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腳下那寬闊的穀底岩洞中,一個巨大的木桶,滿盛霧氣蒸騰的熱水。整個洞廳,氤氳著芬芳的藥草香味。一個膚若凝霜的少女,一絲不掛,浸泡在那棕黑色的藥液中。少女原本那輪廓尖削,滿是憔悴之色的臉龐,如今已是雙頰紅潤,線條柔美的氣象。
程程雙眼微閉,心若止水,以幾近入定的心神,巡視自身各處氣府經脈。隻見那如同凝出實質的絲絲藥力,如騰飛九天的條條蛟龍,在各條氣脈大道中歡暢遨遊,每過一處,就以自身帶來的一片清爽氣息,掃出汙漬穢物;也有的如那勤勤懇懇,用心良苦的針線童子,一針一線地縫補著土屬氣府經脈的各處漏洞。
那十指纖細的針線童子,極為靈巧;每一處細若針腳的漏洞,都以那凝成實質的藥力生機,縫補得紋絲合縫,甚至連一絲針腳都極難看見。針線童子補好之後,會以那肌膚嬌嫩的小手,細細撫摸針腳,直至感覺到那觸手可及之處,光潔如璧,再匆忙奔跑,去往下一處漏洞。
那個容顏嬌媚的女子,一襲淺綠羅裙,會靜靜地坐在不遠處的一方石上,靜靜地看著那霧氣中宛若天人的清純少女,眼神複雜,說不清楚到底是憐憫,愛惜,還是羨慕,嫉妒。
那木桶的板壁蔑箍,做工極其細致;木板取材於極其罕有的高山紅杉。據說這種木料,多生長於尋常人類難以涉足的冰天雪地,木香醇厚。即使砍伐下來製成家具,那醇厚木香也能保持數百年不減半分。更為神其的是,這種香氣自帶某種溫補髒腑氣脈的靈氣。對尋常百姓而言,若能有那麽一段手腕粗細,三尺左右的高山紅杉枝幹藏於家中,非但能滿屋生香,還能起到寧神靜氣,延年益壽的功效。對於山上修士而言,則更是能凝聚靈氣,補益氣府的上好物件。
盡管這種東西的品秩功效,跟修士眼中的天材地寶想比,依然有著雲泥之別,但在這荒涼貧瘠之地,能以此種俗世人間罕有的寶貴材質打造這麽一隻巨大木桶,依然是極其耗費心力的事。換做山下的普通人家,耗盡幾輩人的不懈努力,恐怕都難以實現。
然而為了小姑娘的藥浴,任平生堅持要用高山紅杉,從取材到開料製作,要求三天之內做成了這麽一隻工藝精湛的木桶。那三天時間,施玉清與胡久,分別施展飛天神通,遨遊不下千裏的高山雪嶺。一旦發現年份足夠,主幹超過碗口粗細的紅杉,便即以自身氣機發出目不可見的信號。
這種信號,隻有精通望氣術的任平生可以辨識。無論是誰發現了目標,隻要那紅杉的位置距離不足百裏,任平生與另外一人都會立即趕到,幫助砍伐取材,然後由任平生獨自帶回。若是超過百裏,則隻能由兩位擁有飛天神通的大佬自己解決了,總之把去了枝葉的樹幹送到穀底岩洞就行。
任平生坐鎮此處,以那邊無鋒無刃的鐵劍開料削形,親自砍削刨光,箍製木桶。
那幾天,李曦蓮一直冷眼旁觀,看著少年那一臉專注,精雕細琢的樣子,心底總是沒來由的氣惱難平,卻又不可明言什麽;於是就有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撒氣吵鬧,碎嘴謾罵。氣人的是,任平生在忙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她李曦蓮那冷嘲熱諷甚至聲嘶力竭的言語。直至忙完了,少年才會發現妖媚女子臉上那難以複加的憤恨,然後也隻是淡淡地賠笑逗樂一番,再然後繼續專心做事。
所以這一旬以來,每每看著木桶之中那小姑娘皎若
皓月的清純容貌,李曦蓮就是這麽一副複雜無比的眼神。
洞外的整片山穀,則又是另一番劍氣翻騰,白草枯樹成片成片被削斷倒折的景象。偶有主幹粗如水桶的大樹,居中斷裂,斷口平滑如鏡,那樹幹倒下橫空之際,又有數道劍氣縱橫交錯而來,把那樹幹樹枝,砍削得分成無數小段;紛紛落地的時候,已是一段段的劈柴。
鐵劍少年隻是在方寸之地揮舞鐵劍,疾不破風,徐不見影,隱隱已有幾分極慢之中蘊含極快的氣象。
少年每一劍遞出,既有那開山劈地的雄壯氣勢,也有那如嶽臨淵的謹小慎微。一旦劍招起勢,此後的兩個時辰之內,彌漫整片山穀的劍氣,就再不會減弱半分。
隻是那漫天飛舞的劍氣,一到時辰,說收就收,就如同那靈蟾口中吐出的海市蜃樓,看著恢弘壯闊,卻隻需靈蟾閉口一吸,那恢弘壯麗的景象,就被瞬息吞入口中,消於無形。
任平生持劍而立,眼眉低垂,平心靜氣地吐納幾下,正準備收劍歸鞘,忽然識海靈覺之中,似乎感應到一陣突如其來的擾動。任平生隨即警覺轉身,眼神冷冽,麵向穀口方向;隨著轉身之勢一抖手腕,那鐵劍亦已經由反握變為正握,斜指身前。
一個身著青色棉襖的年輕書生,從穀口緩步行來。書生兩手空空,背上一隻高不過肩,底不及腰的書箱。如此簡單的行李,不像遠途而來的負笈遊學兒,但若說隻是早出暮歸的郊遊,卻又絕不可能。
別說那書院道院,就是最靠近此處的村莊,普通人沒有一旬半月的腳程,也走不到這裏。
所以任平生對這位相貌平平,輕裝出現的不速之客,十分警覺。
那書生緩步走近,到了任平生身前兩丈之處便即停步,拱手一揖道:“在下方涼道院學子方懋,本來是要抄個近路,翻過雪山去往廣信州的。途中偶遇一位故人,托我帶一樣東西,給此處山穀中一個使一把闊刃鐵劍的小兄弟。沒想到唐突了小兄弟練劍,實在過意不去。”
任平生警覺之心,但一雙陰冷的眼神,卻變得熾熱起來。若是來人真如他所說的那樣,那他帶來的是什麽東西,任平生已經猜到了一些眉目。
因為當初包袱留在了石林洞天的困龍台石閣,那一方“半天墨”磨劍石沒能隨身帶來,每到適合磨劍的時辰,任平生就感覺心裏空空落落的,極不習慣。
雖然磨劍數年,連那劍身上的鐵鏽都未曾蹭掉一點半點,每日研磨,也不會發現劍身有絲毫變化;但日積月累之後,就會發現那鐵劍之中,隱隱煥發出某種隻可意會的生機。
如今一個多月無法磨劍,鐵劍之中的那道生機,竟似乎也在慢慢消退,以望氣術看到的氣象變化粗略估計,一月的懈怠,起碼損失了半年的研磨功夫。
“托你帶東西的人,姓汪?”任平生直接跳過了客套寒暄,急於知道結果。
書生點點頭,解下背上那大小適中的竹編書箱放在腳邊地上,卻並為打開蓋子,依然直著身子說道:“那麽說,你果然便是任平生了?”
“是的。”任平生答話之時,那斜指向前的劍尖,已經下垂了不少,握著劍柄的手,依然保持略微沉肘坐腕。若需出劍,依然可以隨時出劍。
對於少年的小心翼翼,書生淡淡一笑,不以為意,直接彎下腰來,打開了那書箱的蓋子,取出一個體量不小包袱;另有一把樣式古色古香的短劍,但從劍鞘的形式花紋來看,是很有年頭的物件。即便是隔著那把不知何種天材地寶製成的劍氣,短劍依然能透出一絲極其細微的劍氣。
雖然細微,卻極精純。
任平生如突然路遇久別的親人摯友,臉上終於有了溫和的笑意,持劍抱拳道:“辛苦你了。”
書生隨便客套了兩句,便即解釋那包袱是交給任平生的,至於那把短劍,如果程程姑娘已經可以使用,則請任平生轉交程程。如果程程暫時用不上,則可由任平生暫時保管。
任平生收起鐵劍,上前接過了書生送來的兩樣東西。他卻並沒有急於打開哪隻期盼已久的包袱,而是雙眸充滿好奇地盯著書生已經蓋好的哪隻竹箱。
任平生的包袱,除了日常洗換的簡單衣物,還有從不歸山精挑細選帶下來的卵石,還餘三十多顆,還有那一方磨劍石和並沒有化掉多少的一百多兩銀子。換句話說,包袱的體量,已經可以占掉大半個書箱的空間。而那書生取出包袱之後,書箱中裝著的行李書籍,依然不少,所占的空間,比那包袱隻多不少。
可包袱未取出時,書箱未滿;取出之後,書箱內的物件,仍是裝得將滿未滿的狀態!
關鍵是,這種竹子的色澤品相,任平生很熟悉。
二師父的卦簽,跟這隻書箱的竹片,很像!
書生方懋看他神色,已知其意,笑道:“原來你不是西喬山的人啊,這種小東西,對於山上修士來說,雖然也不可多得,卻也不是什麽古怪物件。編織這書箱所用的竹子,用的是生長於南越夜郎山的多同竹。東南大河州有一位聲震幽原的夫子,名叫宮季離,是他以無上的開物神通,打造了這麽一件法寶;有點像山上仙家的芥子囊。雖然其功用跟芥子囊相比,相差很遠,但像你這個包袱,裝得二三十個,箱子還是不會滿的。”
這種事情,任平生還是初次聽聞,瞪大眼睛湊近了細看,不放過書箱的每一條蔑縫,卻看不出任何異樣。隻不過以望氣術觀之,這種多同竹的材質,雖然物性極純,但跟師傅那牽扯絲縷天機的卦簽相比,還是天壤之別。
“多同竹,是不是跟多同竹王不一樣?”任平生近乎喃喃自語道,悠悠思緒,悄然飄到了高山之上那片盤地之中。一個頭戴綸巾的白衣道人,一個幫他舉著卦旗的弟子,一起行走於各處村寨陋巷之中。道人總是嘮嘮叨叨說著很多奇談怪論,鬼怪傳說。在弟子聽來,那些誌怪傳說明明荒誕不經得很;但師父媚媚道來,又似乎都那麽真實。
方懋卻很認真地回答了少年的無心之問:“多同竹三十年一發筍,三百年一成材;已經極為難得。至於多同竹王,我和我認識的很多人,都聽說過,隻是沒人見過。”
任平生“哦”了一聲,再轉過臉了,對那衣著樸素的書生又細細端詳了一番。也不過二十歲上下的年紀嘛,年輕識淺,見識有限也不奇怪啊。
方懋似乎看穿了少年的心思,不由得暗自苦笑,卻並沒打算解釋。
看來玄黃天下的三原十二州,我方懋還得多走幾遍啊。
程程雙眼微閉,心若止水,以幾近入定的心神,巡視自身各處氣府經脈。隻見那如同凝出實質的絲絲藥力,如騰飛九天的條條蛟龍,在各條氣脈大道中歡暢遨遊,每過一處,就以自身帶來的一片清爽氣息,掃出汙漬穢物;也有的如那勤勤懇懇,用心良苦的針線童子,一針一線地縫補著土屬氣府經脈的各處漏洞。
那十指纖細的針線童子,極為靈巧;每一處細若針腳的漏洞,都以那凝成實質的藥力生機,縫補得紋絲合縫,甚至連一絲針腳都極難看見。針線童子補好之後,會以那肌膚嬌嫩的小手,細細撫摸針腳,直至感覺到那觸手可及之處,光潔如璧,再匆忙奔跑,去往下一處漏洞。
那個容顏嬌媚的女子,一襲淺綠羅裙,會靜靜地坐在不遠處的一方石上,靜靜地看著那霧氣中宛若天人的清純少女,眼神複雜,說不清楚到底是憐憫,愛惜,還是羨慕,嫉妒。
那木桶的板壁蔑箍,做工極其細致;木板取材於極其罕有的高山紅杉。據說這種木料,多生長於尋常人類難以涉足的冰天雪地,木香醇厚。即使砍伐下來製成家具,那醇厚木香也能保持數百年不減半分。更為神其的是,這種香氣自帶某種溫補髒腑氣脈的靈氣。對尋常百姓而言,若能有那麽一段手腕粗細,三尺左右的高山紅杉枝幹藏於家中,非但能滿屋生香,還能起到寧神靜氣,延年益壽的功效。對於山上修士而言,則更是能凝聚靈氣,補益氣府的上好物件。
盡管這種東西的品秩功效,跟修士眼中的天材地寶想比,依然有著雲泥之別,但在這荒涼貧瘠之地,能以此種俗世人間罕有的寶貴材質打造這麽一隻巨大木桶,依然是極其耗費心力的事。換做山下的普通人家,耗盡幾輩人的不懈努力,恐怕都難以實現。
然而為了小姑娘的藥浴,任平生堅持要用高山紅杉,從取材到開料製作,要求三天之內做成了這麽一隻工藝精湛的木桶。那三天時間,施玉清與胡久,分別施展飛天神通,遨遊不下千裏的高山雪嶺。一旦發現年份足夠,主幹超過碗口粗細的紅杉,便即以自身氣機發出目不可見的信號。
這種信號,隻有精通望氣術的任平生可以辨識。無論是誰發現了目標,隻要那紅杉的位置距離不足百裏,任平生與另外一人都會立即趕到,幫助砍伐取材,然後由任平生獨自帶回。若是超過百裏,則隻能由兩位擁有飛天神通的大佬自己解決了,總之把去了枝葉的樹幹送到穀底岩洞就行。
任平生坐鎮此處,以那邊無鋒無刃的鐵劍開料削形,親自砍削刨光,箍製木桶。
那幾天,李曦蓮一直冷眼旁觀,看著少年那一臉專注,精雕細琢的樣子,心底總是沒來由的氣惱難平,卻又不可明言什麽;於是就有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撒氣吵鬧,碎嘴謾罵。氣人的是,任平生在忙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她李曦蓮那冷嘲熱諷甚至聲嘶力竭的言語。直至忙完了,少年才會發現妖媚女子臉上那難以複加的憤恨,然後也隻是淡淡地賠笑逗樂一番,再然後繼續專心做事。
所以這一旬以來,每每看著木桶之中那小姑娘皎若
皓月的清純容貌,李曦蓮就是這麽一副複雜無比的眼神。
洞外的整片山穀,則又是另一番劍氣翻騰,白草枯樹成片成片被削斷倒折的景象。偶有主幹粗如水桶的大樹,居中斷裂,斷口平滑如鏡,那樹幹倒下橫空之際,又有數道劍氣縱橫交錯而來,把那樹幹樹枝,砍削得分成無數小段;紛紛落地的時候,已是一段段的劈柴。
鐵劍少年隻是在方寸之地揮舞鐵劍,疾不破風,徐不見影,隱隱已有幾分極慢之中蘊含極快的氣象。
少年每一劍遞出,既有那開山劈地的雄壯氣勢,也有那如嶽臨淵的謹小慎微。一旦劍招起勢,此後的兩個時辰之內,彌漫整片山穀的劍氣,就再不會減弱半分。
隻是那漫天飛舞的劍氣,一到時辰,說收就收,就如同那靈蟾口中吐出的海市蜃樓,看著恢弘壯闊,卻隻需靈蟾閉口一吸,那恢弘壯麗的景象,就被瞬息吞入口中,消於無形。
任平生持劍而立,眼眉低垂,平心靜氣地吐納幾下,正準備收劍歸鞘,忽然識海靈覺之中,似乎感應到一陣突如其來的擾動。任平生隨即警覺轉身,眼神冷冽,麵向穀口方向;隨著轉身之勢一抖手腕,那鐵劍亦已經由反握變為正握,斜指身前。
一個身著青色棉襖的年輕書生,從穀口緩步行來。書生兩手空空,背上一隻高不過肩,底不及腰的書箱。如此簡單的行李,不像遠途而來的負笈遊學兒,但若說隻是早出暮歸的郊遊,卻又絕不可能。
別說那書院道院,就是最靠近此處的村莊,普通人沒有一旬半月的腳程,也走不到這裏。
所以任平生對這位相貌平平,輕裝出現的不速之客,十分警覺。
那書生緩步走近,到了任平生身前兩丈之處便即停步,拱手一揖道:“在下方涼道院學子方懋,本來是要抄個近路,翻過雪山去往廣信州的。途中偶遇一位故人,托我帶一樣東西,給此處山穀中一個使一把闊刃鐵劍的小兄弟。沒想到唐突了小兄弟練劍,實在過意不去。”
任平生警覺之心,但一雙陰冷的眼神,卻變得熾熱起來。若是來人真如他所說的那樣,那他帶來的是什麽東西,任平生已經猜到了一些眉目。
因為當初包袱留在了石林洞天的困龍台石閣,那一方“半天墨”磨劍石沒能隨身帶來,每到適合磨劍的時辰,任平生就感覺心裏空空落落的,極不習慣。
雖然磨劍數年,連那劍身上的鐵鏽都未曾蹭掉一點半點,每日研磨,也不會發現劍身有絲毫變化;但日積月累之後,就會發現那鐵劍之中,隱隱煥發出某種隻可意會的生機。
如今一個多月無法磨劍,鐵劍之中的那道生機,竟似乎也在慢慢消退,以望氣術看到的氣象變化粗略估計,一月的懈怠,起碼損失了半年的研磨功夫。
“托你帶東西的人,姓汪?”任平生直接跳過了客套寒暄,急於知道結果。
書生點點頭,解下背上那大小適中的竹編書箱放在腳邊地上,卻並為打開蓋子,依然直著身子說道:“那麽說,你果然便是任平生了?”
“是的。”任平生答話之時,那斜指向前的劍尖,已經下垂了不少,握著劍柄的手,依然保持略微沉肘坐腕。若需出劍,依然可以隨時出劍。
對於少年的小心翼翼,書生淡淡一笑,不以為意,直接彎下腰來,打開了那書箱的蓋子,取出一個體量不小包袱;另有一把樣式古色古香的短劍,但從劍鞘的形式花紋來看,是很有年頭的物件。即便是隔著那把不知何種天材地寶製成的劍氣,短劍依然能透出一絲極其細微的劍氣。
雖然細微,卻極精純。
任平生如突然路遇久別的親人摯友,臉上終於有了溫和的笑意,持劍抱拳道:“辛苦你了。”
書生隨便客套了兩句,便即解釋那包袱是交給任平生的,至於那把短劍,如果程程姑娘已經可以使用,則請任平生轉交程程。如果程程暫時用不上,則可由任平生暫時保管。
任平生收起鐵劍,上前接過了書生送來的兩樣東西。他卻並沒有急於打開哪隻期盼已久的包袱,而是雙眸充滿好奇地盯著書生已經蓋好的哪隻竹箱。
任平生的包袱,除了日常洗換的簡單衣物,還有從不歸山精挑細選帶下來的卵石,還餘三十多顆,還有那一方磨劍石和並沒有化掉多少的一百多兩銀子。換句話說,包袱的體量,已經可以占掉大半個書箱的空間。而那書生取出包袱之後,書箱中裝著的行李書籍,依然不少,所占的空間,比那包袱隻多不少。
可包袱未取出時,書箱未滿;取出之後,書箱內的物件,仍是裝得將滿未滿的狀態!
關鍵是,這種竹子的色澤品相,任平生很熟悉。
二師父的卦簽,跟這隻書箱的竹片,很像!
書生方懋看他神色,已知其意,笑道:“原來你不是西喬山的人啊,這種小東西,對於山上修士來說,雖然也不可多得,卻也不是什麽古怪物件。編織這書箱所用的竹子,用的是生長於南越夜郎山的多同竹。東南大河州有一位聲震幽原的夫子,名叫宮季離,是他以無上的開物神通,打造了這麽一件法寶;有點像山上仙家的芥子囊。雖然其功用跟芥子囊相比,相差很遠,但像你這個包袱,裝得二三十個,箱子還是不會滿的。”
這種事情,任平生還是初次聽聞,瞪大眼睛湊近了細看,不放過書箱的每一條蔑縫,卻看不出任何異樣。隻不過以望氣術觀之,這種多同竹的材質,雖然物性極純,但跟師傅那牽扯絲縷天機的卦簽相比,還是天壤之別。
“多同竹,是不是跟多同竹王不一樣?”任平生近乎喃喃自語道,悠悠思緒,悄然飄到了高山之上那片盤地之中。一個頭戴綸巾的白衣道人,一個幫他舉著卦旗的弟子,一起行走於各處村寨陋巷之中。道人總是嘮嘮叨叨說著很多奇談怪論,鬼怪傳說。在弟子聽來,那些誌怪傳說明明荒誕不經得很;但師父媚媚道來,又似乎都那麽真實。
方懋卻很認真地回答了少年的無心之問:“多同竹三十年一發筍,三百年一成材;已經極為難得。至於多同竹王,我和我認識的很多人,都聽說過,隻是沒人見過。”
任平生“哦”了一聲,再轉過臉了,對那衣著樸素的書生又細細端詳了一番。也不過二十歲上下的年紀嘛,年輕識淺,見識有限也不奇怪啊。
方懋似乎看穿了少年的心思,不由得暗自苦笑,卻並沒打算解釋。
看來玄黃天下的三原十二州,我方懋還得多走幾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