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盤石鎮的人可不知道縣裏發生的事。
那日張南瓜回來過,下晌李冬瓜趕著新買的騾車回來接老鄧氏的時候,老鄧氏就同他說了這事。
張南瓜以為她手裏頭有銀子貼補了二兒子,不存好眼子,肯定還會回來鬧的,她也怕給二兒子添麻煩。
二兒子離家多年,好不容易從程家回來,自個開鋪子,還在鎮上買了宅子,可以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小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她不想被人來打亂破壞。
李冬瓜聽了,卻是知道張南瓜已經知道他媳婦救了程家小少爺得了酬金的事,卻還回來這樣說。
說什麽娘私藏的,貼補他的。
總之就是要眼饞那銀子嘛,回來鬧就鬧,他也不是傻的,要就給?哪有那麽好的事。
別說他已經分了家分了戶,就說沒有,這些年他們兩口子給那家裏貼了多少了?汗水都快榨幹了,想把這個酬金當做公中的來分,門都沒有。
要是他媳婦沒有那麽幸運救了程家小少爺,他們兩口子如今還在程家幹著呢,且還得幹十年,幹到老呢!
李冬瓜暗暗提了心,就等著張南瓜哪天會再回來的,可過了兩三天人也沒來,他還有點奇怪呢,這不像是他的性格嘛,莫不是被什麽事絆住腳了?
見人沒來,李冬瓜也沒有閑心再多留意了,他現下忙著呢,同瞿管事合夥的木雕鋪子生意出奇的不錯,有好些喜歡收集木雕玩意的人見天的都要來逛逛,看看出什麽新貨沒有。
他每天閑不著,除了吃飯睡覺,其餘的時間都是做木雕。
自家的成衣鋪子生意也不錯,有程大奶奶做招牌,鎮上許多人家的太太奶奶們都樂意上鋪子來定做衣裳,又招了兩個繡娘才勉強忙得過來。
他想著是不是也招兩個學徒,要不然忙不過來啊。
但學徒這玩意兒,他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一時半會兒,他也選不著老實踏實的人。
萬一挑來個心眼不好的,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知人知麵不知心嘛!
自成衣鋪子忙起來又招了繡娘,便把鋪子後頭的院子用了起來,做衣裳就擱那兒做。
這家裏,他要做木雕的,也不方便繡娘們過來。
老鄧氏便留在家裏負責買菜做飯,也能就近看著兒子。
見木雕鋪子催的急,兒子忙得喝水都顧不上的,又聽說兒子這心思,她手一擺,“嗐!這還不容易?”
“這要老實的,知根知底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招你妹夫和外甥唄!”
李冬瓜一聽,頓時拍了拍自己腦袋,“我這豬腦子!一時半會兒沒想到呢!虧娘您提醒了!行!我待會兒就去尋魁子去。”
他可不是豬腦子嘛,上回見著魁子,都沒想到這回事呢。
王家人口簡單,地也少,王父王母年紀大了,但差不多的活還是幹的。
地少,所以王魁子一年到頭多半時候都在鎮上找短工打,好掙些家用的。
至於張水芹的兒子王臘冬,今年也是十五了,大小夥子了,又勤快,準能幹好活的。
李冬瓜被這麽一提,也就坐不住了,趕緊往外頭去了,免得待會兒晚了過了飯點王魁子又去幹活了就難得找到人了。
安康坊到景陽坊交界的那塊有麵矮牆,牆裏頭一棵百年老樹,枝椏繁多,像一把大傘似的把矮牆護著,遮陽遮雨。
一般來鎮上找短工打的人都會窩在這裏。
沒活兒的時候在這裏等,有人找人幹活也就會直接來這裏吆喝一聲。
再有幹了一上午的活也會在這裏來窩著吃自家帶來的幹糧,順便休息休息。
李冬瓜過來的時候,正是飯點前後,好些幹了一上午活的人都回到這矮牆下吃飯休息。
人挺多的,整個鎮上打短工的都在這裏了。
李冬瓜上回來過,知道王魁子一般蹲哪,徑直往牆裏頭那麵去,果不其然,就看到了蹲在裏側最裏頭的王魁子,“魁子!”
王魁子正抱著餅子啃呢,突然被人一喊,一個激靈,差點沒噎著,卡了個臉紅,想找水喝,也沒得喝。
“噎著了?”他聲音不大啊,還把人嚇著了,李冬瓜忙拉著人去對麵的麵攤兒,“走!先去找口水喝!咱去吃碗餛飩,正好有事跟你說呢!”
矮牆對麵的巷口就有個餛飩攤子,五文錢一碗,打短工的人樂意吃的幾乎沒有,畢竟一天找著活也才掙二十文呢。
餅子都冷了,幹得慌,王魁子抱了水大口大口喝了,才舒服過來,張嘴就道:“吃啥餛飩啊,別費那個錢,我這兩張餅子就夠吃了。”
李冬瓜已經叫了餛飩,拉了他找桌子坐下,“上回我不是叫你帶話回去,讓水芹得空就上鎮上趕集就帶著外甥來我那兒耍耍嘛,這麽些日子也不見她來,家裏活計忙呢?”???.23sk.
餛飩上來的快,坐下一句話的功夫就端上來了,王魁子看都煮來了,也就沒有推辭了,“最近不是忙著播種苞穀嘛,還得種辣椒,她說宋秋丫頭收紅辣椒的,便打算把屋後頭那片荒地都整出來,多種兩壟辣椒,也是個進項,等忙完這陣,她就來。”
水芹是個勤快的婦人,一天不閑著,家裏裏裏外外的都拾掇的有模有樣的,他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每天往鎮上來找活幹呢。
兒子馬上就要說親了,女兒也差不多,需得是銀錢呢。
李冬瓜聽得點點頭,他是知道妹子閑不住的,可惜妹子針線不好,不然早就讓她來做衣裳了,起碼也是個進項。
但現下讓妹夫跟外甥來學做木雕也是一樣,都是跟妹子家減輕負擔的。
他便道:“魁子,我頭前不跟你說了嘛,我占著分紅的木雕鋪子得我供著貨,現下生意挺忙的,我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想招兩個學徒來教上手,也是忙我的忙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就想著喊你和臘冬來,你覺得咋樣?”
王魁子一聽是這事,紅了臉,有些激動,“這咋好?要不讓臘冬來跟你做學徒就是了?”
這年頭,手藝可是傳家的,要學人家的手藝都得認人家做師傅的,且人家都招年輕小子,他這把年紀了,哪能做學徒啊,手腳沒小子靈活,怕是給舅子添亂呢。
李冬瓜知道他所想,隻道:“說是招學徒,我也就是請兩個人來做工幫忙一樣的,你要是想來,真是不靈巧,幫忙鋸個木頭啥的也行啊!左右就是做工,我給你也開工錢,比你做短工強啊!”
那日張南瓜回來過,下晌李冬瓜趕著新買的騾車回來接老鄧氏的時候,老鄧氏就同他說了這事。
張南瓜以為她手裏頭有銀子貼補了二兒子,不存好眼子,肯定還會回來鬧的,她也怕給二兒子添麻煩。
二兒子離家多年,好不容易從程家回來,自個開鋪子,還在鎮上買了宅子,可以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小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她不想被人來打亂破壞。
李冬瓜聽了,卻是知道張南瓜已經知道他媳婦救了程家小少爺得了酬金的事,卻還回來這樣說。
說什麽娘私藏的,貼補他的。
總之就是要眼饞那銀子嘛,回來鬧就鬧,他也不是傻的,要就給?哪有那麽好的事。
別說他已經分了家分了戶,就說沒有,這些年他們兩口子給那家裏貼了多少了?汗水都快榨幹了,想把這個酬金當做公中的來分,門都沒有。
要是他媳婦沒有那麽幸運救了程家小少爺,他們兩口子如今還在程家幹著呢,且還得幹十年,幹到老呢!
李冬瓜暗暗提了心,就等著張南瓜哪天會再回來的,可過了兩三天人也沒來,他還有點奇怪呢,這不像是他的性格嘛,莫不是被什麽事絆住腳了?
見人沒來,李冬瓜也沒有閑心再多留意了,他現下忙著呢,同瞿管事合夥的木雕鋪子生意出奇的不錯,有好些喜歡收集木雕玩意的人見天的都要來逛逛,看看出什麽新貨沒有。
他每天閑不著,除了吃飯睡覺,其餘的時間都是做木雕。
自家的成衣鋪子生意也不錯,有程大奶奶做招牌,鎮上許多人家的太太奶奶們都樂意上鋪子來定做衣裳,又招了兩個繡娘才勉強忙得過來。
他想著是不是也招兩個學徒,要不然忙不過來啊。
但學徒這玩意兒,他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一時半會兒,他也選不著老實踏實的人。
萬一挑來個心眼不好的,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知人知麵不知心嘛!
自成衣鋪子忙起來又招了繡娘,便把鋪子後頭的院子用了起來,做衣裳就擱那兒做。
這家裏,他要做木雕的,也不方便繡娘們過來。
老鄧氏便留在家裏負責買菜做飯,也能就近看著兒子。
見木雕鋪子催的急,兒子忙得喝水都顧不上的,又聽說兒子這心思,她手一擺,“嗐!這還不容易?”
“這要老實的,知根知底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招你妹夫和外甥唄!”
李冬瓜一聽,頓時拍了拍自己腦袋,“我這豬腦子!一時半會兒沒想到呢!虧娘您提醒了!行!我待會兒就去尋魁子去。”
他可不是豬腦子嘛,上回見著魁子,都沒想到這回事呢。
王家人口簡單,地也少,王父王母年紀大了,但差不多的活還是幹的。
地少,所以王魁子一年到頭多半時候都在鎮上找短工打,好掙些家用的。
至於張水芹的兒子王臘冬,今年也是十五了,大小夥子了,又勤快,準能幹好活的。
李冬瓜被這麽一提,也就坐不住了,趕緊往外頭去了,免得待會兒晚了過了飯點王魁子又去幹活了就難得找到人了。
安康坊到景陽坊交界的那塊有麵矮牆,牆裏頭一棵百年老樹,枝椏繁多,像一把大傘似的把矮牆護著,遮陽遮雨。
一般來鎮上找短工打的人都會窩在這裏。
沒活兒的時候在這裏等,有人找人幹活也就會直接來這裏吆喝一聲。
再有幹了一上午的活也會在這裏來窩著吃自家帶來的幹糧,順便休息休息。
李冬瓜過來的時候,正是飯點前後,好些幹了一上午活的人都回到這矮牆下吃飯休息。
人挺多的,整個鎮上打短工的都在這裏了。
李冬瓜上回來過,知道王魁子一般蹲哪,徑直往牆裏頭那麵去,果不其然,就看到了蹲在裏側最裏頭的王魁子,“魁子!”
王魁子正抱著餅子啃呢,突然被人一喊,一個激靈,差點沒噎著,卡了個臉紅,想找水喝,也沒得喝。
“噎著了?”他聲音不大啊,還把人嚇著了,李冬瓜忙拉著人去對麵的麵攤兒,“走!先去找口水喝!咱去吃碗餛飩,正好有事跟你說呢!”
矮牆對麵的巷口就有個餛飩攤子,五文錢一碗,打短工的人樂意吃的幾乎沒有,畢竟一天找著活也才掙二十文呢。
餅子都冷了,幹得慌,王魁子抱了水大口大口喝了,才舒服過來,張嘴就道:“吃啥餛飩啊,別費那個錢,我這兩張餅子就夠吃了。”
李冬瓜已經叫了餛飩,拉了他找桌子坐下,“上回我不是叫你帶話回去,讓水芹得空就上鎮上趕集就帶著外甥來我那兒耍耍嘛,這麽些日子也不見她來,家裏活計忙呢?”???.23sk.
餛飩上來的快,坐下一句話的功夫就端上來了,王魁子看都煮來了,也就沒有推辭了,“最近不是忙著播種苞穀嘛,還得種辣椒,她說宋秋丫頭收紅辣椒的,便打算把屋後頭那片荒地都整出來,多種兩壟辣椒,也是個進項,等忙完這陣,她就來。”
水芹是個勤快的婦人,一天不閑著,家裏裏裏外外的都拾掇的有模有樣的,他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每天往鎮上來找活幹呢。
兒子馬上就要說親了,女兒也差不多,需得是銀錢呢。
李冬瓜聽得點點頭,他是知道妹子閑不住的,可惜妹子針線不好,不然早就讓她來做衣裳了,起碼也是個進項。
但現下讓妹夫跟外甥來學做木雕也是一樣,都是跟妹子家減輕負擔的。
他便道:“魁子,我頭前不跟你說了嘛,我占著分紅的木雕鋪子得我供著貨,現下生意挺忙的,我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想招兩個學徒來教上手,也是忙我的忙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就想著喊你和臘冬來,你覺得咋樣?”
王魁子一聽是這事,紅了臉,有些激動,“這咋好?要不讓臘冬來跟你做學徒就是了?”
這年頭,手藝可是傳家的,要學人家的手藝都得認人家做師傅的,且人家都招年輕小子,他這把年紀了,哪能做學徒啊,手腳沒小子靈活,怕是給舅子添亂呢。
李冬瓜知道他所想,隻道:“說是招學徒,我也就是請兩個人來做工幫忙一樣的,你要是想來,真是不靈巧,幫忙鋸個木頭啥的也行啊!左右就是做工,我給你也開工錢,比你做短工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