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氏笑著點頭,“是呢,說是做個啥蘿卜幹的,我也不懂,這五文錢一籮筐收,你家菜園子這蘿卜都拔出來,也能裝個兩三籮筐的,賣一兩斤肉錢,多好?”23sk.
“是這個理,阿秋就是出息,咱看著沒用的蘿卜,她就能做出好吃食來,我就瞧著看,這蘿卜幹是個啥樣式的。”老鄧氏道:“也不急,等都把蘿卜送來了我再拔,這麽近的,都拔出來做不過來也蔫了。”
老袁氏聽著誇自家孫女的,哪有不樂嗬的?
兩個老姐妹說著閑,你一句我一句的,倒也可趣。
“阿楊今年這是趕不回來過年了吧?”
“嗯,走的時候說了,過年回不來,看能不能在上元節趕回來呢。”
“今年算是你們頭一個自在團圓年,少了他一個也是可惜,不過也還好,冬瓜他們說是做到臘月十五就歸家來了吧?到時候把那邊收拾收拾,妥當起來,也算是起出了排頭。”
“是呢,臘月十五就回來了,趁著他回來的早,離過年還有一段,我想著到時候要借了你家的騾車往縣城裏去一趟的。”
“老姐姐這是想好了?”
老鄧氏神情淡淡,“想好了,早就想著呢,這樣也算是對自己,對大錘有個交代。”
老袁氏便點頭,也不多說,“行,到時候冬瓜回來了,隻管拿了騾車去使就是,冬瓜會趕馬車不?我聽阿秋說馬車坐著舒服些,也快些呢。”
“不拘那些,比走路好就成,說起來,我還沒去過縣城這麽遠的地兒呢。”老鄧氏說著有一絲向往,也有年紀大了跑這麽遠的路的一絲擔心。
老袁氏也沒有去過,但想著孫女說了,上元節要帶自己去看花燈的,這心裏就高興。
老鄧氏見著老袁氏那神情,心裏想著個事兒,猶豫了半會兒,還是沒有說出來。
弟妹答應過這事的,也滿意孫子的,是孫子這不出息的成天到處跑,沒有入進阿秋的眼啊。
想著阿秋這出息能幹的,多好的媳婦啊,老鄧氏也是有些愁。
唉,孫子不得勁啊,她望這孫媳婦茶得望到啥時候喲。
……
北邊的京畿,臘月初初來,就已經飛飛揚揚下了好幾場小雪的了。
今兒這場雪下得更大,不過半個上午,地麵上就鋪了厚厚一層。
宮門口有專門負責清掃積雪的宮人幾乎沒有停過,掃出一條路來,供車馬行進。
一輛帶血跡的馬車穿著雪花顛顛簸簸一路狂奔至宮門口,毫不意外,遭到了宮門護衛的阻攔,稍有不對,隨時有拔刀的趨勢。
趕車的車夫鬢發裹雪,風塵仆仆,臉上憔悴,但一雙眼睛卻依舊有神。
宮門護衛相攔,車夫從懷裏亮出一塊令牌來,旋即,那看清令牌的護衛登時退後兩步,揮手讓其他人趕緊讓開,大開宮門,讓馬車進去。
馬車進了宮門,便一路暢通無阻行過甬長的宮巷,直至穿過廣場,進入二道宮門,才又被攔下。
此番被攔,車夫不再出示令牌,而是籲住了馬,跳下馬車,回身掀起車簾子。
車廂裏頭便下來一個中年男人,身上衣裳雖看得出來細心整理過,但依舊隱有褶皺,下擺處還有暗紅的血跡,看得出來主人經曆過何種驚心動魄。
中年男人神色有些疲憊,但看著近前眼前的宮門,眼底燁燁生光,下了馬車,便徑直跨進了二道宮門,直奔當今皇上處理政事的勤德殿。
車夫則留在馬車邊等候。
這會兒,旁邊的宮門走出來一個藍袍青年,青年腰間掛著一方玉佩,瞧著就尊貴不凡,正好和中年男人擦肩而過。
一直候在外頭馬車邊的車夫加隨從見主子出來,趕緊迎了上去。
扒在馬車一角還沒從先才進去那中年男人的背影上回過神的李楊直到青年走到麵前才回過神來。
“世子……”
這青年正是李覓。
“看什麽呢?”
李楊自然不能說自己好奇那身上帶了血急步匆匆進去的中年男人是什麽人了。
隻撓了撓腦袋,不好意思笑道:“屬下這是頭回進宮,看著這麽高的宮牆,這麽漂亮的宮殿,一雙眼睛都看花了,倒是給世子丟臉了呢。”
李覓瞧他那樣,笑了笑,又回頭看了出來的方向一眼,“好奇剛才那人吧?瞧著是不是英姿勃發挺如鬆的?那乃是鎮守嶺南關的大將餘赤孺,隻聽命於聖上,無大事不會離開嶺南關半步的。”
大將餘赤孺?
李楊聽著這個名字,有些耳熱得緊,跟在世子身邊這麽久,他也算是知道了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的。
這個餘赤孺,他正好就剛聽說過不久。
此人今年剛過不惑,十六歲便從軍,帶著一支南府軍南征討伐惡匪,打得南邊三十六寨的土匪聞風喪膽,棄寨而逃,自此南邊再無土匪窩子。
建元二十五年,西戎進犯,十萬南府軍對戰二十萬西戎軍,也叫餘赤孺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後天下太平,南邊的昌樂國卻總是蠢蠢欲動,先帝不欲興戰,敵不動我不動,便派餘赤孺鎮守在南邊的要塞之地嶺南關,盯著南邊的動作。
一直到當今登基,餘赤孺也一直都在嶺南關,從未離開過半步。
此次年關,餘赤孺卻突然入了京,身上還有可疑的血跡,這就叫人不得不好奇了。
李楊聽著,心裏就更好奇了。
難道南邊有動作了?
昌樂國可不是小國,戰力跟他們大曆相差無幾的,若戰,百姓恐慌,天下必將大亂,這可不是百姓所望。
他們普通小老百姓的,可最怕的就是打仗了。
李楊想著遠在南邊的家人們,心裏就有些提起來。
他再往那宮門去看,已經看不到那道身影了。
天上的雪似乎也下得大了些,密密麻麻的,直往頭頂鋪天蓋地而來,遮住了人的視線。
“這也不是咱們該好奇的。”李覓笑了一聲,掀了衣袍跨上了馬車,鑽了進去。
李楊忙回神,利落跳上了車座,挨著車夫坐了。
馬車掉轉,晃晃悠悠的往外宮門去。
經過宮巷,迎麵有一行人正往這邊來。
那行人由一個青綠宮裝的宮女帶著幾個太監領著,統一穿著粉色的宮衣,都是二八年華,如花似玉,顏色多嬌,叫人看花了眼。
領頭宮女見馬車上掛著的佩飾,便頓住,避讓到了一旁,身後太監們自然也是規讓著這行女子避讓。
李楊不經意一瞥,正好和前排的一個小姑娘的視線對上。
馬車緩緩行過,那小姑娘還瞪大著眼,顯然沒有回過神。
小太監已經催促著一行人繼續前去,小姑娘不動,便被後頭的一個姑娘輕輕推了一把,她才回過神來,趕緊提步跟上。
馬車上,李楊扭回腦袋來,不禁挑了挑眉,他也是沒想到,張杏花居然能過了宮外的層層擇選,順利入了宮來。
“是這個理,阿秋就是出息,咱看著沒用的蘿卜,她就能做出好吃食來,我就瞧著看,這蘿卜幹是個啥樣式的。”老鄧氏道:“也不急,等都把蘿卜送來了我再拔,這麽近的,都拔出來做不過來也蔫了。”
老袁氏聽著誇自家孫女的,哪有不樂嗬的?
兩個老姐妹說著閑,你一句我一句的,倒也可趣。
“阿楊今年這是趕不回來過年了吧?”
“嗯,走的時候說了,過年回不來,看能不能在上元節趕回來呢。”
“今年算是你們頭一個自在團圓年,少了他一個也是可惜,不過也還好,冬瓜他們說是做到臘月十五就歸家來了吧?到時候把那邊收拾收拾,妥當起來,也算是起出了排頭。”
“是呢,臘月十五就回來了,趁著他回來的早,離過年還有一段,我想著到時候要借了你家的騾車往縣城裏去一趟的。”
“老姐姐這是想好了?”
老鄧氏神情淡淡,“想好了,早就想著呢,這樣也算是對自己,對大錘有個交代。”
老袁氏便點頭,也不多說,“行,到時候冬瓜回來了,隻管拿了騾車去使就是,冬瓜會趕馬車不?我聽阿秋說馬車坐著舒服些,也快些呢。”
“不拘那些,比走路好就成,說起來,我還沒去過縣城這麽遠的地兒呢。”老鄧氏說著有一絲向往,也有年紀大了跑這麽遠的路的一絲擔心。
老袁氏也沒有去過,但想著孫女說了,上元節要帶自己去看花燈的,這心裏就高興。
老鄧氏見著老袁氏那神情,心裏想著個事兒,猶豫了半會兒,還是沒有說出來。
弟妹答應過這事的,也滿意孫子的,是孫子這不出息的成天到處跑,沒有入進阿秋的眼啊。
想著阿秋這出息能幹的,多好的媳婦啊,老鄧氏也是有些愁。
唉,孫子不得勁啊,她望這孫媳婦茶得望到啥時候喲。
……
北邊的京畿,臘月初初來,就已經飛飛揚揚下了好幾場小雪的了。
今兒這場雪下得更大,不過半個上午,地麵上就鋪了厚厚一層。
宮門口有專門負責清掃積雪的宮人幾乎沒有停過,掃出一條路來,供車馬行進。
一輛帶血跡的馬車穿著雪花顛顛簸簸一路狂奔至宮門口,毫不意外,遭到了宮門護衛的阻攔,稍有不對,隨時有拔刀的趨勢。
趕車的車夫鬢發裹雪,風塵仆仆,臉上憔悴,但一雙眼睛卻依舊有神。
宮門護衛相攔,車夫從懷裏亮出一塊令牌來,旋即,那看清令牌的護衛登時退後兩步,揮手讓其他人趕緊讓開,大開宮門,讓馬車進去。
馬車進了宮門,便一路暢通無阻行過甬長的宮巷,直至穿過廣場,進入二道宮門,才又被攔下。
此番被攔,車夫不再出示令牌,而是籲住了馬,跳下馬車,回身掀起車簾子。
車廂裏頭便下來一個中年男人,身上衣裳雖看得出來細心整理過,但依舊隱有褶皺,下擺處還有暗紅的血跡,看得出來主人經曆過何種驚心動魄。
中年男人神色有些疲憊,但看著近前眼前的宮門,眼底燁燁生光,下了馬車,便徑直跨進了二道宮門,直奔當今皇上處理政事的勤德殿。
車夫則留在馬車邊等候。
這會兒,旁邊的宮門走出來一個藍袍青年,青年腰間掛著一方玉佩,瞧著就尊貴不凡,正好和中年男人擦肩而過。
一直候在外頭馬車邊的車夫加隨從見主子出來,趕緊迎了上去。
扒在馬車一角還沒從先才進去那中年男人的背影上回過神的李楊直到青年走到麵前才回過神來。
“世子……”
這青年正是李覓。
“看什麽呢?”
李楊自然不能說自己好奇那身上帶了血急步匆匆進去的中年男人是什麽人了。
隻撓了撓腦袋,不好意思笑道:“屬下這是頭回進宮,看著這麽高的宮牆,這麽漂亮的宮殿,一雙眼睛都看花了,倒是給世子丟臉了呢。”
李覓瞧他那樣,笑了笑,又回頭看了出來的方向一眼,“好奇剛才那人吧?瞧著是不是英姿勃發挺如鬆的?那乃是鎮守嶺南關的大將餘赤孺,隻聽命於聖上,無大事不會離開嶺南關半步的。”
大將餘赤孺?
李楊聽著這個名字,有些耳熱得緊,跟在世子身邊這麽久,他也算是知道了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的。
這個餘赤孺,他正好就剛聽說過不久。
此人今年剛過不惑,十六歲便從軍,帶著一支南府軍南征討伐惡匪,打得南邊三十六寨的土匪聞風喪膽,棄寨而逃,自此南邊再無土匪窩子。
建元二十五年,西戎進犯,十萬南府軍對戰二十萬西戎軍,也叫餘赤孺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後天下太平,南邊的昌樂國卻總是蠢蠢欲動,先帝不欲興戰,敵不動我不動,便派餘赤孺鎮守在南邊的要塞之地嶺南關,盯著南邊的動作。
一直到當今登基,餘赤孺也一直都在嶺南關,從未離開過半步。
此次年關,餘赤孺卻突然入了京,身上還有可疑的血跡,這就叫人不得不好奇了。
李楊聽著,心裏就更好奇了。
難道南邊有動作了?
昌樂國可不是小國,戰力跟他們大曆相差無幾的,若戰,百姓恐慌,天下必將大亂,這可不是百姓所望。
他們普通小老百姓的,可最怕的就是打仗了。
李楊想著遠在南邊的家人們,心裏就有些提起來。
他再往那宮門去看,已經看不到那道身影了。
天上的雪似乎也下得大了些,密密麻麻的,直往頭頂鋪天蓋地而來,遮住了人的視線。
“這也不是咱們該好奇的。”李覓笑了一聲,掀了衣袍跨上了馬車,鑽了進去。
李楊忙回神,利落跳上了車座,挨著車夫坐了。
馬車掉轉,晃晃悠悠的往外宮門去。
經過宮巷,迎麵有一行人正往這邊來。
那行人由一個青綠宮裝的宮女帶著幾個太監領著,統一穿著粉色的宮衣,都是二八年華,如花似玉,顏色多嬌,叫人看花了眼。
領頭宮女見馬車上掛著的佩飾,便頓住,避讓到了一旁,身後太監們自然也是規讓著這行女子避讓。
李楊不經意一瞥,正好和前排的一個小姑娘的視線對上。
馬車緩緩行過,那小姑娘還瞪大著眼,顯然沒有回過神。
小太監已經催促著一行人繼續前去,小姑娘不動,便被後頭的一個姑娘輕輕推了一把,她才回過神來,趕緊提步跟上。
馬車上,李楊扭回腦袋來,不禁挑了挑眉,他也是沒想到,張杏花居然能過了宮外的層層擇選,順利入了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