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除了自個私底下想買點什麽東西,其他的吃住開銷,自然都是宋秋這個主家包了的。m.23sk.


    一一將其他人吃的早食給結了賬,宋秋當下把大家夥兵分幾路。


    一路去鎮公所,一路去鎮西的木料場打聽打聽行情,一路就在市集逛逛看看,一路回客棧去守著行李車馬。


    宋秋梨花阿靈三個再加一個楊大連,直奔鎮公所去。


    不了解這春林鎮的情況,為免鎮公所書吏見她一個小姑娘所以敷衍不願搭理,宋秋便直接讓楊大連去交涉這事去,她跟在後頭聽看就是。


    鎮公所就在市集後頭,門臉有些古舊,差役都出去巡邏了,守門的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差役,聽楊大連說要問鎮外地皮的事,便領著他們進去找管這塊的書吏。


    書吏也是個上了年紀的,頭發都白了大半,一雙眼睛灰撲撲的,耳朵似乎也有些不太好使,在楊大連費勁說了好幾遍之後,他才聽利索。


    “你說的是大興埡子那塊啊?我想想啊。”


    老書吏手還有風濕,哆嗦著拿上一個本子翻了起來,翻了老半天,才停了下來,指著一頁道:“那塊有三畝荒地,夾在一片林子裏頭,周圍又沒有人家的,倒是沒人想著去開荒,你要買?買了作甚啊?”


    楊大連應道:“打算在那地兒建個客棧,不知那地賣不賣?怎麽賣的?”


    開客棧?


    老書吏抬起灰撲撲的眸子來好好看了楊大連一眼,又忍不住錯過他去看了看門邊站著的宋秋三個,臉上的表情像是好奇,又像是驚訝。


    須臾才道:“開客棧啊?那荒地留著沒用,倒是能賣的,三兩銀子一畝,要買嗎?”


    楊大連回頭看宋秋。


    宋秋想著她鬆山河邊那地也沒要上三兩一畝呢,不過三畝得九兩,能買到手也是心安,不貴,點了點頭。


    楊大連便回道:“買!”


    當下給了九兩銀子,再給了一錢銀子打點,一張寫著大興埡子三畝地戳了印的地契就到了宋秋手裏。


    開頭就是好的,沒想到這麽容易就買到了那塊地,有地契在手,隨便她怎麽折騰那地,也沒人說什麽的。


    回到客棧,負責逛市集看各種菜肉行價這些的陶東平和板凳順子也回來了。


    這春林鎮的物價跟他們盤石鎮差不多,最關鍵的,竟也有方記的雜貨鋪,此廂豆瓣醬和紅油還沒有賣過來的,倒是番薯澱粉和幹辣椒都有得賣。


    陶東平跟他爹陶正采買過的,對這些事都熟,宋秋要他逛逛看看,他也沒白逛,都打聽清楚了這春林鎮的市集,哪家的豬肉新鮮,哪家的米麵好,哪家賣魚的實惠,哪家的老板好說話。


    這等等等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數。


    宋秋聽罷,心裏也有了數,客棧要開,這采買食材的事,自然是就來春林鎮方便,稍微近點不說,也免了出城進城的麻煩,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了呢。


    少時,去木料場的陶東成帶著大中田根兒也回來了。


    木料場在鎮西的郊外,背靠層巒疊嶂的大青山,林深樹密,每年清明前後,就有不少伐木工上山去伐木,順著青山溝放下來的木頭,進入木料場,經過一係列的處理,最終變成了可以修建房子用的木料。


    這個大青山木料場盛產的便是杉木,價錢不貴,適合普通人家,且堅固耐用,不容易發潮,建房子最是合適的。


    陶東成去這一趟也沒有白去,已經跟木料場的一個小管事搭上了話,還跟他打聽到了這春林鎮還不錯的且現下正閑著的木匠。


    當下吃過中飯,宋秋便讓陶東平帶人負責去找這個木匠,拿著她畫好的客棧圖紙,去跟木匠談建房子的事。


    陶東成則去尋一尋,可有清靜又可以短租的小院子。


    棉花跟阿銀照樣留在客棧守著,而宋秋三人組,再加趕車的楊大連以及大中則坐車出了鎮,往大興埡子去。


    大興埡子就在出了春林鎮走十五裏左右的地方,一塊大石頭嵌在官道右邊,上麵刻著利州界三個大字。


    而左邊,就是那片足有三畝的荒草地,背後則是高大茂密的林子,幸好界碑這麵是空曠的山崖,高山離得遠,擋不了陽光,照得這片荒草地亮亮堂堂的,沒那麽陰森。


    往丘陵縣的方向在往前行約摸一裏路不到,左邊穿下林子的就有一條比官道稍窄且也沒有官道平整的路。


    路上有腳印車轍印,證明這條路是有人走的,而他們昨兒過這裏時,也碰到了這條路有出來的路人的,還打聽過,往這條路走二十幾裏,便是一個叫大麻的鎮子,再往前,就是壽州的地界了。


    走這條路的人也不少,隻要上了官道,不管往那個方向,扭頭就準能看見這片荒草地,到時候客棧矗立在這裏,隻要眼不瞎,都能看得到的。


    不管是來吃個飯,還是歇個腳喝杯茶,一文兩文,都是生意不是?


    宋秋幾人步行著把這前前後後看了一遍,越看越滿意這個地方。


    趕著車去找附近的村落的楊大連很快就回來了,說是林子背後的山腳下,就有一個小村落。


    當下宋秋三個坐上了車,楊大連趕著馬車往回走,下了往大麻鎮去的那條路。


    走了不多久,進了林子裏的小道,馬車隻能通過一半,後半段,路太窄,碎石頭又多,馬車便過不了了。


    這裏也已經能看到前頭不遠的村落。


    留下大中看著馬車,宋秋幾人下了車步行往村裏去。


    這個山腳下的村落一看就不富裕,村裏多數都是土牆結構的茅草蓋院子,少數得幾家木屋小院兒看上去就算的上的好一點了的了。


    進了村,頭一家的土牆院兒,茅草垛子搭的朝門底下就坐了個婦人,正在搓綠豆夾子,曬幹了的夾子輕輕一撥弄,裏頭圓滾滾的綠豆就嘩啦啦的滾了出來。


    見幾個生人進村,婦人頓住了動作看了又看,目光中帶著好奇。


    這麽三個花一樣的小姑娘,哪個村的?來他們喇叭村作甚?


    因是個年輕婦人,宋秋便上前搭話道:“大嫂子,不知你們村的村長是哪一家啊?”


    找村長的?


    見三個小姑娘長得好看討喜,婦人一點沒有防備,當下放了手裏的簸箕,起身道:“走,我領你們找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發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樹洞裏的秘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樹洞裏的秘密並收藏嬌娘發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