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沒什麽想問我的麽?”
見蕭軍沒有說話,方之瑜好奇的問道。
蕭軍笑了笑,很有耐心的道:“我知道,你接下來跟我說的事情,可能更加勁爆。沒關係,你說吧,我聽著。”
看到蕭軍的反應,方之瑜不由更是好奇,笑道:“你果然跟別人一樣,難怪我方家老祖,對你讚不絕口。”
“對我讚不絕口?”蕭軍有些懵了,問道:“你家老祖見過我麽?”
方之瑜神秘一笑,道:“見過,就在昨天晚上,你殺人的時候。”
“啊!”
這一下,蕭軍是真的被嚇了一跳。
昨晚凝聚本命劍丸,下山連斬黑巫教十餘人,整個過程中,除了當時那些江湖人士之外,並非察覺到後其他人在旁觀看。
“莫非,你家老祖當時就藏在人群中?”蕭軍問。
方之瑜搖搖頭,道:“說起來你可能不信,當時我家老祖,其實在峨眉山上。”
“開玩笑吧,峨眉山和青城山距離幾百公裏,你家老祖是神仙不成?”這一下,蕭軍不禁對方之瑜的話生出了懷疑。
方之瑜卻笑道:“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老人家,確實是神仙。”
蕭軍不由斜睨了他一眼。
“你知道劍仙麽?”方之瑜突然來了一句。
劍仙,蕭軍道是聽說過一些,但卻並不太了解。
方之瑜道:“劍仙,既是劍中之仙,乃是專屬於劍修的一個至高境界,凡成劍仙者,上天入地,一眼千裏,幾乎無所不能。既是這個境界極難修成,曆史上有正緊記載的劍仙,唯獨純陽道祖呂洞賓一人。”
“而我方家的那位老祖,名叫方奕。他就是一位劍仙,隻不過老人家乃是出世劍仙,從不涉足塵世,是以極少有人知道他的名號。”
蕭軍皺了皺眉。
說實話,蕭軍並不太相信方之瑜的這些話。
劍修已經極難達成,非絕頂之才,不可成就劍修。
蕭軍現在凝聚了本命劍丸,但其實也僅能算是半個劍修而已,隻要還沒真正的祭煉成本命飛劍,就永遠不能成為劍修。
而他之所以能凝聚本命劍丸,實際還是得益於那頁金紙的幫助,若非當時金紙自動進入他體內,化作劍丸認主,蕭軍縱是在修煉十幾年,隻怕也無法凝聚本命劍丸。
就連本命劍丸都這麽難達成,更何況擁有本命飛劍的劍修,更何況劍修之上的劍仙。
所以,蕭軍並不相信方之瑜的這些話,他認為方之瑜話裏恐怕夾帶了不少水分。
“你剛才跟我說這些,目的是什麽?”蕭軍問道。
見蕭軍顯然不太相信自己的話,方之瑜也不介意。他站起身來,從懷裏摸出一個錦盒,打開後放在蕭軍的床邊,道:“這是我方家老祖送給你的東西,老祖說,他想見你一麵。”
“別急著拒絕,你先看看錦盒裏的東西再說。”
蕭軍依言朝錦盒裏看去,隻見錦盒中躺著一本泛黃的羊皮古籍,古籍的封麵上,用蝌蚪文寫著“外經”二字。
見到這兩個字,蕭軍眼皮猛的一跳,一顆心也跟著劇烈的跳動起來,就連呼吸也跟著顫抖起來,伸手就想將書拿起來。
方之瑜見了蕭軍的動作,連忙上前阻止,並替蕭軍將羊皮書把了起來,呈現在蕭軍麵前,歎道:“當年,我爺爺、我爸都曾出麵求過我家老祖,像讓老祖將這本古籍傳給他們,但是老祖卻不肯。”
“老祖說,這本《黃帝外經》乃是上古就已失傳的神書,不宜在現世。沒想到他,他竟會將這書送給了你。”
方之瑜這話中,明顯帶著濃濃的醋意。
蕭軍聞言,卻渾身一震,暗道:“果然是這本書!”
《外經》,和《內經》一樣,其實是上古時代的稱呼,現代的稱呼,叫做《黃帝外經》,《黃帝內經》。
上古時代,黃帝擊敗蚩尤之後,搜羅天下奇術,著就經書數本,其中流傳最出名的便是《黃帝內經》、《黃帝銘》、《黃帝陰符經》、《黃帝地母經》等書籍,影響深遠,奠定了龍國各大學術理論的基礎。
《黃帝銘》、《陰符經》乃是道家理論的源頭,道家第一聖典《老子》,傳說便是受了這兩本黃帝經書的啟發,最終著成。
《黃帝地母經》,則是曆法書,今天說的“黃曆”,便是由此而來,沿用至今。
至於《黃帝內外經》,則是醫學典籍,乃中醫的源頭。
《內經》又分《素問》、《靈樞》兩部,主講內科治病,中醫的針灸、經絡、本草、按摩、陰陽、方藥、丹藥、祝由等等,皆都出自與《內經》。後世的中醫奇術,均是《內經》拓展,演變而來。
至於《外經》則主講外科手術,裏麵記載了大量的奇門醫術,死人再生,肢體拚接,奇恒回天,命根養生等等奇術。
隻不過,大部分人隻知道《內經》,而不知道《外經》,隻因《外經》早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失傳。
也正因為《外經》的失傳,導致數千年來,中醫陷入了隻有內科,而無外科的尷尬境地。
今人說起外科手術,均都鼓吹西醫,而貶低中醫,全因當年《外經》失傳之故,醫門中人每每提起此事,無不萬分抱憾,蕭磊每次跟他說起《外經》,也總是一副氣惱不休的模樣。
古醫門前輩,明代神醫陳士鐸,曾試圖複原《外經》,有幸得遇仙人授藝,編著《外經微言》,但仍舊無法將還原當年的《黃帝外經》,甚至所編著的《外經微言》,與真正的《黃帝外經》大相徑庭,弄得個四不像。
若是這本羊皮書,真是傳說中的《黃帝外經》的話,那麽此事畢竟刷新當今的中醫體係,成就不世之功績。而蕭軍再得《皇帝內經》之事,也將被寫在史書上,名傳千古,成為中醫的功臣。
蕭軍伸出顫抖的左手,將羊皮書輕輕翻開,隻見經書的第一頁上寫著三個蝌蚪文大字“俞跗著”。
看到這個三個字,蕭軍的手不由一抖,差點喜極而暈,顫抖的聲音道:“這書……竟是真的!”
見蕭軍沒有說話,方之瑜好奇的問道。
蕭軍笑了笑,很有耐心的道:“我知道,你接下來跟我說的事情,可能更加勁爆。沒關係,你說吧,我聽著。”
看到蕭軍的反應,方之瑜不由更是好奇,笑道:“你果然跟別人一樣,難怪我方家老祖,對你讚不絕口。”
“對我讚不絕口?”蕭軍有些懵了,問道:“你家老祖見過我麽?”
方之瑜神秘一笑,道:“見過,就在昨天晚上,你殺人的時候。”
“啊!”
這一下,蕭軍是真的被嚇了一跳。
昨晚凝聚本命劍丸,下山連斬黑巫教十餘人,整個過程中,除了當時那些江湖人士之外,並非察覺到後其他人在旁觀看。
“莫非,你家老祖當時就藏在人群中?”蕭軍問。
方之瑜搖搖頭,道:“說起來你可能不信,當時我家老祖,其實在峨眉山上。”
“開玩笑吧,峨眉山和青城山距離幾百公裏,你家老祖是神仙不成?”這一下,蕭軍不禁對方之瑜的話生出了懷疑。
方之瑜卻笑道:“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老人家,確實是神仙。”
蕭軍不由斜睨了他一眼。
“你知道劍仙麽?”方之瑜突然來了一句。
劍仙,蕭軍道是聽說過一些,但卻並不太了解。
方之瑜道:“劍仙,既是劍中之仙,乃是專屬於劍修的一個至高境界,凡成劍仙者,上天入地,一眼千裏,幾乎無所不能。既是這個境界極難修成,曆史上有正緊記載的劍仙,唯獨純陽道祖呂洞賓一人。”
“而我方家的那位老祖,名叫方奕。他就是一位劍仙,隻不過老人家乃是出世劍仙,從不涉足塵世,是以極少有人知道他的名號。”
蕭軍皺了皺眉。
說實話,蕭軍並不太相信方之瑜的這些話。
劍修已經極難達成,非絕頂之才,不可成就劍修。
蕭軍現在凝聚了本命劍丸,但其實也僅能算是半個劍修而已,隻要還沒真正的祭煉成本命飛劍,就永遠不能成為劍修。
而他之所以能凝聚本命劍丸,實際還是得益於那頁金紙的幫助,若非當時金紙自動進入他體內,化作劍丸認主,蕭軍縱是在修煉十幾年,隻怕也無法凝聚本命劍丸。
就連本命劍丸都這麽難達成,更何況擁有本命飛劍的劍修,更何況劍修之上的劍仙。
所以,蕭軍並不相信方之瑜的這些話,他認為方之瑜話裏恐怕夾帶了不少水分。
“你剛才跟我說這些,目的是什麽?”蕭軍問道。
見蕭軍顯然不太相信自己的話,方之瑜也不介意。他站起身來,從懷裏摸出一個錦盒,打開後放在蕭軍的床邊,道:“這是我方家老祖送給你的東西,老祖說,他想見你一麵。”
“別急著拒絕,你先看看錦盒裏的東西再說。”
蕭軍依言朝錦盒裏看去,隻見錦盒中躺著一本泛黃的羊皮古籍,古籍的封麵上,用蝌蚪文寫著“外經”二字。
見到這兩個字,蕭軍眼皮猛的一跳,一顆心也跟著劇烈的跳動起來,就連呼吸也跟著顫抖起來,伸手就想將書拿起來。
方之瑜見了蕭軍的動作,連忙上前阻止,並替蕭軍將羊皮書把了起來,呈現在蕭軍麵前,歎道:“當年,我爺爺、我爸都曾出麵求過我家老祖,像讓老祖將這本古籍傳給他們,但是老祖卻不肯。”
“老祖說,這本《黃帝外經》乃是上古就已失傳的神書,不宜在現世。沒想到他,他竟會將這書送給了你。”
方之瑜這話中,明顯帶著濃濃的醋意。
蕭軍聞言,卻渾身一震,暗道:“果然是這本書!”
《外經》,和《內經》一樣,其實是上古時代的稱呼,現代的稱呼,叫做《黃帝外經》,《黃帝內經》。
上古時代,黃帝擊敗蚩尤之後,搜羅天下奇術,著就經書數本,其中流傳最出名的便是《黃帝內經》、《黃帝銘》、《黃帝陰符經》、《黃帝地母經》等書籍,影響深遠,奠定了龍國各大學術理論的基礎。
《黃帝銘》、《陰符經》乃是道家理論的源頭,道家第一聖典《老子》,傳說便是受了這兩本黃帝經書的啟發,最終著成。
《黃帝地母經》,則是曆法書,今天說的“黃曆”,便是由此而來,沿用至今。
至於《黃帝內外經》,則是醫學典籍,乃中醫的源頭。
《內經》又分《素問》、《靈樞》兩部,主講內科治病,中醫的針灸、經絡、本草、按摩、陰陽、方藥、丹藥、祝由等等,皆都出自與《內經》。後世的中醫奇術,均是《內經》拓展,演變而來。
至於《外經》則主講外科手術,裏麵記載了大量的奇門醫術,死人再生,肢體拚接,奇恒回天,命根養生等等奇術。
隻不過,大部分人隻知道《內經》,而不知道《外經》,隻因《外經》早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失傳。
也正因為《外經》的失傳,導致數千年來,中醫陷入了隻有內科,而無外科的尷尬境地。
今人說起外科手術,均都鼓吹西醫,而貶低中醫,全因當年《外經》失傳之故,醫門中人每每提起此事,無不萬分抱憾,蕭磊每次跟他說起《外經》,也總是一副氣惱不休的模樣。
古醫門前輩,明代神醫陳士鐸,曾試圖複原《外經》,有幸得遇仙人授藝,編著《外經微言》,但仍舊無法將還原當年的《黃帝外經》,甚至所編著的《外經微言》,與真正的《黃帝外經》大相徑庭,弄得個四不像。
若是這本羊皮書,真是傳說中的《黃帝外經》的話,那麽此事畢竟刷新當今的中醫體係,成就不世之功績。而蕭軍再得《皇帝內經》之事,也將被寫在史書上,名傳千古,成為中醫的功臣。
蕭軍伸出顫抖的左手,將羊皮書輕輕翻開,隻見經書的第一頁上寫著三個蝌蚪文大字“俞跗著”。
看到這個三個字,蕭軍的手不由一抖,差點喜極而暈,顫抖的聲音道:“這書……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