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五爺在鎮上的宅子,書房密室裏,除了李覓,萬達,李楊以及李覓的兩個心腹幕僚之外,剛剛從隴州趕回來的洪五爺和清平也在。


    麵前的桌子上,一排擺著五隻銅鳥,四隻是李楊剛剛取回來的,另一隻則是之前就到手的。


    五隻銅鳥,五個顏色,分別是五處不同位置藏著的寶藏的鑰匙。


    李覓手拿著羊皮卷寶藏圖仔細看過了,對應了每個藏寶位置和相應的銅鳥,最後道:“這每處都不在一個地方,咱們就分頭行事!”


    “除了隴州這處外,先把其他四處的取出來再說,以防萬一,我坐鎮東陵縣,指揮萬達去取荊州府這處。


    剩下的三處,諸位聽令!李楊和清平去固州府,五爺去靈州府,周先生和秦先生二位去鄞州府,各帶一隊人手,取出寶藏立刻運回,不得多耽擱!”


    李覓話落,眾人齊齊拱手,“是!請世子放心!”


    隴州已經被厚王占據,洪五爺此次都是偷偷潛入的,那處的寶藏隻能等過後再說了。


    好在安國舅的寶藏數量實在宏觀,隻其餘四處就堪比幾個國庫了,招兵買馬,籌集糧草足夠。


    ……


    正月十七,嶺南關失守,大將餘赤孺戰死,餘家殘軍退守丘陵縣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的從丘陵縣那邊飛過來,一路不停,所到之地,人人自危。


    年前還在抱著僥幸有餘赤孺將軍鎮守嶺南關,昌樂大軍一定打不過來的百姓這會兒坐不住了,紛紛收拾家私,拖家帶口的離開家門,急急往北上逃。


    不過兩天,東陵縣的人就走了不少。


    而丘陵縣往下幾個縣城也有人紛紛北上來,官道上,絡繹不絕的都是車隊行人。


    這個熱鬧勁,開在官道邊的客棧茶棚生意應該很好才對。


    但大家都急著趕路,生怕荊州府也接著失守,到時候逃也逃不出去,哪裏有心情停下來半分?


    不出荊州府境內,沒人有閑心停下來。23sk.


    自消息傳遍了,宋秋就囑咐了杜傳福幾個,先不忙每天都置辦太多食材了,接下來的生意不會好,食材多了不經放都會浪費掉的。


    所以連著幾天都沒什麽生意,至少也沒虧損食材。


    離鬆山村近的周圍幾個村子也是人心惶惶,幾個村的都聚了村人在一起商量著要不要舉村也往北逃。


    鬆山村眾人也都聚在村長家院子裏,院裏站不下的站外頭或隔壁院子。


    老人小孩的,全村人都聚齊了,七嘴八舌,也在商量這事呢!


    “村長!嶺南關都失守了,荊州府不一定撐得住啊!咱們要不要逃?”


    “瞧外邊官道上這兩天多少人往北邊去的,要是不逃,從丘陵縣打過來可要不了十天呢!”


    “咱們祖上從前都是一起從南邊逃過來的,此番再遇戰亂,咱們村可也一定要一起走,好有個照應啊!”


    “是啊是啊!村長,咱們要不要逃?你給句話,咱們這就回去收拾東西去!”


    “說真的,我一點也都不想離開村裏,咱們在北邊又沒有親戚投奔,這真走了,離出去就是流民呐!”


    “那也沒辦法啊!不走,昌樂大軍真打過來呢那就是一死!別指望昌樂大軍對善待我們大曆百姓的!沒聽人說嘛!他們能攻破嶺南關,那就是拿咱們大曆百姓來當肉盾呢!害的咱們的投石機弓箭什麽的都不敢用,要不然,那城牆哪那麽容易就叫他們爬上去了?”


    “行了行了,咱們聽村長的,村長咋說我們就咋辦就是!”


    眾人齊刷刷看著村長,等著他發話。


    村長早就跟唐老爺子談過了的,等大家七嘴八舌說得差不多都看向他了,便抬抬手,示意大家安靜。


    而後沉聲道:“咱們鬆山村自五十年前就是從南邊舉家逃過來的,一路上死了多少親人才到了這裏?大家在鬆山村都住了這麽多年了,這裏就是咱們的家,真要又背井離鄉,我也是有些躊躇啊!”


    “這一旦逃出去就是流民,流民能有個啥好的?咱們拖家帶口,往外逃實在是難啊!”


    “我想著不到萬不得已,咱們還是再等等吧!到時候一旦丘陵縣失守,咱們再做打算吧!”


    唐老爺子不打算離開,因為他交出了銅鳥,他相信常山王父子。


    若是連他們也阻擋不了昌樂大軍,那他們即便是逃出去了,又能逃到哪裏?


    當然,這話就不用跟村人們說了。


    所以才有了村長這樣的話。


    眾人一聽了,也覺得有理,雖然有擔心晚了就跑不掉的,但到底沒人多說一句,


    鬆山村統共就這麽些人,祖上都是一起從南邊逃過來的,每家的老人還在的時候,都叮囑過後人的,一定要聽村長的話,和村裏各家團團姐姐有商有量,不要鬧矛盾啊之類的話。


    不管是唐老爺子還是村長,都是一心為村裏,沒少給各家幫助的,大家在村長的統領下,團結和睦慣了,心思也都簡單,左右就是村長怎麽說就怎麽做就是。


    村長說再看看,別急著逃,他們就聽,各自回家,先安下心,看看情況再說。


    正月二十,常山王率十萬常勝軍趕赴丘陵縣,趕到的當天,就與恰好揮軍北上的昌樂大軍在丘陵縣外長風坡交上了手。


    正月二十一,常勝軍在常山王運籌帷幄的指揮中以少勝多,昌樂大軍敗,退後二十裏安營紮寨。


    消息傳過來,荊州府百姓仿佛又看到了希望,有走出了家門又紛紛往回走的。


    畢竟,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想背井離鄉。


    有錢人還好說,普通老百姓,走出去就是流民,流離失所,難以過活的。


    鬆山村的人聽到消息,也是鬆了一口氣。


    當時他們沒立馬就逃,現在嘛,就更不想逃了,都默默期望常山王大發神威,一定要像當年打敗倭匪那般打退昌樂大軍才好。


    鬆山村的人可沒少聽張老豆吹噓當年打倭匪的事,也更知道打敗倭匪的常山王有多神氣能耐的,因此,對常山王的信心比旁人可多了不少。


    知道常山王如今就坐鎮丘陵縣,那是真的鬆了一口氣放下了心的。


    這兩天早就曬得很幹的菜塊子淘洗出來已經晾曬幹了擱著呢,暫時鬆了一口氣的當下,宋秋打算趕緊把鹽菜做出來。


    苗氏滿菊這幾個跟她照做了的都跑來看她接著怎麽弄的。


    大家圍在宋家院子裏,暫時拋下了對打仗的憂心,好奇的看宋秋到底咋做鹽菜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發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樹洞裏的秘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樹洞裏的秘密並收藏嬌娘發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