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上元節才知道呢!”
李楊可不知道在乎的人暗戳戳的都覺得他糙了不少呢,他自我感覺還挺好的。
這一路跟著世子出去,他不但馬術更精湛了,還跟著萬山學了好幾招,雖沒得內力傍身,但憑著那幾把子好力氣,配著這幾招好招,對付一般般功夫的人可不在話下的。
世子對身邊人素來大方,嗯,他又攢了不少銀錢了。
他還長高了,比世子都高了。
雖然世子穿的綾羅綢緞,一看就不凡,而他隻得一身細棉,還是隨從。
但那天路過錦山鎮住宿客棧,掌櫃的女兒卻紅著臉給他塞荷包呢。
這說明他就算不是世子那般氣宇軒昂,至少也是相貌堂堂嘛!
平常對著水麵他可是沒少照自己的臉的,他可不吹牛。
當然,當時他是沒有接這個荷包的。
他心裏隻有一個人,可不會在外頭看別的小姑娘的,更別提接別的小姑娘給的東西了。
這般在想著,他的目光就忍不住往宋秋身上落。
老鄧氏和老袁氏看得分明,互相望望,都沒有說什麽。
但陳氏看著,心裏卻不由有些恨鐵不成鋼。
這小子,白四處跑這麽些年了。
喜歡個姑娘都不敢說,她還等著喝兒媳婦茶呢。
正想說點什麽,推這小子一把的,剛張嘴,婆婆卻吩咐她快去做飯,天不早了,便隻得咽了回去,起身往灶屋去了。
李楊難得回來一趟,這頓晚飯,李家宋家兩家人聚在一起吃,把苗氏娘三個也給喊來了,大家熱熱鬧鬧的,算是聚著提前過了上元節。
等正兒八經的上元節這天,宋秋說好了去不了縣城也要到鎮上去看花燈的,是以早起吃了早飯就要往鎮上去。
李家也要去,便都一起了。
宋家一輛騾車一輛馬車都趕上,倒也坐著不擠。
等到了鎮上,宋秋直接往蕭山巷去。
她當初在鎮上共買了三處宅子,雲山巷和麗山巷如買時打算的那般,陸續都租賃出去了。
這蕭山巷桂花胡同的二進宅子,她一開始就打算留著自個住的。
後來便叫鄒氏他們得空了來布置過,被褥這些一應俱全,隻管入住就成,平日得空,鄒氏幾個不拘誰,都會過來打掃的。
可巧,李楊在鎮上買的宅子也正好在這桂花胡同,一頭一尾,離得也不遠。
大家各自去安置了,約好下晌一起找地方吃飯,然後去看花燈。
嶺南關戰事還膠著著,於是大家看罷了都覺得一時半會兒也打不到這裏來,或者也是對大將軍餘赤孺有信心,是以,這鎮上如今又熱鬧起來。
再加上今兒個是上元節,人來人往的,大家都帶著笑臉,不提戰事,倒也熱鬧非凡。
燈會也一如既往的在準備著,不比往年冷清。
這是宋秋他們頭一回來鎮上過上元節看燈會,大家都不熟,倒是打小就在鎮上的李楊熟門熟路,大家便都由得他安排了。
申時許,李楊先帶著眾人往景陽坊內的一家酒樓吃飯。
這酒樓比不得京味齋,但今兒京味齋都客滿了,這家酒樓菜色也還好,便就在這兒了。
等菜上來的功夫,李楊同眾人道:“鎮上的燈會一直以來就聚在景陽坊和長興坊這兩坊的,中央交匯那十字大街,便是最熱鬧的。”
“我已經在那邊上的一家茶樓訂了一間包廂,待會兒吃好飯咱們就過去,奶和袁奶奶到時候就在那樓上看花燈,看得明明白白的,也不用下來擁擠。”
這晚上人多,擠來擠去的,不經擠的還怕出事呢。
老袁氏兩個聽著,就誇他想得周到。
老鄧氏扭頭就叮囑苗氏,“待會兒你去看熱鬧就是,棗花和石蛋兒兩個就跟我們在茶樓裏看就行。”
這人多,最是怕拍花子的,往年他們雖沒來看過燈會,但也聽別人說過的,每年燈會,都有不少人家的娃子被拍走了的。
棗花和石蛋兒年紀小,人多了可看不牢。
苗氏自然應下。
但張棗花聽著自己不能下去逛,隻能在樓上待著看,就有些遺憾。
頭一回來看花燈呢,卻隻能遠遠的看,多沒有意思啊。
不過好歹能來鎮上呢,她還是挺滿足的,便沒有抗議什麽。
等她再大點,像阿秋姐姐和梨花姐這麽大了,奶就不會拘著她了。
不能自己下去了,棗花也不忘拉著宋秋和梨花三個嘀咕,“聽說那燈會上猜謎猜中了就能得那花燈呢,待會兒我不能去,阿秋姐姐你們可記得幫我猜一盞花燈回來啊,我不貪心,就一盞,要兔子的!”天籟小說網
梨花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這還不貪心啊?你太瞧得起我們了,你看我們哪個像是會猜謎的樣兒?要是慧兒來還差不多,她跟她哥哥讀書的,一定會猜。”
棗花一聽,不好意思的笑笑,就道:“我昨兒聽慧兒姐姐說了,村長爺爺他們今兒也要來看燈會的,你們待會兒要是碰上了,就叫唐文哥幫忙猜猜唄”。
宋秋沒有說自己猜燈謎還行,難的不行,總有一兩個簡單的吧,隻想著這丫頭想去逛去不成,就盼一盞燈而已,便點頭應道:“行,待會兒一定幫你帶一盞花燈回來。”
張棗花就高興的拍了手,“還是阿秋姐姐好!”
梨花故意道:“哼,阿秋好,我不好咯?”
棗花忙又順她的毛,兩邊討好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等吃了飯,大家就往那茶樓去。
李楊訂的包廂在二樓,正對著這邊街上,不是最中的位置,但看兩頭的燈會盡夠了。
一行人在包廂裏喝著茶說說話。
很快,天慢慢就暗下來了。
梨花和阿靈坐不住,趕緊吆喝著就要下樓去逛燈會去了。
李冬瓜知道娃子們愛熱鬧,又難得來這回,跟他們這些長輩一起難免耍不開,便也知趣,叫李楊好好護著他們去就是。
等幾個娃子都下去了,又坐了坐,李冬瓜和陳氏還有苗氏才起身往下頭去。
老袁氏和老鄧氏兩個,就留在包廂裏看花燈,順便看著棗花和石蛋兒兩個小的。
窗戶開著,下頭的街道一覽無餘。
天還沒盡黑,便看得到那一條街的花燈掛著,花樣百出,一盞盞都亮著,跟漫天星子似的。
街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真叫一個熱鬧。
張棗花趴在窗口,旁邊是沒那麽高鬧著要老鄧氏抱起來看的石蛋兒。
兩人往下頭看著,眼神好,先就看到了剛剛下去往人群裏湧去的宋秋等人,激動得直喊。
宋秋幾個聽著聲,抬頭往上望到,揮了揮手,便又順著人群往前頭去,一邊欣賞街邊的花燈。
李楊可不知道在乎的人暗戳戳的都覺得他糙了不少呢,他自我感覺還挺好的。
這一路跟著世子出去,他不但馬術更精湛了,還跟著萬山學了好幾招,雖沒得內力傍身,但憑著那幾把子好力氣,配著這幾招好招,對付一般般功夫的人可不在話下的。
世子對身邊人素來大方,嗯,他又攢了不少銀錢了。
他還長高了,比世子都高了。
雖然世子穿的綾羅綢緞,一看就不凡,而他隻得一身細棉,還是隨從。
但那天路過錦山鎮住宿客棧,掌櫃的女兒卻紅著臉給他塞荷包呢。
這說明他就算不是世子那般氣宇軒昂,至少也是相貌堂堂嘛!
平常對著水麵他可是沒少照自己的臉的,他可不吹牛。
當然,當時他是沒有接這個荷包的。
他心裏隻有一個人,可不會在外頭看別的小姑娘的,更別提接別的小姑娘給的東西了。
這般在想著,他的目光就忍不住往宋秋身上落。
老鄧氏和老袁氏看得分明,互相望望,都沒有說什麽。
但陳氏看著,心裏卻不由有些恨鐵不成鋼。
這小子,白四處跑這麽些年了。
喜歡個姑娘都不敢說,她還等著喝兒媳婦茶呢。
正想說點什麽,推這小子一把的,剛張嘴,婆婆卻吩咐她快去做飯,天不早了,便隻得咽了回去,起身往灶屋去了。
李楊難得回來一趟,這頓晚飯,李家宋家兩家人聚在一起吃,把苗氏娘三個也給喊來了,大家熱熱鬧鬧的,算是聚著提前過了上元節。
等正兒八經的上元節這天,宋秋說好了去不了縣城也要到鎮上去看花燈的,是以早起吃了早飯就要往鎮上去。
李家也要去,便都一起了。
宋家一輛騾車一輛馬車都趕上,倒也坐著不擠。
等到了鎮上,宋秋直接往蕭山巷去。
她當初在鎮上共買了三處宅子,雲山巷和麗山巷如買時打算的那般,陸續都租賃出去了。
這蕭山巷桂花胡同的二進宅子,她一開始就打算留著自個住的。
後來便叫鄒氏他們得空了來布置過,被褥這些一應俱全,隻管入住就成,平日得空,鄒氏幾個不拘誰,都會過來打掃的。
可巧,李楊在鎮上買的宅子也正好在這桂花胡同,一頭一尾,離得也不遠。
大家各自去安置了,約好下晌一起找地方吃飯,然後去看花燈。
嶺南關戰事還膠著著,於是大家看罷了都覺得一時半會兒也打不到這裏來,或者也是對大將軍餘赤孺有信心,是以,這鎮上如今又熱鬧起來。
再加上今兒個是上元節,人來人往的,大家都帶著笑臉,不提戰事,倒也熱鬧非凡。
燈會也一如既往的在準備著,不比往年冷清。
這是宋秋他們頭一回來鎮上過上元節看燈會,大家都不熟,倒是打小就在鎮上的李楊熟門熟路,大家便都由得他安排了。
申時許,李楊先帶著眾人往景陽坊內的一家酒樓吃飯。
這酒樓比不得京味齋,但今兒京味齋都客滿了,這家酒樓菜色也還好,便就在這兒了。
等菜上來的功夫,李楊同眾人道:“鎮上的燈會一直以來就聚在景陽坊和長興坊這兩坊的,中央交匯那十字大街,便是最熱鬧的。”
“我已經在那邊上的一家茶樓訂了一間包廂,待會兒吃好飯咱們就過去,奶和袁奶奶到時候就在那樓上看花燈,看得明明白白的,也不用下來擁擠。”
這晚上人多,擠來擠去的,不經擠的還怕出事呢。
老袁氏兩個聽著,就誇他想得周到。
老鄧氏扭頭就叮囑苗氏,“待會兒你去看熱鬧就是,棗花和石蛋兒兩個就跟我們在茶樓裏看就行。”
這人多,最是怕拍花子的,往年他們雖沒來看過燈會,但也聽別人說過的,每年燈會,都有不少人家的娃子被拍走了的。
棗花和石蛋兒年紀小,人多了可看不牢。
苗氏自然應下。
但張棗花聽著自己不能下去逛,隻能在樓上待著看,就有些遺憾。
頭一回來看花燈呢,卻隻能遠遠的看,多沒有意思啊。
不過好歹能來鎮上呢,她還是挺滿足的,便沒有抗議什麽。
等她再大點,像阿秋姐姐和梨花姐這麽大了,奶就不會拘著她了。
不能自己下去了,棗花也不忘拉著宋秋和梨花三個嘀咕,“聽說那燈會上猜謎猜中了就能得那花燈呢,待會兒我不能去,阿秋姐姐你們可記得幫我猜一盞花燈回來啊,我不貪心,就一盞,要兔子的!”天籟小說網
梨花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這還不貪心啊?你太瞧得起我們了,你看我們哪個像是會猜謎的樣兒?要是慧兒來還差不多,她跟她哥哥讀書的,一定會猜。”
棗花一聽,不好意思的笑笑,就道:“我昨兒聽慧兒姐姐說了,村長爺爺他們今兒也要來看燈會的,你們待會兒要是碰上了,就叫唐文哥幫忙猜猜唄”。
宋秋沒有說自己猜燈謎還行,難的不行,總有一兩個簡單的吧,隻想著這丫頭想去逛去不成,就盼一盞燈而已,便點頭應道:“行,待會兒一定幫你帶一盞花燈回來。”
張棗花就高興的拍了手,“還是阿秋姐姐好!”
梨花故意道:“哼,阿秋好,我不好咯?”
棗花忙又順她的毛,兩邊討好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等吃了飯,大家就往那茶樓去。
李楊訂的包廂在二樓,正對著這邊街上,不是最中的位置,但看兩頭的燈會盡夠了。
一行人在包廂裏喝著茶說說話。
很快,天慢慢就暗下來了。
梨花和阿靈坐不住,趕緊吆喝著就要下樓去逛燈會去了。
李冬瓜知道娃子們愛熱鬧,又難得來這回,跟他們這些長輩一起難免耍不開,便也知趣,叫李楊好好護著他們去就是。
等幾個娃子都下去了,又坐了坐,李冬瓜和陳氏還有苗氏才起身往下頭去。
老袁氏和老鄧氏兩個,就留在包廂裏看花燈,順便看著棗花和石蛋兒兩個小的。
窗戶開著,下頭的街道一覽無餘。
天還沒盡黑,便看得到那一條街的花燈掛著,花樣百出,一盞盞都亮著,跟漫天星子似的。
街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真叫一個熱鬧。
張棗花趴在窗口,旁邊是沒那麽高鬧著要老鄧氏抱起來看的石蛋兒。
兩人往下頭看著,眼神好,先就看到了剛剛下去往人群裏湧去的宋秋等人,激動得直喊。
宋秋幾個聽著聲,抬頭往上望到,揮了揮手,便又順著人群往前頭去,一邊欣賞街邊的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