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七章 鬆子餅幹跟燒餅
穿越六十年代之我有空間我怕啥 作者:依稀往夢似曾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盧舞怡沒有說謊,還帶著林妙妙再次去了蘆葦蕩。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秋天的蘆葦蕩金燦燦的,覆蓋上白茫茫的一片。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林妙妙拿出鐮刀來圍著柳樹附近開始割起蘆葦來。
因為村裏趕牛車的老馬叔已經答應要幫忙給編兩床炕席。
不過他年紀大了,這編席子的蘆葦得要自己準備材料。
“合作社裏養了一群小鴨子
我每天早晨趕著它們到池塘去
小鴨子望著我
嘎嘎嘎地叫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林妙妙一邊割蘆葦一邊唱歌。
盧舞怡則負責把割倒的蘆葦摟抱到岸邊,很快就堆了好大的一堆。
聽到林妙妙童心未泯的歌聲,不由得心情也好了很多。
然後盧舞怡就當著林妙妙的麵,把自己的背篼跟林妙妙的背篼上都係上繩子。
一頭係到柳樹樹幹上,朝背篼裏放了塊石頭沉到水裏去。
又在上麵撒了一把玉米麵。
反正能捕到魚最好,不能的話一會兒悄悄使用空間能力一網打盡。
到時再分些出來裝在背篼裏,裝個樣子就可以了!
沒想到運氣還不錯。
也不知林妙妙是不是天生就自帶錦鯉附體。
“有魚,有魚!盧舞怡,魚,魚,好多魚!”
林妙妙力氣大,把背篼提起來的時候,水嘩啦啦的漏掉,背篼底部裏就已經網到幾條巴掌大小的鯉魚跟柳條魚。
“林妙妙,你能不能好好說話……你才是魚,你才多餘!”
最後兩人又故技重施。
撈到了十幾二十條魚。
把藏在背篼下麵,上麵堆上蘆葦,背回了知青大院。
盧舞怡沒有食言,當即就送了兩條野鯽魚過去給範紅熬湯。
接下來兩天,兩人又陸續弄到了三四十條魚,有大也有小,因為盧舞怡悄悄的作弊了!
去魚鱗以後殺了,又去了內髒破開後抹鹽曬幹,掛起來就是臘魚。
而且經過盧舞怡的同意,林妙妙還把這個抓魚的方法教給田小川他們幾個半大小子。
於是村子裏,很快家家戶戶都開啟了抓魚曬魚的瘋狂模式。
黑熊溝生產隊光是生產隊附近,就有著連綿不斷十幾二十裏地的沼澤蘆葦蕩子。
附近沒有的話,還可以再走遠點兒。
大活人不可能總守著這十幾裏地的沼澤地,都撈不上來幾條魚吧?!
那要是不行,就去更遠點兒的地方!
一時間抓魚成風!
就是知青大院裏的一個二個也不上山了,也跟著一起去抓魚!
羅浩忍不住自己給了自己兩個巴掌,咋自己就沒早點這個辦法呢?
看看人家盧舞怡,每天都能弄到大魚!
盧舞怡挑挑揀揀的弄了十幾條四五斤的魚給醃上。
又還做了一壇子酒糟魚。
做酒糟魚的方法也很簡單。
把大魚殺了去鰓刮鱗,去掉內髒,刮洗幹淨內部的黑膜。
剁掉魚頭魚尾不要,去掉魚的背脊大骨頭也不要。
抹上鹽先吹幹水分,然後切成魚條,再改刀切成麻將塊大小。
加糖,加鹽,加生薑絲,加陳皮以及茴香子醃製了兩天。
然後繼續風幹兩天。
感覺魚皮已經打褶子,魚肉都能看得到層次就收回。
一部分加上二鍋頭裝瓶密封保存。
吃的時候,可以用薑蒜爆油鍋,加入魚塊辣椒醬一起燉煮。
也可以上鍋去蒸熟。
另外的一部分則放油鍋裏油酥到金黃色,撈出來備用。
剩下的油裏加入剁椒醬同樣炸到酥脆,又加了一些油酥的黃豆,落花生。
略微加點水煮一兩分鍾,把油酥過的魚塊倒回鍋裏,加鹽糖。
香氣四溢。
裝到玻璃瓶子裏,重新上鍋蒸了十幾分鍾殺菌消毒。
擰緊蓋子。
香酥魚罐頭就已經大功告成。
其餘的太小的小魚,盧舞怡懶得打理的,轉手就都送給了範紅!
還教她做醪糟魚。
陳哲也沒客氣的收下了這些魚後醃成鹹魚,然後直接到山裏撿了兩天的柴火。
背回來送給盧舞怡和林妙妙。
看著鄰居在牆根下堆得高高的柴火堆子,王麗雲就鼓動秋爽跟著自己一起也去蘆葦蕩裏抓魚。
秋爽是蘇北人,自然也是會做酒糟魚。
不過她舍不得給油炸魚,就用大米發酵了一些米酒釀。
到時候拿來做米酒釀糟魚,一樣的好吃下飯。
抓了兩三天魚,總算也做了一壇子糟魚。
準備留著冬天的時候吃。
這邊看著耳房裏堆得滿滿當當的大大小小缸子,壇子,罐子,盧舞怡就非常的有成就感。
這些都是自己這段時間憑實力準備的,盧舞怡很有成就感!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盧舞怡忽然覺得,自己做餅幹麵包的計劃,是不是也該正式提上日程。
從空間裏拿出去了包裝,裝在兩個罐頭瓶的水果黃油跟橄欖油。
盧舞怡打算做些桃酥。
泡打粉,蘇打粉這些都是托季林叔從縣城裏捎回來的。
哈市本就靠近老毛子國,老毛子的主食是列巴。
列巴是一種全麥麵粉,無糖無油製作而成的大麵包。
哈市很多老店鋪裏都有這種大列巴出售。
因此偶爾在饒河縣城裏有麵包出現,大夥也不會覺得有啥奇怪的。
有條件的人家,自己也會動手做一些。
盧舞怡當初淘換石磨回來,就是為了可以方便自己加工各種糧食。
她做的桃酥,根本就不是純小麥麵粉。
而是加了些玉米麵粉在裏麵。
提前幾天就先把已經磨碎的玉米麵過篩去粗皮雜質,加水浸泡打濕後,再反複的又磨了兩次。
用粗木篩過篩,曬幹,曬幹以後再次過細木篩。
這幾個網孔大小不一的篩子,是讓田木匠幫忙給箍的,又從空間裏的絲綢裏翻出來了幾匹網孔粗細不同的紗羅。
紗羅是一種古老的製作工藝。
全部或部分采用條形絞經羅組織特殊工藝形成的織物。
由於紗羅多以蠶絲做原料,工藝複雜獨特。
用它製作的織物較綾、綢、緞更為名貴。
古時多為皇家貴族所用。
雖然無法提取出完全的玉米澱粉來,不過口感上已經細膩了許多。
先是打了四個雞蛋在盆子裏,加入適量的泡打粉,然後篩入麵粉,玉米澱粉跟隔水融化開的黃油,白糖,跟奶粉。
用特製的木勺子攪拌混合,揉搓成一坨麵團。
用手捏出乒乓球大小一團搓成個圓球,放到季林叔幫忙給弄回來的一塊薄鐵板上。
再用大拇指把圓球朝中間位置用力按扁,往上麵撒上鬆子,榛子等堅果碎。
盧舞怡想著,要不明年自己想辦法換點兒芝麻回來。
這鬆子雖然不要錢,可是扒拉鬆子仁也不容易啊!
陳哲幫忙修的烤爐,這會兒已經加柴了燒火,慢慢的烘烤加熱著!
盧舞怡戴上自己做的棉花悶子,挪開封口的鐵皮火門,把充當烤盤的薄鐵板送進去,放在烤爐中間預留的夾層裏。
然後讓林妙妙負責計時二十分鍾。
林妙妙跟霍一龍可是知青大院裏的有表一族。
盧舞怡的那隻老舊懷表,壓根沒敢拿出來過明路。
讓林妙妙看著火候,盧舞怡則開始和麵做第二爐的麵坯。
不過這次不是桃酥而是燒餅。
先是揉好水麵團,又揉了一團油麵團,用擀麵杖把兩塊麵皮分別擀開。
用水麵團包住油麵團,疊放在一起開始起酥。
又在裏麵加了鹽跟蔥花,跟做千層卷子差不多的步驟。
最後把麵劑子慢慢的,在手心裏團成球,做成燒餅坯子。
修這個烤爐的時候。
盧舞怡就刻意選址在男知青住房後麵。
堆放柴火的柴火堆旁邊。
前麵擋著有兩棟房子,旁邊又是一人多高的柴火堆。
如果不是刻意轉到房子的後麵去看,根本不會被人發現。.
村裏的人。
最近能走得動路的,都被盧舞怡用抓魚作為誘餌。
統統給引出村外,到蘆葦蕩裏抓魚去了。
現在抓魚才是生存大計,大魚拿來做成臘魚,小魚直接鐵鍋燉。
特別好品相的,就賣給季林叔。
季林叔拿了魚去縣城裏換錢換緊俏物資。
誰還管其他人,一天天在家幹嘛呢!
也就是蘆葦蕩裏的魚,突然倒了八輩子血黴。
不但被一鍋燉,連小魚苗也都不放過……
桃酥出爐後,林妙妙急不可待的抓了一片哢嚓一口咬下去。
嗯,好吃!
酥脆,香甜,奶香混合著鬆子的鬆香。
比她曾經吃過的京市老字號稻鄉村裏的,花生桃仁酥還要好吃!
林妙妙就跟隻小倉鼠一樣,一邊心滿意足的哢嚓著啃桃酥,一邊笑眼彎彎。
這個吃貨!
盧舞怡無奈地搖搖頭。
把燒餅坯上沒有堅果碎的一麵抹上水,反手”啪“的一下子就拍到烤爐上方的爐壁上貼著。
下麵又用薄鐵板放入一盤鹽香堅果桃酥。
這不是北方不產花椒,盧舞怡自己手裏的那點花椒麵也不多。
就不能做椒鹽味的。
隻能因地製宜,改成鹽酥香蔥味兒,還不怕跟奶味的桃酥躥味兒!
一爐就能整出兩鍋來。
隔壁的王麗雲,都饞得眼淚從嘴角流下來了!
最後舔著臉,拿來四個雞蛋跟一斤玉米粉麵。
從盧舞怡那裏換走十個堅果桃酥,兩個蔥香燒餅。
就連秋爽也換了十個蔥香燒餅。
她也想吃香香甜甜的堅果桃酥,不過又舍不得給四個雞蛋。
盧舞還用玉米麵跟大麥粉混合,烤了好多的粗糧餅幹出來。
這種沒有油也沒有糖的粗糧餅幹,其實是上輩子在西點店裏打工的時候。
跟著師傅學習製作的。
因為是粗糧,特別適合減肥時吃。
酥酥脆脆的口感,一度銷路很好。
而現在盧舞怡卻要拿來作為零食吃。
不過在和麵的時候,在裏麵略微加了點兒煉乳跟用擀麵杖碾碎的鬆子碎提味。
取名為鬆子餅幹。
用罐頭鐵皮剪下來做成噴嘴當成裱花嘴,拿了一塊正方形的卡其布,對折成角對角的三角形,
把裱花嘴安在布袋子其中一角上,把混合好的麵漿子倒進布袋子裏,捏著布袋後端用力一擠。
一坨翔狀的粗糧餅幹就大功告成。
烤好以後脆脆的,入口咀嚼時更是滿口鬆子香味兒。
越嚼就越香!
一斤混合粉可以出一斤半餅幹。
四角錢一斤批發給季林叔,季林叔轉手可以買到四角五分,甚至是五角。
供銷社裏的散裝餅幹都是四角錢一斤還要一張糕點票。
季林叔第一次就隻是要了五斤。
後來每天會要上十斤八斤不等。
另外就是蔥香燒餅。
一半玉米澱粉,半斤麵粉斤,半斤大麥粉,少量食用油。
二兩一個。
兩斤麵的投錢大概是標準麵粉一角八分一斤。
玉米麵一角四分,半斤七分錢。
大麥一角錢一斤,半斤五分錢。
加起來三角錢。
一個二兩重的燒餅成本大概要六分錢,加兩分錢的人工費,批發價為八分。
季林叔拿去縣城裏倒手給別人,出貨價九分錢一個。
顧客買到手的時候一角錢一個。
每天盧舞怡能出爐兩百個燒餅。
十斤左右的粗糧餅幹。
一天能進賬五塊錢!
要不是盧舞怡一直壓著,林妙妙都還想要自己也搞個烤爐了!
為了哄住林妙妙,盧舞怡讓她拿出來十幾斤地瓜,給她烤了十斤的軟地瓜幹。
又甜又軟,糯糯的。
林妙妙又還自己出麵粉,出白糖,出奶粉(其實是她哥給她寄的麥乳精)。
盧舞怡又給她烤了十斤的牛奶餅幹,堅果桃酥,都裝在鐵皮餅幹盒子裏慢慢吃。
盧舞怡抽空又還用餄餎床,給林妙妙壓出來了很多雜糧麵條。
豆麵加麵粉加蓧麥麵加玉米麵,略微再加堿加鹽,麵就不易碎了!
這樣子也就也不用每次想吃麵條的時候,都還要現和麵。
這個辦法不錯,省時又省事。
話說村裏哪家都有這些雜糧,田木匠做的餄餎床子銷路也不錯。
他賣得也不貴,自家出木料就給幾斤粗糧或者是一塊錢的加工費。
不出木頭就是兩塊錢。
高建國他們幾個男知青也想要換一些麵條。
最後說好加工一斤麵給盧舞怡一角錢的加工費。
盧舞怡又把菠菜跟蒸熟的胡蘿卜磨碎後拿來直接揉進麵裏。
就是原本黑呦呦的蓧麥麵條都變得又好看又有食欲。
吃起來的口感也很不錯。
季林叔看見後也弄來不少的豆麵,蓧麥麵跟玉米麵,幫忙加工成麵條後,拿去縣城裏交易。
報酬自然就是又給盧舞怡弄來了一些舊書一些老物件
/)/)
?(?-?)?喜歡就留個讚啵!
期待五★★★★★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秋天的蘆葦蕩金燦燦的,覆蓋上白茫茫的一片。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林妙妙拿出鐮刀來圍著柳樹附近開始割起蘆葦來。
因為村裏趕牛車的老馬叔已經答應要幫忙給編兩床炕席。
不過他年紀大了,這編席子的蘆葦得要自己準備材料。
“合作社裏養了一群小鴨子
我每天早晨趕著它們到池塘去
小鴨子望著我
嘎嘎嘎地叫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林妙妙一邊割蘆葦一邊唱歌。
盧舞怡則負責把割倒的蘆葦摟抱到岸邊,很快就堆了好大的一堆。
聽到林妙妙童心未泯的歌聲,不由得心情也好了很多。
然後盧舞怡就當著林妙妙的麵,把自己的背篼跟林妙妙的背篼上都係上繩子。
一頭係到柳樹樹幹上,朝背篼裏放了塊石頭沉到水裏去。
又在上麵撒了一把玉米麵。
反正能捕到魚最好,不能的話一會兒悄悄使用空間能力一網打盡。
到時再分些出來裝在背篼裏,裝個樣子就可以了!
沒想到運氣還不錯。
也不知林妙妙是不是天生就自帶錦鯉附體。
“有魚,有魚!盧舞怡,魚,魚,好多魚!”
林妙妙力氣大,把背篼提起來的時候,水嘩啦啦的漏掉,背篼底部裏就已經網到幾條巴掌大小的鯉魚跟柳條魚。
“林妙妙,你能不能好好說話……你才是魚,你才多餘!”
最後兩人又故技重施。
撈到了十幾二十條魚。
把藏在背篼下麵,上麵堆上蘆葦,背回了知青大院。
盧舞怡沒有食言,當即就送了兩條野鯽魚過去給範紅熬湯。
接下來兩天,兩人又陸續弄到了三四十條魚,有大也有小,因為盧舞怡悄悄的作弊了!
去魚鱗以後殺了,又去了內髒破開後抹鹽曬幹,掛起來就是臘魚。
而且經過盧舞怡的同意,林妙妙還把這個抓魚的方法教給田小川他們幾個半大小子。
於是村子裏,很快家家戶戶都開啟了抓魚曬魚的瘋狂模式。
黑熊溝生產隊光是生產隊附近,就有著連綿不斷十幾二十裏地的沼澤蘆葦蕩子。
附近沒有的話,還可以再走遠點兒。
大活人不可能總守著這十幾裏地的沼澤地,都撈不上來幾條魚吧?!
那要是不行,就去更遠點兒的地方!
一時間抓魚成風!
就是知青大院裏的一個二個也不上山了,也跟著一起去抓魚!
羅浩忍不住自己給了自己兩個巴掌,咋自己就沒早點這個辦法呢?
看看人家盧舞怡,每天都能弄到大魚!
盧舞怡挑挑揀揀的弄了十幾條四五斤的魚給醃上。
又還做了一壇子酒糟魚。
做酒糟魚的方法也很簡單。
把大魚殺了去鰓刮鱗,去掉內髒,刮洗幹淨內部的黑膜。
剁掉魚頭魚尾不要,去掉魚的背脊大骨頭也不要。
抹上鹽先吹幹水分,然後切成魚條,再改刀切成麻將塊大小。
加糖,加鹽,加生薑絲,加陳皮以及茴香子醃製了兩天。
然後繼續風幹兩天。
感覺魚皮已經打褶子,魚肉都能看得到層次就收回。
一部分加上二鍋頭裝瓶密封保存。
吃的時候,可以用薑蒜爆油鍋,加入魚塊辣椒醬一起燉煮。
也可以上鍋去蒸熟。
另外的一部分則放油鍋裏油酥到金黃色,撈出來備用。
剩下的油裏加入剁椒醬同樣炸到酥脆,又加了一些油酥的黃豆,落花生。
略微加點水煮一兩分鍾,把油酥過的魚塊倒回鍋裏,加鹽糖。
香氣四溢。
裝到玻璃瓶子裏,重新上鍋蒸了十幾分鍾殺菌消毒。
擰緊蓋子。
香酥魚罐頭就已經大功告成。
其餘的太小的小魚,盧舞怡懶得打理的,轉手就都送給了範紅!
還教她做醪糟魚。
陳哲也沒客氣的收下了這些魚後醃成鹹魚,然後直接到山裏撿了兩天的柴火。
背回來送給盧舞怡和林妙妙。
看著鄰居在牆根下堆得高高的柴火堆子,王麗雲就鼓動秋爽跟著自己一起也去蘆葦蕩裏抓魚。
秋爽是蘇北人,自然也是會做酒糟魚。
不過她舍不得給油炸魚,就用大米發酵了一些米酒釀。
到時候拿來做米酒釀糟魚,一樣的好吃下飯。
抓了兩三天魚,總算也做了一壇子糟魚。
準備留著冬天的時候吃。
這邊看著耳房裏堆得滿滿當當的大大小小缸子,壇子,罐子,盧舞怡就非常的有成就感。
這些都是自己這段時間憑實力準備的,盧舞怡很有成就感!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盧舞怡忽然覺得,自己做餅幹麵包的計劃,是不是也該正式提上日程。
從空間裏拿出去了包裝,裝在兩個罐頭瓶的水果黃油跟橄欖油。
盧舞怡打算做些桃酥。
泡打粉,蘇打粉這些都是托季林叔從縣城裏捎回來的。
哈市本就靠近老毛子國,老毛子的主食是列巴。
列巴是一種全麥麵粉,無糖無油製作而成的大麵包。
哈市很多老店鋪裏都有這種大列巴出售。
因此偶爾在饒河縣城裏有麵包出現,大夥也不會覺得有啥奇怪的。
有條件的人家,自己也會動手做一些。
盧舞怡當初淘換石磨回來,就是為了可以方便自己加工各種糧食。
她做的桃酥,根本就不是純小麥麵粉。
而是加了些玉米麵粉在裏麵。
提前幾天就先把已經磨碎的玉米麵過篩去粗皮雜質,加水浸泡打濕後,再反複的又磨了兩次。
用粗木篩過篩,曬幹,曬幹以後再次過細木篩。
這幾個網孔大小不一的篩子,是讓田木匠幫忙給箍的,又從空間裏的絲綢裏翻出來了幾匹網孔粗細不同的紗羅。
紗羅是一種古老的製作工藝。
全部或部分采用條形絞經羅組織特殊工藝形成的織物。
由於紗羅多以蠶絲做原料,工藝複雜獨特。
用它製作的織物較綾、綢、緞更為名貴。
古時多為皇家貴族所用。
雖然無法提取出完全的玉米澱粉來,不過口感上已經細膩了許多。
先是打了四個雞蛋在盆子裏,加入適量的泡打粉,然後篩入麵粉,玉米澱粉跟隔水融化開的黃油,白糖,跟奶粉。
用特製的木勺子攪拌混合,揉搓成一坨麵團。
用手捏出乒乓球大小一團搓成個圓球,放到季林叔幫忙給弄回來的一塊薄鐵板上。
再用大拇指把圓球朝中間位置用力按扁,往上麵撒上鬆子,榛子等堅果碎。
盧舞怡想著,要不明年自己想辦法換點兒芝麻回來。
這鬆子雖然不要錢,可是扒拉鬆子仁也不容易啊!
陳哲幫忙修的烤爐,這會兒已經加柴了燒火,慢慢的烘烤加熱著!
盧舞怡戴上自己做的棉花悶子,挪開封口的鐵皮火門,把充當烤盤的薄鐵板送進去,放在烤爐中間預留的夾層裏。
然後讓林妙妙負責計時二十分鍾。
林妙妙跟霍一龍可是知青大院裏的有表一族。
盧舞怡的那隻老舊懷表,壓根沒敢拿出來過明路。
讓林妙妙看著火候,盧舞怡則開始和麵做第二爐的麵坯。
不過這次不是桃酥而是燒餅。
先是揉好水麵團,又揉了一團油麵團,用擀麵杖把兩塊麵皮分別擀開。
用水麵團包住油麵團,疊放在一起開始起酥。
又在裏麵加了鹽跟蔥花,跟做千層卷子差不多的步驟。
最後把麵劑子慢慢的,在手心裏團成球,做成燒餅坯子。
修這個烤爐的時候。
盧舞怡就刻意選址在男知青住房後麵。
堆放柴火的柴火堆旁邊。
前麵擋著有兩棟房子,旁邊又是一人多高的柴火堆。
如果不是刻意轉到房子的後麵去看,根本不會被人發現。.
村裏的人。
最近能走得動路的,都被盧舞怡用抓魚作為誘餌。
統統給引出村外,到蘆葦蕩裏抓魚去了。
現在抓魚才是生存大計,大魚拿來做成臘魚,小魚直接鐵鍋燉。
特別好品相的,就賣給季林叔。
季林叔拿了魚去縣城裏換錢換緊俏物資。
誰還管其他人,一天天在家幹嘛呢!
也就是蘆葦蕩裏的魚,突然倒了八輩子血黴。
不但被一鍋燉,連小魚苗也都不放過……
桃酥出爐後,林妙妙急不可待的抓了一片哢嚓一口咬下去。
嗯,好吃!
酥脆,香甜,奶香混合著鬆子的鬆香。
比她曾經吃過的京市老字號稻鄉村裏的,花生桃仁酥還要好吃!
林妙妙就跟隻小倉鼠一樣,一邊心滿意足的哢嚓著啃桃酥,一邊笑眼彎彎。
這個吃貨!
盧舞怡無奈地搖搖頭。
把燒餅坯上沒有堅果碎的一麵抹上水,反手”啪“的一下子就拍到烤爐上方的爐壁上貼著。
下麵又用薄鐵板放入一盤鹽香堅果桃酥。
這不是北方不產花椒,盧舞怡自己手裏的那點花椒麵也不多。
就不能做椒鹽味的。
隻能因地製宜,改成鹽酥香蔥味兒,還不怕跟奶味的桃酥躥味兒!
一爐就能整出兩鍋來。
隔壁的王麗雲,都饞得眼淚從嘴角流下來了!
最後舔著臉,拿來四個雞蛋跟一斤玉米粉麵。
從盧舞怡那裏換走十個堅果桃酥,兩個蔥香燒餅。
就連秋爽也換了十個蔥香燒餅。
她也想吃香香甜甜的堅果桃酥,不過又舍不得給四個雞蛋。
盧舞還用玉米麵跟大麥粉混合,烤了好多的粗糧餅幹出來。
這種沒有油也沒有糖的粗糧餅幹,其實是上輩子在西點店裏打工的時候。
跟著師傅學習製作的。
因為是粗糧,特別適合減肥時吃。
酥酥脆脆的口感,一度銷路很好。
而現在盧舞怡卻要拿來作為零食吃。
不過在和麵的時候,在裏麵略微加了點兒煉乳跟用擀麵杖碾碎的鬆子碎提味。
取名為鬆子餅幹。
用罐頭鐵皮剪下來做成噴嘴當成裱花嘴,拿了一塊正方形的卡其布,對折成角對角的三角形,
把裱花嘴安在布袋子其中一角上,把混合好的麵漿子倒進布袋子裏,捏著布袋後端用力一擠。
一坨翔狀的粗糧餅幹就大功告成。
烤好以後脆脆的,入口咀嚼時更是滿口鬆子香味兒。
越嚼就越香!
一斤混合粉可以出一斤半餅幹。
四角錢一斤批發給季林叔,季林叔轉手可以買到四角五分,甚至是五角。
供銷社裏的散裝餅幹都是四角錢一斤還要一張糕點票。
季林叔第一次就隻是要了五斤。
後來每天會要上十斤八斤不等。
另外就是蔥香燒餅。
一半玉米澱粉,半斤麵粉斤,半斤大麥粉,少量食用油。
二兩一個。
兩斤麵的投錢大概是標準麵粉一角八分一斤。
玉米麵一角四分,半斤七分錢。
大麥一角錢一斤,半斤五分錢。
加起來三角錢。
一個二兩重的燒餅成本大概要六分錢,加兩分錢的人工費,批發價為八分。
季林叔拿去縣城裏倒手給別人,出貨價九分錢一個。
顧客買到手的時候一角錢一個。
每天盧舞怡能出爐兩百個燒餅。
十斤左右的粗糧餅幹。
一天能進賬五塊錢!
要不是盧舞怡一直壓著,林妙妙都還想要自己也搞個烤爐了!
為了哄住林妙妙,盧舞怡讓她拿出來十幾斤地瓜,給她烤了十斤的軟地瓜幹。
又甜又軟,糯糯的。
林妙妙又還自己出麵粉,出白糖,出奶粉(其實是她哥給她寄的麥乳精)。
盧舞怡又給她烤了十斤的牛奶餅幹,堅果桃酥,都裝在鐵皮餅幹盒子裏慢慢吃。
盧舞怡抽空又還用餄餎床,給林妙妙壓出來了很多雜糧麵條。
豆麵加麵粉加蓧麥麵加玉米麵,略微再加堿加鹽,麵就不易碎了!
這樣子也就也不用每次想吃麵條的時候,都還要現和麵。
這個辦法不錯,省時又省事。
話說村裏哪家都有這些雜糧,田木匠做的餄餎床子銷路也不錯。
他賣得也不貴,自家出木料就給幾斤粗糧或者是一塊錢的加工費。
不出木頭就是兩塊錢。
高建國他們幾個男知青也想要換一些麵條。
最後說好加工一斤麵給盧舞怡一角錢的加工費。
盧舞怡又把菠菜跟蒸熟的胡蘿卜磨碎後拿來直接揉進麵裏。
就是原本黑呦呦的蓧麥麵條都變得又好看又有食欲。
吃起來的口感也很不錯。
季林叔看見後也弄來不少的豆麵,蓧麥麵跟玉米麵,幫忙加工成麵條後,拿去縣城裏交易。
報酬自然就是又給盧舞怡弄來了一些舊書一些老物件
/)/)
?(?-?)?喜歡就留個讚啵!
期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