著滿意,想著自己也不必時時都在客棧裏看著,能抽出身去做其他的事情也是沒問題的了。
都是握了賣身契在手裏的,她用著很是放心。
再說了,還有梨花在這裏幫她盯著響呢。
……
老鄧氏昨兒留出來的一斤野豬肉本來不打算今兒就做了吃的,可巧,出嫁的小女兒張香葉今兒帶著閨女回娘家來了,老鄧氏高興,就讓苗氏中午就將豬肉給燉上,讓女兒和外孫女也嚐嚐。
苗氏帶著女兒在灶屋裏忙活,上房裏屋裏,老鄧氏和張香葉說話擺閑,走路已經走得很穩當也會說話了的石蛋兒就在一旁跟張香葉四歲大的閨女玩。
床上的張老豆沒睡,見小女兒回來,歡喜得很,眼珠子轉了又轉的使眼色。
可惜,張香葉隻湊近看了他一眼,就坐回去跟老鄧氏說起話來。
“真風癱了?我聽著消息,說是二哥把他給氣癱的,來時舅公還在吆喝著喊旺財表叔幾個找二哥麻煩去呢。”
老鄧氏聽著,不由嗤笑一聲,“這不還欠著二十兩銀子呢嘛,估計是看那頭穩不上了,想出這口氣呢。”
張香葉就跟著笑,“也就舅公還顧著爹幾分罷了,幾個表叔那裏,哪有那個心?舅公身體也不太行了,娘也不必怕他們上門來找這事的麻煩,至於銀子,誰借的誰還唄。”
黃員外放下筷子,盤子裏擱下咬了一口還在流著香濃肉餡的小包子,抬眼看向對麵的宋秋。
“這個貴老板,宋姑娘應該不認識吧?他跟咱們盤石鎮的亭長是表親,走動甚密,二十來年前到鎮上來做生意,借著亭長的麵子,一路是風生水起。”
“可惜,這人勢借得好,卻不是個做生意的料子,這些年吧,瓷器古董,布莊糧鋪的,什麽生意都做高了,卻是虧了一門又一門,就他如今經營著的好又來酒樓,倒是做得最久。”
“但這酒樓,原先可不是他的,是楊家的,早幾年,這位楊老板跟他生了過節,他記恨在心,借著亭長的勢,使了手段,將這酒樓給謀到了自己手裏,上到掌櫃大廚,下到跑堂夥計,都捏在手裏,這才把好又來維持了這幾年。”
“可惜,這人運道不行,自三年前,陸老板的京味齋開張,好又來這個盤石鎮頭一份的大酒樓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前幾天吧,聽說這貴老板還學著你那客棧推出了水煮魚,可惜學得七八不像的,做出來的根本不是那個東西,這生意嘛,不但沒拉回去,反而還更一落千丈,冷清得不行了。”
“這人做生意不行,腦子裏筋筋繞繞的可多得很,這回怕是盯上你了,其意不善,宋姑娘可要多加小心才好。”
宋秋聽出黃員外語氣裏對這個貴老板的不屑以及提醒她提防這人之意。
想著那天大哥跟她說提起的,說的也是這個貴老板吧?好又來酒樓的老板。
前頭大哥還說這貴老板估計會找她呢,沒曾想動作這般快,還找到了張地瓜接線,估計是沒少打聽過她呢。
這種搞迂回路線的,還不如直接大大方方的找上門呢。
要談什麽生意,大大方方的談,談得成就談,找人引薦,說得好了是禮貌,怕貿貿然上門太過唐突。
可貴老板這人,這麽聽著,也不是會知道禮貌這種東西的人吧?
搞這種迂回,不知道心裏想什麽呢。
宋秋下意識就不喜歡貴老板這種作態。
也知道黃員外這般說是出於關心,這才不吝話多,多跟她說一說這個貴老板的為人的。
宋秋當下道了謝,領了好意,道:“黃員外放心,晚輩心裏有數了,會多加小心的。”
黃員外點點頭,這兩三次的接觸下來,他也看出這個小姑娘雖然年紀看著小,但腦子還是好使的,應該也不會輕易上什麽當的。
就是怕這個貴老板搞小動作,防不勝防了。
想著這小姑娘跟他大孫女也是差不多的年紀,黃員外有維護之心,但他馬上就得離開了,就是不走,對上貴老板,也沒有勝算。
便道:“若貴老板行事太過齷齪,你不好對付,或可找同方藥鋪的宋掌櫃幫一幫忙,這位宋掌櫃為人挺不錯,關鍵的是,和貴老板似乎起過什麽齟齬,你若找他相幫,或許能成。”
宋秋聽著,有些好奇黃員外說這個話。
她跟宋文知有些交情,還私底下因為同姓所以認了幹大哥,這事大多人都不知道,鎮上也沒有傳開。
黃員外看她疑惑,便笑道:“你怕是不知道呢,這宋掌櫃出自醫術世家,族裏出了不少名醫,醫館遍布天下,在杏林之中很有威望且不說,宮裏的太醫院大半的太醫都是出自宋氏一族或是宋家出的師,宋掌櫃的堂祖父如今正是官拜太醫院院首呢!”
“這都不說,畢竟離盤石鎮太遠,咱們就說宋掌櫃的娘子,那可是範家範老夫人的嫡親侄女,範家你當知道吧?有人在京裏做大官呢!這可是小小一個亭長惹不起的人家。”
範家啊,她知道啊,那位範家采買,當初還是照顧她賣菜生意的大客戶呢。
她大嫂是範家老夫人的侄女,這事她也知道啊。
嗯,聽明白了,黃員外這是擔心她對付不了貴老板借勢,讓她有事就找她大哥去幫忙呢。
要不然,她這個小小的百姓,哪裏能跟亭長對抗呢?
宋秋沒有多說跟宋文知相熟的事,隻笑著謝過了黃員外的好意擔憂,讓黃員外不必擔心她,她會小心的。
見小姑娘都聽進去了,黃員外也放了心,笑道:“等我們啟程離開那日,經過鬆山客棧,進來好生吃一頓飯,再行啟程,這一去,有生之年也不會回來了,宋姑娘這個小朋友,我也算是相交一場,往後若有緣,宋姑娘若到了清平府來,可一定要上秀山巷黃宅來找我,我很是願意在清平府盡盡地主之誼的!”
宋秋一一聽著,點頭表示若有機會去清平府,一定登門拜訪黃員外這位老朋友。
一老一小,算是相談甚歡,出了福記,才告辭散去。
宋秋沒有久留,趕緊和杜傳福就近買了一些食材,就馬不停蹄往回趕了。
一路回到家,霧氣散盡,豔陽高照,茶棚已經都有客坐了。
幸好廚房裏有王氏和李氏在,先頭的一些工作都準備的差不多了,沒有宋秋在,也進行的有條不紊。
宋秋看著滿意,想著自己也不必時時都在客棧裏看著,能抽出身去做其他的事情也是沒問題的了。
都是握了賣身契在手裏的,她用著很是放心。
再說了,還有梨花在這裏幫她盯著響呢。
……
老鄧氏昨兒留出來的一斤野豬肉本來不打算今兒就做了吃的,可巧,出嫁的小女兒張香葉今兒帶著閨女回娘家來了,老鄧氏高興,就讓苗氏中午就將豬肉給燉上,讓女兒和外孫女也嚐嚐。
苗氏帶著女兒在灶屋裏忙活,上房裏屋裏,老鄧氏和張香葉說話擺閑,走路已經走得很穩當也會說話了的石蛋兒就在一旁跟張香葉四歲大的閨女玩。
床上的張老豆沒睡,見小女兒回來,歡喜得很,眼珠子轉了又轉的使眼色。
可惜,張香葉隻湊近看了他一眼,就坐回去跟老鄧氏說起話來。
“真風癱了?我聽著消息,說是二哥把他給氣癱的,來時舅公還在吆喝著喊旺財表叔幾個找二哥麻煩去呢。”
老鄧氏聽著,不由嗤笑一聲,“這不還欠著二十兩銀子呢嘛,估計是看那頭穩不上了,想出這口氣呢。”
張香葉就跟著笑,“也就舅公還顧著爹幾分罷了,幾個表叔那裏,哪有那個心?舅公身體也不太行了,娘也不必怕他們上門來找這事的麻煩,至於銀子,誰借的誰還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