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監國
清穿好孕:貴妃嬌媚,四爺動心了 作者:米酒湯圓甜又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去年十月,黃、淮河水大漲,曆經十年的治河工程遭到嚴重的破壞。
康熙帝命令治河總督張鵬翮嚴加修治,堵塞決口。
於是張鵬翮和漕運總督阿山決定疏浚河道,開鮑家營引河閘出張福口,這樣可以減輕洪澤湖水突然猛漲對於高家堰的壓力,使下遊河道流速平穩,也就是“溜淮套”工事。
工程修好後,張鵬翮和阿山、桑額奏請康熙南巡視察。
康熙帝自覺‘年歲漸加,頗憚行路’,本不打算親自南巡。
大學士、九卿科道再三奏請,康熙最終決定“勉從所奏”。
才剛過完年,即四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康熙諭吏、戶、兵、工部將南巡,重申曆次南巡諸禁。
正月二十二日起行,太子胤礽、老大胤禔、老十三子胤祥、小十五胤禑、小十六子胤祿等隨行。
京城留下各部主事人,並由老三、老四和老八監國。
李恬聽到這個消息,估摸這就是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了。
聽說二月初一康熙到了山東境內,月中到了江南境內見了治河總督和兩江總督等官員。
三月初康熙到了江蘇,京中卻傳來刑部尚書阿山革去尚書,張鵬翮去所加宮保,桑額降五級,劉光美、於準各降三級的貶斥和降職處罰。
四爺看著手上傳來的折子,猜測著黃河治理出了什麽問題。
這一係列被貶斥的官員都和‘溜淮套’工程有直接關係。
四爺憂心忡忡,去到乾清宮查問山東河南近期送來的奏折。
當值的官員見四爺來了,即刻堆滿笑臉奉承。“河南山東的奏折?下官好像見過,堆積公務太多,還請四爺稍等,這就給您找出來”!
好不容易看這官員在一堆折子裏翻出了他問詢的折子,打開看了才知山東河南受災地流民複耕無望,去歲田地被毀未能得到及時賑濟雲雲,一看時間都已經大半個月之前的事情了。
四爺火了,黑著臉問道,“怎麽大半個月之前的折子還沒送呈禦前”?
那人見四爺真火了,忙彎腰請罪。“下官也是按照各位尚書的指示,把最重要最緊急的先送呈皇上批示。這災後複耕的折子在咱們這實在不算是緊急的政務,既然四爺您發話了,那下官即刻安排加急”!
四爺迅速把奏折上的內容記下來,甩袍子走了。
剛到宮門口,四爺就被戶部尚書給攔了下來。
“四爺,四爺等等!”剛上任的戶部尚書希福納哭喪著臉求到了四爺跟前。
此人上一任在工部,四爺不僅在工部輪值過,也在戶部輪崗過,和兩任部門的諸多官員都有接觸。
此時恰逢康熙下令從戶部撥銀子治河,可是難為住新上任的戶部尚書了。
“下官愚鈍,還請四爺救命!”希福納剛一上任就接收個爛攤子,難怪上一任戶部尚書凱音布那老家夥,千辛萬苦活動到禮部去當尚書了。
老八也在值房,窗戶大開。正好能看到戶部尚書在四哥跟前那獻媚樣。
以往這些官員見了自己,雖然也是一副討好的樣子,可是自己卻也以禮相待。
真是羨慕四哥這樣硬氣,對誰都是一幅冷麵孔,還能讓這些大人們媚顏折腰這麽討好他。
四哥這員幹將還得要拉到自己陣營才行啊!
這兩月皇上不在京城,留守的官員大多是摸魚混差事。
有上進心的人,都在關心剛被貶斥空出來的位置,有沒有可能活動到手的。山東河南等地的折子,被壓在了後麵,基本無人關注。
山東以及河南巡撫上奏的春耕被延誤,河口決堤後未能及時遷民導致兩河受災百姓流離失所,四爺心裏正是萬分難受的時候。
哪裏有心思應酬戶部尚書。
他也猜得到,這兩地的折子不直接送到禦前,卻舍近求遠先送來京城,再由六部轉呈江南給到皇上,時間又過了一個多月了。
還要複查當地流民回鄉和複耕的情況,來回這麽折騰幾個月就過去了。
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可是朝堂上的官員隻關心皇上給誰升官了,給誰貶職了。
哪有人關心百姓民生疾苦。
等到事情已成定局了,也沒人再關心那些百姓是不是已經客死他鄉了。
反正經手之人這麽多,大家都是按程序辦事。大錯就成了小錯,小錯可能在旁人的映襯下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兒!
四爺回到府上都還氣的太陽穴發脹,不想在書房生悶氣就直接去了東小院。
李恬看四爺明明走的時候還好好的,出去一天時間嘴上都起火泡了。
“爺,您怎麽啦”?
四爺咬牙切齒的恨聲道,“這些屍位素餐之輩,可惡!可恨”!
李恬聽四爺這語氣,肯定是朝堂上那些官員把四爺給氣著了。
於是同仇敵愾,一邊安慰四爺一邊罵那些官員。“氣大傷身,您喝杯清心茶。”
“我相信終有一天,您會把那些屍位素餐之人給繩之以法了。咱不管遇到什麽事兒,您可千萬別把自己氣壞了。”
四爺聽甜甜這麽說,倒是有點詫異。“你對你家爺倒是有信心。不過你說的對。”
李恬:“……”我是對雍正有信心。
四爺氣已經消了一些了,“皇上英明神武,總會懲治了那些不稱職的官員”。
雖然四爺幾兄弟監國,卻沒有批複折子的權利。隻不過看一眼代表這事他們知道了,轉呈給皇上定奪罷了。
所以四爺就算生氣,也處置不了那些官員,也不能直接處理政事。
這邊李恬還在憂心四爺這苦難的開局,旁邊八爺已經做好局等著讓她鑽了。
老九在京城的生意涉及綢緞莊、瓷器、茶葉,餐飲和酒樓、古董字畫行也不少。
本來都是很賺錢的生意,可是這些年來有賠有賺,總體還是盈利的。
老九一年下來,對比他福晉董鄂氏這一年的投入產出比來看,老九攤子鋪得廣,可淨利潤率比不上他福晉。
所以剛過完年,老九又攛掇著自家福晉邀請李恬入股了。
董鄂氏奇怪九爺這是怎麽就認準小四嫂了。
“九爺,你的生意做的也不小啊。手底下能人輩出,就不要老是想挖我牆角了吧。況且小四嫂和挺多妯娌合夥的,哪裏有時間和你做什麽生意啊”?
九爺麵皮漲紅,在做生意上被人看不起,讓他覺得很沒麵子。
尤其這個人還是一貫被他嘲笑愚蠢無腦的董鄂氏。
可他哪裏能相信,不過短短一年多時間,董鄂氏的所有店鋪全部扭虧為盈,董鄂氏還又新盤了幾家店麵。
最主要的是,八哥這一兩年跟他借錢的數額越來越大了,他感覺自己賺錢的速度都快趕不上八哥花錢的速度了。
他隻聽老十的建議,不摻和政事,但錢財上和老八確實走得極近。
再這樣下去,他都不得不向下麵的官員伸手了。
“唉,你就幫我和小四嫂說和說和。我那幾門生意要是小四嫂看得上,送幹股或者當什麽谘詢顧問都行!隻要小四嫂答應合作,我就送你一個城東的鋪子作為謝禮”!老九也是舍了重本了。
董鄂氏見好就收,笑眯眯的拿出紙筆來,“還請九爺先立個字據”。
夫妻倆過日子,跟生意夥伴似的,談條件必定會扯到經濟來往。
在九福晉認清渣男之後,隻談錢不談感情,男人隻會影響她董鄂氏搞錢的速度。23sk.
老九終是感覺到被自己福晉忽視到底的不爽了,這個女人自從打理生意以來,漸漸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自己現在隻有一個嫡女,還沒嫡子呢。
“董鄂氏,你也要記得自己的身份”?
董鄂氏顧左右而言他,“你什麽意思,我是沒給你管好內宅,還是苛待你的小妾庶子庶女了?”
老九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他也不好意思把夫妻義務這事提出來,感覺好丟人。
康熙帝命令治河總督張鵬翮嚴加修治,堵塞決口。
於是張鵬翮和漕運總督阿山決定疏浚河道,開鮑家營引河閘出張福口,這樣可以減輕洪澤湖水突然猛漲對於高家堰的壓力,使下遊河道流速平穩,也就是“溜淮套”工事。
工程修好後,張鵬翮和阿山、桑額奏請康熙南巡視察。
康熙帝自覺‘年歲漸加,頗憚行路’,本不打算親自南巡。
大學士、九卿科道再三奏請,康熙最終決定“勉從所奏”。
才剛過完年,即四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康熙諭吏、戶、兵、工部將南巡,重申曆次南巡諸禁。
正月二十二日起行,太子胤礽、老大胤禔、老十三子胤祥、小十五胤禑、小十六子胤祿等隨行。
京城留下各部主事人,並由老三、老四和老八監國。
李恬聽到這個消息,估摸這就是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了。
聽說二月初一康熙到了山東境內,月中到了江南境內見了治河總督和兩江總督等官員。
三月初康熙到了江蘇,京中卻傳來刑部尚書阿山革去尚書,張鵬翮去所加宮保,桑額降五級,劉光美、於準各降三級的貶斥和降職處罰。
四爺看著手上傳來的折子,猜測著黃河治理出了什麽問題。
這一係列被貶斥的官員都和‘溜淮套’工程有直接關係。
四爺憂心忡忡,去到乾清宮查問山東河南近期送來的奏折。
當值的官員見四爺來了,即刻堆滿笑臉奉承。“河南山東的奏折?下官好像見過,堆積公務太多,還請四爺稍等,這就給您找出來”!
好不容易看這官員在一堆折子裏翻出了他問詢的折子,打開看了才知山東河南受災地流民複耕無望,去歲田地被毀未能得到及時賑濟雲雲,一看時間都已經大半個月之前的事情了。
四爺火了,黑著臉問道,“怎麽大半個月之前的折子還沒送呈禦前”?
那人見四爺真火了,忙彎腰請罪。“下官也是按照各位尚書的指示,把最重要最緊急的先送呈皇上批示。這災後複耕的折子在咱們這實在不算是緊急的政務,既然四爺您發話了,那下官即刻安排加急”!
四爺迅速把奏折上的內容記下來,甩袍子走了。
剛到宮門口,四爺就被戶部尚書給攔了下來。
“四爺,四爺等等!”剛上任的戶部尚書希福納哭喪著臉求到了四爺跟前。
此人上一任在工部,四爺不僅在工部輪值過,也在戶部輪崗過,和兩任部門的諸多官員都有接觸。
此時恰逢康熙下令從戶部撥銀子治河,可是難為住新上任的戶部尚書了。
“下官愚鈍,還請四爺救命!”希福納剛一上任就接收個爛攤子,難怪上一任戶部尚書凱音布那老家夥,千辛萬苦活動到禮部去當尚書了。
老八也在值房,窗戶大開。正好能看到戶部尚書在四哥跟前那獻媚樣。
以往這些官員見了自己,雖然也是一副討好的樣子,可是自己卻也以禮相待。
真是羨慕四哥這樣硬氣,對誰都是一幅冷麵孔,還能讓這些大人們媚顏折腰這麽討好他。
四哥這員幹將還得要拉到自己陣營才行啊!
這兩月皇上不在京城,留守的官員大多是摸魚混差事。
有上進心的人,都在關心剛被貶斥空出來的位置,有沒有可能活動到手的。山東河南等地的折子,被壓在了後麵,基本無人關注。
山東以及河南巡撫上奏的春耕被延誤,河口決堤後未能及時遷民導致兩河受災百姓流離失所,四爺心裏正是萬分難受的時候。
哪裏有心思應酬戶部尚書。
他也猜得到,這兩地的折子不直接送到禦前,卻舍近求遠先送來京城,再由六部轉呈江南給到皇上,時間又過了一個多月了。
還要複查當地流民回鄉和複耕的情況,來回這麽折騰幾個月就過去了。
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可是朝堂上的官員隻關心皇上給誰升官了,給誰貶職了。
哪有人關心百姓民生疾苦。
等到事情已成定局了,也沒人再關心那些百姓是不是已經客死他鄉了。
反正經手之人這麽多,大家都是按程序辦事。大錯就成了小錯,小錯可能在旁人的映襯下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兒!
四爺回到府上都還氣的太陽穴發脹,不想在書房生悶氣就直接去了東小院。
李恬看四爺明明走的時候還好好的,出去一天時間嘴上都起火泡了。
“爺,您怎麽啦”?
四爺咬牙切齒的恨聲道,“這些屍位素餐之輩,可惡!可恨”!
李恬聽四爺這語氣,肯定是朝堂上那些官員把四爺給氣著了。
於是同仇敵愾,一邊安慰四爺一邊罵那些官員。“氣大傷身,您喝杯清心茶。”
“我相信終有一天,您會把那些屍位素餐之人給繩之以法了。咱不管遇到什麽事兒,您可千萬別把自己氣壞了。”
四爺聽甜甜這麽說,倒是有點詫異。“你對你家爺倒是有信心。不過你說的對。”
李恬:“……”我是對雍正有信心。
四爺氣已經消了一些了,“皇上英明神武,總會懲治了那些不稱職的官員”。
雖然四爺幾兄弟監國,卻沒有批複折子的權利。隻不過看一眼代表這事他們知道了,轉呈給皇上定奪罷了。
所以四爺就算生氣,也處置不了那些官員,也不能直接處理政事。
這邊李恬還在憂心四爺這苦難的開局,旁邊八爺已經做好局等著讓她鑽了。
老九在京城的生意涉及綢緞莊、瓷器、茶葉,餐飲和酒樓、古董字畫行也不少。
本來都是很賺錢的生意,可是這些年來有賠有賺,總體還是盈利的。
老九一年下來,對比他福晉董鄂氏這一年的投入產出比來看,老九攤子鋪得廣,可淨利潤率比不上他福晉。
所以剛過完年,老九又攛掇著自家福晉邀請李恬入股了。
董鄂氏奇怪九爺這是怎麽就認準小四嫂了。
“九爺,你的生意做的也不小啊。手底下能人輩出,就不要老是想挖我牆角了吧。況且小四嫂和挺多妯娌合夥的,哪裏有時間和你做什麽生意啊”?
九爺麵皮漲紅,在做生意上被人看不起,讓他覺得很沒麵子。
尤其這個人還是一貫被他嘲笑愚蠢無腦的董鄂氏。
可他哪裏能相信,不過短短一年多時間,董鄂氏的所有店鋪全部扭虧為盈,董鄂氏還又新盤了幾家店麵。
最主要的是,八哥這一兩年跟他借錢的數額越來越大了,他感覺自己賺錢的速度都快趕不上八哥花錢的速度了。
他隻聽老十的建議,不摻和政事,但錢財上和老八確實走得極近。
再這樣下去,他都不得不向下麵的官員伸手了。
“唉,你就幫我和小四嫂說和說和。我那幾門生意要是小四嫂看得上,送幹股或者當什麽谘詢顧問都行!隻要小四嫂答應合作,我就送你一個城東的鋪子作為謝禮”!老九也是舍了重本了。
董鄂氏見好就收,笑眯眯的拿出紙筆來,“還請九爺先立個字據”。
夫妻倆過日子,跟生意夥伴似的,談條件必定會扯到經濟來往。
在九福晉認清渣男之後,隻談錢不談感情,男人隻會影響她董鄂氏搞錢的速度。23sk.
老九終是感覺到被自己福晉忽視到底的不爽了,這個女人自從打理生意以來,漸漸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自己現在隻有一個嫡女,還沒嫡子呢。
“董鄂氏,你也要記得自己的身份”?
董鄂氏顧左右而言他,“你什麽意思,我是沒給你管好內宅,還是苛待你的小妾庶子庶女了?”
老九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他也不好意思把夫妻義務這事提出來,感覺好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