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點點頭,拿了單獨的一份打開給侯三哥幾個親眼瞧了,一邊給他們說一下怎麽煮怎麽放調料的。


    侯三哥幾人親眼看著,見又是一大把粉條,又是三個小瓶子裝的調料,醋他們知道,這什麽紅油和醬料可是頭回見,聞著就香,難怪這酸辣粉這般好吃。


    想著二十二文,花著也不虧,就買一個別處都沒有呢!


    看過沒問題,侯三哥大手一揮,就喊結賬。


    飯錢是一百一十一文。


    這二十份酸辣粉套裝,二十二文一份,便是四百四十文。


    加在一起,就是五百五十一文。


    宋秋便笑道:“侯三哥一共給五百二十文就成,到時候這酸辣粉套裝在路上吃著好,還請侯三哥記得多替我宣傳宣傳。”


    宣傳宣傳是個啥意思,侯三哥也沒聽實在,但稍微一想也明白宋秋的意思,這就是要他幫忙傳出名聲去嘛!


    一下子少給三十文了呢,可以買好些饅頭了,他領這個情了!


    忙道:“好說好說,姑娘放心,咱們走南闖北的,隻要逮著機會擺閑,一定給姑娘你多宣揚宣揚你這鬆山客棧的名聲,和這酸辣粉套裝的好!”


    一行人結了賬,就扛著大包出了客棧,這侯三哥也是個有意思的,幹脆拿著三十文錢在茶棚買了三十個大饅頭,少的錢相當於還是消費在宋秋這裏了。


    宋秋聽說了,也是覺得這侯三哥有趣得緊。


    剩下五十份酸辣粉套裝都包出來了,宋秋便交代了陶正,明兒起就擺在客棧進門右手處的空位置,有人問了就賣。


    而茶棚那裏,有人對酸辣粉感興趣的,也可以主動提一提這酸辣粉套裝的事。


    到時候,能賣多少就賣著走,反正她也不急。


    不過不急歸不急,她叫杜傳福去取貨的時候也順帶又定了一批小瓷瓶的,粉條陸陸續續出來,有備無患嘛。


    趁著下午還有點時間,吃過飯,宋秋就打算把藕粉做出來。


    做藕粉說麻煩也麻煩,說簡單也簡單,就是費功夫。


    主要就是四個步驟,打漿,洗漿,漂漿,曬幹。


    王氏幾人都閑下來,聽她說要用蓮藕做什麽藕粉,也是好奇不已,齊齊守在一旁,等著宋秋發號施令,讓他們咋做。


    別說,跟著姑娘,可真學會了不少。


    啥雙皮奶啊,果醬啊,炒大料,熬高湯的,一雙手都數不過來了。


    宋秋先讓大家把蓮藕挑選一下,隻要粉藕,脆藕留一邊,隻有客棧炒著吃了,這個出不了啥粉。


    粉藕都挑出來,一一清洗幹淨,去除藕節,切成一片一片的薄片,然後用對窩搗爛。


    這大對窩,還是宋秋專門趕著騾車回村裏拉的。


    村裏有兩個公用的大對窩,每年冬打糍粑過大年,村裏要打糍粑的都聚在村長家去一起忙活的。


    她這對窩,就是上村長家拉的。


    用大對窩,搗爛的快,比用小對窩那麽一點點的省時些。


    搗爛一對窩的,就加清水,然後用小磨子碾成藕漿。


    王氏幾個三五兩天都磨豆子做豆花的,用小磨子也用得順手,聽宋秋大致一說,上手的也快,就嘩啦嘩啦的推起來了。


    等藕出了漿來,便將藕漿盛在布袋中,袋下放盆,用清水往袋子裏清洗,跟過番薯粉差不多,邊衝邊攪拌袋裏藕渣,直至過濾出來清水時就行了。


    接著又把清洗出的藕漿用水衝洗一天到兩天的,跟番薯澱粉漿一樣,需要一個沉澱的過程,每日記得都要攪拌一次。穀


    等到除掉浮在水麵上的細藕渣,並去除最底層的細沙,隨後把裏麵的粉漿放到另一個盆裏,用清水調稀再沉澱。


    這般不斷兩次,至藕粉呈乳白色就行了。


    最後就是將經過浸洗,沉澱後的藕粉用一清理布袋子盛好,再用繩吊起來,約大半天就可控幹,這個過程跟做湯圓麵一樣的。


    水份控幹後,將藕粉取下,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粉團,晾幹,隨後用刀將粉團切成片狀,再次晾幹即成藕粉。


    眼下隻能先做到洗漿這一步,剩下的宋秋都仔細交代了王氏,把這個事交給她來盯著。


    挑出來的粉藕估摸著有個兩百來斤的,藕粉出粉率不高,至多百分之十左右,宋秋想著這粉最後曬幹頂多也隻有二十來斤。


    二十來斤,倒也能做出好些東西來了,暫時先就這樣。


    反正莊子裏還有半個荷塘的蓮藕還等待開挖呢。


    到時候,接著再做就成。


    半下午的時間,光是弄藕漿這些就忙了個夠嗆,天見著就黑了,吃過晚飯,宋秋幾人回村去,洗洗也就睡了。


    這一天天的,感覺忙得不行,沾床就想睡得,也沒時間想別的事。


    ……


    第二日一早,宋秋帶著做好的果醬,以及天不亮到趙家那裏接出的一壇羊奶直奔鎮上去。


    鄒氏四人自那天被從牙行買下來就一直帶著鋪子裏,照宋秋說的,這兩天把鋪子裏裏外外的都打掃了個幹幹淨淨。


    宋秋不來,他們也沒出來到處走動。


    鋪子打掃得不能再幹淨了,都找不到事做了,這等著就有些心急。


    眼見著姑娘還不來,手裏頭沒有活計做著,隻覺得吃飯都不踏實似的。


    好不容易等到宋秋來了,幾人都是心下大喜,趕緊幫著杜傳福從騾車上搬壇子下來。


    鄒氏伺候過人的,眼色極好,忙麻溜的給宋秋端上一碗溫開水來。


    宋秋喝了水,歇了會兒氣,等東西都搬到庫房放著了,就讓杜傳福自個歇著去,帶著鄒氏幾個進了廚房。


    鎮上鋪子或人家,燒柴,一般每天都有專門的打柴人擔著柴走街串巷的叫賣的,那柴都是齊劃好的一捆一捆的,燒著方便得緊。


    聽著聲了,開了後門,喊人過來買上一捆兩捆的就夠做好幾頓飯的了。


    宋秋那天就交代了鄒氏幾個,做飯自己買柴的。


    所以眼下廚房裏有柴。


    見宋秋要教他們做點心了,招弟話不多,但勤快,趕緊搶著就生了火來。


    宋秋就看著鄒氏幾個道:“如意你識字,也會打算盤,鋪子開了,你就負責當掌櫃在外頭招待客人,廚房這塊,就交給楊嬸,所以這做點心的手藝,你得仔細學著,還有喜妹和招弟,你倆也看著,到時候你們三個,就負責每日的點心。”


    幾人聽著,紛紛點頭。


    楊氏雖然以前當過小管事,但她不識字,更不會打算盤,喜妹兒和招弟兩個就更別說了。


    所以三人對於一同來的鄒氏今後當掌櫃,一點意見都沒有。


    反倒是姑娘願意親手教他們做點心,這可是手藝,他們高興著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發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樹洞裏的秘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樹洞裏的秘密並收藏嬌娘發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