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倒是!”
“阿秋,等布置好了,你可一定準我們大家夥都進去逛一逛看一看啊!這輩子,大家夥這輩子,也就能看著你家大宅子裏頭是啥樣的呢!”
黃菜花喊著宋秋吆喝道。
宋秋抱著錢匣子搬了個小桌子出來,聽著這話,笑吟吟應聲道:“好!暖房那天,大家盡管進去逛就是!”
大家聽著,都高興得說好。
金菊花則看向黃菜花,接回她先才那話,“我說德子他娘,你家德子那張嘴多會說,腦子也機靈,你們家如今也不差他做手藝的,不如把他送去鎮上讀書識字,說不得將來給你掙個誥命回來的,讓你家也住上大宅子呢!到時候啊,你想看咋看,把眼睛都看膩都行!”
黃菜花能生,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呢。
前兩個兒子都前後成了親,大女兒去年也嫁了,下頭兩個,一兒一女,正是雙胎。
劉才貴這麽多孩子,喜歡得緊,向來可是捧著黃菜花的。
所以黃菜花的日子過得舒心,成天抱著瓜子滿村擺閑瞎逛的,都不說她的。
而小兒子德子今年才六歲,一張嘴巴能說得很,那腦瓜子,別說,還真的機靈得很。
大家都誇自個兒子,黃菜花當然高興。
不過她卻有點晦氣張南瓜兩口子,張嘴便道:“讀書有啥好的?光花銀子了,還能吃飽飯呀?”
“就說張南瓜吧,那不是打小就送去鎮上讀的?讀了二十幾年,花了多少銀子,讀出個啥來?生個兒子也沒用,還偷寡婦咧!”
“父子倆書讀高了,一個出息的都沒有!如今倒好,全都流放去了,這輩子都回不來了呢!”
“所以說,讀書不讀書,有啥用啊!我家德子大了跟著他爹和哥哥們做木工,好歹還糊口呢!”
這話說的,大家夥都是有些唏噓。
都說讀書好,讀書好,但比對了自個村裏讀書出去的張南瓜父子,那還真是,不知該不該說讀書好了。
村長是來看熱鬧的,村裏建了這麽大房子,他作為村長,臉上也有光。
聽到黃菜花這話,他坐不住了,趕緊道:“讀書咋沒用了?”
“前頭大窯村耿家的小子二月考上了童生,那一個村的都熱鬧的大擺筵席呢!讀書要沒用,他能考上童生,還要接著考秀才?”
“對麵石頭村的蘇童生擱他們村村塾教學生,周圍幾個村子想識字的都去,一年光是束脩的米糧他家都吃不完呢!讀書要沒用,他能這麽好?”
“還有七裏村的齊明,前幾年考上了秀才,多風光?如今在鎮上酒樓當賬房,一個月小二兩銀子的工錢呢!要是不讀書,他能撥得來算盤,記得來賬本?”
“所以說,讀書咋會沒用呢?才貴家的!你可別瞎說!”
村裏有大房子,當村長的麵上有光,村裏有讀書人,當村長的麵上更有光啊!
雖說前頭兩個村裏人真是丟盡了他們鬆山村的臉,但別介啊!村裏還有這麽多好後生,總有能讀的吧?
別打擊進取之心啊!
村長說話,黃菜花還是很聽的,她嘟囔嘟囔嘴,到底不再說讀書沒用了。
其實她心底也明白,讀書咋不好呢?
從前她還嫉妒馮氏丈夫是讀書人兒子也是讀書人來著呢!
不過是心裏想著馮氏如今的下場,覺得暢快而已。
這都是老掉牙的過節了。
如今啊,馮氏可再也比不上她了。
想著小兒子的聰明,說不得她家還真能出個讀書人呢!
黃菜花轉轉眼珠子,嘴裏就道:“讀書是好,可咱們村裏離鎮上遠,我家德子還小,我可不放心他去鎮上那麽遠讀書呀。”23sk.
村長巴不得有能力供娃子讀書的,都供呢,就算考不上童生秀才的,就是去多識得兩個字,也是好的啊!
劉才貴家如今的日子,也算的上殷實的了,幾個人掙錢,供一個德子去上上學堂,咋不成?
聞言就道:“也犯不著一來就去鎮上,先送去對麵石頭村看看唄!這離家又近,你和才貴每天溜個彎的功夫就送過去接回來了,聽說一個月五斤米,比鎮上的束脩便宜太多了,先送去看看,等識字多了,真能讀,再往鎮上送不遲!”
五斤米得二十五文,黃菜花想著自家如今還是出得起的,聽著也覺得是這麽回事兒,當下就拉了身邊的劉才貴道:“他爹,你覺得村長叔說得咋樣?”
劉才貴悶頭掙錢,家裏大事都聽媳婦的,聞言隻道:“你覺得咋樣就咋樣唄!”
兒子聰明,要真能讀,那他就拚命掙錢就行!
見在這麽多人麵前男人都給自己麵子,黃菜花心裏美得不行,她當年雖嫁得不行吧,但日子這麽多年過過來,好不好的,她自個知道咧!
“那行,趕明兒我就上石頭村打聽打聽去,要是成,我這就送德子去!”
村長一聽,心裏高興,見村裏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在這裏了,幹脆趁機宣揚一下讀書的好處,讓有能力供的,家裏有娃還不算愚的,都送去試試看!
要是送不起的,也別事不關己,趕緊努力掙錢,努力把日子過好啊!
這輩不行,那就下一輩!
總有一輩,大家要走出這個小村子吧!
不說都當官發大財,隻求生活富足,小富即安啊!
村長打了雞血的發表演講似的,宋秋在一旁聽著看著,也是暗暗點頭。
讀書好啊!
讀書獲得財富,可是拿什麽都換不來的。
知識改變命運,這可是恒古不變的硬道理。
她也是沒弟弟啥的了,要不然,一早就送去學堂了!
不過村裏要真有人能讀出路,或者說,他們這一輩的以及下一輩,真能都識字會寫,那對於鬆山村來說,可是大好事。
她一輩子都會生活在鬆山村,當然也希望村民們大家都越來越好。
村裏的氣象越好,生活在這裏也更舒坦愉悅不是?
但叫每家都送娃子去讀書,眼下卻是不現實的。
吃穿尚隻得溫飽,哪有那個心思和閑錢供娃子去讀呢?
突然,腦子裏有個想法一閃而過,宋秋卻一下子抓住了。
頓時,她眼睛一亮,看著村長,出聲道:“村長爺爺,要不咱們村自個建個村塾吧!這樣咱們村的娃子讀書識字,不是更方便?”
“阿秋,等布置好了,你可一定準我們大家夥都進去逛一逛看一看啊!這輩子,大家夥這輩子,也就能看著你家大宅子裏頭是啥樣的呢!”
黃菜花喊著宋秋吆喝道。
宋秋抱著錢匣子搬了個小桌子出來,聽著這話,笑吟吟應聲道:“好!暖房那天,大家盡管進去逛就是!”
大家聽著,都高興得說好。
金菊花則看向黃菜花,接回她先才那話,“我說德子他娘,你家德子那張嘴多會說,腦子也機靈,你們家如今也不差他做手藝的,不如把他送去鎮上讀書識字,說不得將來給你掙個誥命回來的,讓你家也住上大宅子呢!到時候啊,你想看咋看,把眼睛都看膩都行!”
黃菜花能生,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呢。
前兩個兒子都前後成了親,大女兒去年也嫁了,下頭兩個,一兒一女,正是雙胎。
劉才貴這麽多孩子,喜歡得緊,向來可是捧著黃菜花的。
所以黃菜花的日子過得舒心,成天抱著瓜子滿村擺閑瞎逛的,都不說她的。
而小兒子德子今年才六歲,一張嘴巴能說得很,那腦瓜子,別說,還真的機靈得很。
大家都誇自個兒子,黃菜花當然高興。
不過她卻有點晦氣張南瓜兩口子,張嘴便道:“讀書有啥好的?光花銀子了,還能吃飽飯呀?”
“就說張南瓜吧,那不是打小就送去鎮上讀的?讀了二十幾年,花了多少銀子,讀出個啥來?生個兒子也沒用,還偷寡婦咧!”
“父子倆書讀高了,一個出息的都沒有!如今倒好,全都流放去了,這輩子都回不來了呢!”
“所以說,讀書不讀書,有啥用啊!我家德子大了跟著他爹和哥哥們做木工,好歹還糊口呢!”
這話說的,大家夥都是有些唏噓。
都說讀書好,讀書好,但比對了自個村裏讀書出去的張南瓜父子,那還真是,不知該不該說讀書好了。
村長是來看熱鬧的,村裏建了這麽大房子,他作為村長,臉上也有光。
聽到黃菜花這話,他坐不住了,趕緊道:“讀書咋沒用了?”
“前頭大窯村耿家的小子二月考上了童生,那一個村的都熱鬧的大擺筵席呢!讀書要沒用,他能考上童生,還要接著考秀才?”
“對麵石頭村的蘇童生擱他們村村塾教學生,周圍幾個村子想識字的都去,一年光是束脩的米糧他家都吃不完呢!讀書要沒用,他能這麽好?”
“還有七裏村的齊明,前幾年考上了秀才,多風光?如今在鎮上酒樓當賬房,一個月小二兩銀子的工錢呢!要是不讀書,他能撥得來算盤,記得來賬本?”
“所以說,讀書咋會沒用呢?才貴家的!你可別瞎說!”
村裏有大房子,當村長的麵上有光,村裏有讀書人,當村長的麵上更有光啊!
雖說前頭兩個村裏人真是丟盡了他們鬆山村的臉,但別介啊!村裏還有這麽多好後生,總有能讀的吧?
別打擊進取之心啊!
村長說話,黃菜花還是很聽的,她嘟囔嘟囔嘴,到底不再說讀書沒用了。
其實她心底也明白,讀書咋不好呢?
從前她還嫉妒馮氏丈夫是讀書人兒子也是讀書人來著呢!
不過是心裏想著馮氏如今的下場,覺得暢快而已。
這都是老掉牙的過節了。
如今啊,馮氏可再也比不上她了。
想著小兒子的聰明,說不得她家還真能出個讀書人呢!
黃菜花轉轉眼珠子,嘴裏就道:“讀書是好,可咱們村裏離鎮上遠,我家德子還小,我可不放心他去鎮上那麽遠讀書呀。”23sk.
村長巴不得有能力供娃子讀書的,都供呢,就算考不上童生秀才的,就是去多識得兩個字,也是好的啊!
劉才貴家如今的日子,也算的上殷實的了,幾個人掙錢,供一個德子去上上學堂,咋不成?
聞言就道:“也犯不著一來就去鎮上,先送去對麵石頭村看看唄!這離家又近,你和才貴每天溜個彎的功夫就送過去接回來了,聽說一個月五斤米,比鎮上的束脩便宜太多了,先送去看看,等識字多了,真能讀,再往鎮上送不遲!”
五斤米得二十五文,黃菜花想著自家如今還是出得起的,聽著也覺得是這麽回事兒,當下就拉了身邊的劉才貴道:“他爹,你覺得村長叔說得咋樣?”
劉才貴悶頭掙錢,家裏大事都聽媳婦的,聞言隻道:“你覺得咋樣就咋樣唄!”
兒子聰明,要真能讀,那他就拚命掙錢就行!
見在這麽多人麵前男人都給自己麵子,黃菜花心裏美得不行,她當年雖嫁得不行吧,但日子這麽多年過過來,好不好的,她自個知道咧!
“那行,趕明兒我就上石頭村打聽打聽去,要是成,我這就送德子去!”
村長一聽,心裏高興,見村裏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在這裏了,幹脆趁機宣揚一下讀書的好處,讓有能力供的,家裏有娃還不算愚的,都送去試試看!
要是送不起的,也別事不關己,趕緊努力掙錢,努力把日子過好啊!
這輩不行,那就下一輩!
總有一輩,大家要走出這個小村子吧!
不說都當官發大財,隻求生活富足,小富即安啊!
村長打了雞血的發表演講似的,宋秋在一旁聽著看著,也是暗暗點頭。
讀書好啊!
讀書獲得財富,可是拿什麽都換不來的。
知識改變命運,這可是恒古不變的硬道理。
她也是沒弟弟啥的了,要不然,一早就送去學堂了!
不過村裏要真有人能讀出路,或者說,他們這一輩的以及下一輩,真能都識字會寫,那對於鬆山村來說,可是大好事。
她一輩子都會生活在鬆山村,當然也希望村民們大家都越來越好。
村裏的氣象越好,生活在這裏也更舒坦愉悅不是?
但叫每家都送娃子去讀書,眼下卻是不現實的。
吃穿尚隻得溫飽,哪有那個心思和閑錢供娃子去讀呢?
突然,腦子裏有個想法一閃而過,宋秋卻一下子抓住了。
頓時,她眼睛一亮,看著村長,出聲道:“村長爺爺,要不咱們村自個建個村塾吧!這樣咱們村的娃子讀書識字,不是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