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1506年)皇帝十五歲生辰剛過,兵部尚書劉大夏向皇帝上書,請求改革軍隊建製,同時大學士李東陽也向皇帝上書,請求變革朝廷官員配置,朝堂一時掀起軒然大/波。這可比半年前大學士謝遷上奏取消海禁,增設海外貿易港口的事情還要令人吃驚。
太和殿內,李東陽與劉大夏對視一眼,皆苦笑不已。這所有的改革明明都是皇帝乾坤獨斷,卻總是要他們上折來提,但皇帝每次都事先問過他們的意見,對外到顯得皇帝十分尊重內閣。皇帝一頂頂 “公忠體國”、“老臣謀國”的大帽子,捧得幾個老大人飄飄然然,這黑鍋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背,卻背得甘之如飴。事情成了是皇帝英明,不成則是他們這做臣子的沒本事。
隻要大明能強盛起來,就是身後罵名滾滾來,又有何妨!
李東陽出列道:“臣懇請陛下重設上書省,收回司禮太監‘批紅’之權,交與中書省,中書省以後具有審核奏章之權。增設財政部,與六部並列,負責朝廷中央、地方、海關財務審計,財政決算以及各級官員俸祿支出,朝廷以後用度,須先進行財政預算。改國子監職權,負責各地教化及編訂儒生學習文本,並在其下設官報,專門負責朝廷時事評論,以及刊登各地大儒學子文章。”
劉大夏接著道:“臣恭請立國防部,獨立於六部九卿。陛下為最高統帥,以尚書、侍郎為主官,統禦全國兵馬,下設政治部、軍部、參謀部,做到統一調度、統一軍餉、統一軍需,政治部招收文人入伍,給將士官兵宣講忠君愛國知識,參謀部負責行軍作戰計劃擬定。軍部下設陸軍部與海軍部,分管水路兩軍。增設軍事學堂,專門培訓軍事人才。臣毛遂自薦為國防部尚書,保舉楊一清、何鑒為國防部軍部侍郎,分管陸軍部、海軍部,保舉兵部主事王守仁為國防部政治部侍郎~~~~~以後兵部主管兵器製造及全國治安。”
下麵朝臣交頭接耳,意見不一。這李東陽跟劉大夏簡直就是癩□□打哈欠——好大的口氣!輕飄飄一句話就想收了全國的財政權和兵權,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說得好!”這才是真正的見識,那日禦書房內,自己也不過稍加提點,沒想到二人居然能琢磨出怎麽多來!朱厚照興奮道:“諸卿有何異議?!”
皇帝都如此讚賞了,誰還敢跳出來找沒趣,明擺著有皇帝撐腰,不然兩人哪有這麽大的膽子!可不要做那出頭鳥,先看看首輔及其他大人怎麽說。
下麵官員都觀望三大學士,隻見左都禦史兼首輔華蓋殿大學士劉健、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謝遷以及禮部尚書張升、吏部尚書馬文升、戶部尚書韓文等紛紛出列道:“臣等複議。”其他官員順風而倒,紛紛道:“臣等複議。”
改革基調確定,百官心思也活絡過來,新設部門與六部九卿平級,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最後皇帝敲定中書省複起前吏部尚書屠k出任中書令,正二品;複起李夢陽為侍郎;唐伯虎、祝允明等人為員外郎。改授戶部尚書韓文為財政尚書,正二品;戶部右侍郎王鏊改遷財政部右侍郎。升戶部左侍郎顧佐為戶部尚書,右副都禦史王瓊改授戶部右侍郎~~~~
此外,朱厚照十分關注火藥的使用,要是知道,以後的戰爭已經不是冷兵器的時代。他特此命神機營重點開發研究火藥使用,有發明者,不吝賞賜,有重大突破的,皇帝親自嘉獎。不到一年的時間,大炮便橫空出世,□□(其實早在宋朝就有了)也進行了幾次改進,由以前一次一發,到可以一次連發數彈,令人不由得驚歎人民的智慧。
十一月皇帝親自主持了“忠正”、“英烈”二祠的祭典儀式,由禮部尚書張升、國防部尚書劉大夏分別負責兩祠堂主祭。兩祠堂不僅供奉了明朝功臣,皇帝打破先例,供奉至秦漢以來於國有大功之臣。皇帝親書 “公忠體國”、“精忠報國”二匾額,命李東陽為兩祠堂撰寫碑文。
皇帝親自主持祭奠,紫禁城內可謂萬人空巷,許多從外地不遠千裏趕來的儒生們更是早早的在祠堂前等候,皇帝此次特許布衣百姓也可前來參加祭奠,對於老百姓,一見聖顏可算是天大的幸事。
禁衛軍先行開道,宮樂及象征皇帝儀仗的擺出。隨著皇帝禦輦經過,兩邊官員百姓紛紛匍匐在地,萬歲之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朱厚照登上祭台,由上至下看著黑壓壓匍匐滿地的百姓,頗有睨眸天下,舍我其誰的至尊之感。
“平身”皇帝聲音洪亮、低沉而悠長,有些膽大的百姓偷偷抬頭遠遠望了眼這位少年天子,皇帝雖不過十五六歲的樣子,周身氣質確凜冽萬分,不愧是真龍天子。
祭文是朱厚照借鑒後世偉人金典,由祝允明執筆,徐禎卿、文征明、唐寅等人反複修改定稿。
“~~~~~吾大明建國一百三十七年來,為吾大明昌盛鞠躬盡瘁的忠臣們永垂不朽;上溯一千七百年,為吾民族崛起強盛嘔心瀝血的文臣將士們永垂不朽~~~~~”
前來參加此次祭奠儀式的文武官員,儒生鄉士們個個激動不已,有些甚至低頭苦記皇帝祭文,好回鄉傳揚。儀式結束後,儒生百姓也紛紛進入祠堂祭拜,從此“忠正祠”與“英烈祠”成為明朝對百官民眾最高規格的獎勵和肯定,文武官員忠烈之風也在大明盛行起來。
待人群漸漸散去,一身作短褶布衣的彪形大漢,滿麵銀須,望著皇帝離開的方向,讚歎道:“這小皇帝可了不得啊!”。身為江湖中人,他一向看不起朝廷,卻對這少年天子產生了敬佩之意。
“嗬嗬,這少年皇帝確實非池中之物,但與教主相比,還差甚遠!”一旁的中年婦女淺笑道:“童長老,咱們還是趕快將事情查清,到底是誰在朝廷作梗,不斷攪擾我神教。也好早日回去向教主複命!”
自朝廷打開海禁圍剿倭寇以來,幾次破壞日月神教在沿海的生意。
“桑長老說的是,要是被我童百熊查出來,非把那小人的頭擰下來不可!”說罷,童百熊目露凶光,猙獰萬分。
太和殿內,李東陽與劉大夏對視一眼,皆苦笑不已。這所有的改革明明都是皇帝乾坤獨斷,卻總是要他們上折來提,但皇帝每次都事先問過他們的意見,對外到顯得皇帝十分尊重內閣。皇帝一頂頂 “公忠體國”、“老臣謀國”的大帽子,捧得幾個老大人飄飄然然,這黑鍋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背,卻背得甘之如飴。事情成了是皇帝英明,不成則是他們這做臣子的沒本事。
隻要大明能強盛起來,就是身後罵名滾滾來,又有何妨!
李東陽出列道:“臣懇請陛下重設上書省,收回司禮太監‘批紅’之權,交與中書省,中書省以後具有審核奏章之權。增設財政部,與六部並列,負責朝廷中央、地方、海關財務審計,財政決算以及各級官員俸祿支出,朝廷以後用度,須先進行財政預算。改國子監職權,負責各地教化及編訂儒生學習文本,並在其下設官報,專門負責朝廷時事評論,以及刊登各地大儒學子文章。”
劉大夏接著道:“臣恭請立國防部,獨立於六部九卿。陛下為最高統帥,以尚書、侍郎為主官,統禦全國兵馬,下設政治部、軍部、參謀部,做到統一調度、統一軍餉、統一軍需,政治部招收文人入伍,給將士官兵宣講忠君愛國知識,參謀部負責行軍作戰計劃擬定。軍部下設陸軍部與海軍部,分管水路兩軍。增設軍事學堂,專門培訓軍事人才。臣毛遂自薦為國防部尚書,保舉楊一清、何鑒為國防部軍部侍郎,分管陸軍部、海軍部,保舉兵部主事王守仁為國防部政治部侍郎~~~~~以後兵部主管兵器製造及全國治安。”
下麵朝臣交頭接耳,意見不一。這李東陽跟劉大夏簡直就是癩□□打哈欠——好大的口氣!輕飄飄一句話就想收了全國的財政權和兵權,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說得好!”這才是真正的見識,那日禦書房內,自己也不過稍加提點,沒想到二人居然能琢磨出怎麽多來!朱厚照興奮道:“諸卿有何異議?!”
皇帝都如此讚賞了,誰還敢跳出來找沒趣,明擺著有皇帝撐腰,不然兩人哪有這麽大的膽子!可不要做那出頭鳥,先看看首輔及其他大人怎麽說。
下麵官員都觀望三大學士,隻見左都禦史兼首輔華蓋殿大學士劉健、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謝遷以及禮部尚書張升、吏部尚書馬文升、戶部尚書韓文等紛紛出列道:“臣等複議。”其他官員順風而倒,紛紛道:“臣等複議。”
改革基調確定,百官心思也活絡過來,新設部門與六部九卿平級,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最後皇帝敲定中書省複起前吏部尚書屠k出任中書令,正二品;複起李夢陽為侍郎;唐伯虎、祝允明等人為員外郎。改授戶部尚書韓文為財政尚書,正二品;戶部右侍郎王鏊改遷財政部右侍郎。升戶部左侍郎顧佐為戶部尚書,右副都禦史王瓊改授戶部右侍郎~~~~
此外,朱厚照十分關注火藥的使用,要是知道,以後的戰爭已經不是冷兵器的時代。他特此命神機營重點開發研究火藥使用,有發明者,不吝賞賜,有重大突破的,皇帝親自嘉獎。不到一年的時間,大炮便橫空出世,□□(其實早在宋朝就有了)也進行了幾次改進,由以前一次一發,到可以一次連發數彈,令人不由得驚歎人民的智慧。
十一月皇帝親自主持了“忠正”、“英烈”二祠的祭典儀式,由禮部尚書張升、國防部尚書劉大夏分別負責兩祠堂主祭。兩祠堂不僅供奉了明朝功臣,皇帝打破先例,供奉至秦漢以來於國有大功之臣。皇帝親書 “公忠體國”、“精忠報國”二匾額,命李東陽為兩祠堂撰寫碑文。
皇帝親自主持祭奠,紫禁城內可謂萬人空巷,許多從外地不遠千裏趕來的儒生們更是早早的在祠堂前等候,皇帝此次特許布衣百姓也可前來參加祭奠,對於老百姓,一見聖顏可算是天大的幸事。
禁衛軍先行開道,宮樂及象征皇帝儀仗的擺出。隨著皇帝禦輦經過,兩邊官員百姓紛紛匍匐在地,萬歲之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朱厚照登上祭台,由上至下看著黑壓壓匍匐滿地的百姓,頗有睨眸天下,舍我其誰的至尊之感。
“平身”皇帝聲音洪亮、低沉而悠長,有些膽大的百姓偷偷抬頭遠遠望了眼這位少年天子,皇帝雖不過十五六歲的樣子,周身氣質確凜冽萬分,不愧是真龍天子。
祭文是朱厚照借鑒後世偉人金典,由祝允明執筆,徐禎卿、文征明、唐寅等人反複修改定稿。
“~~~~~吾大明建國一百三十七年來,為吾大明昌盛鞠躬盡瘁的忠臣們永垂不朽;上溯一千七百年,為吾民族崛起強盛嘔心瀝血的文臣將士們永垂不朽~~~~~”
前來參加此次祭奠儀式的文武官員,儒生鄉士們個個激動不已,有些甚至低頭苦記皇帝祭文,好回鄉傳揚。儀式結束後,儒生百姓也紛紛進入祠堂祭拜,從此“忠正祠”與“英烈祠”成為明朝對百官民眾最高規格的獎勵和肯定,文武官員忠烈之風也在大明盛行起來。
待人群漸漸散去,一身作短褶布衣的彪形大漢,滿麵銀須,望著皇帝離開的方向,讚歎道:“這小皇帝可了不得啊!”。身為江湖中人,他一向看不起朝廷,卻對這少年天子產生了敬佩之意。
“嗬嗬,這少年皇帝確實非池中之物,但與教主相比,還差甚遠!”一旁的中年婦女淺笑道:“童長老,咱們還是趕快將事情查清,到底是誰在朝廷作梗,不斷攪擾我神教。也好早日回去向教主複命!”
自朝廷打開海禁圍剿倭寇以來,幾次破壞日月神教在沿海的生意。
“桑長老說的是,要是被我童百熊查出來,非把那小人的頭擰下來不可!”說罷,童百熊目露凶光,猙獰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