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秋佳節本就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此佳節自然是要玩燈、賞燈了。而中秋節有玩賞花燈的習俗早前多集中在南方一帶,因此雖然眼下全國各地的百姓過中秋佳節都會玩賞花燈,但若是非要論南北兩邊的花燈哪邊漂亮,那自然是南方的花燈了,畢竟北方多會在冰燈上費心思。
這一點魚兒早就有所耳聞,但當她親眼見到這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花燈時,還是忍不住發出了讚歎聲!一雙眼珠子更是骨碌碌的轉個不停、專往掛在長街上的花燈上瞄,更是恨不得摘下那最漂亮的一盞提在手裏……
而魚兒一行人越往那最熱鬧的方向走去,那掛在兩側的花燈就越是炫目多彩和琳琅滿目———有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魚兒知道南方廣州、閩南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這“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也是中秋之夜孩童們的另一個樂趣。
因此魚兒一行人隨著人潮走了一會兒,魚兒就見到許多孩童在家長的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隨後一高舉起來便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了一道風景。
這無論是城裏的孩子還是鄉下的孩子,一到這個時候就很喜歡相互較勁兒,魚兒一路走來見到許多孩童都卯足了勁的舉燈、彼此在相互比賽著,比誰的燈豎得最高、豎得最多,還有比誰的燈最為精巧。
而除了以紙竹紮各式花燈讓孩童玩耍外,許多大人還會製作樸素簡單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等給孩童們玩耍。而最受閩南一帶孩童喜愛的則是“柚子燈”,所謂的柚子燈,就是將柚子內部掏空、繼而在外皮上雕刻出簡單的鏤空圖案,最後穿上繩子、在柚子內部點上蠟燭即成。
和柚子燈相似的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製作而成,雖然這樣的燈十分簡單樸素,但它們勝在製作簡易、光芒淡雅且不用花費什麽銀錢。這樣的燈很受家裏不甚富裕的孩童們的喜愛,有些孩童還會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耍。
另外還有些大人會帶著孩童們在空曠的地方放天燈的,所謂的“天燈”即“孔明燈”,也是中秋佳節一件非常有趣、深受孩童們喜愛的遊戲。
這孔明燈製作起來也很簡單,許多人家早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就會提前幾日用竹紮紙糊大燈。糊燈的人會把大燈的頂部和周圍糊得密不透風,隻留底部敞開一個口子,隨後在燈中橫杆上放置浸滿油脂的破布、棉絮,或是插上一支粗蠟燭……這樣一個簡單的孔明燈就算是製作好了。
而這孔明燈製作好了後,一到中秋節之夜、大家夥兒就會到空曠的地方,用兩條長板凳墊足,四人站在板凳上捏住孔明燈的四個角,另幾人則小心翼翼的扶起孔明燈的底框。
一切準備就緒後,才有一人慢慢的點燃燈中事先放置的物事,利用物事燃燒升起的熱氣和濃煙,讓孔明燈慢慢的膨脹起來,最終變得高高*脹起、並飄飄欲飛,看著就像一隻被人捏在手裏但卻展翅欲飛、想要回歸廣闊天空的鳥兒。
而這孔明燈是城裏人才玩耍的玩意兒,因此李二妞等人見了高飛在半空中的孔明燈後臉上滿是驚奇之色,隻要魚兒一人依舊保持一臉鎮定。
這魚兒前世曾經玩過幾回孔明燈,於是便笑著同李二妞他們講解起和孔明燈有關的故事來,還告訴李二妞他們放孔明燈其實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一定要等整個孔明燈都脹滿煙氣、變得圓鼓鼓的才能放手,那時放手孔明燈才會搖搖晃晃的緩慢上升,最終隨風飄蕩到一定的高度、與明月爭輝,引人們爭相觀賞、嬉笑追逐……
而魚兒也是頭一回在中秋節的時候進城賞燈,因此自是目不轉睛的四下張望,不想錯過眼前的美景。當然魚兒看了這些花燈後,心裏也會下意識的把它們同現代的花燈做比較……
魚兒比較了幾回後,很快就發現這些花燈雖然不似現代花燈那樣、能夠借著通電讓燈光更明亮耀眼,但這些花燈的工藝和別出心裁的設計,卻是現代花燈遠遠不能比擬的,就連魚兒這個穿越人士見了也隻有感歎和佩服的份兒!
魚兒一行人沿街觀賞了花燈一會兒,走在最前頭的李二妞就開始有些心不在焉了,目光也不再在那些炫目多彩的花燈上停留了,而是開始東張西望像是在尋找某樣物事般。
很快李二妞就雙眼一亮、拉著魚兒的手說道:“魚兒你快看!那兒有一座小廟宇,我們進去瞧瞧!”
魚兒聞言順著李二妞指的方向看去,見不遠處果然有著一座不大但卻擠滿了人的廟宇。不過魚兒覺得眼下不是到廟宇裏燒香拜佛的時候,因此她當下就蹙眉對李二妞說道:“二妞,小廟宇什麽時候不能去瞧?眼下我們應該在外頭賞這一年才盼來一次的秋燈才是,不該上上小廟宇裏頭去湊熱鬧。”
李二妞聽了魚兒的話依舊有些心不在焉,眼神一邊往小廟宇那邊飄去,一邊急忙忙的嗔了魚兒一句:“哎喲!魚兒你還真是什麽都不曉得!難道你不曉得城裏人每到八月十五就會到廟宇裏聽香嗎?”
這魚兒還真不知道城裏人有這麽一個規矩,也不知道這“聽香”究竟是幹啥的,因此她隻能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著李二妞,臉上也堆滿了渴望李二妞解答的神色。
李二妞聞言先是有些不自在的掃了小栓子、楊六郎等小子一眼,隨後才神神秘秘的把魚兒和馬四娘拉到一邊,壓低了嗓音說道:“我先前說的城裏好玩的物事就是指聽香!這聽香可神了……”
一直到李二妞神神秘秘的解釋了一番,魚兒才知道原來千百年來閩南一帶的老百姓們,都有中秋之日、夜半“聽香”的獨特風俗。
這所謂“聽香”,按李二妞的解釋來說、其實就是老百姓在中秋節夜間前往寺廟,以自己需要問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禱告。老百姓焚香禱告完後、必須手持爐香走到人群喧嘩之處,聆聽第一句入耳的話語,
這入耳的第一句話會被聽香之人牢牢記住,最終以此句話為依據、請廟裏的大事卜算解答。魚兒一聽李二妞的話,就深覺這“聽香”同“測字”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以某句或某段話裏蘊含的意思來判別問卜的結果。
魚兒一了解聽香這個閩南特有的習俗,就明白這“聽香”帶有迷信的色彩,但魚兒也知道“聽香”其實是閩南老百姓思念親人的一種精神寄托。畢竟閩南一帶有為數不少的男子飄洋過海到海外謀生,到了中秋佳節也總會有些人家難以團圓和相聚。
俗語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於是慢慢的閩南一帶也有了這樣的傳言———傳言每到中秋佳節、夜深人靜的時候,留守在家鄉的老母或妻兒就會點上三支香,躲在巷口、牆邊聽聽過路人說些什麽話,然後根據話語細細辨別在外親人何時來信、是否安康等等,聊以慰藉思親之心。
當然,還有許多懷春的少年和小娘子、會借著聽香來問卜自個兒今後的婚事,借著持香聽到的第一句話,來問卜自個兒能不能同心上人相守一生,或是問卜如意郎君何時才會出現等等。
因此魚兒聽了李二妞介紹完聽香這個習俗、再一見李二妞那有些心不在焉的神色,當下就猜到平日裏看著大大咧咧的李二妞、心裏也開始思春了,更是斷定李二妞放著美輪美奐的花燈不看、非要擠到那個小廟宇裏去,一定是想借聽香來問卜今後的良緣……
既然李二妞心心念念的惦記著這件事,那魚兒自是要成全她了。
因此魚兒很快就心領神會的衝李二妞一笑,隨後轉身對楊六郎和小栓子說道:“這燈我們也看不不少了,不如一起到那小廟宇裏逛逛?逛完再出來到別處看燈,免得一直看燈覺得有些乏味。”
楊六郎和小栓子聽了魚兒這話、神色竟意外的一起變得有些不自然,並且一口就答應了魚兒的提議。這讓魚兒猜想他們定是一早就知道城裏人“聽香”這個習俗,且心裏也有想借著聽香來卜問的事兒,不然也不會問都不問一句就爽快的應了下來。
------------------------------------------------
今天第二更,明天也會爭取兩更~謝謝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續)
這一點魚兒早就有所耳聞,但當她親眼見到這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花燈時,還是忍不住發出了讚歎聲!一雙眼珠子更是骨碌碌的轉個不停、專往掛在長街上的花燈上瞄,更是恨不得摘下那最漂亮的一盞提在手裏……
而魚兒一行人越往那最熱鬧的方向走去,那掛在兩側的花燈就越是炫目多彩和琳琅滿目———有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魚兒知道南方廣州、閩南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這“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也是中秋之夜孩童們的另一個樂趣。
因此魚兒一行人隨著人潮走了一會兒,魚兒就見到許多孩童在家長的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隨後一高舉起來便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了一道風景。
這無論是城裏的孩子還是鄉下的孩子,一到這個時候就很喜歡相互較勁兒,魚兒一路走來見到許多孩童都卯足了勁的舉燈、彼此在相互比賽著,比誰的燈豎得最高、豎得最多,還有比誰的燈最為精巧。
而除了以紙竹紮各式花燈讓孩童玩耍外,許多大人還會製作樸素簡單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等給孩童們玩耍。而最受閩南一帶孩童喜愛的則是“柚子燈”,所謂的柚子燈,就是將柚子內部掏空、繼而在外皮上雕刻出簡單的鏤空圖案,最後穿上繩子、在柚子內部點上蠟燭即成。
和柚子燈相似的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製作而成,雖然這樣的燈十分簡單樸素,但它們勝在製作簡易、光芒淡雅且不用花費什麽銀錢。這樣的燈很受家裏不甚富裕的孩童們的喜愛,有些孩童還會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耍。
另外還有些大人會帶著孩童們在空曠的地方放天燈的,所謂的“天燈”即“孔明燈”,也是中秋佳節一件非常有趣、深受孩童們喜愛的遊戲。
這孔明燈製作起來也很簡單,許多人家早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就會提前幾日用竹紮紙糊大燈。糊燈的人會把大燈的頂部和周圍糊得密不透風,隻留底部敞開一個口子,隨後在燈中橫杆上放置浸滿油脂的破布、棉絮,或是插上一支粗蠟燭……這樣一個簡單的孔明燈就算是製作好了。
而這孔明燈製作好了後,一到中秋節之夜、大家夥兒就會到空曠的地方,用兩條長板凳墊足,四人站在板凳上捏住孔明燈的四個角,另幾人則小心翼翼的扶起孔明燈的底框。
一切準備就緒後,才有一人慢慢的點燃燈中事先放置的物事,利用物事燃燒升起的熱氣和濃煙,讓孔明燈慢慢的膨脹起來,最終變得高高*脹起、並飄飄欲飛,看著就像一隻被人捏在手裏但卻展翅欲飛、想要回歸廣闊天空的鳥兒。
而這孔明燈是城裏人才玩耍的玩意兒,因此李二妞等人見了高飛在半空中的孔明燈後臉上滿是驚奇之色,隻要魚兒一人依舊保持一臉鎮定。
這魚兒前世曾經玩過幾回孔明燈,於是便笑著同李二妞他們講解起和孔明燈有關的故事來,還告訴李二妞他們放孔明燈其實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一定要等整個孔明燈都脹滿煙氣、變得圓鼓鼓的才能放手,那時放手孔明燈才會搖搖晃晃的緩慢上升,最終隨風飄蕩到一定的高度、與明月爭輝,引人們爭相觀賞、嬉笑追逐……
而魚兒也是頭一回在中秋節的時候進城賞燈,因此自是目不轉睛的四下張望,不想錯過眼前的美景。當然魚兒看了這些花燈後,心裏也會下意識的把它們同現代的花燈做比較……
魚兒比較了幾回後,很快就發現這些花燈雖然不似現代花燈那樣、能夠借著通電讓燈光更明亮耀眼,但這些花燈的工藝和別出心裁的設計,卻是現代花燈遠遠不能比擬的,就連魚兒這個穿越人士見了也隻有感歎和佩服的份兒!
魚兒一行人沿街觀賞了花燈一會兒,走在最前頭的李二妞就開始有些心不在焉了,目光也不再在那些炫目多彩的花燈上停留了,而是開始東張西望像是在尋找某樣物事般。
很快李二妞就雙眼一亮、拉著魚兒的手說道:“魚兒你快看!那兒有一座小廟宇,我們進去瞧瞧!”
魚兒聞言順著李二妞指的方向看去,見不遠處果然有著一座不大但卻擠滿了人的廟宇。不過魚兒覺得眼下不是到廟宇裏燒香拜佛的時候,因此她當下就蹙眉對李二妞說道:“二妞,小廟宇什麽時候不能去瞧?眼下我們應該在外頭賞這一年才盼來一次的秋燈才是,不該上上小廟宇裏頭去湊熱鬧。”
李二妞聽了魚兒的話依舊有些心不在焉,眼神一邊往小廟宇那邊飄去,一邊急忙忙的嗔了魚兒一句:“哎喲!魚兒你還真是什麽都不曉得!難道你不曉得城裏人每到八月十五就會到廟宇裏聽香嗎?”
這魚兒還真不知道城裏人有這麽一個規矩,也不知道這“聽香”究竟是幹啥的,因此她隻能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著李二妞,臉上也堆滿了渴望李二妞解答的神色。
李二妞聞言先是有些不自在的掃了小栓子、楊六郎等小子一眼,隨後才神神秘秘的把魚兒和馬四娘拉到一邊,壓低了嗓音說道:“我先前說的城裏好玩的物事就是指聽香!這聽香可神了……”
一直到李二妞神神秘秘的解釋了一番,魚兒才知道原來千百年來閩南一帶的老百姓們,都有中秋之日、夜半“聽香”的獨特風俗。
這所謂“聽香”,按李二妞的解釋來說、其實就是老百姓在中秋節夜間前往寺廟,以自己需要問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禱告。老百姓焚香禱告完後、必須手持爐香走到人群喧嘩之處,聆聽第一句入耳的話語,
這入耳的第一句話會被聽香之人牢牢記住,最終以此句話為依據、請廟裏的大事卜算解答。魚兒一聽李二妞的話,就深覺這“聽香”同“測字”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以某句或某段話裏蘊含的意思來判別問卜的結果。
魚兒一了解聽香這個閩南特有的習俗,就明白這“聽香”帶有迷信的色彩,但魚兒也知道“聽香”其實是閩南老百姓思念親人的一種精神寄托。畢竟閩南一帶有為數不少的男子飄洋過海到海外謀生,到了中秋佳節也總會有些人家難以團圓和相聚。
俗語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於是慢慢的閩南一帶也有了這樣的傳言———傳言每到中秋佳節、夜深人靜的時候,留守在家鄉的老母或妻兒就會點上三支香,躲在巷口、牆邊聽聽過路人說些什麽話,然後根據話語細細辨別在外親人何時來信、是否安康等等,聊以慰藉思親之心。
當然,還有許多懷春的少年和小娘子、會借著聽香來問卜自個兒今後的婚事,借著持香聽到的第一句話,來問卜自個兒能不能同心上人相守一生,或是問卜如意郎君何時才會出現等等。
因此魚兒聽了李二妞介紹完聽香這個習俗、再一見李二妞那有些心不在焉的神色,當下就猜到平日裏看著大大咧咧的李二妞、心裏也開始思春了,更是斷定李二妞放著美輪美奐的花燈不看、非要擠到那個小廟宇裏去,一定是想借聽香來問卜今後的良緣……
既然李二妞心心念念的惦記著這件事,那魚兒自是要成全她了。
因此魚兒很快就心領神會的衝李二妞一笑,隨後轉身對楊六郎和小栓子說道:“這燈我們也看不不少了,不如一起到那小廟宇裏逛逛?逛完再出來到別處看燈,免得一直看燈覺得有些乏味。”
楊六郎和小栓子聽了魚兒這話、神色竟意外的一起變得有些不自然,並且一口就答應了魚兒的提議。這讓魚兒猜想他們定是一早就知道城裏人“聽香”這個習俗,且心裏也有想借著聽香來卜問的事兒,不然也不會問都不問一句就爽快的應了下來。
------------------------------------------------
今天第二更,明天也會爭取兩更~謝謝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