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山環水抱,北有北漢山、北嶽山,東有洛山和龍馬山,西有仁王山,南有南山和漢江以南的冠嶽山,漢江自東向西環抱城南,呈龍砂**“山水襟帶”的上好風水格局。


    城內大興土木,營建宮殿、宗廟、社稷、兩班衙署、道路。


    1394年,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hanyang,??),並正式命名為漢城(hanseong,??)。在朝鮮王朝時期,漢城又稱“都城”、“京”。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爆發。


    5月2日,留都大將金命元、副元帥申恪率兵千餘,屯濟川亭,望見日軍聲勢浩大,不敢拒,悉沉軍器於江中,以匹馬走逃,諸軍皆潰。


    加藤清正率領日本軍隊度過漢江,攻占漢城。


    日軍入城前後,漢城遭到很大的破壞。


    在國王出逃前夕,城中宮殿、社稷、衙署、城門以及宮內珍寶、曆代典籍、文物禮器全部被朝鮮方麵焚毀,而宗廟獨存。


    日將平秀家長盛入城後曾處其中。


    後長盛焚宗廟,移寓南別宮,指揮諸路之倭向北追擊。


    1593年4月,日本軍隊撤兵南下,臨行前將城中人民屠戮殆盡。是年11月朝鮮宣祖國王返京時,宮闕俱燼,荊棘滿城,百官依牆壁以坐,不得不以月山大君舊第為行宮,桂林君家為大內,沈義謙家為東宮,故領相沈連源家為宗廟,以附近大小民家為闕內各司(稱時禦所)。


    光海君時期將宗廟和宮殿擇要修複。


    壬辰倭亂之後,漢城又經曆了後金軍(1636年改稱大清)的兩次入侵,即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


    丙子胡亂中,仁祖以沈器遠為留都大將,逃往南漢山城。清兵至漢城後,駐紮於慕華館至南廟一帶,後又於興仁門留屯。


    皇太極嚴令無得侵掠城中人民,但後金軍隊撤離時掠走了大量人口、金銀、牲畜。


    後金將領阿敏(四大貝勒之一)羨慕朝鮮宮殿城闕壯麗,一度不願返回滿洲苦寒之地,被皇太極疑有異圖而猜忌。


    隨著清朝剿滅南明勢力,日本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東亞的政局平定,漢陽得以回複昔日的繁榮。


    在朝鮮英祖、朝鮮正祖年間,漢城的人口已經發展到了30多萬。李朝正祖曾經計劃把首都遷到南方新營建的水原城,但是最終由於條件的限製,最終沒有實現遷都計劃。


    近代時期


    朝鮮在1896年的“甲午更張”之後,擬訂了一個皇都振興計劃。


    迎恩門被拆除,並在原址上仿照法國凱旋門修築了西洋式的獨立門。


    在城內修築了道路、交通、照明設施和新的政府辦公機構。1882年修建了郵政總局。


    1899年修建了明洞聖堂。1900年,在德壽宮內修建了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石造殿。


    1907年拆除了漢城南部和西部的城垣。


    日據時期,將漢城的名字改為京城(gyeongseong,??;keijo,けいじょう),其地位也由朝鮮中央直隸府降低到了京畿道的一個郡。


    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後,對京城的市政建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更。


    首先,日本對李朝原有的曆史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拆除景福宮內的弘禮門和資善堂等大量古代建築,並將景福宮正門光化門向東遷移,在其原址上興建了朝鮮總督府及其附屬建築群,同時還將慶熙宮改為學校。


    1911年2月,宣布由朝鮮總督府管轄舉行祭天儀式的圜丘壇,隨後於1913年將其拆毀,在該地建立朝鮮總督府鐵路飯店(現朝鮮飯店)。


    日本在京城市內興建了一批建築,如京城市政廳、朝鮮銀行、西大門監獄、京城帝國大學、本町商業區等。


    1922年,朝鮮總督府將社稷壇改為公園,1925年修建了“京城駅”(今首爾站),在漢城南山上興建了日式神社“朝鮮神宮”。


    韓國一些學者認為,漢城市政廳、朝鮮總督府和朝鮮神宮的平麵分別成“大”、“日”、“本”的字樣,破壞了漢城的風水。


    分裂之後


    朝鮮半島光複後不久即實行南北分治,李承晚在京城建立大韓民國,並把首都改名為“??”(無漢字名,2005年韓國正式命名城市的漢字名,“首爾”)。


    韓國獨立後,於1945年將京城之名改為seo-ul(seoul,??)。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詞在朝鮮語中是“首都”的意思。


    例如高句麗的??是平壤,新羅的??是慶州,高麗的??是開京(開城),李氏朝鮮的??是漢陽。


    直到韓國光複之後,才將??作為特指大韓民國首都的固定專有名詞。


    朝鮮戰爭爆發後,1950年6月28日,朝鮮人民軍占領漢城。


    聯合國軍仁川登陸後,於9月20日至9月27日發動了漢城戰役,於9月27日收複了漢城。


    1951年1月8日,漢城被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部隊再次攻陷。3月14日,漢城再次被聯合國軍奪回。


    漢城在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誌願軍和聯合國軍之間四度易手,遭到交戰雙方毀滅性的摧毀,昔日繁華的市區成為一片廢墟。光化門和政府大樓(前朝鮮總督府)被完全摧毀,市政設施全部被破壞。


    朝鮮在漢城展開肅反活動,處決了大量韓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軍官、警察、資本家、傳教士、教授、記者等“階級敵人”。


    韓國軍隊隨聯合國軍占領漢城之後也處決了大量共產黨員和親共分子。


    戰前漢城原有人口180萬,由於大量難民南逃,朝鮮方麵在撤退時又將剩餘人員帶至北方,戰後隻剩6萬左右。


    漢江奇跡


    韓戰後,韓國開始步進工業化,民眾紛紛前往首爾(時稱漢城)求生。


    首爾在此時的人口開始激增,為了迎合更多人的居住需要,當時的韓國政府決定開發連接首爾及周邊地區的公路。


    自1960年代開始,首爾江北的高樓大廈有如雨後春筍般矗立,改變了首爾原來的麵貌。


    1974年,首爾地鐵的通車,加強了首爾與周邊地區的連係。


    同時,韓國政府亦在周邊地區大興土木建設新社區。


    八十年代,首爾市政府亦決定開發本來是荒涼之地的江南地區並把一些政府機構遷移至江南辦公,江南地區在短短時間內由一塊貧瘠之地變身成首爾的新市鎮。


    首爾在1981年獲得198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為了準備奧運,首爾市政府建設了一係列的基建,例如首爾地鐵3、4號線及88奧運快速公路,解決當時十分嚴重的塞車問題。


    籌備多年的首爾(時稱漢城)奧運在1988年9月17日開幕,經過這一次奧運,韓國的國力加快提升,而首爾亦開始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在奧運完結後,首爾政府仍然積極開發市內建設,擴張地鐵及公路網絡,這些建設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依然沒有停止。


    21世紀


    踏入2000年代,新上任的李明博市長實行他的“推土機”政策,首爾市容在他的政策下有重大的改變:


    原來是行車橋的清溪川被回複成原來模樣、廢棄的賽馬場被改建成首爾之森。


    首爾的大興土木吸引烏茲別克、蒙古、越南、菲律賓等地勞工前來工作。


    除了清溪川之外,首爾到處都可見綠化工程,例如良才市民森林、首爾林及漢江市民公園。


    首爾塔


    2002年,首爾成為其中一個有份舉辦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的城市,該屆世界杯的首場比賽法國對塞內加爾的賽事就在上岩洞的世界杯競技場舉行。。


    2005年1月19日,李明博市長決定把seoul的漢字名定為首爾,作為中文譯名,意味“首善之都”。


    今日的首爾是一個擁有1020萬人的國際大城市,2010年首爾成為當年的“國際設計之都”(worlddesigncapita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榮耀之魔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西瓜的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西瓜的驢並收藏榮耀之魔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