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劃出來的一畝地兩天就把地基整的差不多了,這邊小院就得拆了。
頭前收得兒菜都切出來曬上了,早的幹了都揉了鹽按進壇子裏裝好了,還有的正曬著,就搬到隔壁張家院子裏接著曬。
還有一應家什趁著一早上都清空,搬在了張胡瓜家裏空著的屋子裏放著。
苗氏還想叫他們都搬進去暫住的,但宋秋拒絕了,她打算帶著她奶去莊子上住。
莊子買到手這麽久了,她奶去看過一回,還沒住過呢。
她也沒有住過,正好趁著這次去住一住。
說幹就幹,於是乎當天下午就拉著簡單的行李坐著馬車往黃家村去了。
莊子的管事林德生知道主家要來住,那可是高興萬分,頭一天下午就帶著人將莊子上上下下都給打掃了一遍。
二進正院更是連桌子家具都擦得蹭亮蹭亮的。
宋秋看得很是滿意,不吝嗇的表揚了一番。
當下讓馬氏幫著將行李布置進去。
老袁氏就住了正房一間,左右兩個廂房帶耳室的,宋秋和阿靈一人一個。
這廂終是分開住了,一起睡了那麽些日子,阿靈苦巴巴一張小臉,還真有些舍不得,就香打個商量,還是睡一起唄。
宋秋見狀,趕緊說要帶著她奶去視察視察莊子開溜了。
開玩笑,以前那是就兩間屋沒得辦法,隻能睡一起,其實她還是更喜歡一個人睡,有隱私些啊。
等新宅子起好了,她也是一定要一個人住的。
阿靈這丫頭,老大不小了,還這麽黏人呢。
如今的莊子比去年剛買下,那可是大有變化。
王貴莊和田平這兩個不得閑的,從進了莊子,那是每天都在按著宋秋的要求再努力建設著。
那左右兩邊用荊棘做的把兩個小山頭都囊括在了裏頭的圍欄,加固了不少,便是來幾頭野豬,都很難撞破的。
對著小院兒的大荷塘,僻成了兩個,一個還做荷塘,裏頭的蓮藕都挖空了,還不到種蓮藕的季節,眼下正空。
另一個做了魚塘,去年就放了不少魚苗進去,站在塘邊,便能看到水裏不少魚兒遊來遊去的。
再往前的竹林,外頭那麽寬的一片,現如今都喂了雞和鴨,還有十幾隻羊。
雞在竹林裏頭玩耍,自由捉蟲。
至於鴨,田平二人在連著坡地那下頭的一片,弄出了一片窪地,那裏就是鴨子們的天堂,撒丫子玩水滾泥都行。
而坡地上頭到竹林之間這片,青草油油,足夠十幾隻羊們徜徉了。
還有荷塘對岸那一片,建了八間豬圈,剛買回來的小豬仔們在裏頭吭哧吭哧的叫。
豬圈旁邊那一片,都開成了菜園子,拾掇得一點雜草都沒有,去年種得蘿卜白菜兒菜這些都收了,今年的菜已經點上了兩壟長豆,再接著還有許多菜都能陸陸續續種下。
什麽胡瓜啊,絲瓜啊,辣椒啊,冬瓜啊,南瓜啊,茄子啊,刀豆啊,等等等等。
宋秋仿佛都能看見等各種菜都種下,先後成熟,這一片藤蔓青青,充滿綠意盎然的樣子。
那真是好一片田園風光啊。
山頭上有清風拂下來,一陣兒一陣兒,將這底下的各種本來不好聞的味道都給隨時吹散。
正在開放的櫻桃花梨花杏花桃花李花順著風飄下來,聞在鼻息裏的都是香味呢。
宋秋挽著老袁氏這處看看那處看看,逛了一大圈,然後問道:“怎麽樣?奶,我這莊子還不錯吧!”
老袁氏看著這雞啊鴨啊豬啊羊啊,還有那麽大的菜地,這真是過日子的好地處,笑不攏嘴道:“這地方好!又寬敞,弄得我都想一直住在這裏了。”
宋秋正想說想住就住唄,反正是咱家的,想咋住咋住。
老袁氏已經又道:“但我在咱們村裏住慣了的,幾十年啊,還是想繼續住下去的。”
宋秋便道:“咱們建那房子也寬敞!我留了很大的院子,開這麽一塊大菜地完全沒問題!到時候再種些果樹,圈些雞鴨豬羊喂著,一樣好!”
雖說她建的是大宅子,養雞喂豬的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吧,但鄉下地方,喂雞喂豬不也正常?
隻要她奶喜歡,想咋就咋!
老袁氏聽著,不由道:“不知咱那房子多久能建好?我昨兒做夢還夢見你爺了,你爺誇你出息,說等新房子建好了,一定第一個告訴他呢!”
“一個來月吧!到時候規整妥當,把家具擺設都置放好,咱熱熱鬧鬧辦個暖房酒,叫我爺和我爹他們也看個熱鬧!”
“好!說起來咱家也好久沒有辦過酒了呢!”
……
吃過中飯,老袁氏去歇午覺去了。
宋秋隻要早起醒了就沒有再睡午覺的習慣,也不太睡得著,便去前麵看大家做粉條。
粉條每天都在做,後頭晾粉條的角院裏就沒斷過。
曬成形的粉條除了拉走的就都存放在正廳左右的兩間小室裏。
林德生管著鑰匙,那裏頭存了不少粉條的。
大家都幹了幾個月了,做粉條的手勢熟練得很,就是後來的張胡瓜和苗香,幹得都是有條不紊的。
特別是苗香,她雖然年紀小,卻也知道,宋秋花了十五兩銀子救了她,她可不能不懂感恩,得好好給宋秋幹活才是。
再加上前不久她爹她奶先後死了,宋秋還專門問過她,送她回去到爹奶的墳前燒了紙磕了頭,全了生養她一場的情分,
她現在沒有親人了,對她來說,宋秋就是她的親人
她也害怕幹活不好被趕走,來這個莊子雖然才幾個月,但她喜歡這裏,並不想離開。
所以她更覺得要好好幹活了。
因為年紀小,力氣有限,她就幫著燒火。
這看著是個簡單活,但鍋裏常要過著粉的,火大火小可馬虎不得,那是坐在灶前就不能隨便跑開的。
二月裏還不熱的,火光照得她小臉紅紅的。
宋秋想著太公跟她提的,由他替苗香給了那十五兩銀子,等苗香及笄就讓她回村去,村裏幫忙給她相看招贅,撐起曹家。
她本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不打算要太公的銀子。
苗香在她這裏幹活,每個月都給她五百文的工錢,說好了替她攢著,等回頭她大了一起給她。
到她及笄,這還有七八年呢,夠她攢不少錢了。
到時候回去修繕房子,成家過日子什麽的,也夠了。
苗香注意到有人在看她,她抬頭望過來,見是宋秋,她便咧嘴,衝宋秋笑了笑。
頭前收得兒菜都切出來曬上了,早的幹了都揉了鹽按進壇子裏裝好了,還有的正曬著,就搬到隔壁張家院子裏接著曬。
還有一應家什趁著一早上都清空,搬在了張胡瓜家裏空著的屋子裏放著。
苗氏還想叫他們都搬進去暫住的,但宋秋拒絕了,她打算帶著她奶去莊子上住。
莊子買到手這麽久了,她奶去看過一回,還沒住過呢。
她也沒有住過,正好趁著這次去住一住。
說幹就幹,於是乎當天下午就拉著簡單的行李坐著馬車往黃家村去了。
莊子的管事林德生知道主家要來住,那可是高興萬分,頭一天下午就帶著人將莊子上上下下都給打掃了一遍。
二進正院更是連桌子家具都擦得蹭亮蹭亮的。
宋秋看得很是滿意,不吝嗇的表揚了一番。
當下讓馬氏幫著將行李布置進去。
老袁氏就住了正房一間,左右兩個廂房帶耳室的,宋秋和阿靈一人一個。
這廂終是分開住了,一起睡了那麽些日子,阿靈苦巴巴一張小臉,還真有些舍不得,就香打個商量,還是睡一起唄。
宋秋見狀,趕緊說要帶著她奶去視察視察莊子開溜了。
開玩笑,以前那是就兩間屋沒得辦法,隻能睡一起,其實她還是更喜歡一個人睡,有隱私些啊。
等新宅子起好了,她也是一定要一個人住的。
阿靈這丫頭,老大不小了,還這麽黏人呢。
如今的莊子比去年剛買下,那可是大有變化。
王貴莊和田平這兩個不得閑的,從進了莊子,那是每天都在按著宋秋的要求再努力建設著。
那左右兩邊用荊棘做的把兩個小山頭都囊括在了裏頭的圍欄,加固了不少,便是來幾頭野豬,都很難撞破的。
對著小院兒的大荷塘,僻成了兩個,一個還做荷塘,裏頭的蓮藕都挖空了,還不到種蓮藕的季節,眼下正空。
另一個做了魚塘,去年就放了不少魚苗進去,站在塘邊,便能看到水裏不少魚兒遊來遊去的。
再往前的竹林,外頭那麽寬的一片,現如今都喂了雞和鴨,還有十幾隻羊。
雞在竹林裏頭玩耍,自由捉蟲。
至於鴨,田平二人在連著坡地那下頭的一片,弄出了一片窪地,那裏就是鴨子們的天堂,撒丫子玩水滾泥都行。
而坡地上頭到竹林之間這片,青草油油,足夠十幾隻羊們徜徉了。
還有荷塘對岸那一片,建了八間豬圈,剛買回來的小豬仔們在裏頭吭哧吭哧的叫。
豬圈旁邊那一片,都開成了菜園子,拾掇得一點雜草都沒有,去年種得蘿卜白菜兒菜這些都收了,今年的菜已經點上了兩壟長豆,再接著還有許多菜都能陸陸續續種下。
什麽胡瓜啊,絲瓜啊,辣椒啊,冬瓜啊,南瓜啊,茄子啊,刀豆啊,等等等等。
宋秋仿佛都能看見等各種菜都種下,先後成熟,這一片藤蔓青青,充滿綠意盎然的樣子。
那真是好一片田園風光啊。
山頭上有清風拂下來,一陣兒一陣兒,將這底下的各種本來不好聞的味道都給隨時吹散。
正在開放的櫻桃花梨花杏花桃花李花順著風飄下來,聞在鼻息裏的都是香味呢。
宋秋挽著老袁氏這處看看那處看看,逛了一大圈,然後問道:“怎麽樣?奶,我這莊子還不錯吧!”
老袁氏看著這雞啊鴨啊豬啊羊啊,還有那麽大的菜地,這真是過日子的好地處,笑不攏嘴道:“這地方好!又寬敞,弄得我都想一直住在這裏了。”
宋秋正想說想住就住唄,反正是咱家的,想咋住咋住。
老袁氏已經又道:“但我在咱們村裏住慣了的,幾十年啊,還是想繼續住下去的。”
宋秋便道:“咱們建那房子也寬敞!我留了很大的院子,開這麽一塊大菜地完全沒問題!到時候再種些果樹,圈些雞鴨豬羊喂著,一樣好!”
雖說她建的是大宅子,養雞喂豬的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吧,但鄉下地方,喂雞喂豬不也正常?
隻要她奶喜歡,想咋就咋!
老袁氏聽著,不由道:“不知咱那房子多久能建好?我昨兒做夢還夢見你爺了,你爺誇你出息,說等新房子建好了,一定第一個告訴他呢!”
“一個來月吧!到時候規整妥當,把家具擺設都置放好,咱熱熱鬧鬧辦個暖房酒,叫我爺和我爹他們也看個熱鬧!”
“好!說起來咱家也好久沒有辦過酒了呢!”
……
吃過中飯,老袁氏去歇午覺去了。
宋秋隻要早起醒了就沒有再睡午覺的習慣,也不太睡得著,便去前麵看大家做粉條。
粉條每天都在做,後頭晾粉條的角院裏就沒斷過。
曬成形的粉條除了拉走的就都存放在正廳左右的兩間小室裏。
林德生管著鑰匙,那裏頭存了不少粉條的。
大家都幹了幾個月了,做粉條的手勢熟練得很,就是後來的張胡瓜和苗香,幹得都是有條不紊的。
特別是苗香,她雖然年紀小,卻也知道,宋秋花了十五兩銀子救了她,她可不能不懂感恩,得好好給宋秋幹活才是。
再加上前不久她爹她奶先後死了,宋秋還專門問過她,送她回去到爹奶的墳前燒了紙磕了頭,全了生養她一場的情分,
她現在沒有親人了,對她來說,宋秋就是她的親人
她也害怕幹活不好被趕走,來這個莊子雖然才幾個月,但她喜歡這裏,並不想離開。
所以她更覺得要好好幹活了。
因為年紀小,力氣有限,她就幫著燒火。
這看著是個簡單活,但鍋裏常要過著粉的,火大火小可馬虎不得,那是坐在灶前就不能隨便跑開的。
二月裏還不熱的,火光照得她小臉紅紅的。
宋秋想著太公跟她提的,由他替苗香給了那十五兩銀子,等苗香及笄就讓她回村去,村裏幫忙給她相看招贅,撐起曹家。
她本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不打算要太公的銀子。
苗香在她這裏幹活,每個月都給她五百文的工錢,說好了替她攢著,等回頭她大了一起給她。
到她及笄,這還有七八年呢,夠她攢不少錢了。
到時候回去修繕房子,成家過日子什麽的,也夠了。
苗香注意到有人在看她,她抬頭望過來,見是宋秋,她便咧嘴,衝宋秋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