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過,昨兒沒回來今兒趕回來的李冬瓜和陳氏也趕回來了,帶著李冬瓜自個雕的財神擺件當賀禮。
然後鎮上的其他賀客也陸續到了。
最先到的便是宋文知一家。
跟著他們來的,照樣有範進。
宋秋與範家兩老的走動從來沒有斷過,但範家好歹是官身,範家兩老自是不會親自登門來喝酒的。
如今範進乃是範家老爺子身邊的大管事,跟去年自個跟著來賀她客棧開張又不一樣。
這會兒是受範家兩老遣派來的。
兩家都送了大禮。
宋秋親自將他們迎進去,帶著他們四下看看逛逛,然後請進內廳堂坐著喝茶。
緊接著,陸老爺和陸夫人夫妻倆並齊掌櫃夫婦也一齊到了。
然後是吳掌櫃帶著他太太。
宋秋送了請帖的隻有這幾家,但沒想到,沒收到請帖的人也來了好幾家。
一有方記雜貨鋪在此的掌櫃,和仙福來的齊管事,還有宋秋經常光顧的羅記布莊的老板夫婦倆,以及甜點鋪子左右幾家鋪子的老板掌櫃。
比預料的多出這麽多人,宋秋也沒慌,幸好她想著有比沒好,特意多備出了兩桌席麵的。
這下,也不至於慌手慌腳。
宋秋接待完了客人,陪著小坐了一會兒,就起身去內院大廚房忙活去了。
說好的沈氏他們來,她要親自做席麵的。
所有,她預備了幾桌在內院,不跟外院的大席一起吃。
席麵好些麻煩的菜她昨兒就把準備工作做好了的,今兒隻管上手炒一炒,忙起來也快。
再把王氏調來打下手,加上林氏和王春喜兩個,也忙活得很快。
午時正準時開席。
外院二十幾桌一起發席,整個鬆山村老老少少全都來了,坐得滿滿當當,十二個菜的席麵豐盛得很,男人們水酒也管夠。
而內院擺了六桌,也緊接著開了席。
同樣是十二個菜,但多了四道小吃。
唐老爺子和村長再加上莫太婆也被請了進來坐,再加上袁家胡家人以及梨花一家,滿滿當當的坐了三桌。
剩下三桌,便是鎮上來的客人們。
宋秋陪坐沈氏他們這桌女客,推杯問盞,對諸位今兒專程而來表示感謝。
又起身去宋文知他們兩桌男客那裏都敬了酒,讓他們吃好喝好的。
一頓飯,賓主盡歡。
飯罷,鎮上客人陸陸續續告辭離去,宋秋一一相送,宋文知一家則留了下來閑處同宋秋一起喝喝茶擺擺閑,少頃,才告辭離開。
村裏眾人幫著撤了桌子,幫忙的婦人也把碗筷這些收拾清洗妥當,才各自端著剩下的席麵回家去,還有多的,幫忙的婦人端不完的,也叫村裏其他人家都分著端了回去。
酒席油水大,便是剩菜,那也是好東西。
然後便隻剩下袁家和胡家眾人,當然,還有梨花。
袁大栓他們本也要走的,但老袁氏堅定要留他們歇上一晚。
新房子進火要點燈三日,要親朋住上一晚,也算是暖暖人氣。
左右現下農活也不忙的,住上一晚也不耽誤事,再加上現在屋子夠,不怕擠,所以袁大栓和胡袁氏這兩個當哥哥妹妹的便也點頭答應留下來住一住了。
這也是老袁氏嫁人三十來年,頭一回留娘家人歇,老袁氏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一下午跟哥哥妹妹們擺閑,嘴裏歎的都是孫女如今的能幹,和她心裏的安慰。
袁大栓等人也是附和,她有多不容易,沒人比他們這些親人明白了。
如今,也是苦盡甘來了。
這麽大的房子啊,又這麽氣派,真是鎮上的宅子都難比呢!
說著房子,老袁氏又高興,拉著眾人就溜達著逛花園子去。
總之,一下午的好消遣,還不怎麽覺得呢,一晃就天黑了。
晚上除了自家人,就隻有袁胡兩家,人少,但擠著也坐了兩桌的。
熱熱鬧鬧吃了晚飯,再坐著喝喝茶擺擺閑,時候不早了,就安排住宿。
袁胡兩家加起來二十來個人,但完全不怕不夠住,就二進院西廂房東廂房的六間客房就盡夠住了。
廳堂裏條案上點著的燈通夜不熄,足要點上三日。
今兒大宴賓客,搬進新宅子,宋秋心裏頭也算是一個記掛終於落下來了。
從此以後,就住在這新宅子裏了。
新家大,且舒適,一切妥妥當當,真是愜意的日子。
自家三個人的住處是早就定好了的,今兒新搬進來,給鄒氏等人怎麽住的安排了下來。
宋嬤嬤就住在三進院裏的西廂房,離老袁氏近,說話也方便。
鄒氏,林氏,紅黃藍綠四個,王春喜姐妹,都住在四進後罩房,鄒氏和林氏一人單獨一間,其他人兩人一間。
杜傳福住外東院的客房,單獨住,到時候同鄒氏成了親,這裏就是他們兩人同住了。
門房李大前和石婆子就住門房隔壁的這間倒座房,王來福餘氏住外西院的倒座房,王春柱和田平也住外西院。
如此,下人房還剩了一些,如果後頭再添人,也不會沒地方安置。
宋秋和阿靈的套房裏,紗櫥裏頭也有小榻可以睡人的。
但兩人都不慣有丫鬟貼身伺候,所以鄒氏跟宋秋提及讓綠煙四個輪流值夜,宋秋拒絕了。
但鄒氏訓了規矩,即便不值夜聽候差遣,也排了輪值,在宋秋他們睡下之前,都要候在繡樓聽差。
所以此廂宋秋和阿靈還有梨花從老袁氏那裏說了話回繡樓來,綠煙和藍衣已經候著了。
見他們回來,忙打來熱水給他們洗漱。
一番忙活,宋秋拉著梨花,越過紗櫥,到了睡房,躺在偌大的黃花梨木架子床上,床頭的罩燈燈火綽綽,室內靜謐安寧。
梨花在床上翻著打了個滾,樂得笑出了聲來。
“這床睡著,可真軟乎啊!”
“阿秋你還記得不記得,小時候有一晚我在你家睡,踢被子,一腳把你踢下了床,當時你就說啊,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睡上大床,打幾個翻都滾不下床的,便是咱們兩個咋睡都擠不了,如今啊,可就是實現了,阿秋你這嘴是金嘴啊,許的願景都能成呢!”
“早知道你是金嘴這麽靈,那時候我就該讓你許願我長大就變白點再好看點了!”
小時候有些遠了,記憶裏並不是很清楚,但宋秋聽得還是笑,“是吧?我可是金嘴,要不你現在讓我幫你許個將來的?”
然後鎮上的其他賀客也陸續到了。
最先到的便是宋文知一家。
跟著他們來的,照樣有範進。
宋秋與範家兩老的走動從來沒有斷過,但範家好歹是官身,範家兩老自是不會親自登門來喝酒的。
如今範進乃是範家老爺子身邊的大管事,跟去年自個跟著來賀她客棧開張又不一樣。
這會兒是受範家兩老遣派來的。
兩家都送了大禮。
宋秋親自將他們迎進去,帶著他們四下看看逛逛,然後請進內廳堂坐著喝茶。
緊接著,陸老爺和陸夫人夫妻倆並齊掌櫃夫婦也一齊到了。
然後是吳掌櫃帶著他太太。
宋秋送了請帖的隻有這幾家,但沒想到,沒收到請帖的人也來了好幾家。
一有方記雜貨鋪在此的掌櫃,和仙福來的齊管事,還有宋秋經常光顧的羅記布莊的老板夫婦倆,以及甜點鋪子左右幾家鋪子的老板掌櫃。
比預料的多出這麽多人,宋秋也沒慌,幸好她想著有比沒好,特意多備出了兩桌席麵的。
這下,也不至於慌手慌腳。
宋秋接待完了客人,陪著小坐了一會兒,就起身去內院大廚房忙活去了。
說好的沈氏他們來,她要親自做席麵的。
所有,她預備了幾桌在內院,不跟外院的大席一起吃。
席麵好些麻煩的菜她昨兒就把準備工作做好了的,今兒隻管上手炒一炒,忙起來也快。
再把王氏調來打下手,加上林氏和王春喜兩個,也忙活得很快。
午時正準時開席。
外院二十幾桌一起發席,整個鬆山村老老少少全都來了,坐得滿滿當當,十二個菜的席麵豐盛得很,男人們水酒也管夠。
而內院擺了六桌,也緊接著開了席。
同樣是十二個菜,但多了四道小吃。
唐老爺子和村長再加上莫太婆也被請了進來坐,再加上袁家胡家人以及梨花一家,滿滿當當的坐了三桌。
剩下三桌,便是鎮上來的客人們。
宋秋陪坐沈氏他們這桌女客,推杯問盞,對諸位今兒專程而來表示感謝。
又起身去宋文知他們兩桌男客那裏都敬了酒,讓他們吃好喝好的。
一頓飯,賓主盡歡。
飯罷,鎮上客人陸陸續續告辭離去,宋秋一一相送,宋文知一家則留了下來閑處同宋秋一起喝喝茶擺擺閑,少頃,才告辭離開。
村裏眾人幫著撤了桌子,幫忙的婦人也把碗筷這些收拾清洗妥當,才各自端著剩下的席麵回家去,還有多的,幫忙的婦人端不完的,也叫村裏其他人家都分著端了回去。
酒席油水大,便是剩菜,那也是好東西。
然後便隻剩下袁家和胡家眾人,當然,還有梨花。
袁大栓他們本也要走的,但老袁氏堅定要留他們歇上一晚。
新房子進火要點燈三日,要親朋住上一晚,也算是暖暖人氣。
左右現下農活也不忙的,住上一晚也不耽誤事,再加上現在屋子夠,不怕擠,所以袁大栓和胡袁氏這兩個當哥哥妹妹的便也點頭答應留下來住一住了。
這也是老袁氏嫁人三十來年,頭一回留娘家人歇,老袁氏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一下午跟哥哥妹妹們擺閑,嘴裏歎的都是孫女如今的能幹,和她心裏的安慰。
袁大栓等人也是附和,她有多不容易,沒人比他們這些親人明白了。
如今,也是苦盡甘來了。
這麽大的房子啊,又這麽氣派,真是鎮上的宅子都難比呢!
說著房子,老袁氏又高興,拉著眾人就溜達著逛花園子去。
總之,一下午的好消遣,還不怎麽覺得呢,一晃就天黑了。
晚上除了自家人,就隻有袁胡兩家,人少,但擠著也坐了兩桌的。
熱熱鬧鬧吃了晚飯,再坐著喝喝茶擺擺閑,時候不早了,就安排住宿。
袁胡兩家加起來二十來個人,但完全不怕不夠住,就二進院西廂房東廂房的六間客房就盡夠住了。
廳堂裏條案上點著的燈通夜不熄,足要點上三日。
今兒大宴賓客,搬進新宅子,宋秋心裏頭也算是一個記掛終於落下來了。
從此以後,就住在這新宅子裏了。
新家大,且舒適,一切妥妥當當,真是愜意的日子。
自家三個人的住處是早就定好了的,今兒新搬進來,給鄒氏等人怎麽住的安排了下來。
宋嬤嬤就住在三進院裏的西廂房,離老袁氏近,說話也方便。
鄒氏,林氏,紅黃藍綠四個,王春喜姐妹,都住在四進後罩房,鄒氏和林氏一人單獨一間,其他人兩人一間。
杜傳福住外東院的客房,單獨住,到時候同鄒氏成了親,這裏就是他們兩人同住了。
門房李大前和石婆子就住門房隔壁的這間倒座房,王來福餘氏住外西院的倒座房,王春柱和田平也住外西院。
如此,下人房還剩了一些,如果後頭再添人,也不會沒地方安置。
宋秋和阿靈的套房裏,紗櫥裏頭也有小榻可以睡人的。
但兩人都不慣有丫鬟貼身伺候,所以鄒氏跟宋秋提及讓綠煙四個輪流值夜,宋秋拒絕了。
但鄒氏訓了規矩,即便不值夜聽候差遣,也排了輪值,在宋秋他們睡下之前,都要候在繡樓聽差。
所以此廂宋秋和阿靈還有梨花從老袁氏那裏說了話回繡樓來,綠煙和藍衣已經候著了。
見他們回來,忙打來熱水給他們洗漱。
一番忙活,宋秋拉著梨花,越過紗櫥,到了睡房,躺在偌大的黃花梨木架子床上,床頭的罩燈燈火綽綽,室內靜謐安寧。
梨花在床上翻著打了個滾,樂得笑出了聲來。
“這床睡著,可真軟乎啊!”
“阿秋你還記得不記得,小時候有一晚我在你家睡,踢被子,一腳把你踢下了床,當時你就說啊,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睡上大床,打幾個翻都滾不下床的,便是咱們兩個咋睡都擠不了,如今啊,可就是實現了,阿秋你這嘴是金嘴啊,許的願景都能成呢!”
“早知道你是金嘴這麽靈,那時候我就該讓你許願我長大就變白點再好看點了!”
小時候有些遠了,記憶裏並不是很清楚,但宋秋聽得還是笑,“是吧?我可是金嘴,要不你現在讓我幫你許個將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