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在大江村買了房子,準備在這裏開個客棧,說幹就幹,這裏說不定還能比春林鎮那邊先開張呢。


    要不是需要改一改,準備準備的,現下就開張都行的。


    這院子都是上好的青磚瓦房,並不舊,要是全推倒了重建,麻煩不說,還浪費。


    所以,宋秋隻打算小修和裝潢一番就成。


    之前打通做了茶鋪的這一片不動,就做大堂,空間也挺大的,喝茶的四方桌子擺了六七張也不擠的,稍微規整一下,擺四張方桌,兩張圓桌,不成問題。


    另外再養後頭院子擴一擴,緊出一半的院子來,劃兩個包間。


    如此,一共有四張方桌,四張圓桌,也是不少了。


    原先的大門這一麵拆掉,也往院子裏擴出來,建上兩個廂房。


    再加上原來後麵的兩間廂房,以及正房的三間,一共就有七間屋子,招待客人,也夠了。


    她主要以吃飯為主,這七間都住滿就挺不錯了,真碰上還有多的人,那生意,也就別跟後頭幾家搶了。


    如此,前頭這個大院子就沒了,全弄成了屋子,隻留了廊道供人通過。


    廚房就在這麵通後院的位置,隻有一口灶,再好好的擴大一點,多起一口灶。


    後院開道門,車馬就停進後院去。


    後院寬敞,一麵做了馬廄,另一麵還能起兩間小屋子,到時候給自己人住。


    差不多的就是這樣,至於茶攤……


    這裏宋秋就不打算設茶攤了,因為對麵有家買小食的,也有麵館,且陳貴兒後頭也要在村口的位置擺個小茶攤的。


    她就不占這點生意了。


    不差這一處茶攤的收益。


    全都占完了,那不是把仇恨值給拉滿了嘛。


    她是來大江村做生意的,不是來跟這裏的村民作對的,外來不易,這些人,能交好的都要交好才是,也是個照應。


    是以,除了這些忙著改建房子的,負責做木工家具的,宋秋也用了兩天時間,走遍了整個村裏。


    訂這家的豆腐,那家的豬肉,這家的雞,那家的兔子,這家的鴨,那家的魚,這家的蔬菜,那家的蛋。


    總之,雨露均沾。


    沒得東西賣的,自家都顧不上的,宋秋就雇了他們幫忙做被褥這些,也是一份工錢。


    因著陳貴兒同陳裏正親近,宋秋還準備雇他的媳婦在客棧打雜,五百文一個月的工錢,除了她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小媳婦,也跟陳裏正有親,另一個則是大江村村長的小兒媳。


    這樣一來,這村裏幾乎一半的人都跟她的客棧有了來往幹係。


    村子實在太大,她也全顧不上,但有一半也夠了。


    這大江村都是族群居,一個陳氏,一個劉氏,一個吳氏,她都占了人,相當於就全村都占了人了。


    幹活的人多,緊鑼密鼓的,隻用了八九天的時間,便按宋秋所規劃的給全部修整妥當了。


    而木匠也不少,分攤給好幾家做的,這家負責做桌子,那家負責打床,就八九天的時間,也差不多的做出來了。


    架子床就做簡單的,但做一張也比桌子凳子的麻煩,開張之時,宋秋也不一定要都做好,做出來三四張的,先布置出來幾間客房就行。


    而做被褥的婦人手腳更快,早就全部做出來了。


    開張自然是要看吉日的,打聽到吳家的三老爺子對這方麵在行,宋秋便提了禮上門去,請吳三爺子幫忙看個就近的吉日。


    剛巧,九月十六就是個大吉日。


    宋秋決定就定在這天開張了,開了張,她看個兩三天的沒問題了,就能接著啟程繼續往建平縣去看去,完了回到春林鎮差不多也是月底了,那會兒,大興埡子那裏肯定也差不多了,正好回去準備開張。


    要是建平縣那地能辦妥,這前後忙活的,等他們啟程回家,估摸著至少都是冬月了。


    出門幾個月,她奶擱家裏不定多擔心呢,所以宋秋也想早點回去。


    那這時間可就是很緊的,那是一點都不能浪費的。


    當下,吉日看好了,宋秋當晚就召開了一個小會,安排人員事宜。


    這裏沒有茶攤了,留下的人手可以少一點。


    已經請了大江村的三個婦人做工,幫著做洗菜切菜洗碗收桌子燒火還有打掃客房拆洗被褥這些個打雜的活,就還差個掌勺,一個夥計,和一個掌櫃。


    宋秋深思熟慮過的,把陶東平留在大江集這裏當掌櫃,陶東成到時候肯定是在大興埡子坐鎮的,兩廂也不太遠,兄弟兩個也有個照應。


    至於夥計,自然是田根兒了,他話多能嘮,這些日子,早就跟來做活的男人們打得火熱,又跟陳貴兒熟得很了,他留在這裏,很能如魚得水的。


    剩下一個掌勺,就是順子了。


    順子刀工好,炒菜的功夫比不上板凳,但之前跟著板凳學了不少的,就是還沒有真正上手,這些日子,宋秋每天捉著他做飯的,就差手把手教了,練了半個月,也差不多做得像樣了。


    做菜這種事,講究的就是一回生二回熟,隻要用心,又有這個天賦,多做幾次,那味道自然就上來了。


    安排好了人手,她身邊還能帶著一起往建平縣去的就隻有楊大連和棉花阿銀了。


    倘若建平縣那裏能行,她都沒有人手了呀!


    楊大連自然是不能留下來的,她還得帶回去呢,已經跟喜妹兒定了親,年底就要成親的,要是留在這裏,喜妹兒在家可要哭了。


    要派他出來做一方掌櫃,也要等他們成了親到時候兩口子一起了。


    早知道,這會兒就該再多帶點人了。


    可再多,她也沒有多的掌櫃呀。


    黃七現下算賬麽問題,記賬本還差點,六子更是才開始寫字呢,都還得練練。


    黃七這一眾人總共也就五十來個,還有十幾個都才幾歲,這回帶出來六個,家裏的都還得練著,當夥計沒問題,掌櫃和掌勺就夠不上了。


    唉,還得買人。


    一切準備就緒,九月十六這天,又逢大江集的大集日,新出爐的大江客棧在趕集村民的簇擁圍觀下被扯下了紅綢,隨著劈裏啪啦放的紅火的炮仗,正式開了張。


    紅底黑字的宋記布幡在風中迎風招展,醒目得很。


    這不是宋秋開的第一處客棧,也不會是最後一處。


    鬆山客棧,月牙客棧,大江客棧,以及過不久的大興客棧,掛著宋記布幡的客棧一處又一處,會越來越多,宋秋也是滿心的成就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發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樹洞裏的秘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樹洞裏的秘密並收藏嬌娘發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