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一個2歲的小孩一整天是一種什麽感覺?
陳小鶴現在可以說自己已晉升回答這個問題的專家了。
開始,好卡哇伊呀。
後來,歲月靜好呀。
再後來,雲淡風輕呀。
再再後來,好無聊呀。
再再再後來,好累贅呀。
再再再再後來,好煩人呀。
再再再再再後來,真得要崩潰了。
最後的最後,娃眨巴著大眼睛賣個萌,寶媽又滿血複活,開始新一輪的卡哇伊。
剛成為全職媽媽那幾天,陳小鶴多少很有些不適應。
一出門碰著一樓的鄰居,被問起,怎麽今天有空帶娃啊。
陳小鶴就打個哈哈,最近休假了,在家陪娃呢。
他爺爺奶奶呢?
最近回老家了。
哦哦,回老家了好,娃娃還是自己帶最好。什麽時候回來啊?
過一段時間吧,用不了多長時間。
說完之後,陳小鶴就要在心裏暗罵自己一聲,又不是隻出來這兩三天,等以後天天出來遛娃了,不是還要再解釋一遍嘛,幹嘛不幹脆利落地說,自己全職在家帶娃了呢。
這樣的問話連著發生了幾次之後,陳小鶴有了新打算,那就是盡量帶娃出去小區外麵玩,這樣就沒人認識,自己也不用解釋了,還能順便拐去菜市場買點新鮮蔬菜。
一開始兩天還不錯,陳小鶴帶著阿福踩踩樹葉、撿會樹枝、往河裏扔扔小石頭的,第三天又出狀況了。
那天一早,陳小鶴又帶著阿福去街邊小花園玩耍。
阿福已學會騎平衡車,並處在超級熱愛的階段,甚至過紅綠燈都由媽媽護送著騎過去。
到了小花園沒一會,一個爺爺帶著個孫子、另一個奶奶帶著個孫女也過來了。
看得出兩人雖然不是一家子的,但應該也是住旁邊小區的,彼此非常熟悉。
那兩個小娃娃比阿福看上去年齡略小一點兒,兩人都騎著扭扭車,玩得很開心。
阿福的車技很快得到爺爺奶奶的讚歎,他們招呼自家的孩子跟阿福這個小哥哥玩。
阿福順利融入了小團體。
但沒過多久,就變成阿福和那個小男孩玩碰車,兩個人你追我趕,追上了就狠狠碰在一起,然後就樂得哈哈大笑。
小女孩看他們玩得激烈,就依偎到奶奶懷裏觀戰了。
陳小鶴站在爺爺奶奶旁邊逗小女孩玩,那爺爺奶奶也很熱情,抓著陳小鶴又開始問東問西。
你是孩子他媽還是阿姨呀?
陳小鶴點頭說是媽媽。
嗯呢,媽媽還是能看出來的,阿姨看孩子可不這樣。你今天周一沒上班呀?
陳小鶴一陣錯愕,怎麽又是這個問題,慌亂之間又張嘴來了一句,我今天休假。
我說呢,沒見過你啊,我們天天買完了菜都得在這玩一會。你們做爸爸媽媽的都忙,平時要是不休假,哪有空陪娃呀。
陳小鶴訕訕地笑笑,對對對,一年也難得出來陪一次兩次的。
平常都是誰帶呀?
他爺爺奶奶帶的。
得,謊話越說越長。
陳小鶴坐立不安,再繼續問下去還要繼續往下編,這也太難受了。
正說著呢,就聽到阿福叫了。
原來是阿福跟那個男孩子換了車子騎,開始還行,兩人都找到了樂趣。
但沒一會就不成了,小男孩不會騎平衡車,騎了兩下就扔到一遍不騎了,要求重新騎自己的扭扭車。
阿福卻開上癮,覺得那扭扭車也很是好玩,坐在車上不下來,還哇哇叫。
陳小鶴趕緊過去給阿福做思想動員,說車子是弟弟的,弟弟要了,就趕緊還給人家。
阿福平常不太會霸占別人的東西。許是這個車子實在太合他心意,又剛隻摸了幾下沒過癮,就死死抓著方向盤不撒手。
對方小朋友也很執著地抓著,陳小鶴隻能強硬地把阿福抱下來。
對方爺爺勸了自家娃半天讓他跟哥哥分享一下,也未果。
阿福一被抱下來,小男孩就坐上扭扭車一溜煙地騎走了。
阿福目送扭扭車遠走,拉長音開始哭。
對方爺爺邊去追孩子邊抱歉,說自己家娃不懂事。
另一個奶奶也起身跟著走了,臨走還對陳小鶴說了一聲,“別上火,平常都爺爺奶奶帶的,你偶爾帶一回肯定手生,好好哄哄他,我們走了他就好了。”
陳小鶴長舒一口氣,感謝阿福這及時的鬧騰,不然自己那謊話繼續編下去太難受了。
陳小鶴決定了,以後這小花園也堅決不能來了!
不對。
是以後再也不說謊了,一定要大大方方地跟別人介紹,我,陳小鶴,辭職在家帶娃了!
如果說,光陪伴一個2歲的小孩還能是冰糖煮黃連——苦中有甜的話。那麽,同時陪伴一個2歲娃加上一個6歲的小孩,那這日子就是黃連加上黃梔子——苦上加苦了。
最苦的時刻之一就是接老大放學回家了。
老大有三天是三點半放學,有兩天是兩點半放學。
對,就是兩點半,誰想得到,這下午的時光才剛剛開始,人家就已經要放學了。
如何協調阿俊的接送和阿福的午睡是重中之重的困難。
陳小鶴前前後後預想過以下幾種方案:
方案一,下午一點半左右把阿福哄睡著,然後打開家裏的攝像頭在手機上實時監控,這樣小鶴就可以一個人風輕雲淡地去接娃。
風險:哄睡失敗,抱上阿福一起去接娃;
方案二,阿福午睡時間提早到十二點——兩點,然後叫醒阿福,快速穿好衣服後推著他去接阿俊。
風險:哄睡失敗,改方案一;
方案三,阿福早上直接睡到十點多,下午不睡覺,直接推著他去接阿俊。
風險:阿福後麵四五點又睡著,睡到晚上六七點,自己前半夜的睡眠直接報銷;
以上方案如遇上下雨,各種困難均會加倍,遇上下雨,一定要保住方案一的成功!
另外,如果阿福不願意坐推車,各種困難也均會加倍,一定要保證阿福喜歡坐在推車裏!
事實證明,2歲的小生物是最變化無常的生物,以上方案在短短幾日之內,就都已經出現過了。
陳小鶴現在可以說自己已晉升回答這個問題的專家了。
開始,好卡哇伊呀。
後來,歲月靜好呀。
再後來,雲淡風輕呀。
再再後來,好無聊呀。
再再再後來,好累贅呀。
再再再再後來,好煩人呀。
再再再再再後來,真得要崩潰了。
最後的最後,娃眨巴著大眼睛賣個萌,寶媽又滿血複活,開始新一輪的卡哇伊。
剛成為全職媽媽那幾天,陳小鶴多少很有些不適應。
一出門碰著一樓的鄰居,被問起,怎麽今天有空帶娃啊。
陳小鶴就打個哈哈,最近休假了,在家陪娃呢。
他爺爺奶奶呢?
最近回老家了。
哦哦,回老家了好,娃娃還是自己帶最好。什麽時候回來啊?
過一段時間吧,用不了多長時間。
說完之後,陳小鶴就要在心裏暗罵自己一聲,又不是隻出來這兩三天,等以後天天出來遛娃了,不是還要再解釋一遍嘛,幹嘛不幹脆利落地說,自己全職在家帶娃了呢。
這樣的問話連著發生了幾次之後,陳小鶴有了新打算,那就是盡量帶娃出去小區外麵玩,這樣就沒人認識,自己也不用解釋了,還能順便拐去菜市場買點新鮮蔬菜。
一開始兩天還不錯,陳小鶴帶著阿福踩踩樹葉、撿會樹枝、往河裏扔扔小石頭的,第三天又出狀況了。
那天一早,陳小鶴又帶著阿福去街邊小花園玩耍。
阿福已學會騎平衡車,並處在超級熱愛的階段,甚至過紅綠燈都由媽媽護送著騎過去。
到了小花園沒一會,一個爺爺帶著個孫子、另一個奶奶帶著個孫女也過來了。
看得出兩人雖然不是一家子的,但應該也是住旁邊小區的,彼此非常熟悉。
那兩個小娃娃比阿福看上去年齡略小一點兒,兩人都騎著扭扭車,玩得很開心。
阿福的車技很快得到爺爺奶奶的讚歎,他們招呼自家的孩子跟阿福這個小哥哥玩。
阿福順利融入了小團體。
但沒過多久,就變成阿福和那個小男孩玩碰車,兩個人你追我趕,追上了就狠狠碰在一起,然後就樂得哈哈大笑。
小女孩看他們玩得激烈,就依偎到奶奶懷裏觀戰了。
陳小鶴站在爺爺奶奶旁邊逗小女孩玩,那爺爺奶奶也很熱情,抓著陳小鶴又開始問東問西。
你是孩子他媽還是阿姨呀?
陳小鶴點頭說是媽媽。
嗯呢,媽媽還是能看出來的,阿姨看孩子可不這樣。你今天周一沒上班呀?
陳小鶴一陣錯愕,怎麽又是這個問題,慌亂之間又張嘴來了一句,我今天休假。
我說呢,沒見過你啊,我們天天買完了菜都得在這玩一會。你們做爸爸媽媽的都忙,平時要是不休假,哪有空陪娃呀。
陳小鶴訕訕地笑笑,對對對,一年也難得出來陪一次兩次的。
平常都是誰帶呀?
他爺爺奶奶帶的。
得,謊話越說越長。
陳小鶴坐立不安,再繼續問下去還要繼續往下編,這也太難受了。
正說著呢,就聽到阿福叫了。
原來是阿福跟那個男孩子換了車子騎,開始還行,兩人都找到了樂趣。
但沒一會就不成了,小男孩不會騎平衡車,騎了兩下就扔到一遍不騎了,要求重新騎自己的扭扭車。
阿福卻開上癮,覺得那扭扭車也很是好玩,坐在車上不下來,還哇哇叫。
陳小鶴趕緊過去給阿福做思想動員,說車子是弟弟的,弟弟要了,就趕緊還給人家。
阿福平常不太會霸占別人的東西。許是這個車子實在太合他心意,又剛隻摸了幾下沒過癮,就死死抓著方向盤不撒手。
對方小朋友也很執著地抓著,陳小鶴隻能強硬地把阿福抱下來。
對方爺爺勸了自家娃半天讓他跟哥哥分享一下,也未果。
阿福一被抱下來,小男孩就坐上扭扭車一溜煙地騎走了。
阿福目送扭扭車遠走,拉長音開始哭。
對方爺爺邊去追孩子邊抱歉,說自己家娃不懂事。
另一個奶奶也起身跟著走了,臨走還對陳小鶴說了一聲,“別上火,平常都爺爺奶奶帶的,你偶爾帶一回肯定手生,好好哄哄他,我們走了他就好了。”
陳小鶴長舒一口氣,感謝阿福這及時的鬧騰,不然自己那謊話繼續編下去太難受了。
陳小鶴決定了,以後這小花園也堅決不能來了!
不對。
是以後再也不說謊了,一定要大大方方地跟別人介紹,我,陳小鶴,辭職在家帶娃了!
如果說,光陪伴一個2歲的小孩還能是冰糖煮黃連——苦中有甜的話。那麽,同時陪伴一個2歲娃加上一個6歲的小孩,那這日子就是黃連加上黃梔子——苦上加苦了。
最苦的時刻之一就是接老大放學回家了。
老大有三天是三點半放學,有兩天是兩點半放學。
對,就是兩點半,誰想得到,這下午的時光才剛剛開始,人家就已經要放學了。
如何協調阿俊的接送和阿福的午睡是重中之重的困難。
陳小鶴前前後後預想過以下幾種方案:
方案一,下午一點半左右把阿福哄睡著,然後打開家裏的攝像頭在手機上實時監控,這樣小鶴就可以一個人風輕雲淡地去接娃。
風險:哄睡失敗,抱上阿福一起去接娃;
方案二,阿福午睡時間提早到十二點——兩點,然後叫醒阿福,快速穿好衣服後推著他去接阿俊。
風險:哄睡失敗,改方案一;
方案三,阿福早上直接睡到十點多,下午不睡覺,直接推著他去接阿俊。
風險:阿福後麵四五點又睡著,睡到晚上六七點,自己前半夜的睡眠直接報銷;
以上方案如遇上下雨,各種困難均會加倍,遇上下雨,一定要保住方案一的成功!
另外,如果阿福不願意坐推車,各種困難也均會加倍,一定要保證阿福喜歡坐在推車裏!
事實證明,2歲的小生物是最變化無常的生物,以上方案在短短幾日之內,就都已經出現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