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散培笑問:“一起打天下的重臣還活著的不少,為何隻讓我前去?”
“隻召見您?”
“福安是這麽說的。”
沈懷信若有所思的點頭,太後要敘舊,隻能是和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可她卻隻召見了父親,顯然是有事要和父親談。太後親自出麵相談的事,不會小。
恒朝現在外憂已解,內患還遠稱不上,而且皇上英明,怎麽看都是蒸蒸日上之象,不應該有讓太後憂心的事才對,難道是他遺漏了什麽?
想不出來,沈懷信直接道:“兒子愚笨,請爹指點。”
“不是你愚笨,是你手裏的情報不夠。”沈散培慢悠悠的往前踱步:“結親講究門當戶對,可就是這個門當戶對觸到太後的逆鱗了,從你母親婉拒皇後給你議親得了太後封賞來看,太後不打算再容忍他們坐大了。”
沈懷信是讀著史書長大的,自是知曉重臣結親不止是一加一這麽簡單,可是:“有史以來便是如此,太後想動這一塊,怕是不容易。”
“莫小看太後。論手腕,太後比之先皇要更強硬,論手段,也是太後更層出不窮。先皇能在起事後那麽快站穩腳跟,之後更是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太後居功甚偉。隻是她做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兒女報仇,之後報了仇,先皇也得了天下,她曾一度離開宮中,先皇苦勸都沒留住。至於後來為何回來,怕是在外看了些不平之事,多半和女子有關,不然不會站到那些女大人背後助她們成女子書院之事。”
沈散培搖搖頭:“說遠了,太後不理事則罷,她若想要理此事,那定是要成了才會罷手。”
“難。”
“是啊,難。”沈散培笑眼看向兒子:“我們爺倆怕是要成先鋒軍了。”
沈懷信下巴微抬:“兒子不懼。”
“男兒偉丈夫,就該有這勇氣。”沈散培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安心,爹手底下的先鋒軍從來不是送死軍。”
沈懷信雖不懼,卻也不知此事會往哪個方向走,索性先放下靜觀事態變化,眼下他有自己想行之事:“爹,我有東西給您看。”
“哦?”沈散培頓時來了興致:“能讓你寶貝的定是好東西,走走,看看去。”
沈懷信把父親帶回自己的書房,請父親坐下,將珍藏許久的四冊書拿出來放到他麵前。
“您看看。”
“這就是你的寶貝?”沈散培看了看四本書的書名,落款是‘致和’,好似不曾聽聞有這麽個人,不過能讓懷信獻寶似的送到自己麵前的書,當有他出眾之處。
抱著這樣的想法,沈散培打開《致和觀》看起來,原本悠閑的心思漸漸收斂,認真的逐字逐句的細看,每一頁都翻得很慢。
沈懷信也不急,把茶具拿出來慢悠悠的煮茶,倒好茶後又自顧自的擺開殘局慢慢破,他知道父親一時半會沒空理他。
這一等,就將近一個時辰。
沈散培將書合上,致和,好似在哪裏看到過這個名字,但名字有重疊,且這麽有大才的人不該名聲不顯才對,最重要的是:“這幾本書你從哪裏得來?”
沈懷信坐正了回話:“桂花裏。”
“桂花裏?”
“準確的說,是同心府司竹郡常信縣東源鄉桂花裏。”
“……”沈散培瞪他一眼,笑罵:“小兔崽子。”
沈懷信也笑了笑,站起身來鄭重相告:“她叫喬雅南,是兒子心儀之人,亦是兒子想要白頭偕老之人。”
沈散培看著長身玉立的兒子,驕傲感油然而生。這事放到京城中任意一家都是絕無可能的事,可懷信卻敢如此直言告知,可見對自己這個父親有多信任。
“想好了?不會後悔?”
“想得清清楚楚,絕不會後悔!”沈懷信回得毫不猶豫,斬釘截鐵:“我有許多想做的事,不會把心思放在這些事上去折騰。”
沉默片刻,沈散培沒有應他,隻是道:“你說那話本子是她所寫,我信。這書,不可能。寫出這書的人必定曾在官場浸淫多年,懂得許多官場道理,再從他的理解去剖析,去完善。她便是聰慧,也沒那個環境去懂得這些事。”3sk.
“父親說的是,書確不是她所著,卻和她有關。”沈懷信抬頭,眼神晶亮:“此四書,乃是文師文宗元所著。”
這世上能讓沈散培變臉的人和事都不多了,上一次還是懷信主動說要承嗣,可現在,他說出來的人再次讓他驚訝不已。
文宗元,竟是文宗元寫的?!沈散培細細回味剛才所看的《致和觀》,和文師留傳後世的《何為》全然不同!
是了,是了,他寫《何為》時還是意氣風發的朝中重臣。而這四冊書當是退隱之後所寫,經曆諸多變故,心境自然不同。
“她是文師後人?”
“文家在她娘那一代斷了香火,雅南姊妹幾個是文師僅剩的血脈。”
“這書她就直接給了你?”
“是,她說這四冊書都是以一個臣子的角度去寫的,文師肯定很遺憾不曾遇得明君,遺憾不能為明君效忠,更遺憾這些書不能被明君所見。她說若將來這書能被明君看到,或者能得了認可成為書局萬千書冊的其中之一,文師九泉下也一定開懷。她還說,知道我會善用這些書,所以才會給我。”
沈散培一開始還聽得連連點頭,很是讚同,讓這樣的書蒙塵簡直是罪過,可聽到最後就覺得不對味了,這是在和他炫耀?
“沈忠。”
隨侍的沈忠應聲而入:“大人。”
“去把那些東西拿來。”
沈忠看公子一眼,笑著轉身離開。
沈散培把視線從那幾本書上挪開,笑問:“你選在今日告知,有何說道?坐著說話。”
沈懷信坐下來:“兒子想借爹的勢。”
“哦?說來聽聽?”
“雅南的弟弟修成會參加今年的縣試,我摸過他的底子,比之學了許多年的童生都要學得紮實,所學範圍也更廣,過縣試肯定沒問題,可下一考的府試在府城。”
沈散培揚眉:“你擔心有人對他下髒手?”
“曆史上多少少年英才折於人手,不得不防。”沈懷信看向父親:“在同心府雖有我外祖一家的人脈可用,我娘留給我的人手如今我也能動用了,可我有的對方同樣也有,靠這些護不住修成。”
沈散培哼笑一聲:“不必擔心,沈家要護的人,自然護得住。”
“隻召見您?”
“福安是這麽說的。”
沈懷信若有所思的點頭,太後要敘舊,隻能是和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可她卻隻召見了父親,顯然是有事要和父親談。太後親自出麵相談的事,不會小。
恒朝現在外憂已解,內患還遠稱不上,而且皇上英明,怎麽看都是蒸蒸日上之象,不應該有讓太後憂心的事才對,難道是他遺漏了什麽?
想不出來,沈懷信直接道:“兒子愚笨,請爹指點。”
“不是你愚笨,是你手裏的情報不夠。”沈散培慢悠悠的往前踱步:“結親講究門當戶對,可就是這個門當戶對觸到太後的逆鱗了,從你母親婉拒皇後給你議親得了太後封賞來看,太後不打算再容忍他們坐大了。”
沈懷信是讀著史書長大的,自是知曉重臣結親不止是一加一這麽簡單,可是:“有史以來便是如此,太後想動這一塊,怕是不容易。”
“莫小看太後。論手腕,太後比之先皇要更強硬,論手段,也是太後更層出不窮。先皇能在起事後那麽快站穩腳跟,之後更是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太後居功甚偉。隻是她做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兒女報仇,之後報了仇,先皇也得了天下,她曾一度離開宮中,先皇苦勸都沒留住。至於後來為何回來,怕是在外看了些不平之事,多半和女子有關,不然不會站到那些女大人背後助她們成女子書院之事。”
沈散培搖搖頭:“說遠了,太後不理事則罷,她若想要理此事,那定是要成了才會罷手。”
“難。”
“是啊,難。”沈散培笑眼看向兒子:“我們爺倆怕是要成先鋒軍了。”
沈懷信下巴微抬:“兒子不懼。”
“男兒偉丈夫,就該有這勇氣。”沈散培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安心,爹手底下的先鋒軍從來不是送死軍。”
沈懷信雖不懼,卻也不知此事會往哪個方向走,索性先放下靜觀事態變化,眼下他有自己想行之事:“爹,我有東西給您看。”
“哦?”沈散培頓時來了興致:“能讓你寶貝的定是好東西,走走,看看去。”
沈懷信把父親帶回自己的書房,請父親坐下,將珍藏許久的四冊書拿出來放到他麵前。
“您看看。”
“這就是你的寶貝?”沈散培看了看四本書的書名,落款是‘致和’,好似不曾聽聞有這麽個人,不過能讓懷信獻寶似的送到自己麵前的書,當有他出眾之處。
抱著這樣的想法,沈散培打開《致和觀》看起來,原本悠閑的心思漸漸收斂,認真的逐字逐句的細看,每一頁都翻得很慢。
沈懷信也不急,把茶具拿出來慢悠悠的煮茶,倒好茶後又自顧自的擺開殘局慢慢破,他知道父親一時半會沒空理他。
這一等,就將近一個時辰。
沈散培將書合上,致和,好似在哪裏看到過這個名字,但名字有重疊,且這麽有大才的人不該名聲不顯才對,最重要的是:“這幾本書你從哪裏得來?”
沈懷信坐正了回話:“桂花裏。”
“桂花裏?”
“準確的說,是同心府司竹郡常信縣東源鄉桂花裏。”
“……”沈散培瞪他一眼,笑罵:“小兔崽子。”
沈懷信也笑了笑,站起身來鄭重相告:“她叫喬雅南,是兒子心儀之人,亦是兒子想要白頭偕老之人。”
沈散培看著長身玉立的兒子,驕傲感油然而生。這事放到京城中任意一家都是絕無可能的事,可懷信卻敢如此直言告知,可見對自己這個父親有多信任。
“想好了?不會後悔?”
“想得清清楚楚,絕不會後悔!”沈懷信回得毫不猶豫,斬釘截鐵:“我有許多想做的事,不會把心思放在這些事上去折騰。”
沉默片刻,沈散培沒有應他,隻是道:“你說那話本子是她所寫,我信。這書,不可能。寫出這書的人必定曾在官場浸淫多年,懂得許多官場道理,再從他的理解去剖析,去完善。她便是聰慧,也沒那個環境去懂得這些事。”3sk.
“父親說的是,書確不是她所著,卻和她有關。”沈懷信抬頭,眼神晶亮:“此四書,乃是文師文宗元所著。”
這世上能讓沈散培變臉的人和事都不多了,上一次還是懷信主動說要承嗣,可現在,他說出來的人再次讓他驚訝不已。
文宗元,竟是文宗元寫的?!沈散培細細回味剛才所看的《致和觀》,和文師留傳後世的《何為》全然不同!
是了,是了,他寫《何為》時還是意氣風發的朝中重臣。而這四冊書當是退隱之後所寫,經曆諸多變故,心境自然不同。
“她是文師後人?”
“文家在她娘那一代斷了香火,雅南姊妹幾個是文師僅剩的血脈。”
“這書她就直接給了你?”
“是,她說這四冊書都是以一個臣子的角度去寫的,文師肯定很遺憾不曾遇得明君,遺憾不能為明君效忠,更遺憾這些書不能被明君所見。她說若將來這書能被明君看到,或者能得了認可成為書局萬千書冊的其中之一,文師九泉下也一定開懷。她還說,知道我會善用這些書,所以才會給我。”
沈散培一開始還聽得連連點頭,很是讚同,讓這樣的書蒙塵簡直是罪過,可聽到最後就覺得不對味了,這是在和他炫耀?
“沈忠。”
隨侍的沈忠應聲而入:“大人。”
“去把那些東西拿來。”
沈忠看公子一眼,笑著轉身離開。
沈散培把視線從那幾本書上挪開,笑問:“你選在今日告知,有何說道?坐著說話。”
沈懷信坐下來:“兒子想借爹的勢。”
“哦?說來聽聽?”
“雅南的弟弟修成會參加今年的縣試,我摸過他的底子,比之學了許多年的童生都要學得紮實,所學範圍也更廣,過縣試肯定沒問題,可下一考的府試在府城。”
沈散培揚眉:“你擔心有人對他下髒手?”
“曆史上多少少年英才折於人手,不得不防。”沈懷信看向父親:“在同心府雖有我外祖一家的人脈可用,我娘留給我的人手如今我也能動用了,可我有的對方同樣也有,靠這些護不住修成。”
沈散培哼笑一聲:“不必擔心,沈家要護的人,自然護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