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兄弟團聚
清穿好孕:貴妃嬌媚,四爺動心了 作者:米酒湯圓甜又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清楚這些,四爺還要感謝甜甜呢。
“又不是隻有你這麽幹。手上有餘錢的都在這麽幹的,好多賣田賣地都是些敗家子兒,仗著父母置辦的家業花天酒地。兒女沒本事敗光爺娘田,什麽時候都有這樣的人”。
李恬就喜歡買田置地,這些不動產以後都是留給兒女的。
四爺看她高興,之前答應要賞她的還沒兌現。
“本來說差事完了要賞你的,可是田產鋪子你都不少,想要什麽賞賜,爺給你辦了”。
李恬想了想,有個事情可以開始做了。
“我想爺幫忙找一些番薯和洋芋的種子。福建一帶應該有的”。
番薯和洋芋,也就是後世的紅薯和土豆並不是本地產物,在明末才從南洋等地傳到福建了。但是一直偏居一隅,沒多少人認識。
直到乾隆年間遭遇大麵積天災,才有福建官員發現番薯這個產物產量高,易飽腹,上報了朝廷。
後來才由朝廷大力推廣。
後世有些人在評價乾隆盛世時,甚至調侃是‘番薯’盛世,因為這兩樣物產在乾隆年間的大力推廣,大清的人口比在雍正時期激增了兩倍。
既然現在已經有種植了,李恬就想借著她跑海上貿易這個幌子,把這兩樣農作物慢慢推廣開來。
四爺雖然聽說過這兩樣物事,但是還沒有親眼見過。
“你找這兩樣種子,難道新買的田莊想種”?
李恬認真的點點頭,“是啊,聽跑海上貿易的夥計說,這兩樣物產在南洋呂宋等地,被政府當成機密一樣,不允許出口。我的船離港地時候也查的很嚴格。但是當地百姓還是偷偷說了,這兩樣物產的產量極高。而且我打聽到福建已經有人種植,我想試試在京城能不能種”。
“行啊,爺找人給你多弄一些來”。四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一直是很積極的。
李恬點點頭,“是啊,聽說這兩樣農作物對田地要求不高,山地和沙地都能種植。要是我種成功了,這兩樣農作物也可以大力推廣。您現在也還擔著推廣水稻的差事呢,借著這個機會一起推廣唄。番薯和洋芋不占用水稻的良田,農戶開墾點荒地都能種”。
沒過多久,康熙又下旨要北巡了。
跟著皇上的皇子有老大和老二,以及十三、十五和十六幾位皇子。
不知道是不是老大和老二鬥的實在太厲害了,康熙後麵這幾次北巡都會把兩個兒子困在身邊。
李恬猜想老康是不是擔心他外出幾個月,兩兒子鬥的你死我活,幹脆不再顧忌顏麵下殺手?
這是康熙無法接受的事情,他可以接受兒子們之間激烈爭鬥,但是不允許兒子們以性命相搏。
日子很快到了三胞胎三歲生日的時間,四爺就趁機給弘昐請了假把孩子接回家裏,讓他們幾個孩子團聚。
本來三歲生辰是不會大辦,也不收禮的。
可是門房還是送來了三份不輕的禮物,指名是給三胞胎的。
李恬看著送禮的名單,疑惑不解。希福納?
“是誰啊”?
四爺看著禮單,“收下吧,戶部尚書送的。這次爺算是救了他的命。”
其他的沒有多說,李恬就安心的收了。
四爺還把在潭柘寺的弘暉,也接了回來一起跟弟弟們過生日。
福晉知道弘暉回來,還是見了兒子。
正院裏,母子倆相見不相識。
福晉也挺尷尬,“弘暉,過來額娘跟前”。
弘暉懵懂的不知所措,平日裏師傅和師兄弟都叫他慧善,隻有阿瑪和李額娘會叫他弘暉。
可是這個女施主也叫他弘暉,他不善於拒絕人,還是走近了跟前。
福晉一看弘暉滿臉麻子的樣子,第一印象就有點不喜。加上弘暉對她的疏離和抗拒之態,烏拉那拉氏那份難得冒出來的慈母之心也就淡了。
隨便賞了幾樣吃食點心,就讓身邊的石榴和葡萄把孩子送回前院了。
好在弘暉已經把福晉都忘記了,畢竟孩子智力受損後,對過去的記憶本就不深刻。
再加上三年沒見了,對於弘昐來說,福晉隻不過是阿瑪府上一個長輩罷了。
點心弘暉都沒法吃,畢竟他現在是吃素食的。可是福晉給他包的點心都是葷油炸的,餑餑裏麵的餡料也是豬肉的。
弘暉為難的把點心放在一邊,等四爺帶著他去東小院時,弘暉才告訴阿瑪這些點心是福晉送的,他沒法處置。
四爺眼裏的溫度迅速變冷,可是對著弘暉卻還是溫和的慈父。“沒關係,這些阿瑪會處理的。咱們去你李額娘院子用膳,她會準備很多你愛吃的素食”。
東小院裏,李恬早早就開始把東小院裝扮起來。
這個時代沒有氣球彩燈,李恬就用小燈籠和彩色的剪紙掛了滿院子和屋子,營造的喜慶童趣氣氛挺符合時代特色。天籟小說網
大大的生日蛋糕、還有各種水果、以及做成小動物的各種精巧甜點、又用素油炸了很多零食。
七個孩子在東小院過生日宴,李恬盡量的把後世孩子的生日宴會都搬了過來。
大家玩的很開心。
李恬特意給弘暉準備了很多美味的素食,回了家也不會讓孩子破了戒。
看著一臉懵懂天真的弘暉,被四福晉這麽冷淡的對待,李恬不由得母愛爆棚。
“弘暉難得回家休息了,就和弟弟妹妹們玩的開心點,有什麽喜歡吃的喜歡玩的,就告訴李額娘。院子裏和遊戲室的玩具還記得嗎,以前你都很喜歡和弘昐玩的。”
弘昐和弘暉同齡,都已經十歲的孩子了,可是弘暉的智力和五歲的孩子差不多,身高也比弘昐要矮了半頭。
弘昐教著哥哥怎麽切蛋糕,主動承擔了照顧大哥的責任。
幾個弟弟妹妹也高興得給不常見的大哥夾素食,知道哥哥過去生了病,腦子不好使,大家都習慣了照顧這個大哥。
這幾年四爺有空的時間,就會帶孩子們去潭柘寺跟弘暉團聚。孩子們從小就相處的極好,不會把這個大哥給忘了。
“甜甜,真的謝謝你。”四爺心底熨帖。
他相信就算等他們百年之後,有弟弟妹妹們照顧,弘暉也會過得很好。
“又不是隻有你這麽幹。手上有餘錢的都在這麽幹的,好多賣田賣地都是些敗家子兒,仗著父母置辦的家業花天酒地。兒女沒本事敗光爺娘田,什麽時候都有這樣的人”。
李恬就喜歡買田置地,這些不動產以後都是留給兒女的。
四爺看她高興,之前答應要賞她的還沒兌現。
“本來說差事完了要賞你的,可是田產鋪子你都不少,想要什麽賞賜,爺給你辦了”。
李恬想了想,有個事情可以開始做了。
“我想爺幫忙找一些番薯和洋芋的種子。福建一帶應該有的”。
番薯和洋芋,也就是後世的紅薯和土豆並不是本地產物,在明末才從南洋等地傳到福建了。但是一直偏居一隅,沒多少人認識。
直到乾隆年間遭遇大麵積天災,才有福建官員發現番薯這個產物產量高,易飽腹,上報了朝廷。
後來才由朝廷大力推廣。
後世有些人在評價乾隆盛世時,甚至調侃是‘番薯’盛世,因為這兩樣物產在乾隆年間的大力推廣,大清的人口比在雍正時期激增了兩倍。
既然現在已經有種植了,李恬就想借著她跑海上貿易這個幌子,把這兩樣農作物慢慢推廣開來。
四爺雖然聽說過這兩樣物事,但是還沒有親眼見過。
“你找這兩樣種子,難道新買的田莊想種”?
李恬認真的點點頭,“是啊,聽跑海上貿易的夥計說,這兩樣物產在南洋呂宋等地,被政府當成機密一樣,不允許出口。我的船離港地時候也查的很嚴格。但是當地百姓還是偷偷說了,這兩樣物產的產量極高。而且我打聽到福建已經有人種植,我想試試在京城能不能種”。
“行啊,爺找人給你多弄一些來”。四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一直是很積極的。
李恬點點頭,“是啊,聽說這兩樣農作物對田地要求不高,山地和沙地都能種植。要是我種成功了,這兩樣農作物也可以大力推廣。您現在也還擔著推廣水稻的差事呢,借著這個機會一起推廣唄。番薯和洋芋不占用水稻的良田,農戶開墾點荒地都能種”。
沒過多久,康熙又下旨要北巡了。
跟著皇上的皇子有老大和老二,以及十三、十五和十六幾位皇子。
不知道是不是老大和老二鬥的實在太厲害了,康熙後麵這幾次北巡都會把兩個兒子困在身邊。
李恬猜想老康是不是擔心他外出幾個月,兩兒子鬥的你死我活,幹脆不再顧忌顏麵下殺手?
這是康熙無法接受的事情,他可以接受兒子們之間激烈爭鬥,但是不允許兒子們以性命相搏。
日子很快到了三胞胎三歲生日的時間,四爺就趁機給弘昐請了假把孩子接回家裏,讓他們幾個孩子團聚。
本來三歲生辰是不會大辦,也不收禮的。
可是門房還是送來了三份不輕的禮物,指名是給三胞胎的。
李恬看著送禮的名單,疑惑不解。希福納?
“是誰啊”?
四爺看著禮單,“收下吧,戶部尚書送的。這次爺算是救了他的命。”
其他的沒有多說,李恬就安心的收了。
四爺還把在潭柘寺的弘暉,也接了回來一起跟弟弟們過生日。
福晉知道弘暉回來,還是見了兒子。
正院裏,母子倆相見不相識。
福晉也挺尷尬,“弘暉,過來額娘跟前”。
弘暉懵懂的不知所措,平日裏師傅和師兄弟都叫他慧善,隻有阿瑪和李額娘會叫他弘暉。
可是這個女施主也叫他弘暉,他不善於拒絕人,還是走近了跟前。
福晉一看弘暉滿臉麻子的樣子,第一印象就有點不喜。加上弘暉對她的疏離和抗拒之態,烏拉那拉氏那份難得冒出來的慈母之心也就淡了。
隨便賞了幾樣吃食點心,就讓身邊的石榴和葡萄把孩子送回前院了。
好在弘暉已經把福晉都忘記了,畢竟孩子智力受損後,對過去的記憶本就不深刻。
再加上三年沒見了,對於弘昐來說,福晉隻不過是阿瑪府上一個長輩罷了。
點心弘暉都沒法吃,畢竟他現在是吃素食的。可是福晉給他包的點心都是葷油炸的,餑餑裏麵的餡料也是豬肉的。
弘暉為難的把點心放在一邊,等四爺帶著他去東小院時,弘暉才告訴阿瑪這些點心是福晉送的,他沒法處置。
四爺眼裏的溫度迅速變冷,可是對著弘暉卻還是溫和的慈父。“沒關係,這些阿瑪會處理的。咱們去你李額娘院子用膳,她會準備很多你愛吃的素食”。
東小院裏,李恬早早就開始把東小院裝扮起來。
這個時代沒有氣球彩燈,李恬就用小燈籠和彩色的剪紙掛了滿院子和屋子,營造的喜慶童趣氣氛挺符合時代特色。天籟小說網
大大的生日蛋糕、還有各種水果、以及做成小動物的各種精巧甜點、又用素油炸了很多零食。
七個孩子在東小院過生日宴,李恬盡量的把後世孩子的生日宴會都搬了過來。
大家玩的很開心。
李恬特意給弘暉準備了很多美味的素食,回了家也不會讓孩子破了戒。
看著一臉懵懂天真的弘暉,被四福晉這麽冷淡的對待,李恬不由得母愛爆棚。
“弘暉難得回家休息了,就和弟弟妹妹們玩的開心點,有什麽喜歡吃的喜歡玩的,就告訴李額娘。院子裏和遊戲室的玩具還記得嗎,以前你都很喜歡和弘昐玩的。”
弘昐和弘暉同齡,都已經十歲的孩子了,可是弘暉的智力和五歲的孩子差不多,身高也比弘昐要矮了半頭。
弘昐教著哥哥怎麽切蛋糕,主動承擔了照顧大哥的責任。
幾個弟弟妹妹也高興得給不常見的大哥夾素食,知道哥哥過去生了病,腦子不好使,大家都習慣了照顧這個大哥。
這幾年四爺有空的時間,就會帶孩子們去潭柘寺跟弘暉團聚。孩子們從小就相處的極好,不會把這個大哥給忘了。
“甜甜,真的謝謝你。”四爺心底熨帖。
他相信就算等他們百年之後,有弟弟妹妹們照顧,弘暉也會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