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這次添人,是為空著的農莊添置的。
田地先不用管,農莊卻要有人打理的。
總管農莊的要有一個,得識字會寫,農莊的雜事總是也要記個賬的。
另外能幹活的得兩個,打理山頭啊,喂些雞鴨這些啊,還有那荷塘,她打算清了專門改成魚塘來喂魚,到時候供應魚其實也比那鬆山河裏打撈方便些的。
那有這三個人了,至少還得有個會做飯的廚娘吧?
宋秋心裏早有盤算,當下就將要求給曾牙婆說了。
曾牙婆跟她打了兩回交道了,也算是知道她想要什麽樣的人的,那必須要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啊。
好在她手裏的人,都沒有那偷奸耍滑拿不出手的。
很快,曾牙婆就挑了十幾個人帶進來,讓宋秋掌眼挑選。
宋秋看了一圈,最後挑出了四個人來。
其中一對中年夫婦,男人姓林,名德生,婦人娘家姓馬。
原先是自個做小本生意的,可突逢幼子染了急病,花用了全部積蓄,當了鋪子房子,跑遍了許多地方求醫,最後依舊沒有治好,就這麽沒了。
夫婦倆傷心過度,心灰意冷,就自賣自身給幼子操辦了後事。
做過生意的,林德生識字,也會寫,馬氏做飯也是沒問題的。
宋秋仔細觀察了兩人,又問了些話,最後定下了他們。
另外兩個,一個叫王貴莊,四十歲上下的年紀,一雙手滿是繭子,是做慣農活的,原也是個農戶,可惜家鄉遭了災,親人一個都不剩了,流離進荊州府,最後沒有辦法,才把自己賣了的。
剩下一個三十歲出頭,名叫田平,原是大戶人家的花匠,伺候些花花草草的,人老實,手也巧。
宋秋挑出這四個人來,看了又看,也是挺滿意的。
曾牙婆見她一下子又照顧她四個人的生意,算起來,可是在她這裏買了不少了,她相信,這可不是最後一次。
所以,樂得交好,四個能做事的大人,她也沒有收多的,隻收了二十兩銀子。
宋秋痛快給了銀子,帶著新添的四個人,讓杜傳福直奔牲口集市。
這牲口集市上回買騾車是周五斤帶著來的,不過來了一次嘛,她也算是熟了。
這回有杜傳福在一路,再加上那新買的王貴莊從前家裏養過騾子的,他懂相騾子,所以宋秋就不擔心了。
讓他們掌眼看,她隻管看好了給銀子就成。
王貴莊話不多,讓相騾子就相騾子,看得很認真,一進集市眼睛就放在了那幾處專賣騾子的。
宋秋本來想買輛馬車的,但一匹馬,最差的也要十幾兩銀子,再配上相配的車廂,那價錢可不小。
這牲口集市也沒幾匹好馬,上回來看,周五斤就給她說過了的。
要買馬,還是去縣城的好。
想想還是先添騾子,後頭再想馬車的事吧。
王貴莊看得很仔細,把幾個賣騾子的都看高了,最後才指著一頭騾子道:“姑娘,這頭騾子還不錯,很健壯,看牙口年紀正好,有耐力,用來拉車至少能用二十幾年呢!”買著不虧!
宋秋聽了,當即就跟那賣騾子的人問價。
賣家把自家的騾子吹噓了好一番,也不忘誇宋秋有眼光雲雲的,然後比了個數,道:“四兩銀子,不二價!”
宋秋一聽,上回她的小黑才三兩半銀子呢,這頭騾子,看著跟她的小黑差不多,要多半兩?穀
當下就搖頭,作勢往別的攤前去。
那賣家一看,忙喊道:“哎!小姑娘,咱們價錢好商量,別走啊!”
宋秋頓住腳,看他:“大叔說個誠心價吧,你誠心賣我也誠心買。”
賣家看她雖然是小姑娘,但後頭跟著五個大人呢,雖然大人都不說話,讓她個小姑娘來說。
想了想,做出一副虧本賣了的表情來,“罷了罷了,看在姑娘你真心買的份上,我就給你便宜點,三兩九錢好了!”
“三兩半!”宋秋道。
“三兩半?那我可虧大了啊!”賣家叫出來。
“三兩半我就買,多了我就看別家的,反正也不差你這頭。”宋秋道。
賣家咬咬牙,仿佛虧大發了一樣,“小姑娘可真是會講價啊!行吧,我也是急著賣完了回家去,要不然這個價可是買不到的。”
宋秋可不相信他虧本了,給了銀子,讓王貴莊將騾子牽上,出了集市,就在集市口,上回買板車的地方,買了個車篷。
板車的有了,這個騾子還是配個車篷,下雨天好使。
這車篷比不得車廂,但比板車又要貴些,花了一百個大錢。
這騾車上好,六個人分兩輛騾車坐了,宋秋又去買了些米麵糧油和布料棉花的,就吆喝著回家。
剛走到進鬆山村的小道,遇上張地瓜趕著騾車從村裏出來,騾車上還坐著張胡瓜。
“這不是地瓜叔嗎?你今兒又回村了?咦,還有胡瓜叔,你們這是上鎮上有事?”她先打招呼道。
張地瓜有些尷尬,沒想到走出村子就碰上了宋秋,當下打哈哈:“有點事要去鎮上辦呢。”
張胡瓜看著宋秋,下意識就有些心虛,怕宋秋會多想,忙道:“阿秋啊,我跟袁嬸告假了,今兒不上工,明兒再去。”
宋秋點點頭,笑道:“沒事沒事,胡瓜叔你有事就去辦吧。”
騾車錯開,張胡瓜還回頭望了望。
張地瓜笑著他,“這不告了假的嘛,咱就是去鎮上聽個說書而已,下晌我就租個車送你回來。”
張胡瓜抿著唇,沒說話。
騾車一路往鎮上去,到了鎮上,剛近午時,張地瓜一點沒耽擱,先帶著張胡瓜去了一家還算不錯的飯館子吃中飯,點了四菜一湯,還要了壺酒。
那可真是拿出了好哥哥的架勢正兒八經的體貼招待弟弟的。
張胡瓜也不跟他客氣,有肉就吃,有酒就喝,反正來都來了,別虧待自己。
吃過中飯,張地瓜又馬不停蹄的帶著張胡瓜去了說的那家茶樓,還特意要了樓上的雅間,點了茶點,聽樓下的說書。
張胡瓜許久沒來過了,聽蔣先生說的新故事,他從沒聽過的,一下子就聽得入了迷。
張地瓜也不出聲打擾,反倒是跟著一起聽得有滋有味得緊。
時候不早了,說書散了場。
張地瓜還有些意猶未盡的結了賬帶著張胡瓜出了茶樓,“四弟我說了吧,蔣先生這新故事還真是有趣,聽得叫人入迷,我還想聽明兒的後續呢。”
張胡瓜心裏也是癢癢的。
田地先不用管,農莊卻要有人打理的。
總管農莊的要有一個,得識字會寫,農莊的雜事總是也要記個賬的。
另外能幹活的得兩個,打理山頭啊,喂些雞鴨這些啊,還有那荷塘,她打算清了專門改成魚塘來喂魚,到時候供應魚其實也比那鬆山河裏打撈方便些的。
那有這三個人了,至少還得有個會做飯的廚娘吧?
宋秋心裏早有盤算,當下就將要求給曾牙婆說了。
曾牙婆跟她打了兩回交道了,也算是知道她想要什麽樣的人的,那必須要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啊。
好在她手裏的人,都沒有那偷奸耍滑拿不出手的。
很快,曾牙婆就挑了十幾個人帶進來,讓宋秋掌眼挑選。
宋秋看了一圈,最後挑出了四個人來。
其中一對中年夫婦,男人姓林,名德生,婦人娘家姓馬。
原先是自個做小本生意的,可突逢幼子染了急病,花用了全部積蓄,當了鋪子房子,跑遍了許多地方求醫,最後依舊沒有治好,就這麽沒了。
夫婦倆傷心過度,心灰意冷,就自賣自身給幼子操辦了後事。
做過生意的,林德生識字,也會寫,馬氏做飯也是沒問題的。
宋秋仔細觀察了兩人,又問了些話,最後定下了他們。
另外兩個,一個叫王貴莊,四十歲上下的年紀,一雙手滿是繭子,是做慣農活的,原也是個農戶,可惜家鄉遭了災,親人一個都不剩了,流離進荊州府,最後沒有辦法,才把自己賣了的。
剩下一個三十歲出頭,名叫田平,原是大戶人家的花匠,伺候些花花草草的,人老實,手也巧。
宋秋挑出這四個人來,看了又看,也是挺滿意的。
曾牙婆見她一下子又照顧她四個人的生意,算起來,可是在她這裏買了不少了,她相信,這可不是最後一次。
所以,樂得交好,四個能做事的大人,她也沒有收多的,隻收了二十兩銀子。
宋秋痛快給了銀子,帶著新添的四個人,讓杜傳福直奔牲口集市。
這牲口集市上回買騾車是周五斤帶著來的,不過來了一次嘛,她也算是熟了。
這回有杜傳福在一路,再加上那新買的王貴莊從前家裏養過騾子的,他懂相騾子,所以宋秋就不擔心了。
讓他們掌眼看,她隻管看好了給銀子就成。
王貴莊話不多,讓相騾子就相騾子,看得很認真,一進集市眼睛就放在了那幾處專賣騾子的。
宋秋本來想買輛馬車的,但一匹馬,最差的也要十幾兩銀子,再配上相配的車廂,那價錢可不小。
這牲口集市也沒幾匹好馬,上回來看,周五斤就給她說過了的。
要買馬,還是去縣城的好。
想想還是先添騾子,後頭再想馬車的事吧。
王貴莊看得很仔細,把幾個賣騾子的都看高了,最後才指著一頭騾子道:“姑娘,這頭騾子還不錯,很健壯,看牙口年紀正好,有耐力,用來拉車至少能用二十幾年呢!”買著不虧!
宋秋聽了,當即就跟那賣騾子的人問價。
賣家把自家的騾子吹噓了好一番,也不忘誇宋秋有眼光雲雲的,然後比了個數,道:“四兩銀子,不二價!”
宋秋一聽,上回她的小黑才三兩半銀子呢,這頭騾子,看著跟她的小黑差不多,要多半兩?穀
當下就搖頭,作勢往別的攤前去。
那賣家一看,忙喊道:“哎!小姑娘,咱們價錢好商量,別走啊!”
宋秋頓住腳,看他:“大叔說個誠心價吧,你誠心賣我也誠心買。”
賣家看她雖然是小姑娘,但後頭跟著五個大人呢,雖然大人都不說話,讓她個小姑娘來說。
想了想,做出一副虧本賣了的表情來,“罷了罷了,看在姑娘你真心買的份上,我就給你便宜點,三兩九錢好了!”
“三兩半!”宋秋道。
“三兩半?那我可虧大了啊!”賣家叫出來。
“三兩半我就買,多了我就看別家的,反正也不差你這頭。”宋秋道。
賣家咬咬牙,仿佛虧大發了一樣,“小姑娘可真是會講價啊!行吧,我也是急著賣完了回家去,要不然這個價可是買不到的。”
宋秋可不相信他虧本了,給了銀子,讓王貴莊將騾子牽上,出了集市,就在集市口,上回買板車的地方,買了個車篷。
板車的有了,這個騾子還是配個車篷,下雨天好使。
這車篷比不得車廂,但比板車又要貴些,花了一百個大錢。
這騾車上好,六個人分兩輛騾車坐了,宋秋又去買了些米麵糧油和布料棉花的,就吆喝著回家。
剛走到進鬆山村的小道,遇上張地瓜趕著騾車從村裏出來,騾車上還坐著張胡瓜。
“這不是地瓜叔嗎?你今兒又回村了?咦,還有胡瓜叔,你們這是上鎮上有事?”她先打招呼道。
張地瓜有些尷尬,沒想到走出村子就碰上了宋秋,當下打哈哈:“有點事要去鎮上辦呢。”
張胡瓜看著宋秋,下意識就有些心虛,怕宋秋會多想,忙道:“阿秋啊,我跟袁嬸告假了,今兒不上工,明兒再去。”
宋秋點點頭,笑道:“沒事沒事,胡瓜叔你有事就去辦吧。”
騾車錯開,張胡瓜還回頭望了望。
張地瓜笑著他,“這不告了假的嘛,咱就是去鎮上聽個說書而已,下晌我就租個車送你回來。”
張胡瓜抿著唇,沒說話。
騾車一路往鎮上去,到了鎮上,剛近午時,張地瓜一點沒耽擱,先帶著張胡瓜去了一家還算不錯的飯館子吃中飯,點了四菜一湯,還要了壺酒。
那可真是拿出了好哥哥的架勢正兒八經的體貼招待弟弟的。
張胡瓜也不跟他客氣,有肉就吃,有酒就喝,反正來都來了,別虧待自己。
吃過中飯,張地瓜又馬不停蹄的帶著張胡瓜去了說的那家茶樓,還特意要了樓上的雅間,點了茶點,聽樓下的說書。
張胡瓜許久沒來過了,聽蔣先生說的新故事,他從沒聽過的,一下子就聽得入了迷。
張地瓜也不出聲打擾,反倒是跟著一起聽得有滋有味得緊。
時候不早了,說書散了場。
張地瓜還有些意猶未盡的結了賬帶著張胡瓜出了茶樓,“四弟我說了吧,蔣先生這新故事還真是有趣,聽得叫人入迷,我還想聽明兒的後續呢。”
張胡瓜心裏也是癢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