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教會了女子組,下午喬雅南就將竹筒的要求給了男子組,並拿了從府城帶回來的給他們看。
竹筒在這裏的用處並不大,也就是窮苦人家出門時會用來裝水帶著路上喝,喝完了還可以添。
喬雅南回宗族做準備時充分發揮出竹筒的作用,不止用來裝水,還裝米湯,裝菜,裝調料等等,怕不夠用,她不但把家裏的全搜羅了,還央著宋姨讓下人幫她做了不少,用到現在已經不剩幾個了。
這活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口子上刨那一圈的多少,好讓竹節做的蓋子能剛剛好蓋上,不會鬆得容易掉出來,也不會緊得蓋不進去。
這就是他們自己要去掌握的了,喬雅南教會了後就把二叔帶進書房。
不等問喬二叔就道:“我和爹說了,他安排了人進山伐木,把材料準備好蓋起來容易。他的意思是一邊搭棚,另一邊搭個能遮風擋雨的屋子,冬日裏有地方幹活,你之前建這屋子還剩了些東西,正好用上。”
喬雅南叫他進來不是為的這事,聞言便道:“不會有太多灰塵吧?畢竟是做吃食,得幹淨些。”
“放心,這不比建宅子,到時再把灶屋門一關,影響不到。”
喬雅南也就不多問了,說起正事:“除了良叔爺有手上功夫,族裏還有誰會嗎?鬆叔會吧?”
“會,作坊要用這個?”
喬雅南將生意那本經用易懂的話道出:“我想在竹筒上刻一個花體的‘喬’字或者一朵桂花。”
鋪上紙,拿毛筆蘸了墨,喬雅南凝神一揮而就,一個繁體的‘喬’字躍然紙上,說不出的好看。
周嬤嬤走近看了看,輕輕點頭,不怪姑娘的母親隻這書法一道上不說她什麽,確實是一筆好字。
其實喬雅南才附身的時候寫不了這麽好,那時有些本能還不屬於她,後來她用心練習,再加上時間長了後,大概身體和靈魂漸漸融合好了,那些肢體上的本能才漸漸屬於她。
放下筆,她把紙轉向二叔那邊:“獨門生意少,尤其是吃食一道,以後仿做的不會少,我們沒有理由不讓人做,隻能在其他方麵做些事,比如在竹筒上刻字。以後無論有多少人做這生意,隻要看到這竹筒就知道這是在我喬家買的,時間長了後,慢慢的讓他們養成隻有在我們喬家作坊買的吃食才最正宗的觀念,無論是為了麵子還是什麽,在不差錢的情況下,他們一定會買我們家的。”
喬二叔聽懂了,並且還有了擔憂:“要是東西差不多,有的人家還更便宜些,那豈不是都要跑別人家去買了?”
“沒有什麽買賣能吃獨食。”喬雅南笑:“我們要做的就是搶先一步讓大家習慣我們作坊的口味,吃別人家的就總覺得味道不對,再用竹筒這樣的方式加深大家對喬氏作坊的印象,時間長了,喬氏就被人記住了,能被記住就贏了。”
喬二叔聽得連連點頭:“這個好,這個好!要說手上功夫最好的肯定是良叔,其次是昌鬆,畢竟也學了那麽多年。除了他們父子外我記得族裏還有兩個老人手底下也有點功夫,隻是沒到能用來吃飯的地步,刻一刻字應該難不倒他們,不過這個事想讓作坊的人短時間學好怕是做不到,手上功夫都得磨。”
“請他們來作坊做事,這樣就解決了前期作坊裏沒人會刻字的問題,再從這九個人裏找兩個手巧的跟著學,以老帶新,隻練一個字或者一朵花應該也不用太久,後期可以依需求適量加人。”天籟小說網
周嬤嬤端起茶送到姑娘手中,喬雅南抬頭對她笑笑,接過來喝了半碗。
喬二叔想了想這樣行事的可能:“若是他們想帶自家子侄進作坊……”
“那就都不要來了,我去外邊請幾個人來也不是難事。”喬雅南輕輕放下碗,回得毫無餘地:“若是一開始我就要受要挾方能辦成事,以後隻會事事辦不成。”
周嬤嬤看姑娘一眼,很是喜歡她這果敢的脾性,優柔寡斷的成不了氣候。
喬二叔點點頭,確定了大丫頭的態度,他也就知道以後要用什麽態度來處理類似的事了。
“若是他們願意來,是算作坊的人以後都為作坊做事,還是說請來帶學徒?”
“算作坊的人,讓他們放心,不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每個竹筒上都刻字的話,以後怕是還會要添人手。”全手工的雕刻,說不定這竹筒都能當個簡易的擺設了,喬雅南見過人雕刻,熟手畫一朵花非常快,要是太麻煩她不會打這個主意。
“你這麽說我心裏就有底了。”喬二叔起身:“我這就去和他們說。”
目送二叔離開,喬雅南拿起炭筆在紙上描了朵桂花,和‘喬’字比了比,她回頭問:“婆婆,以您的眼光來看是刻字好還是雕花好?”
周嬤嬤比了比:“‘喬’是你們這個家族,具有代表性,但是桂花具有觀賞性,各有長處。”
喬雅南也這麽覺得,稍作思量,她重新鋪開一張麻紙,想了想,她將麻紙放回去,從抽屜裏拿出一張宣紙來,這是修成認義父那會何叔給他的禮物,他放了一半在自己書桌上。
拿粗一些的毛筆寫了個花體‘喬’字,然後換成小一些的毛筆在‘喬’字的右上角畫了一小朵桂花。‘喬’字本就是上窄下寬,畫上這朵桂花後完全不會顯得突兀。
“婆婆,這樣呢?”
“極好,姑娘蕙質蘭心。”
喬雅南笑眯眯的點頭,她也覺得自己挺不錯:“竹筒是綠色,雕刻出來遠比用筆墨畫出來的好看,隻是不知道會不會太費勁,若是費勁就不行,會供應不上。”
周嬤嬤默默點頭。
一直默默聽著並理解的二嬸娘吳翠想到了些別的:“到時梅家的人去販賣,難道還給他們竹筒?”
“他們若是沿村叫賣基本用不上這東西,想買的人拿個碗來就是。若是去集市售賣,我們上次試過,基本都是少量的買,用油紙就夠用了,當然,我希望他們用竹筒,不過前期不可能,他們暫時不會在這上麵投錢,我也不想白給他們,後麵再看吧。”
吳翠離開竅好像還差著臨門一腳,好像聽懂了,好像又沒有。
喬雅南解釋道:“若他們都用這個竹筒裝,喬氏作坊就會被更多人記住。”
聯係到之前大丫頭說的話,吳翠懂了。
竹筒在這裏的用處並不大,也就是窮苦人家出門時會用來裝水帶著路上喝,喝完了還可以添。
喬雅南回宗族做準備時充分發揮出竹筒的作用,不止用來裝水,還裝米湯,裝菜,裝調料等等,怕不夠用,她不但把家裏的全搜羅了,還央著宋姨讓下人幫她做了不少,用到現在已經不剩幾個了。
這活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口子上刨那一圈的多少,好讓竹節做的蓋子能剛剛好蓋上,不會鬆得容易掉出來,也不會緊得蓋不進去。
這就是他們自己要去掌握的了,喬雅南教會了後就把二叔帶進書房。
不等問喬二叔就道:“我和爹說了,他安排了人進山伐木,把材料準備好蓋起來容易。他的意思是一邊搭棚,另一邊搭個能遮風擋雨的屋子,冬日裏有地方幹活,你之前建這屋子還剩了些東西,正好用上。”
喬雅南叫他進來不是為的這事,聞言便道:“不會有太多灰塵吧?畢竟是做吃食,得幹淨些。”
“放心,這不比建宅子,到時再把灶屋門一關,影響不到。”
喬雅南也就不多問了,說起正事:“除了良叔爺有手上功夫,族裏還有誰會嗎?鬆叔會吧?”
“會,作坊要用這個?”
喬雅南將生意那本經用易懂的話道出:“我想在竹筒上刻一個花體的‘喬’字或者一朵桂花。”
鋪上紙,拿毛筆蘸了墨,喬雅南凝神一揮而就,一個繁體的‘喬’字躍然紙上,說不出的好看。
周嬤嬤走近看了看,輕輕點頭,不怪姑娘的母親隻這書法一道上不說她什麽,確實是一筆好字。
其實喬雅南才附身的時候寫不了這麽好,那時有些本能還不屬於她,後來她用心練習,再加上時間長了後,大概身體和靈魂漸漸融合好了,那些肢體上的本能才漸漸屬於她。
放下筆,她把紙轉向二叔那邊:“獨門生意少,尤其是吃食一道,以後仿做的不會少,我們沒有理由不讓人做,隻能在其他方麵做些事,比如在竹筒上刻字。以後無論有多少人做這生意,隻要看到這竹筒就知道這是在我喬家買的,時間長了後,慢慢的讓他們養成隻有在我們喬家作坊買的吃食才最正宗的觀念,無論是為了麵子還是什麽,在不差錢的情況下,他們一定會買我們家的。”
喬二叔聽懂了,並且還有了擔憂:“要是東西差不多,有的人家還更便宜些,那豈不是都要跑別人家去買了?”
“沒有什麽買賣能吃獨食。”喬雅南笑:“我們要做的就是搶先一步讓大家習慣我們作坊的口味,吃別人家的就總覺得味道不對,再用竹筒這樣的方式加深大家對喬氏作坊的印象,時間長了,喬氏就被人記住了,能被記住就贏了。”
喬二叔聽得連連點頭:“這個好,這個好!要說手上功夫最好的肯定是良叔,其次是昌鬆,畢竟也學了那麽多年。除了他們父子外我記得族裏還有兩個老人手底下也有點功夫,隻是沒到能用來吃飯的地步,刻一刻字應該難不倒他們,不過這個事想讓作坊的人短時間學好怕是做不到,手上功夫都得磨。”
“請他們來作坊做事,這樣就解決了前期作坊裏沒人會刻字的問題,再從這九個人裏找兩個手巧的跟著學,以老帶新,隻練一個字或者一朵花應該也不用太久,後期可以依需求適量加人。”天籟小說網
周嬤嬤端起茶送到姑娘手中,喬雅南抬頭對她笑笑,接過來喝了半碗。
喬二叔想了想這樣行事的可能:“若是他們想帶自家子侄進作坊……”
“那就都不要來了,我去外邊請幾個人來也不是難事。”喬雅南輕輕放下碗,回得毫無餘地:“若是一開始我就要受要挾方能辦成事,以後隻會事事辦不成。”
周嬤嬤看姑娘一眼,很是喜歡她這果敢的脾性,優柔寡斷的成不了氣候。
喬二叔點點頭,確定了大丫頭的態度,他也就知道以後要用什麽態度來處理類似的事了。
“若是他們願意來,是算作坊的人以後都為作坊做事,還是說請來帶學徒?”
“算作坊的人,讓他們放心,不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每個竹筒上都刻字的話,以後怕是還會要添人手。”全手工的雕刻,說不定這竹筒都能當個簡易的擺設了,喬雅南見過人雕刻,熟手畫一朵花非常快,要是太麻煩她不會打這個主意。
“你這麽說我心裏就有底了。”喬二叔起身:“我這就去和他們說。”
目送二叔離開,喬雅南拿起炭筆在紙上描了朵桂花,和‘喬’字比了比,她回頭問:“婆婆,以您的眼光來看是刻字好還是雕花好?”
周嬤嬤比了比:“‘喬’是你們這個家族,具有代表性,但是桂花具有觀賞性,各有長處。”
喬雅南也這麽覺得,稍作思量,她重新鋪開一張麻紙,想了想,她將麻紙放回去,從抽屜裏拿出一張宣紙來,這是修成認義父那會何叔給他的禮物,他放了一半在自己書桌上。
拿粗一些的毛筆寫了個花體‘喬’字,然後換成小一些的毛筆在‘喬’字的右上角畫了一小朵桂花。‘喬’字本就是上窄下寬,畫上這朵桂花後完全不會顯得突兀。
“婆婆,這樣呢?”
“極好,姑娘蕙質蘭心。”
喬雅南笑眯眯的點頭,她也覺得自己挺不錯:“竹筒是綠色,雕刻出來遠比用筆墨畫出來的好看,隻是不知道會不會太費勁,若是費勁就不行,會供應不上。”
周嬤嬤默默點頭。
一直默默聽著並理解的二嬸娘吳翠想到了些別的:“到時梅家的人去販賣,難道還給他們竹筒?”
“他們若是沿村叫賣基本用不上這東西,想買的人拿個碗來就是。若是去集市售賣,我們上次試過,基本都是少量的買,用油紙就夠用了,當然,我希望他們用竹筒,不過前期不可能,他們暫時不會在這上麵投錢,我也不想白給他們,後麵再看吧。”
吳翠離開竅好像還差著臨門一腳,好像聽懂了,好像又沒有。
喬雅南解釋道:“若他們都用這個竹筒裝,喬氏作坊就會被更多人記住。”
聯係到之前大丫頭說的話,吳翠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