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楊簡又一次登上了娛樂新聞的頭版。3sk.
他靠著在《老友記第三季》中的客串,獲得了第49屆艾美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官方並不是為了噱頭給楊簡提名,彼得朱這個角色讓所有《老友記》的觀眾印象深刻,媒體預測楊簡極有可能獲獎。
這可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獎項。艾美獎與格萊美音樂獎、奧斯卡獎、東尼獎(戲劇)並稱美國藝術四大獎項。
艾美獎又分為三大類,美國國內的黃金時段艾美獎,日間節目艾美獎和美國國外的國際艾美獎。
人們通常說的艾美獎是指黃金時段節目“艾美獎”,含金量很高,由總部位於洛杉磯的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
雖然隻是提名最佳男配,楊簡也已經創造了一項記錄。在美國的體育聯盟中,從來沒有哪個運動員拍戲能獲得艾美獎提名的。
楊簡獲獎的優勢有兩點,一是自己的人氣太高了,是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二是《老友記》的收視率和人氣太高了,吊打一切。
其他被提名的男演員肯定沒這麽高的曝光率,想獲獎得靠公關。有能力公關的人早演主角或拍電影去了,怎麽會在電視劇裏演配角?
獎項將在9月7日公布,到時楊簡打算參加艾美獎的頒獎典禮。他對艾美獎比代表中國男籃出征亞錦賽更感興趣,幸好在時間上沒有衝突。
亞錦賽9月11日-19日在沙特阿拉伯舉行,所以楊簡不急著回國。他不用參加男籃的集訓,去比賽已是殺雞用牛刀。
在西雅圖待了一周,楊簡再次飛往了洛杉磯。這次他也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和娜奧米-沃茨同行。
德魯-巴裏摩爾拍完《驚聲尖叫2》回洛杉磯了,又開始忙花兒影業的工作。
楊簡到洛杉磯入住酒店休息了一天,就和巴裏摩爾、德雷克-克羅夫特、導演戈爾-維賓斯基等主創們一起,觀看了剪輯好的《午夜凶鈴》。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魔改後電影的開場就很精彩,黛安-克魯格飾演的女學生被閨蜜叫到家裏住,閨蜜講了他們看錄像帶的怪談。一會兒閨蜜就掛了,女鬼並沒有現身,但黛安看到了她的屍體,此處有特寫。
原版的剪輯很失敗,同樣有死者的特寫鏡頭,竟然是女主出場後,和姐姐談話時剪輯進去的。這樣做大幅減弱了恐怖效果,觀眾已經從開篇的緊張情緒中脫離了。
這可是恐怖片,這麽剪是什麽意思?難道擔心觀眾們嚇到嗎?楊簡提了建議,盡量剪的恐怖,有點溫子仁《招魂2》那個味道了。
接下來娜奧米一出場又是亮點,因為她太美了。電影早了5年拍攝,她的顏值比原版高出不少,雖然都是她演的。
伊麗莎白-奧爾森演的女兒也不錯,哪怕畫了些可怕的畫,幹著詭異的事,照樣給人感覺萌萌噠。
都說女大18變,但成年後的奧妹臉部輪廓依舊與童年時很像。她總能讓楊簡聯想到緋紅女巫,演的也像個有特殊能力的小女巫。
接著女主開始調查侄女死亡的事,看了神秘的錄像帶。她被嚇到了,立即找了前男友幫忙。
艾恩-格拉法德同樣演的很好,第一次亮相正好見到了下樓的女兒。他的神情頓時變的很複雜,和女兒說了幾句話然後上樓。
這裏也魔改了,原版的男主沒有和兒子說話,兒子也是後來才知道這人是他爹。孩子都8歲了竟然從來沒見過爹,男主這是什麽人設?太渣了!
在男女主的關係方麵實在沒必要搞什麽懸念,對於主線劇情沒有任何推動作用。楊簡在魔改劇本時非常注重這一點,故事既懸疑又恐怖,節奏很快。
日版《午夜凶鈴》明顯不如他魔改後的版本,有大量的無用情節。貞子出場的次數太少了,劇情拖遝讓很多人看的不耐煩。說日版電影嚇死過人,楊簡是不信的。日版隻是有一些細節做的很好,講了個完整的故事。
除了劇情外,男女主的性格也被楊簡大幅改動了。
平行世界的美版,娜奧米演的女主性格獨立,在影片前半部分完全是獨立調查。這並不是什麽好事,缺少了角色之間的互動。
日版鬆島菜菜子的女主比較柔弱,很大程度上依賴前夫推進調查。雖然強勢主動的主角是金科玉律,但是美版對女主性格的調整過猶不及。如果女主過分剛強,就會缺少了緊張刺激感,觀眾會覺得她一定能化險為夷。
觀眾們是會代入女主的,女主弱,觀眾就會為她擔心。萬一她死了,對孩子來說是多痛苦的事?觀眾們會期待最後三人全部幸存,並且一家三口破鏡重圓。
楊簡把女主“瑞秋”改的柔弱了許多,男女主角的關係也有了變化。
原版的男女主角很不像一起生過小孩後又分手的情侶,更像是剛認識不久。日版則完全是一對變的生分了的前夫婦。
楊簡魔改的劇本傾向日版,男女主的關係有著完整的成長弧線。女主對男主本能地依賴,無條件信任。男主則是那種氣質沉穩的男人,一看就非常可靠,給觀眾的感覺是女主的救星。
電影一直是男主在推動調查,關心女主和女兒。兩人共患難後幾乎重修舊好,劇情很自然的加入了愛情線和親情線。
原版的男主看起來像是個弱爆的小鮮肉,根本幫不上什麽忙。
原來的結尾失敗透頂,給電影嚴重減分。非在中間加一場母子戲,神神叨叨的小男孩告訴女主不該幫助貞子,老爸要完蛋了。這不是直接劇透嗎?哪還有恐怖可言?
最讓楊簡不能忍的是,美國的貞子小姐爬到一半,電影居然哢的剪輯到了鬧米堵車的情節。鬧呢?
竟然有人打斷了貞子姐姐爬出來?這樣的剪輯顯然起到的是反高潮的效果。盡管女主在飆車趕來,還在不停的打電話給男主,但觀眾都知道男主必死無疑,也知道女主無能為力,這時剪輯到女主視角毫無意義。
楊簡魔改後,讓電影變的無比震撼。
他們從平安無事到天降橫禍,無縫銜接,效果很好。女主和男主約好了第二天早上見麵約會,她打扮的漂漂亮亮,心情愉快的出了家門。
男主剛和女主聊完掛了電話,電視機就自己打開了,出現了井口的畫麵,貞子從井裏爬了出來,爬向電視,最後爬出了電視機。
這段完全是男主的主觀視角,他看到了貞子的正臉,被嚇的根本不能動,最後被活活的嚇死了。
女主用男主給的鑰匙開了房門,先看到的是椅背,根本沒意識到出事了。她把椅子翻轉過來看到了男主的死相,嚇的坐在了地上。
“啊!”德魯-巴裏摩爾小聲叫了一聲,單手捂嘴。
男主有個麵部特寫,這一場戲太刺激了。
巴裏摩爾作為製片人早就知道劇情都被嚇了一跳,可見這一幕的衝擊力有多強。上映後,電影院裏絕對會有觀眾發出尖叫聲。
德雷克深吸了一口氣,也感覺很刺激。導演維賓斯基則是興奮,他堅信這部電影會爆紅,他也要跟著紅了。
他靠著在《老友記第三季》中的客串,獲得了第49屆艾美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官方並不是為了噱頭給楊簡提名,彼得朱這個角色讓所有《老友記》的觀眾印象深刻,媒體預測楊簡極有可能獲獎。
這可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獎項。艾美獎與格萊美音樂獎、奧斯卡獎、東尼獎(戲劇)並稱美國藝術四大獎項。
艾美獎又分為三大類,美國國內的黃金時段艾美獎,日間節目艾美獎和美國國外的國際艾美獎。
人們通常說的艾美獎是指黃金時段節目“艾美獎”,含金量很高,由總部位於洛杉磯的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
雖然隻是提名最佳男配,楊簡也已經創造了一項記錄。在美國的體育聯盟中,從來沒有哪個運動員拍戲能獲得艾美獎提名的。
楊簡獲獎的優勢有兩點,一是自己的人氣太高了,是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二是《老友記》的收視率和人氣太高了,吊打一切。
其他被提名的男演員肯定沒這麽高的曝光率,想獲獎得靠公關。有能力公關的人早演主角或拍電影去了,怎麽會在電視劇裏演配角?
獎項將在9月7日公布,到時楊簡打算參加艾美獎的頒獎典禮。他對艾美獎比代表中國男籃出征亞錦賽更感興趣,幸好在時間上沒有衝突。
亞錦賽9月11日-19日在沙特阿拉伯舉行,所以楊簡不急著回國。他不用參加男籃的集訓,去比賽已是殺雞用牛刀。
在西雅圖待了一周,楊簡再次飛往了洛杉磯。這次他也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和娜奧米-沃茨同行。
德魯-巴裏摩爾拍完《驚聲尖叫2》回洛杉磯了,又開始忙花兒影業的工作。
楊簡到洛杉磯入住酒店休息了一天,就和巴裏摩爾、德雷克-克羅夫特、導演戈爾-維賓斯基等主創們一起,觀看了剪輯好的《午夜凶鈴》。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魔改後電影的開場就很精彩,黛安-克魯格飾演的女學生被閨蜜叫到家裏住,閨蜜講了他們看錄像帶的怪談。一會兒閨蜜就掛了,女鬼並沒有現身,但黛安看到了她的屍體,此處有特寫。
原版的剪輯很失敗,同樣有死者的特寫鏡頭,竟然是女主出場後,和姐姐談話時剪輯進去的。這樣做大幅減弱了恐怖效果,觀眾已經從開篇的緊張情緒中脫離了。
這可是恐怖片,這麽剪是什麽意思?難道擔心觀眾們嚇到嗎?楊簡提了建議,盡量剪的恐怖,有點溫子仁《招魂2》那個味道了。
接下來娜奧米一出場又是亮點,因為她太美了。電影早了5年拍攝,她的顏值比原版高出不少,雖然都是她演的。
伊麗莎白-奧爾森演的女兒也不錯,哪怕畫了些可怕的畫,幹著詭異的事,照樣給人感覺萌萌噠。
都說女大18變,但成年後的奧妹臉部輪廓依舊與童年時很像。她總能讓楊簡聯想到緋紅女巫,演的也像個有特殊能力的小女巫。
接著女主開始調查侄女死亡的事,看了神秘的錄像帶。她被嚇到了,立即找了前男友幫忙。
艾恩-格拉法德同樣演的很好,第一次亮相正好見到了下樓的女兒。他的神情頓時變的很複雜,和女兒說了幾句話然後上樓。
這裏也魔改了,原版的男主沒有和兒子說話,兒子也是後來才知道這人是他爹。孩子都8歲了竟然從來沒見過爹,男主這是什麽人設?太渣了!
在男女主的關係方麵實在沒必要搞什麽懸念,對於主線劇情沒有任何推動作用。楊簡在魔改劇本時非常注重這一點,故事既懸疑又恐怖,節奏很快。
日版《午夜凶鈴》明顯不如他魔改後的版本,有大量的無用情節。貞子出場的次數太少了,劇情拖遝讓很多人看的不耐煩。說日版電影嚇死過人,楊簡是不信的。日版隻是有一些細節做的很好,講了個完整的故事。
除了劇情外,男女主的性格也被楊簡大幅改動了。
平行世界的美版,娜奧米演的女主性格獨立,在影片前半部分完全是獨立調查。這並不是什麽好事,缺少了角色之間的互動。
日版鬆島菜菜子的女主比較柔弱,很大程度上依賴前夫推進調查。雖然強勢主動的主角是金科玉律,但是美版對女主性格的調整過猶不及。如果女主過分剛強,就會缺少了緊張刺激感,觀眾會覺得她一定能化險為夷。
觀眾們是會代入女主的,女主弱,觀眾就會為她擔心。萬一她死了,對孩子來說是多痛苦的事?觀眾們會期待最後三人全部幸存,並且一家三口破鏡重圓。
楊簡把女主“瑞秋”改的柔弱了許多,男女主角的關係也有了變化。
原版的男女主角很不像一起生過小孩後又分手的情侶,更像是剛認識不久。日版則完全是一對變的生分了的前夫婦。
楊簡魔改的劇本傾向日版,男女主的關係有著完整的成長弧線。女主對男主本能地依賴,無條件信任。男主則是那種氣質沉穩的男人,一看就非常可靠,給觀眾的感覺是女主的救星。
電影一直是男主在推動調查,關心女主和女兒。兩人共患難後幾乎重修舊好,劇情很自然的加入了愛情線和親情線。
原版的男主看起來像是個弱爆的小鮮肉,根本幫不上什麽忙。
原來的結尾失敗透頂,給電影嚴重減分。非在中間加一場母子戲,神神叨叨的小男孩告訴女主不該幫助貞子,老爸要完蛋了。這不是直接劇透嗎?哪還有恐怖可言?
最讓楊簡不能忍的是,美國的貞子小姐爬到一半,電影居然哢的剪輯到了鬧米堵車的情節。鬧呢?
竟然有人打斷了貞子姐姐爬出來?這樣的剪輯顯然起到的是反高潮的效果。盡管女主在飆車趕來,還在不停的打電話給男主,但觀眾都知道男主必死無疑,也知道女主無能為力,這時剪輯到女主視角毫無意義。
楊簡魔改後,讓電影變的無比震撼。
他們從平安無事到天降橫禍,無縫銜接,效果很好。女主和男主約好了第二天早上見麵約會,她打扮的漂漂亮亮,心情愉快的出了家門。
男主剛和女主聊完掛了電話,電視機就自己打開了,出現了井口的畫麵,貞子從井裏爬了出來,爬向電視,最後爬出了電視機。
這段完全是男主的主觀視角,他看到了貞子的正臉,被嚇的根本不能動,最後被活活的嚇死了。
女主用男主給的鑰匙開了房門,先看到的是椅背,根本沒意識到出事了。她把椅子翻轉過來看到了男主的死相,嚇的坐在了地上。
“啊!”德魯-巴裏摩爾小聲叫了一聲,單手捂嘴。
男主有個麵部特寫,這一場戲太刺激了。
巴裏摩爾作為製片人早就知道劇情都被嚇了一跳,可見這一幕的衝擊力有多強。上映後,電影院裏絕對會有觀眾發出尖叫聲。
德雷克深吸了一口氣,也感覺很刺激。導演維賓斯基則是興奮,他堅信這部電影會爆紅,他也要跟著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