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好,以呂小驢現在的條件,估摸著不會打光棍了,老媽也不太擔心。
“對了,你怎麽沒把小白星帶回來?”
“嗨,這不是上學了嗎,哪能亂跑。”
“得,那我去準備晚飯了,雪莉第一次來,可不能慢待咯。”
“你也別閑著,去抓隻老母雞殺了,往這一杵。”
“哪有剛回來就使喚我幹活的,得得,我去還不行嗎?”呂小驢順手抄起了旁邊的一個竹竿。
“曹賊,你隻會逞口舌之利,敢與我決鬥嗎?曹賊,納命來!駕!”呂小驢舞了個棍花,把在門口吃食的大公雞追的滿地亂跑。
這家養的雞就是香,超市裏買的肉雞根本沒法比。
都不用怎麽燒,就燉雞湯,那味道,再配個小油餅,嘖嘖,簡直
絕了。
就連兩個挑食的小家夥也一人吃了個雞腿,喝了一碗雞湯。
雪莉本來還矜持著,結果吃起來沒夠,根本管不住嘴,在桌子下踢呂小驢的腳,讓他主動給她添飯。
呂小驢開始還沒弄明白她的意思,還問雪莉幹嘛提他,雪莉的臉蛋漲得通紅。
還是二姐看出了雪莉的心思,笑著給雪莉添了碗飯,就弟弟這樣的鋼鐵直男,要不是生了個好皮囊加上現在有本事,估計注定孤獨一生了。
飯後,老媽又切了個果盤,邊吃邊聊起了天。
本來老媽把呂小驢叫回來是為了教訓他,結果看到了雪莉後就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至於收麥子和插秧,算了吧,現在都是機械化了,哪裏還用人工。
頂多就是用口袋灌個糧食啥的,呂小驢回不回來沒差。
插秧的話,額,呂小驢能不幫倒忙就不錯了,這家夥插秧就跟蚯蚓找他娘一樣,歪歪扭扭的,每次都得拔掉重新返工。
老媽也不指望他幹多少活,幹脆帶著雪莉四處轉轉吧。
雪莉第一次見到國內的農村,想來很多玩意都是沒有見識過得。
那幹啥呢?呂小驢一想,幹脆帶著雪莉去抓黃鱔吧。
這個季節,水位漲了起來,黃鱔啥玩意的已經能上餐桌了,雖然還沒有到最肥美的時候,卻也能吃的起來了。
俗話說雞魚肉蛋,不如泥鰍黃鱔,這玩意兒可是大補。
第二天一早,呂小驢騎著家裏的小電驢,載著雪莉就上街去了。
三孔小地籠,專門抓黃鱔,四塊五一個,呂小驢一咬牙買了二十個。
“走,哥們請你去吃小吃去。”呂小驢難得大方,主動請人吃飯。
小籠包子,蛙魚米線,呂小驢的最愛,可惜以前沒錢,隻能幹流口水。
後來有點錢了,一直在魔都,也沒機會吃。
正好答應過雪梨,請她吃國內的小吃來著。
這兩個人,一個比一個靚,走在街上無比的顯眼。
尤其是在這種小地方,還是騎著小電驢。
果然,兩個精神小夥騎著鬼火追了上來,一會兒來個翹頭,一會兒站起來表演個雜技,那劉海甩的,不知道還以為有什麽毛病呢。
呂小驢能不知道他們的想法?無非就是想要引起雪莉的注意。
結果就是,呂小驢猛的一個拐彎,兩個精神小夥一慌捏了前刹車,然後就飛了出去。
好家夥豆豆鞋都飛出去了,緊身褲也成了開襠褲,露出了裏麵的紅內褲,引得周圍人哄然大笑。
步行街米線店。
“老板,兩份小碗米線,兩份小碗蛙魚,加加兩根烤腸!”呂小驢底氣十足地嚎了一嗓子,引得周圍食客紛紛投來羨慕的眼神。
“加兩根烤腸,真土豪啊!”
“竟然是烤腸,想當年老夫有幸舔過一口。”一老頭撫著胡子,神情有些自豪地感慨著,周圍食客大驚失色:“失敬失敬。”
“嗬嗬,好說好說。”
蛙魚說是蛙魚,其實跟那個保護動物完全沒有關係,這個蛙魚其實就是涼粉,不過形狀有點像是小魚,所以叫蛙魚。
上麵蓋了一層花生碎,蘿卜幹,放點醋那麽一拌,嘖嘖,沒誰了。
至於米線,其實這邊的米線不是用米做的,嚴格說起來是麵線,呈黃色,口感比米線更加有嚼勁。
“怎麽樣,好吃不?”
“嗯嗯!”雪莉顧不得說話,埋頭猛吃,一口蛙魚,一口米線,再咬一口烤腸,簡直不要太享受。
呂小驢不禁又想起了曾經看著別人吃米線幹流口水的時候,有時候撿點塑料瓶子,賣上三五塊錢也會來吃上一碗米線。
不過那時候可不敢像現在這麽吃,米線或者蛙魚隻能點一個小碗的,更何況烤腸呢。
就那樣,每次也得細嚼慢咽,最後把湯喝幹淨了才舍得離去。
“老板,結賬。”
兩碗米線八塊,兩碗蛙魚六塊,兩根烤腸四塊,一共十八塊。
呂小驢嘬著牙花子:“怎麽又漲了五毛錢。”
“兩年漲五毛你還嫌多。”老板娘風情萬種地白了呂小驢一眼,這家夥,看著人模狗樣的,還帶些個這麽漂亮的女孩子,就這麽扣的。
隨後,呂小驢又帶著雪莉買了些裝備,主要是草帽,冰袖,水靴子,顯然是打定主意要讓雪莉下地幹活了。
“成了,走,回家。”
“哎。”雪莉甜甜的笑道,優雅地側坐到了後座,雙手環抱著呂小驢的腰。
“抓緊了,出發咯。”
一對碧玉般的人兒,騎著小電驢行走在鄉間小路上。
明媚的陽光透過樹葉照射在在兩人身上,形成斑斑點點的光影。
雪莉的腦袋靠在呂小驢的背上,臉上的笑容無比地燦爛。
這樣的生活,是她從來沒有擁有過的。
要是能一直這樣就好了。
雪莉這樣想著。
“小驢歐巴。”
“嗯?咋了?”
“沒事兒,你真好。”
“嘿嘿,那必須的。”呂小驢得意極了,傻姑娘真好騙,一碗蛙魚一碗米線和一根烤腸就打發了。
路兩邊是小麥地,已經有收割機在工作了。
隨處可見的人們都頭戴草帽,脖子上掛著條毛巾在忙碌著。。
雖然很累很熱,人們的臉上卻都洋溢著笑容。
看得出來,今年的收成還不錯,存折上的數字又能增加一些了。
“對了,你怎麽沒把小白星帶回來?”
“嗨,這不是上學了嗎,哪能亂跑。”
“得,那我去準備晚飯了,雪莉第一次來,可不能慢待咯。”
“你也別閑著,去抓隻老母雞殺了,往這一杵。”
“哪有剛回來就使喚我幹活的,得得,我去還不行嗎?”呂小驢順手抄起了旁邊的一個竹竿。
“曹賊,你隻會逞口舌之利,敢與我決鬥嗎?曹賊,納命來!駕!”呂小驢舞了個棍花,把在門口吃食的大公雞追的滿地亂跑。
這家養的雞就是香,超市裏買的肉雞根本沒法比。
都不用怎麽燒,就燉雞湯,那味道,再配個小油餅,嘖嘖,簡直
絕了。
就連兩個挑食的小家夥也一人吃了個雞腿,喝了一碗雞湯。
雪莉本來還矜持著,結果吃起來沒夠,根本管不住嘴,在桌子下踢呂小驢的腳,讓他主動給她添飯。
呂小驢開始還沒弄明白她的意思,還問雪莉幹嘛提他,雪莉的臉蛋漲得通紅。
還是二姐看出了雪莉的心思,笑著給雪莉添了碗飯,就弟弟這樣的鋼鐵直男,要不是生了個好皮囊加上現在有本事,估計注定孤獨一生了。
飯後,老媽又切了個果盤,邊吃邊聊起了天。
本來老媽把呂小驢叫回來是為了教訓他,結果看到了雪莉後就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至於收麥子和插秧,算了吧,現在都是機械化了,哪裏還用人工。
頂多就是用口袋灌個糧食啥的,呂小驢回不回來沒差。
插秧的話,額,呂小驢能不幫倒忙就不錯了,這家夥插秧就跟蚯蚓找他娘一樣,歪歪扭扭的,每次都得拔掉重新返工。
老媽也不指望他幹多少活,幹脆帶著雪莉四處轉轉吧。
雪莉第一次見到國內的農村,想來很多玩意都是沒有見識過得。
那幹啥呢?呂小驢一想,幹脆帶著雪莉去抓黃鱔吧。
這個季節,水位漲了起來,黃鱔啥玩意的已經能上餐桌了,雖然還沒有到最肥美的時候,卻也能吃的起來了。
俗話說雞魚肉蛋,不如泥鰍黃鱔,這玩意兒可是大補。
第二天一早,呂小驢騎著家裏的小電驢,載著雪莉就上街去了。
三孔小地籠,專門抓黃鱔,四塊五一個,呂小驢一咬牙買了二十個。
“走,哥們請你去吃小吃去。”呂小驢難得大方,主動請人吃飯。
小籠包子,蛙魚米線,呂小驢的最愛,可惜以前沒錢,隻能幹流口水。
後來有點錢了,一直在魔都,也沒機會吃。
正好答應過雪梨,請她吃國內的小吃來著。
這兩個人,一個比一個靚,走在街上無比的顯眼。
尤其是在這種小地方,還是騎著小電驢。
果然,兩個精神小夥騎著鬼火追了上來,一會兒來個翹頭,一會兒站起來表演個雜技,那劉海甩的,不知道還以為有什麽毛病呢。
呂小驢能不知道他們的想法?無非就是想要引起雪莉的注意。
結果就是,呂小驢猛的一個拐彎,兩個精神小夥一慌捏了前刹車,然後就飛了出去。
好家夥豆豆鞋都飛出去了,緊身褲也成了開襠褲,露出了裏麵的紅內褲,引得周圍人哄然大笑。
步行街米線店。
“老板,兩份小碗米線,兩份小碗蛙魚,加加兩根烤腸!”呂小驢底氣十足地嚎了一嗓子,引得周圍食客紛紛投來羨慕的眼神。
“加兩根烤腸,真土豪啊!”
“竟然是烤腸,想當年老夫有幸舔過一口。”一老頭撫著胡子,神情有些自豪地感慨著,周圍食客大驚失色:“失敬失敬。”
“嗬嗬,好說好說。”
蛙魚說是蛙魚,其實跟那個保護動物完全沒有關係,這個蛙魚其實就是涼粉,不過形狀有點像是小魚,所以叫蛙魚。
上麵蓋了一層花生碎,蘿卜幹,放點醋那麽一拌,嘖嘖,沒誰了。
至於米線,其實這邊的米線不是用米做的,嚴格說起來是麵線,呈黃色,口感比米線更加有嚼勁。
“怎麽樣,好吃不?”
“嗯嗯!”雪莉顧不得說話,埋頭猛吃,一口蛙魚,一口米線,再咬一口烤腸,簡直不要太享受。
呂小驢不禁又想起了曾經看著別人吃米線幹流口水的時候,有時候撿點塑料瓶子,賣上三五塊錢也會來吃上一碗米線。
不過那時候可不敢像現在這麽吃,米線或者蛙魚隻能點一個小碗的,更何況烤腸呢。
就那樣,每次也得細嚼慢咽,最後把湯喝幹淨了才舍得離去。
“老板,結賬。”
兩碗米線八塊,兩碗蛙魚六塊,兩根烤腸四塊,一共十八塊。
呂小驢嘬著牙花子:“怎麽又漲了五毛錢。”
“兩年漲五毛你還嫌多。”老板娘風情萬種地白了呂小驢一眼,這家夥,看著人模狗樣的,還帶些個這麽漂亮的女孩子,就這麽扣的。
隨後,呂小驢又帶著雪莉買了些裝備,主要是草帽,冰袖,水靴子,顯然是打定主意要讓雪莉下地幹活了。
“成了,走,回家。”
“哎。”雪莉甜甜的笑道,優雅地側坐到了後座,雙手環抱著呂小驢的腰。
“抓緊了,出發咯。”
一對碧玉般的人兒,騎著小電驢行走在鄉間小路上。
明媚的陽光透過樹葉照射在在兩人身上,形成斑斑點點的光影。
雪莉的腦袋靠在呂小驢的背上,臉上的笑容無比地燦爛。
這樣的生活,是她從來沒有擁有過的。
要是能一直這樣就好了。
雪莉這樣想著。
“小驢歐巴。”
“嗯?咋了?”
“沒事兒,你真好。”
“嘿嘿,那必須的。”呂小驢得意極了,傻姑娘真好騙,一碗蛙魚一碗米線和一根烤腸就打發了。
路兩邊是小麥地,已經有收割機在工作了。
隨處可見的人們都頭戴草帽,脖子上掛著條毛巾在忙碌著。。
雖然很累很熱,人們的臉上卻都洋溢著笑容。
看得出來,今年的收成還不錯,存折上的數字又能增加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