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的家,位於大安鎮的東側村尾,是一個呈“日”字型的兩進磚瓦房,其中前院作為學堂,後院則為家人居所。


    因臨近村邊的一座小山包,故而環境清幽,非常適合置辦學堂,又位於村子東側,暗合“紫氣東來”,寓意非常不錯。


    磚瓦房在農村絕對是“高檔住宅”了,非一般人家能夠住起,從這個角度也可看出,孟芊芊的娘家家境優渥,至少比起林家來,是要強上許多的。


    一般來說,農村的尋常房屋,是下麵石頭打底、上方木質結構的單層建築,條件好一些的可能會起雙層樓房,而條件不好的,則連這種木質石底的房子都沒有,直接木頭棚子就是家了。


    大安學堂,這就是孟夫子所開設學堂的名字,也是林迎曾經就讀過的地方。


    古人非常崇拜讀書人,並熱衷於小孩的啟蒙學習,因此著眼於村落的長久發展,以大安鎮裏長為首的農人,便懇請孟芊芊的父親孟夫子在村頭開辦了這間學堂,用於興辦村學。


    至於房屋,也是大安鎮幾個大戶共同出資建造,甚至為表誠意,也為安孟夫子的心,村裏還通過牙行將房屋的產權移交給了孟夫子。


    由此可見,大安鎮對教育的重視,可謂下足了本錢。


    孟夫子,本名孟楊,今年剛剛四十歲出頭,乃是附近有名的老秀才。其學識雖說不上淵博,但在教書育人方麵卻很有一番水平,近些年從他名下出去的童生,也是有好幾個了。


    業績如此出眾,自然引來了附近好幾個村的村民,爭相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孟夫子門下,希望他們接受孟夫子的教導。


    這也導致原本冷清的村東頭,不斷的有新房落戶,漸漸連成了一片。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孟夫子家附近的房屋,儼然有了“學區房”的屬性。


    這一日中午,林迎和孟芊芊踏著青石小道,手提著串門的吃食,來到了孟家院子前。


    遠遠地,就聽到朗朗讀書聲從孟家院內的學堂裏傳出來,那是孟夫子正在課堂上教授弟子念誦課本的聲音。陰陽頓挫的聲響,不由得將林迎的記憶拉回到了幾年前,那時候的他也是這般聆聽著孟夫子的教導。


    記得那時候就有一個小女孩,紮著包子辮,時常透過窗戶偷偷的露出半個腦袋。


    往事如煙啊。


    林迎和孟芊芊相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的一笑,接著孟芊芊便熟門熟路地推開自家院子的門,帶著林迎走了進去。


    屋裏隻有嶽母虞靜一人,見女兒女婿登門,她連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了過去,看到他們手裏拿的東西後,不由笑罵著道:“你們難得過來一趟,帶那麽多東西幹嘛?”


    孟芊芊笑盈盈道:“就是因為難得過來,所以才買了這些啊。”


    話音剛落就被嶽母瞪了一眼,乖乖地待在一旁不說話了。


    嶽母又看向林迎一邊,關心地道:“小迎,聽芊芊說你前些日子身體不適,看現在的樣子,應該感覺好些了吧?”


    林迎微微一笑,頷首說道:“多謝師母關心,已經好多了。”


    雖然已經娶了師母的女兒,但林迎依舊稱呼對方為師母,畢竟尊師重道,在大周朝是所有讀書人都需要恪守的準則,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嗯。”嶽母也是了解林迎的性子,便不再多講,轉而笑了笑道:“你嶽父正在給學生授課,要不你先在這坐一坐,等他一下。”


    說著看了女兒一眼,孟芊芊自然意會,忙引著自家夫君到旁邊坐下,又親自給他倒了杯茶水,好生伺候著。至於嶽母本人,則帶著林迎的上門禮物去了廚房,準備中午的時候給女兒女婿燒上一桌好菜。


    不多時,時間就已經到了晌午,學堂下課,自是一番喧鬧,先是一群毛頭小子風一般地跑了出去,再是幾個儒童少年結伴走出學堂,一派彬彬有禮的樣子。


    孟夫子結束完上午的授課,在得知女兒女婿來了之後,忙匆匆地趕了過來。


    “明序,這會兒怎麽有空上我這裏來了?”話音剛落,孟夫子就踏進了堂屋裏麵。


    “夫子……”林迎忙起身。


    明序是他的字,取自《周易·乾卦》,原文是“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取其中的“明”與“序”兩字,意為像日月一樣光明磊落,像四季一樣井然有序。


    說起來,這個字還是孟夫子親自給他起的,可見孟夫子對他的期望。


    見林迎要起身行禮,孟夫子連忙擺了擺手:“明序你坐下,咱們翁婿之間可不要興這等繁文縟節!”m.23sk.


    禮儀是重要的場合或者對待外人才用的,越是親近之人,越是不在乎這些。


    林迎見狀,進行到一半的禮儀自然作廢,之後孟夫子將他帶去了書房。剛進書房,孟夫子便開門見山地道:“昨日我剛剛收到了縣裏的通知,今年的縣試定於下月十八開考,今日明序過來,是為了童子試的事吧。”


    見孟夫子提起,林迎也不藏著掖著,直截了當地承認:“夫子目光如炬,明序今日正是為此事而來。”


    孟夫子點點頭,笑著道:“我料想你也是為了這事,怎麽樣,這幾天身體好些了,可有文章?”


    “當然是有的。”


    孟夫子的詢問可謂正中林迎下懷,等的就是這句話呢,說完,他忙從書箱中取出今天早上剛剛作好的文章。


    孟夫子輕輕點頭,讀書人間的交流,多少口水之爭都還不如透過文章的角度呈現得最為直接。孟夫子接過林迎的文章,便在書桌前坐下,看之前還不忘倒一杯茶,示意林迎先喝著。


    林迎自然不差這一杯茶,因而並沒有喝,隻是靜靜地等待孟夫子看完文章。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書房裏一時安靜無聲,孟夫子神情認真地看著林迎所寫的文章,不時地點頭,看完一頁後又接著下一頁繼續看,終於,他將全部四頁文章都看完了。


    “夫子,你覺得怎麽樣?”見其看完,林迎稍適等待片刻後問道。


    孟夫子沉默了一會兒,哈哈大笑起來:“明序,你這文章作得好啊,破題角度精邃,文章內容寫得也是十分巧妙,環環相扣,又不乏妙語連珠,不錯不錯,是篇好文章。”


    “真的嗎?”林迎一臉高興,“那夫子覺得,這種程度的文章若是參加本次縣試,希望怎樣?”


    “明序,單就文章而言,你的水平已經足以應對縣試,甚至府試,也沒有太大問題。隻是細節方麵,你火候尚淺,還需要再稍加斟酌一下……”說著,孟夫子拿起案頭的筆,點了點紅色的朱砂,開始在文章上修改起來。


    事實上正如孟夫子所說,林迎的文章本身已沒有太大的問題,關鍵還是積澱不夠,有些忌諱方麵還需要注意。


    這已經不是水平問題,而是應試的經驗之談了,所以林迎聽得尤其的認真。


    孟夫子對科考的認知十分之深,就林迎所知,早年孟夫子也是多次參加科考,可謂經驗豐富。


    可惜老天不眷顧他,自取得秀才功名後,便屢次參加鄉試都未能中得舉人功名。到了而立之年,自覺科舉無望的他,便應裏長的懇求於鄉間開設了學堂,是為大安鎮社學,又名大安學堂,半公半私。


    平日教書為生,日子雖過得清苦,但少了那份科舉之心、不再奔波勞碌後,寄情山水,倒也安然自在。


    而今已是不惑之年,一個月前大女兒出嫁後,孟夫子更是肩頭一鬆,心間隻剩下一個念頭了,那就是培養自己十五歲的小兒子孟革,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衣缽,在科舉這條路上有所作為。


    當然對於自己曾經的學生、現在的女婿林迎,他也是十分看好的。


    雖然林迎多次參加縣試都不中,但孟夫子也知那是事出有因,時運不濟罷了,與他學識並無關係。


    今日再看他的文章,發現林迎的文風竟也一改過去四平八穩的敘事風格,字裏行間透露出了不一樣的精氣神,好像陡然間連文字都變得鮮活了起來。


    全文雖然隻有短短數百字,但旁征博引,所述俱是言之有物,角度精辟,承接也十分巧妙,令人拍案,已然有了登堂入室的資格。


    孟夫子忽然有一種感覺,自己這個女婿……怕是要借今年的縣試一雪前恥,展翅騰飛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並收藏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最新章節